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鳥
太平鳥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連雀科 Bombycillidae |
屬: | 連雀屬 Bombycilla |
種: | 太平鳥 B. garrulus
|
二名法 | |
Bombycilla garrulus Linnaeus, 1758
| |
夏候鳥 冬候鳥
|
太平鳥(學名:Bombycilla garrulus),又名黃連雀,為太平鳥屬下的一種鳥類。
分布
太平鳥廣布於古北界,繁殖區西起歐洲北部延亞歐大陸經土耳其、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阿富汗、蒙古、西伯利亞直抵東端的堪察加半島,日本、朝鮮亦有本物種;在中國見於東部,北起黑龍江南直長江流域均有本物種,東南沿海的江蘇、福建亦有本物種分布,在與福建隔海相望的台灣,本物種為冬候鳥,在中國東部本物種的分布最西限達到陝西、青海一線,另外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沿岸另有一塊分布區域可見本物種。
特徵
太平鳥體形中等大小,體長約在19厘米左右。本物種雄雌同形同色,成鳥額部及面部前端為栗色,向頭後部顏色逐漸變淺;額基部、眼先、眼周及眼後部有黑色紋帶,頜部亦有黑色區域;本物種枕部黑色,與貫眼的黑色區域相鏈接,形成環繞頭部的黑環;頭頂具細長的簇狀羽冠,這條羽冠常常覆蓋在枕部的黑色羽區上,讓人無法看到環繞頭部的黑環;上背和肩部的羽毛灰色,略沾褐色;腰部及尾上覆羽純灰色,且顏色越向尾部越深;尾羽顏色延續了尾上覆羽的灰色,但是各尾羽羽端均為寬約8毫米左右的明黃色端斑,顏色非常鮮艷,另外兩枚中央尾羽羽軸的端部紅色,但是這一特徵常常隨着羽毛的磨損而消失;翅上覆羽顏色與肩羽一致;初級覆羽端部白色,在翅上形成一道白色翅斑;初級飛羽黑色,外翈端部的顏色與尾羽端部一樣,為鮮艷的明黃色,次級飛羽羽軸特化伸長出羽片外約8毫米,形成扁片狀蠟質紅色突起;胸部為褐灰色;腹部灰色;尾下覆羽則為鮮艷的栗色。虹膜、喙和足均為近黑色的褐色。叫聲連續細弱。太平鳥體羽基色變化平緩,特殊部位顏色鮮亮,體形體態優美,外形頗為俊俏悅目。飛羽和尾羽端部的明黃色斑塊是本物種的辨識特徵,也是區分本物種和同屬近似種小太平鳥的重要特徵,後者在這些部位呈現給人們的都是鮮艷的紅色斑塊。
習性
太平鳥性喜結群活動,棲息地多為高大的針葉和闊葉林帶,它們常常結成大群活動於這些高大喬木的頂端。
太平鳥系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鳥類,喜取食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繁殖期的太平鳥會較多的取食昆蟲,而冬春季節它們則以各種植物的果實為食物,它們的食譜上有松柏的種子、槐樹的果莢等,在冬天食物匱乏的時候,它們還常常會以殘留枝端的忍冬或柿子為食,乾枯的枝條,鮮紅的忍冬果和外形俊俏的太平鳥常常構成一幅優美的畫面。
繁殖與保護
太平鳥在高大喬木的頂端築巢繁殖,它們的巢由細樹枝搭建而成,呈杯狀,內襯苔蘚、羽毛等柔軟材料;每巢產卵5-7枚,卵淡紫色具褐色條紋;孵化期約14天。
本物種未被列入中國的保護動物目錄,但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皮書中是近危物種。
太平鳥與非法鳥類貿易
太平鳥是中國傳統籠養鳥種。它們形象俊美,雖然沒有動聽的叫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以完成叼紙牌、取硬幣、打水等難度不一的雜耍節目,因而頗受養鳥玩鳥者的喜愛。但是本物種至今沒有實現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繁殖,因而出現在市場上的太平鳥均是直接捕捉自野外。這種非法鳥類貿易直接造成了本物種種群數量的下降,以北京為例,太平鳥曾經是當地冬季優勢鳥種之一,但最近幾年,除了在非法鳥市尚可見到本物種外,在野外已經難覓他們的身影了。另外城市樹種單一,外來種入侵擠占也是造成太平鳥在城市中數量減少的原因。
參考文獻
- ^ Bombycilla garru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數據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外部連結
- 太平鳥觀測記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黃連雀 Bombycilla garrulus Linnaeus, 1758.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臺灣)).
- 太平鳥的圖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