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電報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3月18日) |
大東電報局(英語:Cable & Wireless)是英國一間老牌電訊公司,在1860年成立,曾是香港電訊及澳門電訊的大股東。
歷史
1872年,英國商人John Pender合併數家當時以海底電纜經營國際電報服務的公司,成立 Eastern Telegraph Company(大東電報局),成為全球第一家國際電報業務公司,亦是當時世界營運規模最大的公司。
1901年,意大利工程師古列爾莫·馬可尼成功以無線電傳遞訊息。1929年,大東電報局(Eastern Telegraph Company) 與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合併,並改名為Imperi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及至1934年易名為Cable & Wireless, 而中文名字一直沒有改變,一直至今。「大東電報局」在英國政府的主導下,主宰了香港百多年來的電訊發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領土占地球四分之一面積,大東電報成為帝國通訊中樞。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大東肩負戰場通訊及破壞敵國通訊之責任。
1979年,信奉自由市場的保守黨新政府上臺,兩年後將大東私有化。由於大東電報局的大部分業務不在英國本土,私有化的政治阻力最低,因此成為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首批被私有化的公司。
1981年,大東重組,在香港正式註冊為「大東電報局(香港)有限公司」,英國政府為最大股東。1983年,香港大東電報局從怡和旗下的置地收購「香港電話公司」,從此香港對內和對外的通訊服務,全由大東包辦。
1982年,大東成立水星通訊,在英國本土經營電訊服務。
1983年,大東電報局與深圳市政府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電信運營企業——深大電話有限公司。
1988年,香港大東電報局與香港電話公司合併,成立「香港電訊」。1990年後香港電訊重組,主要原因是要面對市場開放。加上香港即將交還中國,香港大東電報局亦易名為「香港國際電訊有限公司」,消除英國色彩。同年全球業務擴展,職員總數達37681人。
私有化後,大東電報局開始削減成本,但同時間管理層卻在大加酬金及股息,這些舉措確實令股價有一定起色,但管理層在廿一世紀初的科網熱潮下,大肆投資互聯網骨幹網(internet backbone),把其他業務陸續出售,其中最著名的交易便是把香港電訊,出售予李澤楷的盈科數碼動力,以換取電訊盈科(008)的股份。
1999年,業務重心由電訊轉向企業IP及數據服務,但遇上科網和電訊熱潮退卻,招致重大虧損,財政狀況惡化。此後大東在債務纏身下苦苦支撐,市值大萎縮,要不斷沽售家當自保,包括分拆澳門及加勒比海等四個小市場的業務,但管理層卻照加薪如儀,引發股東連番聲討。2002年,債券被降為垃圾級,剔出富時100指數。
2010年3月26日,大東電報局分拆成大東環球和大東通訊。2012年4月23日,沃達豐斥資10.4億英鎊(約130億港元)收購大東環球,平均每股作價38便士,於2013年4月1日正式在倫敦交易所退市。
2015年11月17日,自由全球以36億英鎊(51.2億歐元)收購大東通訊。
參考報章
- 蘋果日報:金融雲端:「屍」有化之路(邱亦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