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石斛
大明石斛 |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
目: |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
科: | 蘭科 Orchidaceae |
屬: | 石斛蘭屬 Dendrobium |
種: | 大明石斛 D. speciosum
|
二名法 | |
Dendrobium speciosum Sm., 1804
| |
異名 | |
同型異名包括:
|
大明石斛(學名:Dendrobium speciosum),又名美麗石斛,是於蘭科石斛蘭屬的植物,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是一種變種非常繁多的蘭花,是一個複合種。其變種的的棲息地也非常多樣,可以是附生在熱帶雨林的樹枝上,也可以是生長在開闊森林的砂岩上,遍布於澳大利亞東海岸,以及南回歸線附近。地生大明石斛,會在岩石或懸崖上群生成巨大的花叢,它們的根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張緊密厚實的根床,緊緊的抓住岩石。它們在海拔0米至山頂上都有生長。
命名
大明石斛是非常受歡迎的栽培植物,最初是由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爵士(Sir James Edward Smith,1759年-1828年)命名。最初的標本是由首席醫師J·懷特(J White)在傑克遜港發現,並送給了史密斯爵士。
特徵
大明石斛的每個假鱗莖會長出2-5片厚實的羽狀葉,這些葉片可以植株上生存12年。假鱗莖直立或彎曲,長達45厘米,基部粗,直徑達5-7厘米,至先端漸細,直徑3厘米。艷麗的花朵形成總狀花序,莖挺直或微彎,富含澱粉,可炒食,每莖能開100多枚花,花為白色或淡黃色,花期8-10月。白色唇瓣上有紫色斑點,並有紅色和紫色脈紋。
變種
大明石斛的變種眾多,是一系列變種形成的複合種。下列變種根據形態學數據劃分(Adams等,2006年[1])。
其中一些變種,如var. hillii分布在特定的地點,並不符合嚴格的變種描述,而是由地理位置確定,而且所有的變種都可接受各自的花粉,產生變種間雜交的種子。
此複合種最初是由Dockrill於1969年描述[2],並由多位學者確認(Clemesha 1981a[3],1981b[4],1986[5],Clements 1989[6],Banks & Clemesha 1990[7]和Adams 1991[8])。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speciosum Sm, 1804
分布
分布於維多利亞州東部Genoa,向北延伸至新南威爾士州的巴林頓山(Barrington Tops)布拉代拉(Bulahdelah),向西延伸200千米至新南威爾士州密芝(Mudgee)附近的Munghorn Gap。
形態
株形多變,一般為壇形或籃形,莖軸彎曲或較直。一般無氣生根,但偶爾也會生長。莖軸和葉片在直射光下可觀察到色素沉積。莖生葉通常基部寬,先端漸尖,為圓形至卵形,挺直或微彎,長13-51厘米,中部寬2.1-4.5厘米,基部寬2.8-6.0厘米,先端寬1.4-3.2厘米;頂生葉2-5枚,挺直或筆直,表面凹陷,亞橢圓形至卵圓形,偶有倒披針形,基部相對寬,有葉鞘,長9-20厘米,寬4-12厘米,厚1-2毫米。總狀花序1-4個,長14.5-57厘米;花梗長5-16厘米,直徑4.6-9.5毫米,具1-4中型苞片;花序軸長15-41厘米,生有18-115枚花,花可以是分散分布,也可以密集成叢生長。花柄和子房總長2.7-5.6厘米。花大小各異,由於物質環境不同可能會適量開放或大面積開放,豎直高度4.2-8厘米,水平寬度4.3-7.8厘米,花色為白色至深黃色,唇瓣前裂片和中裂片散布有不同形態的紫色斑點和小條帶。背萼片長2.5-4.6厘米,基部寬0.4-1.0厘米,至先端漸縮為鈍圓形;側萼片長1.8-3.9厘米,基部寬0.7-1.2厘米,長鈎形,先端鈍。花瓣長2.2-4.1厘米,寬2-5毫米,微鈎曲,先端急尖。唇瓣長1.1-1.7厘米,平展後寬0.8-1.5厘米,向內彎曲,近似三角形;前裂片長0.6-0.9厘米,寬0.8-1.5厘米,向內彎曲,近似三角形;中裂片有短爪,長0.3-0.8厘米,平展後寬0.6-1.2厘米,彎管形,先端短急尖;胼胝體微微抬起,有2脊,黃色至橙色。花柱長4-5毫米,柱基垂直於花柱,長5-6毫米。萼囊二裂,圓形,從子房至先端長6-7毫米。花期8-10月,在維多利亞州東部可至11月。
