跳至內容

奧斯特拉西亞的布倫希爾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Philippoteaux and Girardet, Die Folterung von Brunhilde.

布倫希爾德(法語:Brunhilda,543年-613年),西哥特公主,奧斯特拉西亞西吉貝爾特一世的王后。國王故後,她作為其兒、孫、曾孫三代之攝政,統治奧斯特拉西亞東部與勃艮第地區,將羅馬式的中央集權引入國內。在統治前期,她因獨到的政治眼光而被視為明君,但最終因其殘暴戾虐而失去人心,身死名裂。

生平

布倫希爾德是西哥特阿塔納吉爾德英語Athanagild與其王后葛絲溫薩之女,兩姐妹中的妹妹。其父於554年登基為王,她幼年接受了阿里烏教派基督教教育。

第一次婚姻

567年,她嫁給以外交使節身份來到西哥特國都托萊多西吉貝爾特一世,並皈依天主教[1]

當時,西吉貝爾特及其三兄弟將父王克洛泰爾一世統一了的法蘭克王國拆為四個小國,分而治之。聽聞兄長與高貴的公主成婚的消息,西吉貝爾特之弟,諾伊斯特里亞(或蘇瓦松)王希爾佩里克一世拋棄了第一任妻子奧多維拉,與另一個西哥特公主,也就是布倫希爾德的姐姐,加爾斯溫特英語Galswintha成婚。[2]但希爾佩里克驕奢淫慾,不願遣散自己包養的情婦與娼妓,又懷疑妻子與他離婚後,會帶着嫁妝的財寶回國。於是與寵妃芙蕾德貢德英語Fredegund共謀,殺害了妻子並與其結婚。

親姐被奸人所害,妹妹自然胸中激憤。在兩國王后的挑唆之下,兄弟兩國的關係急轉直下。[3]兄王貢特拉姆與教會的仲裁亦無法抹平雙方的矛盾,戰爭爆發。在此期間,西吉貝爾特與布倫希爾德育有三子。儘管西吉貝爾特在戰場上獲得了勝利,但卻被芙蕾德貢德所僱傭的刺客暗殺,布倫希爾德自己則被逮捕,關押在魯昂

第二次婚姻

布倫希爾德就此成了寡婦。但希爾佩里克與首任妻子奧多維拉之子墨洛維,為了加強自己的王位繼承權,決定迎娶這位被關押的嬸嬸。這種親屬關係的婚姻是違反教會法的。[4]儘管兩人的婚姻得到了魯昂主教的承認,但卻因巴黎主教的告發而無效。墨洛維也在義母逼迫下剃髮改任聖職而放棄王位繼承權。儘管他一度逃脫,但最後還是被父親抓獲,被自己的侍從結束了生命。[5]

第一次攝政

布倫希爾德被釋放回國後,排除國內貴族的反對,成為其子希爾德貝爾特二世的攝政。作為接受西哥特貴族教育的公主,她以文功治國,整治行政、修築教會、鞏固城塞,清理國庫、整編新軍。至希爾德貝爾特13歲(583年)成年前,都由她作為攝政統治王國。595年9月或10月,希爾德貝爾特二世卒。597年,芙蕾德貢德卒,兩個女人的爭鬥暫時畫上了句號。

第二次攝政

西吉貝爾特死後,布倫希爾德再次作為其孫,提烏德貝爾特二世提烏德里克二世的攝政,因後者繼承了西吉貝爾特王兄貢特拉姆的王位,她的統治範圍也擴大到了奧斯特拉西亞王國與勃艮第王國。599年,布倫希爾德被提烏德貝爾特二世流放,輾轉來到勃艮第(提烏德里克二世的轄地)。此後,布倫希爾德唆使提烏德里克二世與其兄提烏德貝爾特二世開戰。此時的布倫希爾德已年逾50歲,性格愈發冷酷:她為了在孫子的宮廷中扶植黨羽,暗殺了宮相貝爾托特英語Berthoald。此後也暗殺了許多達官貴族與主教,逐漸控制了朝政。最終,勃艮第戰勝了奧斯特拉西亞,提烏德貝爾特二世被俘。提烏德里克二世繼承了兄長的王位,但不久死於痢疾

處死布倫希爾德, 來自De Casibus Virorum Illustrium, Maître François,巴黎,1475年

第三次攝政與死亡

613年,提烏德里克二世庶出之子繼承兩國王位,是為西吉貝爾特二世。於是布倫希爾德再次成為曾孫的攝政。朝野上下惶恐,奧斯特拉西亞宮相沃納哈爾二世、勃艮第宮相蘭登丕平與梅斯主教阿努爾夫一道,與諾伊斯特里亞王(芙蕾德貢德之子)克洛泰爾二世合謀。在埃納之戰中,奧斯特拉西亞與勃艮第的貴族對被圍攻的王軍坐視不理,祖孫二人只得倉皇撤退。最終在前往凱爾特部落求援的路上被克洛泰爾的軍隊攔截捕獲,幼主與王弟雙雙被殺。

布倫希爾德被捕後,克洛泰爾二世以導致10個法蘭克人國王的死為罪名,將她殘忍地處死。根據《法蘭克史英語Liber Historiae Francorum》(又稱《法蘭克人的傳奇統治》)記載:

法蘭克與勃艮第軍齊聲高呼,要處死布倫希爾德這名惡婦。克洛泰爾王令先將她綁於馬後拖行,繞全軍一周。再將縛於烈馬足後,五馬分屍。她終於死了,葬於烈焰之中。化骨揚灰。

613年,布倫希爾德被殺,享年70歲。

傳說中的布倫希爾德

許多學者將法蘭克女王布倫希爾德視為歌劇尼伯龍根之歌布倫希爾德古德倫形象的來源。該劇中,與古德倫結婚的齊格飛,與歷史上布倫希爾德的首任丈夫西吉貝爾特一世有許多共通之處。劇中所述之事,與6世紀高盧史實亦多有似通之處。英國歷史學家托馬斯·霍金英語Thomas_Hodgkin_(historian)認為,尼伯龍根之歌正是因為參考了包括布倫希爾德在內的諸多古代諸王的事跡,方使詩劇散發出超越虛構故事的強大吸引力。[6]

腳註

  1. ^ Gregory of Tours, IV.27.
  2. ^ Gregory, IV.28.
  3. ^ Gregory IV.47
  4. ^ Gregory V.2
  5. ^ Gregory V.14 & 18
  6. ^ Hodgkin, V, p 202. Retrieved fromNorthveg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