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3:一柱擎天
大白鯊3 Jaws 3-D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喬·阿爾維斯 |
監製 | 魯珀特·希齊格 艾倫·蘭茲堡 |
編劇 | 李察·麥森 卡爾·戈特利布 |
故事 | 格登·特魯布拉德 |
原著 | 彼得·本奇利原創角色 |
主演 | |
配樂 | 艾倫·帕克 |
攝影 | 詹姆斯·A·康特納 克里斯·康登 奧斯汀·麥金尼 |
剪輯 | 考奇·埃勒斯 蘭迪·羅伯茨(Randy Roberts) |
製片商 | |
片長 | 98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環球影業 |
預算 | 1800萬美元[1] |
票房 | 8800萬美元[2] |
前作與續作 | |
前作 | 《大白鯊2》(1978) |
續作 | 《大白鯊4》(1987)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大白鯊3 |
香港 | 大白鯊三集 |
臺灣 | 大白鯊3:一柱擎天 |
《大白鯊3:一柱擎天》(英語:Jaws 3-D[註 1],中國大陸譯《大白鯊3》,香港譯《大白鯊三集》)是1983年上映的美國驚悚片,由喬·阿爾維斯執導,丹尼斯·奎德、貝絲·阿姆斯特朗、莉亞·湯遜和小路易斯·格塞特主演,是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電影《大白鯊》的第二部續集,大白鯊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作品。劇情承接上一部,講述布羅迪家的孩子在奧蘭多海洋世界發生的故事,這個位於佛羅里達州的海洋公園由水底隧道和瀉湖組成。就在公園緊鑼密鼓地準備開園時,一頭大白鯊從海里潛入公園,瘋狂攻擊殺害公園的員工。就在這頭鯊魚被抓獲的時候,另一頭體型更大的鯊魚也進入了公園,而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影片與《十三號星期五3》和《鬼哭神嚎3》等驚悚片一樣,採用1980年代時髦的3D技術拍攝。影院觀眾需要佩戴紙板制的一次性偏光3D眼鏡,才能體驗到畫面穿透銀幕的錯覺[3]。片中有多個場景採用該技術拍攝,包括鯊魚大肆破壞的戲份。在2000年代末期3D立體電視面世前,家庭觀眾無法在家中體驗影片的3D效果,所以影片登陸電視台和家用媒體的時候採用《Jaws III》的片名[1]。儘管差評如潮,影片商業成績不俗,仍於1987年推出續集《大白鯊4》。
劇情
一隻大白鯊跟着一群毫無防備之心的潛水員穿過封閉的大門,潛入了奧蘭多海洋世界。與此同時,佛羅里達州宣布公園全新的海底隧道正式開放。公園高級海洋生物學家凱瑟琳·摩根與助理發現館內的海豚不願意離開圍欄。維修工謝爾比·奧弗曼潛入水中固定大門的時候,被大白鯊咬死,只留下殘存的右臂。當天晚些時候,兩名神秘男子潛入公園,想偷走水底的珊瑚拿去黑市上賣,結果也被鯊魚咬死。
第二天,凱瑟琳和邁克爾接到奧弗曼失蹤的消息。兩人潛入水底尋找遺體,遇到一條幼年大白鯊,體長只有10英尺(3.0米)。後來兩人被海豚救下,但鯊魚也跟着進了公園。兩人通知公園經理卡爾文·布沙爾,卡爾文的獵人朋友菲利普·菲茨羅伊斯聽到十分高興,說自己打算在電視上殺鯊魚。凱瑟琳表示抗議,建議活捉,以便增添公園的人氣。後來鯊魚被成功捕獲,凱瑟琳和助理為它療傷。卡爾文賺錢心切,叫人把鯊魚搬去公開展示,結果鯊魚死了。
後來奧弗曼的屍體被發現。檢查屍體的時候,凱瑟琳發現咬死他的鯊魚是小鯊魚的母鯊,體長35英尺(11米),應該也在公園裡面。凱瑟琳向卡爾文報告情況,卡爾文看到母鯊出現在水下咖啡廳的窗戶旁,相信了她的說法。母鯊衝破過濾管的屏障,大肆破壞公園,咬傷了一名潛水者,差點淹死海底隧道的所有人。菲茨羅伊斯和助理傑克潛到過濾管,試圖把母鯊引誘進陷阱。菲茨羅伊斯將鯊魚引入管道,突然繫繩破裂,他被鯊魚咬死。
