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塔倫修斯環形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塔倫修斯環形山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age
坐標5°30′N 46°32′E / 5.5°N 46.54°E / 5.5; 46.54
直徑57.32公里
深度2.45公里
余經日出時314°
命名來源盧修斯·塔倫修斯·費爾瑪努斯

塔倫修斯環形山(Taruntius)是位於月球正面豐富海西北邊沿的一座年輕撞擊坑,約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羅馬哲學家數學家盧修斯·塔倫修斯·費爾瑪努斯(公元前1世紀),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塔倫修斯環形山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阿波羅10號拍攝的塔倫修斯環形山斜視圖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塔倫修斯環形山西南向斜視圖
阿波羅8號西向斜視圖

該隕坑西北靠近被熔岩淹沒的勞倫斯隕石坑,北面毗鄰已損毀的達·芬奇隕石坑瓦茨隕石坑,較小的麻田隕石坑昂維爾隕石坑分別位於它的東北偏東和東南,而西南則橫亙了破裂的塞奇隕石坑。塔倫修斯環形山西面是廣袤的靜海、西北偏西方坐落了和諧灣及它後面的睡沼,塔倫修斯鏈坑和庫什曼山脊分別延伸在它的東南和東南偏南方、而南面和西南分別綿延着140公里的加圖山脊和53公里的塞奇山脈[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5°30′N 46°32′E / 5.5°N 46.54°E / 5.5; 46.54,直徑57.32公里[3],深約2.45公里。

塔倫修斯環形山外觀大體圓形,邊緣參差不齊,低矮的坑壁已部分磨損,但仍保留有清晰的輪廓,其中西北側坑壁上橫跨了更小的卡梅倫隕石坑,而北側和西南段為脈絡分明的雙層坑壁。隕石大部分內側壁較陡峭,但東側略平緩,坡度約為29°[4]。由於下方月海地層的抬升,內壁上原有的階地狀結構可能已被遮敝、掩埋,因此,只能看到靠上部的一些凸崖。坑內地表相對平坦,環繞有一圈綿延起伏的不規則內環,開裂的坑底上漫延着一系列與內壁平行,統稱為塔倫修斯月溪的細長溝壑。中心點偏北坐落有一座西高1900米,東高700米的鞍形中央丘[5]。中央丘的南面和西北部(卡梅倫隕石坑東南)分布有二處表面較暗的區域,可能是沉積的小泄口排放出的火山灰

塔倫修斯環形山位於一處輻射半徑超過300公里的射紋系統中心,並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6]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塔倫修斯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LAC-61和LAC-62拼接圖
塔倫修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B 3.3° N 46.6° E 7 公里
F 4.0° N 40.5° E 11 公里
H 0.3° N 49.9° E 8 公里
K 0.6° N 51.6° E 5 公里
L 5.5° N 44.4° E 14 公里
O 2.2° N 54.3° E 7 公里
P 0.1° N 51.6° E 7 公里
R 6.1° N 47.9° E 5 公里
S 4.9° N 42.4° E 5 公里
T 3.4° N 47.5° E 10 公里
U 5.6° N 50.1° E 12 公里
V 4.5° N 49.8° E 21 公里
W 5.5° N 48.9° E 15 公里
X 7.7° N 53.0° E 23 公里
Z 7.6° N 44.9° E 17 公里
  • 衛星坑塔倫修斯 A在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為麻田隕石坑
  • 衛星坑塔倫修斯 C在1973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為卡梅倫隕石坑
  • 衛星坑塔倫修斯 D在1973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為瓦茨隕石坑
  • 衛星坑塔倫修斯 E在1973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為策林格隕石坑
  • 衛星坑塔倫修斯 G在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為昂維爾隕石坑
  • 衛星坑塔倫修斯 M在1973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為勞倫斯隕石坑
  • 衛星坑塔倫修斯 N在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為史密森隕石坑
  • 衛星坑塔倫修斯 H約形成於愛拉托遜紀[7]
  • 衛星坑塔倫修斯 K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6];
  • 衛星坑塔倫修斯 B、塔倫修斯 C、塔倫修斯 F、塔倫修斯 G、塔倫修斯 H、塔倫修斯 O、塔倫修斯 PD 月食期間都曾被記錄到的表面溫度發生異常,主要原因是這些隕坑的地質齡不長,表面尚未形成能產生隔熱作用的表岩屑覆蓋層所致。

參考文獻

  1. ^ The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Moon, 1987, Wilhelms, Don E.; with sections by McCauley, John F.; Trask, Newell J. USGS Professional Paper: 1348. Plate 11: Copernican System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Crater Taruntius on the map LAC-61 (PDF). [2017-05-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3-29).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4. ^ Crater site description The Moon-Wiki.. [2017-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30). 
  5. ^ Naosuke Sekiguchi, 1972. Catalogue of Central Peaks and Floor Objects of the Lunar Craters on the Visible Hemisphere.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
  6. ^ 6.0 6.1 List of craters with a bright system of rays of 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ALPO)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7. ^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