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水之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水之戰
第一次諸葛亮北伐的一部分

姜維投降諸葛亮。北京頤和園長廊的畫
日期約228年2月—5月[1]
地點
中國甘肅陝西
結果 蜀漢一度取得三郡,但其後被魏收復
參戰方
蜀漢 曹魏
指揮官與領導者
諸葛亮
趙雲
鄧芝
曹真
張郃
兵力
>60,000 >50,000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天水之戰三國時期於228年春季在中國西北地區所爆發的戰役。蜀漢軍隊在丞相諸葛亮率領下北伐,計劃奪取敵國曹魏的戰略城市長安。漢軍一度取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支持,但不久後因街亭之戰的挫敗被張郃進一步平定而失去[2]

背景

漢中的戰事會議上,諸葛亮提出於左翼以優勢兵力奪取渭河河谷上游的天水、安定、南安、祁山,進而奪取長安。

過程

228年春,諸葛亮揚言要經斜谷進軍攻取。他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為疑兵,作威脅郿、攻取冀城狀。魏大將軍曹真率本部軍阻止他們。諸葛亮親自率軍圍祁山,行伍齊整,賞罰整肅,號令嚴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叛離曹魏而轉投諸葛亮,關中震動。魏帝曹叡親自坐鎮長安監督防禦。曹真守郿對抗趙雲,同時左將軍張郃率馬步軍共5萬人西進對抗諸葛亮主力大軍。

此時魏中郎將姜維等人隨長官天水太守馬遵在郊區巡邏,馬遵害怕姜維等人和蜀軍串通,趁夜遁去上邽。而姜維等人發現時為時已晚,當回到上邽時被拒之門外,於是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轉投諸葛亮。

事實上在天水沒有戰事,而是只有響應,周邊地區很快投降蜀漢,因此漢軍得以穩步進軍。另一方面,南安漢軍則攻略隴西,然而隴西太守游楚得到官民人心,一同堅守,也派長史馬顒出門設陣擊鼓,同時勸止了南安漢軍進攻而保住隴西,直到曹魏援軍到來的時候,諸葛亮軍才撤出隴西[3]

隨後諸葛亮派參軍馬謖帶軍到要地街亭迎敵,但被張郃重挫,迫使諸葛亮下令撤回蜀漢境內。同時,奉諸葛亮命迎戰曹真的趙雲、鄧芝因軍力不足而在箕谷戰敗,但收斂部眾避免了大敗,趙雲率部撤退。後張郃平定起事響應諸葛亮的三郡,重歸曹魏的掌控。

後續

隨著諸葛亮軍退隴西之後,天水太守馬遵和南安太守受到重罰。另一方面,游楚和其手下因為堅守隴西而受到封賞。

戰役人物

  • 蜀漢軍
    • 諸葛亮
      • 趙雲
      • 鄧芝
  • 曹魏軍
    • 曹叡
      • 曹真
      • 張郃
      • 馬遵,天水太守
        • 姜維(投降)
        • 尹賞(投降)
        • 梁緒(投降)
        • 梁虔(投降)
        • 上官子脩(投降)
      • 郭淮[4]
      • 游楚,隴西太守
        • 馬顒

演義

明朝羅貫中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和九十三回中,姜維是諸葛亮繼續北伐的原因之一,在姜維與趙雲快速交戰後,讓姜維歸漢也成為諸葛亮的一個目的。諸葛亮派趙雲當先,在一場小規模戰鬥和一些籌劃後親臨戰陣。戰鬥期間,姜維長官馬遵懷疑姜維通敵。姜維在天水城外時,馬遵關閉城門不讓姜維進入,姜維無奈叛投諸葛亮。

注釋

  1. ^ 《資治通鑑》卷七十一
  2. ^ 《三國志》卷一十七張郃傳: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
  3. ^ 《魏略》: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吏民騷動。天水、南安太守各棄郡東下,楚獨據隴西,召會吏民,謂之曰:「太守無恩德。今蜀兵至,諸郡吏民皆已應之,此亦諸卿富貴之秋也。太守本為國家守郡,義在必死,卿諸人便可取太守頭持往。」吏民皆涕淚,言「死生當與明府同,無有二心」。楚復言:「卿曹若不原,我為卿畫一計。今東二郡已去,必將寇來,但可共堅守。若國家救到,寇必去,是為一郡守義,人人獲爵寵也。若官救不到,蜀攻日急,爾乃取太守以降,未為晚也。」吏民遂城守。而南安果將蜀兵,就攻隴西。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陳,而自於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使顒鳴鼓擊之,蜀人乃去。
  4. ^ 《魏略》:天水太守馬遵將維及諸官屬隨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門案行,會聞亮已到祁山,淮顧遵曰:「是欲不善!」遂驅東還上邽。遵念所治冀縣界在西偏,又恐吏民樂亂,遂亦隨淮去。

參考文獻

  • 《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
  • 《三國志》卷四十四《姜維傳》
  • 《三國志》卷一十七《張郃傳》
  • 《三國志》卷三十六《趙雲傳》
  •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至九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