聽到鯊魚已被引誘到管道的消息,凱瑟琳和邁克爾下去修復海底隧道,以便技術人員恢復氣壓,排乾裡面的水。卡爾文下令關閉水泵,讓鯊魚窒息,但這樣做反而激怒了她,讓她衝破水管,攻擊了凱瑟琳和邁克爾,幸好兩人再次被海豚營救。回到控制室的時候,兩人發現鯊魚出現在窗戶旁,撞破了窗玻璃,大水湧入房間,淹死了一名技術工。邁克爾發現菲茨羅伊斯的屍體還在鯊魚的喉嚨里,上面有一枚手雷,於是用一根彎曲的杆子拉掉手雷的插銷,引爆了手雷,炸死了鯊魚。之後邁克和凱瑟琳與海豚一起慶祝,海豚在與鯊魚的戰鬥中倖存下來。
陣容
- 丹尼斯·奎德 飾 邁克·布羅迪(Mike Brody)
- 貝絲·阿姆斯特朗 飾 凱瑟琳·摩根(Kathryn Morgan)
- 西蒙·麥考金代爾 飾 菲利普·菲茨羅伊斯(Philip FitzRoyce)
- 小路易斯·格塞特 飾 卡爾文·布沙爾(Calvin Bouchard)
- 約翰·帕奇 飾 肖恩·布羅迪(Sean Brody)
- 莉亞·湯遜 飾 凱莉·安·布考斯基(Kelly Ann Bukowski)
- P·H·莫里亞蒂 飾 傑克·泰爾(Jack Tate)
- 丹·布拉斯科(Dan Blasko)飾 丹尼(Danny)
- 麗姿·莫里斯(Liz Morris)飾 麗姿(Liz)
- 哈里·格蘭特(Harry Grant)飾 謝爾比·奧弗曼(Shelby Overman)
- 麗莎·毛雷爾(Lisa Maurer)飾 伊賽爾(Ethal)
- 凱·史蒂文斯 飾 凱倫德夫人(Mrs. Kellender)
製作
開發和編劇
前兩部的製片人大衛·布朗和理查·賽納克最初將《大白鯊》第二部續集規劃成惡搞作品,名叫《大白鯊3分,人類0分》(Jaws 3, People 0)[4][5]。彼時憑藉《動物屋》大獲成功的馬蒂·西蒙斯獲聘為製片人,布朗和賽納克擔任執行製片人。西蒙斯列出劇情大綱,聘請《國家諷刺雜誌》作家尊·曉治和托德·卡羅爾(Todd Carroll)撰寫編劇[6]。喬·丹堤有意出任導演[7]。由於和環球影業陷入衝突,項目停擺[6]。大衛·布朗後來說工作室認為惡搞不可行,感覺像是「砸了自己的招牌。我們早就把招牌砸了,它本來是金色,甚至是白金的」[4]。
艾倫·蘭茲堡買下影片版權[8]。他讓實驗電影製作人默里·勒納加入,說佛羅里達海洋樂園的人都看過他1978年的3D電影《夢幻海洋》(Sea Dream)。勒納說自己看到劇本初稿的時候,「心都涼了」,「無法參加投入到這樣的東西」。隨着藝術指導人選塵埃落定,不喜歡劇本的勒納拒絕參加電影[8]。
影片由喬·阿爾維斯執導,他是前兩部的美術指導、《大白鯊2》的第二單元導演。他與維納·菲爾茲共同完成《大白鯊2》的製作,接替離任的第一部導演約翰·D·漢考克[4]。影片在內陸水上公園奧蘭多海洋世界拍攝,該公園位於佛州納瓦爾,靠近彭薩科拉,屬於佛羅里達狹地的一個社區[9]。
與系列的前兩部電影一樣,許多人都參與了影片編劇。曾為斯蒂芬·斯皮爾伯格1971年電視電影《決鬥》編劇的李察·麥森寫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大綱,具體劇情要由「其他編劇」創作[10]。環球要求麥森將布羅迪的兩個孩子也寫進去,不顧對方「認為這很愚蠢」。他們還希望在上一部中觸電的鯊魚也加入進去[10]。麥森還被要求為米基·魯尼專門設置角色,說「如果沒有米基·魯尼,整個東西就沒有意義」[11]。最終編劇對成片感到不滿:
我是個優秀的編劇,寫優秀的提綱和優秀的劇本。如果他們做得對,去找懂導演的人來導演的話,我覺得它會是一部出彩的電影。《大白鯊3》只是喬·阿爾維斯導演的唯一一部電影。作為布景設計,他非常有天賦,但作為導演,就不是了。而且所謂的3D讓電影看起來很模糊——完全沒有效果。就是浪費時間[10]。
格登·特魯布拉德負責創作故事。科幻電影(SciFilm)網的一名評論人表示他的故事是大白鯊逆流而上,被困在湖裡[12]。負責為前兩部修改劇本的卡爾·戈特利布與李察·麥森共同完成劇本[13]。麥森在採訪中表示劇本由劇本醫生修訂[12]。
選角
影片未啟用前兩部的演員。在前兩部中扮演警察局長馬丁·布羅迪(Martin Brody)的羅伊·謝德嘲笑《大白鯊3》的想法,認為「梅菲斯托費勒斯都不能說服我去拍。用不着去問,他們都知道什麼情況」[14]。他選擇去拍《藍色霹靂號》,確保沒人能找他去做《大白鯊3》[14]。
