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運南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運南倉是永樂間設在通州新城的一座糧倉,在今玉帶河大街新華南路交會處西北,西至營房胡同,北至新城南街。1460年,在大運中倉、西倉之後建立。

現在這片區域稱後南倉,有兩個說法,一是所形成的街巷在南倉北側(中國古代地圖是以北為下)而得名;二是此倉建立在西倉、中倉、東倉之後,因時間順序得名[1][2]

歷史

天順四年(1460年),每年漕運南方大米500萬石,其中有60%儲存於通州倉,增建大運南倉[2]。明楊宏著《漕運通志》記載,南倉有糧倉一百三十座,計五百一十間,北東二門,每門軍官一人,辦事官一人,軍十人[3]。1753年,因漕糧減少,撤銷了南倉,併入中倉、西倉[2]。清末雖然倉場消失,地下依然埋藏着糜爛的穀物[2]。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在南倉處建立證道堂。

用庚子賠款建立的證道堂。

1930年,潞河中學附屬小學遷至此處(該小學於1951年改名為通州鎮第五小學,1960年改名為後南倉小學[2]。1952年,通州城墻拆除,後南倉東南部原有一個長條形水塘填平[1]。 1976年唐山地震後,多數房屋毀壞拆除[2]。 1979年,在這片空地建後南倉小區,小學遷往新倉路。1983年,小區竣工[1],是通州衛星城最早建成的居住小區之一[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郭煒編著,大運河與通州古城,北京出版社,2018.10,第84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北京百科全書 通州卷》編輯委員會編,北京百科全書 通州卷,奧林匹克出版社,2001.06,第112-113頁
  3. ^ 鏈接至維基文庫 漕運通志卷之六 漕倉表. 維基文庫 (中文). 
光緒《通州志》中的「城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