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契丹蕭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契丹蕭姓是指遼朝時,多個契丹氏族使用的漢姓,包括述律拔里乙室已迭剌、烏隗、甌昆、蔑古乃、楮特等契丹姓氏[1]:89。僅在漢文中使用,契丹文中並不存在契丹蕭姓這一個概念[2]:58

以《遼史》為代表的漢文文獻中,稱遼代契丹人姓氏,僅有耶律氏蕭氏。遼朝皇族稱耶律氏。遼朝皇后家等族則多為蕭氏,出於述律氏拔里氏乙室已氏三個氏族。以契丹大字小字書寫的契丹人墓誌中有「耶律」二字,但沒有「蕭」字。蕭姓契丹人的契丹文墓誌,以標記所出帳房來表明身份,而非蕭姓[2]:54

契丹蕭姓效仿蘭陵蕭氏,以蘭陵郡郡望。或直接自稱「蘭陵蕭氏」[3]:195—196。遼朝滅亡後,之時,耶律氏改稱移剌氏,契丹蕭姓改稱石抹氏。明末,野人女真舒穆祿氏即石抹氏。

歷史

遼史·外戚表》所記,「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審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至遼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鶻糯思之後。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將還,留外戚小漢為汴州節度使,賜姓名曰蕭翰,以從中國之俗,由是拔裏、乙室已、述律三族皆為蕭姓。拔裏二房,曰大父、小父;乙室已亦二房,曰大翁、小翁;世宗以舅氏塔列葛為國舅別部。三族世預北宰相之選,自太祖神冊二年命阿骨只始也。聖宗合拔裏、乙室已二國舅帳為一,與別部為二。此遼外戚之始末也。」

歷代漢文文獻中,契丹蕭姓的起源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文昌雜錄》、《遼史·后妃傳》、《契丹國志·族姓原始》等記,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耶律氏兼稱劉氏,故以漢高祖蕭何之例,將皇后家族(外戚拔里乙室賜姓為蕭氏。二是,《遼史·外戚表》所記,遼太宗時,原姓述律氏的外戚蕭翰賜姓蕭氏[1]:90

當代現研究者蔡美彪根據胡嶠《陷虜記》及同時期墓誌不見蕭氏之名,遼景宗時《韓瑜墓誌》才見蕭氏的情況,認為漢譯蕭氏始於遼景宗朝、睿智皇后蕭綽攝政時期。研究者推論,拔里氏出身的皇后蕭綽在攝政時參用漢法改制,有了確立漢姓的需要[1]:92

據《遼史·外戚表》所記,一般認為遼太宗表兄弟、皇太后述律平的侄子蕭翰是遼朝皇后家族中,第一個以蕭氏為姓的人。但與傳統契丹皇后家族——審密的拔里氏乙室已氏不同,述律平家族的出於回鶻述律氏。遼太宗時,皇太后述律平得勢。丙戌年(即天顯元年,926年),以皇太后述律平生父之族(拔里)、皇太后述律平生母前夫之族(乙室已)設置為國舅帳,使述律氏家族成為兩大契丹皇后家族的聯合。當代研究者推測,此時「蕭」很可能不是作為姓氏出現,而是作為一種與「審密」近似,用來表達契丹後族群體的政治概念。隨着契丹皇后家族發展和漢化加深,最終使蕭姓成為契丹皇后家族姓氏[1]:97—98

學界對「審密」一詞有不同解釋。愛宕松男最先提出,「蕭」即「審密」之異譯。金朝時,將耶律氏、蕭氏分別改「移剌」、「石抹」。有學者進一步推導「蕭」、「審密」、「石抹」,有相似乎性。當代研究者吳翔宇認為,根據「移剌」、「石抹」是表達對契丹人的侮辱和歧視的說法,故「蕭」與「石抹」非同音異譯。無法僅憑發音相近來推斷「蕭」即是「審密」。契丹文墓誌中,「審密」出現次數較少,並且從未出現在姓氏應在的位置上,通常出現在個人名之後。對墓誌進行對比後,發現與人名連用時,「審密」的位置與「詳穩」、「將軍」、「太師」等官稱相同,但僅出現於後族成員人名之後。表明它是後族成員專屬的身份符號[2]:55—56

述律氏

述律氏即回鶻人述律糯思的後裔,經過數代婚配完成「契丹化」[1]:93。述律糯思五世孫女述律平生於契丹右大部,地在儀坤州,「本回鶻部牧地」[4]:11。日後,述律平成為契丹首領、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氏家族由此顯貴[1]:93,成為權勢僅次遼朝皇族的家族[4]:44