丹尼斯·奎德2015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他拍過的所有電影中,《大白鯊3》是他在拍攝期間使用可卡因最猛烈的一部,所演的「每一幀」都吸毒吸得飄飄欲仙[15]。
3D化
當時3D電影技術復活,越來越多電影選擇這種技術。《大白鯊》的第二部續集直接將這種技術寫在片名上,仿照《鬼哭神嚎3》的做法。後來的《十三號星期五3》也一語雙關地使用了數字3[16]。影片廣告宣傳了3D這個賣點,標語為「三維很恐怖」(the third dimension is terror)[12]。由於影片是喬·阿爾維斯首部出任導演的電影,他認為3D技術「能讓他變得前衛」[16]。
影院觀眾需要佩戴一次性偏振眼鏡觀看電影,營造電影畫面穿透銀幕、衝向觀眾面前的錯覺。片頭畫面明顯採用了立體技術,片名飛到畫面前部,留下一條拖影。也有幾個道具脫離銀幕的場面,最為明顯的例子出現在高潮處,鯊魚撞破控制室,造成大破壞,其中被鯊魚撞破玻璃採用3D。之後鯊魚爆炸也用了3D,鯊魚的碎片仿佛穿透屏幕炸開,之後整個嘴巴炸開。製作團隊將藍幕畫面合成3D的工作碰到許多麻煩,大量鏡頭需要重拍[8]。
影片有兩位3D顧問,一位是剛開始加入的StereoVision主席克里斯·康頓[17],一位是後來加入的ArriVision 3D團隊成員斯坦·羅斯(Stan Loth)。製作團隊一開始採用StereoVision技術,一個星期後改用ArriVision系統,因為「導演覺得它更高級,鏡頭種類更多」[16]。阿爾維斯認為,劣質的系統會產生鬼影和模糊感,觀眾看了會頭暈,因此影片「左邊和右邊的畫面需要完美貼合,攝影的畫面也要非常乾淨,看起來很舒服」。他表示:「儘管我們偶爾會加點效果,讓平面投影的東西衝到觀眾面前,但你看完出來的時候是不會頭痛的[16][18]。」歷史學家R·M·海耶斯(R. M. Hayes)認為影片同時採用Arrivision和StereoVision單機拍攝,一個放在上面,一個放在下方[19],兩台機器聯繫在一起。如果要用一台相機、一條膠捲在正常顏色下拍攝3D電影,正確做法是根據Arrivision 3D技術在膠片相機上安裝特殊的雙鏡頭適配器,讓35毫米膠片的每一幀從中間分開,左眼看上半幀,右眼看下半幀,這個技術叫「上/下」(over/under)。通過這種技術,攝製工作就可以像標準2D電影那樣展開,無需耗費成本,在每次拍攝時用兩台攝影機和兩條膠捲。用普通投影機投射所得膠片(需要用特殊鏡頭組合上下幀),偏振3D畫面就會出現。這套系統讓3D電影幾乎可以在所有電影院放映,不需要放映時同時用兩台攝影機,只需要用特殊的投影鏡頭和反射性「銀色」屏幕,讓偏振畫面反射回觀眾。觀眾戴上合適的過濾片,就可以阻擋錯誤的影像,如同看周遭世界那樣,用兩個角度看電影。據負責建造水下攝影空間的公司透露,影片的水下場景採用Arriflex35–3攝影機配Arrivision18毫米上下3D鏡頭拍攝[3]。
然而這種3D效果無法在電視中呈現,因為觀眾一方沒有特殊的電子設備。所以有幾個例外情況:一是影片的家用媒體和電視版只用了左眼影像,片名也從《Jaws 3》改成《Jaws III》。由於左眼影像只占35毫米膠片的上半幀,圖像分辨率會明顯低於一般35毫米膠片的正常分辨率;二是影片在1986年發行時採用了現已過時的VHD影碟,播放需要用特製3D VHD播放機或配備3D轉換器的標準VHD播放機,還有一套LCD眼鏡,用播放機發射的控制信號阻擋觀看者的眼睛,讓偏振3D效果發揮作用[20];還有一個例外是2008年2月以Sensio 3D DVD發行的時候,家庭觀眾需要用Sensio 3D處理器[21]。
音樂
原聲帶
大白鯊3 電影原聲帶 Jaws 3-D: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 ||||
---|---|---|---|---|
艾倫·帕克的原聲帶 | ||||
發行日期 | 1983 | |||
錄製時間 | 倫敦天使錄音室 | |||
類型 | 管弦樂 | |||
時長 | 35:43 | |||
唱片公司 | MCA唱片 | |||
製作人 | 格雷厄姆·沃克(Graham Walker) | |||
大白鯊專輯年表 | ||||
|