生態
大型植物,生長力旺盛,會在大分水嶺東部的懸崖峭壁上形成龐大的集群,覆蓋整個岩石表面。生長於海拔0米至山頂的開放式和密閉式硬葉林和雨林中。在雨林中,此變種一般地生,少有附生,偶而長出氣生根。假鱗莖基部寬,先端往往漸尖並彎曲。花較大,分布均勻,常有園藝優良品種出現。大花品種一般分布區北部,花色為純白色至金黃色。此變種在株形、大小和花的尺寸上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但這種差異與其北方分布的變種相比要小些,並與主要分布在獵人河(Hunter River)的var. hillii形成過渡種。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hillii Mast., 1877
分布
常見於新南威爾士州中東部的霍克斯伯里河(Hawkesbury River)以南、昆士蘭南部的蜜山(Mount Mee)和鴉巢國家公園(Crows Nest National Park),與var. grandiflorum形成過渡種。
形態
株形多變,高大挺拔,普遍生長氣生根,在雨林中尤其氣生根尤其明顯且林立。莖生葉表面非常平,挺直或極微彎,長16-68厘米,中部寬1.8-5.2厘米,基部寬1.4-4.4厘米,先端寬1.5-4.2厘米;頂生葉2-5枚,大型,挺直,表面凹陷,亞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偶有卵圓形,基部相對寬,有葉鞘,長13-28厘米,寬6-12厘米,厚1-2毫米。總狀花序1-4個,長26-65厘米;花梗長6-13.6厘米,直徑4-9.5毫米,具1-4中型苞片;花序軸長20-51厘米,生有44-221枚花,花可以是分散分布,也可以密集成叢生長。花柄和子房總長2.3-4.6厘米。花小型至中型,大小各異,可能為杯狀,豎直高度3.4-5.2厘米,水平寬度2.9-5.3厘米,花色為白色至淡黃色,唇瓣前裂片和中裂片散布有不同形態的紫色斑點和小條帶。背萼片長1.9-3.7厘米,基部寬0.4-0.6厘米,至先端漸縮為鈍圓形;側萼片長1.4-2.7厘米,基部寬0.6-0.9厘米,長鈎形,先端鈍。花瓣長1.8-3.2厘米,寬2-3毫米,微鈎曲,先端急尖。唇瓣長0.8-1.3厘米,平展後寬0.7-1.0厘米,向內彎曲,近似三角形;前裂片長0.5-0.8厘米,寬0.7-1.0厘米,向內彎曲,近似三角形;中裂片有短爪,長0.3-0.5厘米,平展後寬0.5-0.8厘米,彎管形,先端短急尖;胼胝體微微抬起,有2脊,黃色至橙色。花柱長4-5毫米,柱基垂直於花柱,長4-6毫米。萼囊二裂,圓形,從子房至先端長5-6毫米。花期8-10月。
生態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grandiflorum F.M.Bailey, 1896
分布
形態
生態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curvicaule F.M.Bailey, 1896
分布
形態
生態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pedunculatum Clemesha, 1981
分布
形態
生態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capricornicum Clemesha, 1982
分布
形態
生態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boreale P.B.Adams, J.M.Burke & S.D.Lawson, 2006
分布
形態
生態
Dendrobium speciosum Sm. var. blackdownense P. B.Adams var. nov.
