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號輕巡洋艦是中華民國海軍艦艇,為大同級輕巡洋艦之首艦,1930年由建安號驅逐艦改裝而成;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為構築封鎖侵華日軍之沉船阻塞線自沉於長江。
沿革
大同號輕巡洋艦之前身為清末由福州船政局建造之建安號驅逐艦[1]:70[2]:379。建安艦於1899年3月3日安放龍骨,1900年3月3日下水[1]:70[3]:181,艦型、引擎功率及大部配備等與其姊妹艦建威號驅逐艦相同[3]:181;1903年試樣證明性能良好,「速力較大,可捉獲魚雷艇」[3]:181。
民國初年間,建安艦及建威艦先後隸屬於中華民國海軍第二艦隊及第一艦隊[1]:70。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海軍部陸續將艦齡及裝備老舊之建安、建威二艦交由海軍江南造船所改裝,其中建安艦除更新裝備(加強主砲、新裝防空砲及長波無線電機)以外,並將尾樓切除,改為長艏樓艦型;至1930年11月基本改裝完畢,更名為「大同」[1]:70[2]:379。不過,大同艦雖列名為輕型巡洋艦,實際戰力則僅相當於砲艦[1]:70。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為阻止侵華日軍進犯首都南京,中華民國海軍奉令在長江之江陰至靖江段構築沉船阻塞線;8月11日夜,8艘陳舊海軍艦艇及20艘徵用民間商船自沉於江陰航道[4]:138,其中大同艦自沉於阻塞線北岸之靖江羅家橋一帶,其艦裝多未拆卸,僅將20公釐奧瑞岡機砲改配江元號砲艦使用[1]:70。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靖江縣財政局打撈隊經當地船民指引發現大同艦遺跡。1957年,當局對大同艦實施水中爆破,撈取殘餘之艦材及物資[1]:70。
參考資料
|
---|
模板內所列艦隻,皆以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仍在中國海軍服役的艦隻和抗日戰爭勝利或之前在中國海軍服役的艦隻為準。 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6日因各種原因損失的中國海軍的艦隻,恕不列入模板內。 |
水上飛機母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國產艦隻
- B: 英製艦隻
- C: 德製艦隻
- D: 日製艦隻
- E: 港製艦隻
- F: 法製艦隻
- G: 俄製艦隻
- H: 奧匈製艦隻
- I: 意製艦隻
- O: 委託訂造
- P: 購入
- Q: 俘獲
- R: 贈送
- S: 倖存至抗戰勝利
注1: 此艦原是「決川」號炮艦,約1927年至1929年間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並改名為「威勝」
- 注2: 此艦原是「浚蜀」號炮艦,約1927年至1929年間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並改名為「德勝」
- 注3: 此艦原是德國商船「馬尼拉」號,1921年被政記輪船公司購入,改名為「祥利」。1923年6月被奉軍轉購,改名為「鎮海」,並改裝成炮艦。1926年前後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
- 注4: 此艦原名為「伏波」,民國初年改名為「建康」
- 注5: 此艦原名為「飛雲」,民國初年改名為「同安」
- 注6: 此艦原是「建威」號魚雷炮艦,1930年至1931年間改建成炮艦,並改名為「自強」,此艦武裝在改建後有所改變,尤其是艦上的魚雷發射管在改建後拆除
- 注7: 此艦原是「建安」號魚雷炮艦,1930年至1931年間改建成炮艦,並改名為「大同」,此艦武裝在改建後有所改變,尤其是艦上的魚雷發射管在改建後拆除
- 注8: 此艦原名為「永豐」,1925年3月12日改名為「中山」,以紀念逝世的孫中山
- 注9: 此艦原名為「舞鳳」,1926年改名為「武豐」
- 注10: 此艦原名為「江清」,民國成立後改名為「江漢」
- 注11: 此艦原定名為「新壁」,此艦建成之時清朝已滅亡,此艦後續的款項都由新成立的民國政府支付,定名也改為「江犀」
- 注12: 此艦原定名為「新珍」,此艦建成之時清朝已滅亡,此艦後續的款項都由新成立的民國政府支付,定名也改為「江鯤」
- 注13: 此艦原是法國海軍掦子江艦隊的炮艦「柏年」號,1944年贈送予中國海軍,並改名為「法庫」
- 注14: 此艦原是美國海軍掦子江巡邏隊的炮艦「圖圖伊拉」號,其在中國江南造船廠訂造,1942年贈送予中國海軍,並改名為「美原」
- 注15: 此艦原是英國海軍掦子江艦隊的炮艦「塘鵝」號,1942年贈送予中國海軍,並改名為「英山」
- 注16: 此艦原是英國海軍掦子江艦隊的炮艦「隼」號,1942年贈送予中國海軍,並改名為「英德」
- 注17: 此艦原是英國海軍掦子江艦隊的炮艦「鷸」號,1942年贈送予中國海軍,並改名為「英豪」
- 注18: 此艦原是蘇聯在遠東地區的破冰船,1924年被奉軍俘獲,改裝成炮艦,並改名為「定海」