配樂由曾為《范·德·沃克》、《守護人》等英國電視劇譜曲的艾倫·帕克創作[22][23],是帕克配樂的第一部電影。後來帕克為《不一樣的天空》和《美國哥特故事》配樂[24]。音樂融入了約翰·威廉斯創作的鯊魚主題音樂。專輯由Intrada限量發行,只有3000張CD[25]。
發行
營銷
美國公映前夕,影片宣傳鋪天蓋地。和《大白鯊2》一樣,Topps製作了一系列交換卡片[26]。為配合《電視指南》的宣傳,各大電視台於1983年7月16日到22日黃金時段播出《大白鯊3製作特輯:鯊魚永不死》(Making of Jaws 3-D: Sharks Don't Die)[27]。製作特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挪用了國家地理頻道1983年紀錄片《大鯊魚》(The Sharks)90秒畫面,讓艾倫·蘭茲伯格製片公司陷入麻煩[28]。
票房
影片上映首周末獲得13,422,500美元票房[29],是當年周末票房第二高的作品[30],在1311家影院公映,占總收入29.5%。影片全球最終票房為87,987,055美元[31]。儘管穩坐票房榜榜首位置,影片票房還是比前作少了1億美元[32],比原作少了3億美元[33],證明大白鯊的收入逐步減少。後來的續集收入更加少,只有本片總票房的三分之二[34]。首周末過後,影片票房在之後幾周迅速下降40%以上,儘管從影院下畫的時候仍吸引大批觀眾。歷史學家R·M·海耶斯認為這種現象「完全是無稽之談」,考慮到部分影院每塊銀幕的收入比最新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還多[19]。
專業評價
口碑方面,影片獲得一片差評。《綜藝》認為影片「不慍不火」,阿爾維斯「未能在大白鯊上逗留足夠長的時間」[35]。匯總媒體爛番茄收錄35條評論,只打出11%的腐爛度,網站共識寫道:「《大白鯊3》是一部沒有明顯存在理由、滿是俗氣的海洋驚悚片,用無人理會的哀嚎聲終結了觀眾對這個系列的痛苦記憶[36]。」3D技術被指淪為吸引觀眾觀看這個老系列的噱頭[37],沒有實際用途[38]。另一方面,Allrovi認為電影原版使用3D攝影技術拍攝的懸疑場面更令人難忘,這也是後來視頻版本缺乏的特質,消除了這部普通續集最為獨特的元素[39]。德里克·溫納特(Derek Winnert)表示,「看到劇本上有理查·麥森的名字,你會期待劇情更加出彩」,儘管影片「完完全全是就着一大包爆米花看的那種」[40]。其他人對麥森和戈特利布的劇本感到失望,考慮到他們之前的作品獲得成功[12]。
就在大多數評論人認同《大白鯊2》是整個系列最好的續集的時候,部分人不確定《大白鯊3》是不是好過《大白鯊4》。其中一篇評論寫道:
表演做作、特效俗氣、對白糟糕透頂,但凡體驗過《大白鯊3》,就會有多麼的失望。很難相信這部徹頭徹尾的爛片竟然沒有殺死整個品牌,反而為更糟糕的《大白鯊4》創造了理由[24]。
儘管有缺憾,部分影評人還是認為影片「勉強值得娛樂」[41]。相比之下,音效設計獲得表揚,有篇評論特別讚揚鯊魚寶寶死在水池裡傳來的嬰兒啼哭聲[12]。《Jet》雜誌認為格塞特是「裡頭唯一一位能撐過如潮差評的演員」[29]。
在編劇教科書中,琳達·阿倫森(Linda Aronson)認為奎德扮演的主角是整個片子的大問題。她認為影片用過長的篇幅介紹他,讓他「本質上成了被動的旁觀者」。直到高潮段鯊魚恐嚇水族館裡德所有人,狩獵行動開始,邁克·布羅迪才成為行動的中心。她特地強調劇情的穿幫之處,批評鯊魚媽媽保護後代特別荒謬,因為鯊魚不會養育後代;而海豚攻擊鯊魚也有問題[42]。
倫納德·馬爾廷認為影片是「歐文·艾倫之流的災難片」,前設類似於《黑湖妖潭》1955年續集[43]。
在1983年金酸梅獎上,影片獲得最差電影、最差導演、最差男配角(小路易斯·格塞特)、最差劇本、最差新演員(「尖叫海豚」辛迪和桑迪)五項提名,無一項獲獎[44]。
獎項
大獎 | 獎項 | 提名者 | 結果 | 參考 |
---|---|---|---|---|
第4屆金酸莓獎 | 最差電影 | 環球影業 | 提名 | [45] |
最差男配角 | 小路易斯·格塞特 | 提名 | ||
最差導演 | 喬·阿爾維斯 | 提名 | ||