分布
模式產地為昆士蘭萊卡特區(Leichhardt)布萊克當台地(Blackdown Tableland),是株形和花形個體差異最大的一個變種,在其分布區內株高和外形變化極大,分布區北端為布萊克當台地北界,向南延伸至遠征山脈(Expedition Range),界限不確定。
形態
植株大小和外觀個體差異大,偶爾會長出氣生根,莖軸和葉片在直射光下可觀察到色素沉積。莖生葉為圓形至卵形,挺直或微彎,長9-28厘米,中部寬2.1-3.8厘米,基部寬1.9-4.6厘米,先端寬1.5-3.2厘米;頂生葉2-4枚,挺直,表面凹陷,長9-20厘米,寬4.3-7厘米,卵圓形至亞橢圓形,小型植株上為寬橢圓形,基部有葉鞘,亞橢圓形至亞長方形,厚1-2毫米。總狀花序1-3個,長23-58厘米;花梗長8-15.5厘米,直徑4-6毫米,具1-4中型苞片;花序軸長15-42厘米,生有14-113枚花,花可以是分散分布,也可以密集成叢生長。花柄和子房總長2.3-3.7厘米,每朵花的大小和形態差異很大,豎直高度3.5-5.4厘米,水平寬度3.9-5.4厘米,花色為白色至深黃色,唇瓣前裂片和中裂片散布有不同形態的紫色斑點和小條帶。背萼片長1.8-3厘米,基部寬0.5-0.8厘米,至先端漸縮為鈍圓形;側萼片長1.6-2.4厘米,基部寬0.7-1厘米,長鈎形,先端鈍。花瓣長1.8-2.7厘米,寬3-4毫米,微鈎曲,先端急尖。唇瓣長0.8-1.3厘米,平展後寬0.9-1.2厘米,向內彎曲,近似三角形;前裂片長0.5-0.7厘米,平展後寬0.9-1.2厘米,向內彎曲,近似三角形;中裂片有短爪,長0.3-0.6厘米,平展後寬0.7-1.0厘米,彎管形,先端短急尖;胼胝體微微抬起,有2脊,黃色至橙色。花柱長約5毫米,柱基垂直於花柱,長約6毫米。萼囊二裂,圓形,從子房至先端長約7毫米。花期8-9月。
生態
此變種的種群由東海岸的大分水嶺向西至卡那封峽谷(Carnarvon Gorge)生長的植物劃分開來,分界線是不適合大明石斛生長的洪泛平原。此變種一般為地生,株形為壇形或籃形,偶爾附生於硬葉林、乾旱雨林或懸崖上向外伸出的裸露岩石,常與槲蕨屬(Drynaria)在遠離火源的大鵝卵石共生形成密集群落。較大型的植株會有多個氣生根,但並不發達。某些植株在成熟時會非常矮小且密集。雖然此變種的個體差異很大,但是還是能區分出此變種與var. carnarvonense,因為後者生長得更為茁壯,花大且茂密。此變種與var. capricornicum在花和植株的特徵上也有很多重疊,不過由於後者的莖軸和葉較短,株形更端正,花期更早(5-6月),仍可區分出兩個變種。
Dendrobium speciosum Sm. var. carnarvonense P. B.Adams var. nov.