- 注19: 此艦原是英國海軍荊棘級炮艦某艘,其在退役後,中國海軍在1928年購入此艦,並改名為「海虎」
- 注20: 此艦原是英國海軍南芥級掃雷艦「釣鍾柳」號,1920年退役後用作商船,改名為「萊娜」。中國海軍在1935年購入此艦,並改名為「海周」
- 注21: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萍籌」號,1927年寧漢戰爭期間被唐生智的部隊用作炮艇,後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改名為「勇勝」。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7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2: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1927年寧漢戰爭期間被唐生智的部隊用作炮艇,後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改名為「順勝」。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7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3: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可能名叫「萍強」號,1927年寧漢戰爭期間被唐生智的部隊用作炮艇,後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改名為「義勝」。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7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4: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萍豐」號,1927年寧漢戰爭期間被唐生智的部隊用作炮艇,後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改名為「正勝」。1930年用作巡防艇,並改名為「仁勝」。1938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5: 此艦原是德國商船「成功」號,1917年3月14日被中國海軍接管,改名為「華壬」。1924年編入第一艦隊,用作運輸艦,並改名為「定安」
- 注26: 此艦原是德國商船「海倫」號,1917年3月14日被中國海軍接管,改名為「華癸」。1924年編入第一艦隊,用作運輸艦,並改名為「克安」
- 注27: 此艦原是奧匈帝國商船「波希米亞」號,1917年3月14日被中國海軍接管,改名為「華丙」。經過多次使用權轉換後,1924年編入第一艦隊,用作運輸艦,並改名為「普安」
- 注28: 此艦原是英國客貨船,1936年被中國海軍購入,改裝成運輸艦
- 注29: 此艦初建造時艦種原擬定為軍民兩用巡洋艦,艦名原擬定為「建靖」。甲午戰爭後,艦種變更為練習艦,並改名為「通濟」
- 注30: 此艦原是奧匈帝國商船「西里西亞」號,1917年3月14日被中國海軍接管,改名為「華乙」。
經過多次使用權轉換後,1924年編入第一艦隊,用作運輸艦,並改名為「華安」。1934年12月後,用作練習艦,並改名為「自由中國」
- 注31: 此艦原是「楚材」輪船,民國時期編入唐生智的部隊,後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用作測量艦,並改名為「武勝」
- 注32: 此艦原為英國某富商訂製的私人遊艇「洛蕾娜」號,1910年前後被美國某富商轉購,並將其改名為「亞特蘭大」。1924年7月被中國海軍購入,改名為「瑞旭」,同年10月改名為「甘露」
- 注33: 此艦原是「聯鯨」號炮艦,1930年11月後,用作測量艦,並改名為「皦日」
- 注34: 此艦原是商用拖船「萍富」號,1927年寧漢戰爭期間被唐生智的部隊用作炮艇,後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改名為「公勝」。1930年10月將其改名為「青天」,用作測量艦
- 注35: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萍通」號,1927年寧漢戰爭期間被唐生智的部隊用作炮艇,並改名為「江通」。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改名為「誠勝」。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6年用作測量艇
- 注36: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1927年寧漢戰爭期間被唐生智的部隊用作炮艇,後被南京國民政府俘獲後改名為「青天」,用作測量艇。
1930年10月改名為「公勝」,用作巡防艇。1936年再度用作測量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