最差劇本 | 李察·麥森 | 提名 | ||
最差新演員 | 「尖叫海豚」辛迪和桑迪 | 提名 |
家用媒體
影片2D版標準DVD由環球影業於2003年6月3日發行,片名為《Jaws 3》,除預告片外沒有附加片段。環球影業家用媒體於2016年發行《大白鯊》系列高清重製版藍光光碟,其中《大白鯊3》以3D藍光發行[46]。
注釋
- ^ 片中格式化為Jaws III。
參考資料
- ^ 1.0 1.1 Begg, Ken. Jaws 3D – Jabootu's Bad Movie Dimension. [2006-11-25].[永久失效連結]
- ^ Jaws 3-D (1983). Box Office Mojo. [201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7).
- ^ 3.0 3.1 Ankeney, Jay. Underwater with Hydroflex's Pete Romano. HydroFlex Inc. 2000-03-13 [2007-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8).
- ^ 4.0 4.1 4.2 The Making of Jaws 2 (DVD).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 2001-05-22.
- ^ Siskel, Gane. 'Hurricane' eye is bleak, boring, and disastrous. Chicago Tribune. 1979-04-16: 6, Section 2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4).
- ^ 6.0 6.1 Patrizio, Andy. An Interview with Matty Simmons. IGN. 2003-10-31 [2019-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 ^ Dursin, Andy. Aisle Seat – Fourth of July Edition. Film Score Monthly. 200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4).
- ^ 8.0 8.1 8.2 Zone 2005,第49頁
- ^ Pohlen 2003,第135頁
- ^ 10.0 10.1 10.2 Weaver 2006,第318頁
- ^ Lofficier 2003,第221頁
- ^ 12.0 12.1 12.2 12.3 12.4 Saxelid, Chadwick H. JAWS 3 (a.k.a. JAWS 3D). Sci-fi Film. [200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 ^ Scheib, Richard. JAWS 3D aka JAWS III Rating: ½. The SF, Horror and Fantasy Film Review. 1990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2).
- ^ 14.0 14.1 Kachmar 2002,第101頁
- ^ Which Dennis Quaid Movie Had The Highest Cocaine Budget > Plead the Fifth > WWHL. Watch What Happens Live. 2015-11-18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 ^ 16.0 16.1 16.2 16.3 McGee 2001,第97–8頁
- ^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Volume 66. ASC Holding Corp.: 85. 1985.