述律平有同母異父兄弟蕭室魯蕭敵魯,同母同父弟蕭阿古只等人。在她的主導下,遼太宗遼世宗皇后即皆出於述律氏家族[1]:93—94。即蕭室魯之女蕭溫為遼太宗皇后。蕭阿古只之女蕭撒葛只為遼世宗皇后。遼穆宗即位後,述律平未恢復太后之位,述律氏家族逐漸衰落[4]:44

蕭阿古只五世孫女蕭耨斤遼聖宗妃嬪、遼興宗生母。蕭耨斤在其子遼興宗登基後,成為攝政皇太后,述律氏家族由此復起,對遼朝政局影響巨大。蕭耨斤逼死出身拔里氏、蕭思溫家族的遼聖宗皇后蕭菩薩哥,亦是述律氏與拔里氏競爭的延續[1]:93。有研究者指出,學者以為遼朝歷代蕭姓皇后均出於述律氏家族,實是誤解,需要考察清楚[4]:45

遼寧省阜新市是契丹蕭氏墓誌出土的集中地,共有三大系,其一是蕭阿古只家族,其二是蕭阿古只六世孫蕭德溫家族,其三是蕭慎微家族。因墓誌殘缺,蕭慎微家族族系不詳[3]:196

拔里氏

唐朝時,大賀氏契丹有八部聯盟。聯盟長為松漠都督國姓李氏。在八部之外的孫氏部落與李氏通婚。武周時,松漠都督李盡忠與妻兄孫萬榮起兵反叛失敗,契丹歸附突厥。唐玄宗時,大賀氏再度附唐。其後,可突於另立可汗,被唐軍擊潰,部落離散。乙室活部自編為乙室部迭剌部,並重新集結大賀氏氏族,編為八部。乙室已部和孫氏後裔的拔里部,與乙室活部世代通婚,被稱為二審密(孫)。遙輦氏契丹時期,二審密獨立自存,不在遙輦氏八部之中[4]:43

遼朝時,拔里氏有大父、少父二房。拔里大父房即國舅大父房,《遼史》所記人物有蕭和尚蕭特末兄弟,以及遼天祚帝文妃蕭瑟瑟[4]:56

拔里少父房即國舅少父房。駙馬蕭思溫的「再從侄」蕭撻凜之子蕭排押出於「國舅少父房」,可知蕭思溫家族出於此系[4]:45。蕭思溫之女蕭綽為遼景宗皇后,亦是遼朝建國後,第一位[a]明確出身拔里氏的皇后。遼聖宗第二任皇后蕭菩薩哥遼興宗第一皇后蕭三蒨遼道宗皇后蕭觀音[4]:54遼天祚帝皇后蕭奪里懶[4]:56亦出自蕭思溫家族。

乙室已氏

乙室已氏,或寫為乙室己氏,即國舅帳乙室已族[2]:57(乙室已部)。乙室已部和拔里部(拔里氏)被稱為二審密(孫),他們與大賀氏契丹、遙輦氏契丹世代通婚[4]:43。契丹文墓誌中,有「乙室已國舅帳大父房」、「乙室已國舅帳少父房」[2]:58

備註

  1. ^ 蕭綽之前的遼穆宗皇后蕭氏,雖然研究者認為她絕非出於契丹蕭姓中的述律氏,但因她的具體家系不明[4]:45,無法確定出於拔里氏、乙室已氏或其他。

注釋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耿濤. 契丹萧姓溯源——兼谈述律氏晋升的政治轨迹. 《關東學刊》 (吉林省長春市: 長春工業大學). 2023, (2023年第1期): 89—98. ISSN 2096-2258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吳翔宇. 双重语境下的辽代契丹姓氏研究. 《史學月刊》 (河北省開封市: 河南大學、河南省歷史學會). 2021, (2021年第1期): 53—64. ISSN 0583-0214 (簡體中文). 
  3. ^ 3.0 3.1 王孝俊. 辽代契丹族姓氏及其分布. 《中州學刊》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2008, (2008年第1期): 194—196. ISSN 1003-0751. doi:10.3969/j.issn.1003-0751.2008.01.042 (簡體中文).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蔡美彪. 辽代后族与辽季后妃三案. 《歷史研究》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4, (1994年第2期): 43—61. ISSN 0459-1909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