分布
模式產地為昆士蘭萊卡特區卡那封峽谷,分布於卡那封峽谷地區,此變種由地理因素與其他變種分開。此變種的變種加詞源自其分布區。
形態
生長茁壯,株形為壇形或籃形,假鱗莖基部寬,先端漸尖。偶爾長出氣生根,莖軸和葉片在直射光下可觀察到色素沉積。莖生葉為圓形至卵形,微彎,長15-33厘米,中部寬2.1-3.1厘米,基部寬2-5.2厘米,先端寬1.3-3.2厘米;頂生葉2-3枚,挺直或筆直,表面凹陷,亞橢圓形至倒披針形或卵圓形,基部有葉鞘,長14.8-24厘米,寬4.6-7.4厘米,凹陷,挺直,厚1.2-2.0毫米。總狀花序粗大,1-2個,21-47厘米長;花梗長7-14.8厘米,直徑4.5-7毫米,具1-4中型苞片;花序軸長14.5-31.5厘米,生有25-87枚花,花均勻分布。花柄和子房總長2.7-4.5厘米,花冠通常為杯狀,密集,中型至大型花,豎直高度5.1-6.6厘米,水平寬度5.5-6.3厘米,花色為乳白色至金黃色,唇瓣前裂片和中裂片散布有不同形態的紫色線條和斑點。背萼片長2.8-3.9厘米,基部寬0.5-0.8厘米,至先端漸縮為鈍圓形;側萼片長2.1-2.5厘米,基部寬0.8-1.1厘米,長鈎形,先端鈍。花瓣長2.4-3.4厘米,寬2.8-4毫米,幾乎為直線形,先端急尖。唇瓣長1.1-1.4厘米,平展後寬1-1.3厘米;前裂片長0.7-0.8厘米,寬1.1-1.4厘米,向內彎曲,近似三角形;中裂片有短爪,長0.4-0.6厘米,平展後寬0.9-1.0厘米,彎管形,先端短急尖;胼胝體微微抬起,有2脊,輪廓不明顯,黃色至橙色。花柱長約5毫米,柱基垂直於花柱,長約6毫米。萼囊二裂,圓形,從子房至先端長約7毫米。花期8-9月。
生態
此變種一般地生,常生長於保護區周圍的懸崖和多岩石的小溪中。此變種與var. capricornicum相比,植株更為大型和茁壯,花期更晚,裂片更寬。與此變種各方面最為相似原變種也可由各部分的數據差異來區分。此變種的新生植物會大量產生紫色花青素色素,但是在成熟的葉片中一般含量很少,這一點與var. capricornicum和var. blackdownense較為相似。
自然雜交種
大明石斛與Dendrobium gracilicaule自然雜交產生自然雜交種Dendrobium × gracillimum。此雜交種有時也被描述為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nitidum F.M.Bailey、Dendrobium × nitidum (F.M.Bailey) M.A.Clem. & D.L.Jones、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bancroftianum Rchb.f.及Dendrobium jonesii Rendle subsp. bancroftianum (Rchb.f.) M.A.Clem. & D.L.Jones。
參考文獻
- ^ Peter B. Adams; Jacinta M. Burke, Sheryl D. Lawson. A review of the taxonomy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Dendrobium speciosum complex (Orchidaceae) and recognition of two new taxa (PDF). Telopea. 2006, 11 (2): 195-232 [2009-09-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10-04) (英語).
- ^ (英文)Dockrill AW (1969) Australian Indigenous Orchids, vol. 1. (Society for Growing Australian Plants: Sydney)
- ^ (英文)Clemesha SC (1981a) A review of Dendrobium speciosum Sm. Orchadian 6: 247–262.
- ^ (英文)Clemesha SC (1981b) Dendrobium speciosum var. bancroftianum. Orchadian 6: 271–272.
- ^ (英文)Clemesha SC (1986) Dendrobium speciosum - an update. Orchadian 8: 173–178.
- ^ (英文)Clements MA (1989) Catalogue of Australian Orchidaceae. Australian Orchid Research 1: 1–62.
- ^ (英文)Banks DP & Clemesha SC (1990) Dendrobium speciosum : a review of the species. Australian Orchid Review 55: 4–14.
- ^ (英文)Adams PB (1991) Variation, multiple pollinators and breeding system in Dendrobium speciosum Smith : A biological review. Orchadian 10: 1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