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通寶
天命通寶(無圈點滿文:ᠠᠪᡴᠠᡳ
ᡶ᠋ᠣᠯᡳ᠍ᡢᡴᠠ
ᡴᠠᠨ
ᠵᡳᡴᠠ,有圈點滿文: ᠠᠪᡴᠠᡳ
ᡶ᠋ᡠᠯᡳ᠍ᡢᡤᠠ
ᡥᠠᠨ
ᠵᡳᡥᠠ, abkai fulingga han jiha)為後金君主努爾哈赤在位時發行的貨幣,是以努爾哈赤的年號「天命」命名的年號錢,始鑄於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分滿文與漢文兩種,滿文的錢質較漢文的大[1]。錢文為滿文的又有「天命汗錢」等稱呼,相應的,天命通寶則僅指錢文為漢文的。[2]天命汗錢的錢文為老滿文。
歷史背景
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註 1]稱汗[註 2],建國「大金」[註 3],建元天命。建國後,後金開始鑄行錢幣,天命年間所鑄錢幣分滿文和漢文兩種。由於當時後金所在的關外商品經濟活動不發達,滿人多不用錢,結果所發行的天命錢最後多被用作了裝飾品。
形制錢文
無論滿文錢還是漢文錢,天命錢都是中國傳統的圓形方孔錢。滿文錢的面文為老滿文,文字順序為左右上下,可譯作「天命汗錢」:穿左滿文「ᠠᠪᡴᠠᡳ」讀若「阿卜喀衣」,穿右「ᡶ᠋ᠣᠯᡳ᠍ᡢᡴᠠ」讀若「福凌阿」(fulingga),左右釋為「天命」,即努爾哈赤的年號;穿上「ᡴᠠᠨ」讀如「哈恩」(han),釋為「汗」;穿下「ᠵᡳᡴᠠ」讀若「吉哈」,釋為「錢」。滿文錢銅色赤暗,鑄工較劣,形制仿製明代小平錢鑄造。漢文錢面文為「天命通寶」,與滿文錢同時鑄行,錢文為直讀,錢背無文,錢文的書法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