- ^ The Alves quote in McGee 2001 originally appeared in Thornshaw, Brian "Joe Alves and Jaws 3D", Fangoria, 1, 29
- ^ 19.0 19.1 Hayes 1998,第101–3頁
- ^ 3D Compatible Video. disclord.tripod.com. [2007-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 ^ Sensio and Universal to release classic 3D titles on DVD. rollanet.org. [2008-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4).
- ^ Alan Parker. Jaws 3-D (封面) (音像媒體說明). MCA Records. 1983.
- ^ Alan Parker (II).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 ^ 24.0 24.1 Leo, Vince. Jaws 3 (1983) / Horror-Adventure. Quipster's Movie Reviews.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30).
- ^ JAWS 3D. Intrada. [200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6).
- ^ Newgarden, Mark. Dan Nadel , 編. We all die alone: a collection of cartoons. Fantagraphics. 2005.
- ^ Television/radio age, Volume 30. Television Editorial Corp.: 21. 1983.
- ^ Bensman 1990,第60頁
- ^ 29.0 29.1 Gossett Rises Above Bad Reviews of 'Jaws 3D'. Jet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August 1983, 64 (25): 37.
- ^ 1983 Yearly Box Office Results - Box Office Mojo. www.boxofficemojo.com. [201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8).
- ^ JAWS 3D. BoxOffice Mojo.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7).
- ^ Jaws 2. Box Office Mojo. [2007-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8).
- ^ Jaws. Box Office Mojo. [2007-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8).
- ^ JAWS IV: THE REVENGE. Box Office Mojo. [2007-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4).
- ^ Jaws 3D. Variety. 1983-01-01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9).
- ^ Jaws 3D. Rotten Tomatoes. [2007-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 ^ DVD Review: Jaws 3. DVDown Under.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4).
- ^ Ebert, Roger. Wings of Courage. Roger Ebert Movie Reviews. 1996-03-22 [2006-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 ^ Blaise, Judd. Jaws 3. Allmovie. [201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 ^ Winnert 1993,第546頁
- ^ Haflidason, Almar. Jaws 3 (aka Jaws 3D) (1983). bbc.co.uk. 2001-03-09 [200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0).
- ^ Aronson 2000
- ^ Maltin, Leonard. Leonard Maltin's 2009 Movie Guide. New York: Penguin. 2008: 707–708. ISBN 978-0-452-28978-9.
- ^ 1983 Archive. Razzies.com. [200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8).
- ^ Jankiewicz, Patrick. Just When You Thought It Was Safe: A Jaws Companion. BearManor Media. 2013-06-09: 179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 ^ Alexander, Chris. Forget JAWS 19…Here's JAWS 3D!. ComingSoon.net. 2005-10-05 [2019-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8).
延伸閱讀
- Aronson, Linda. Scriptwriting updated: new and conventional ways of writing for the screen. Allen & Unwin. 2000. ISBN 978-1-876351-03-8.
- Bensman, Marvin R. Broadcast/cable regulation 3.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0. ISBN 978-0-8191-7661-5.
- Hayes, R. M. 3D movies: a history and filmography of stereoscopic cinema. McFarland. 1998. ISBN 978-0-7864-0578-7.
- Kachmar, Diane C. Roy Scheider: a film biography. McFarland. 2002. ISBN 978-0-7864-1201-3.
- Lofficier, Randy. Into the Twilight Zone: The Rod Serling Programme Guide. iUniverse. 2003. ISBN 978-0-595-27612-7.
- McGee, Mark Thomas. Beyond Ballyhoo: Motion Picture Promotion and Gimmicks. McFarland. 2001. ISBN 978-0-7864-1114-6.
- Pohlen, Jerome. Oddball Florida: A Guide to Some Really Strange Places. Chicago Review Press. 2003. ISBN 978-1-55652-503-2.
- Weaver, Tom. Science Fiction Stars and Horror Heroes: Interviews with Actors, Directors, Producers and Writers of the 1940s Through 1960s. McFarland. 2006: 318. ISBN 978-0-7864-2857-1.
- Winnert, Derek. Radio Times Film & Video Guide 1994.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93. ISBN 978-0-340-57477-5.
- Zone, Ray. 3D filmmakers: Conversations with creators of stereoscopic motion pictures. Scarecrow Press. 2005. ISBN 978-0-8108-5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