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川北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川北路
S Sichuan Rd.(N) N
四川北路街景
原名北四川路
命名緣由四川路的蘇州河北岸延長路
命名日期1946年
類型市區道路
道路長度3.3公里(2.1英里)
車速限制60公里每小時
車道數4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上海市虹口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上海郵政總局魯迅公園
新亞大酒店
南端北蘇州路
北端東江灣路
建造
動工1877年
通車日期1877年

四川北路,位於中國上海市虹口區中部的一條南北向四車道馬路,總長3.7公里。該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於1870年代至1900年代修築,因馬路最南端通過四川路橋連接四川路,故而得名。道路北至魯迅公園,自築成後成為蘇州河以北主要的商業街區。

歷史

築路

1848年,上海美租界建立,現在該路最南部當時便屬於美租界境內。1870年前後,上海萬國商團為進行武裝訓練,即在美租界最北邊界,今武進路東段建立專用靶子場。適逢工部局於四川路北端建成跨蘇州河橋梁一座,為方便萬國商團訓練。上海工部局自四川路橋北堍開始修一馬路通往萬國商團靶場,因其為四川路在蘇州河北的延長道路,故而命名為北四川路[1]

1895年,原靶場不敷使用,公共租界自寶山縣購入土地興建靶子場[2]。同時越上海縣境,自原北四川路續修道路直抵寶山縣境的新靶場。而原靶場改築成馬路,並命名為老靶子路。新修的道路被命名為新靶子路,但不久旋即併入北四川路。由於1899年後,公共租界再未擴張,因此新築路段始終屬於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地區。而原路段則屬於租界內道路。

發展

四川北路上的群眾影劇院,現已關閉

北四川路初築時期,粵籍居民開始在虹口地區居住發展,北四川路與相交的武昌路、海寧路成為粵籍市民的主要聚居區,北四川路的商業也開始得到發展。1894年以後,日本勢力也開始進入上海,並聚集於北四川路新築路段。1907年,旅滬日僑居民團在北四川路建立日本人小學。1922年,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更是設立於北四川路北端。

1920年代至1930年代,北四川路因臨近上海北站,加之居民的湧入,商業也得到極大發展。葉大昌食品店、雷允上藥店北號、新亞大酒店等知名商號開業,北四川路成為滬上知名的商業街區。同時這一街區的文化藝術也極為發達,北部與多倫路相交匯的地區居住着大批知名作家和文人,同時以廣舞台,即群眾影劇院為首的電影、戲院分布於馬路兩側及周圍。1945年12月1日,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也在北四川路橫浜橋北側,今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校址成立,直至1956年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後遷出。

由於北四川路屬於租界北部和越界築路區域,因此成為五方雜處地區。這一地區的特殊政治制度和情況除帶來商業文化的發展外,也成為政治團體較為活躍的地區。秋瑾曾在北四川路厚德里91號創辦《中國女報[3]。1911年7月31日,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即在北四川路上的湖北公學召開成立大會[4]。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四大即在四川北路東寶興路處的石庫門內召開。魯迅茅盾等為首的左翼作家聯盟活躍於北四川路多倫路一帶。魯迅的作品《且介亭雜文》的標題,且介兩字便是源於自己居住的北四川路越界築路的半租界狀態[5]。1946年,北四川路更名為四川北路。

北四川路沿線歷史上曾是廣學會(1887年到1932年)、美華書館(1902年到1931年)等基督教機構的集中地。抗戰以前,北四川路沿線曾是上海基督教堂分布最密集的街道之一;由於戰爭原因,懷恩堂等教堂遷往西區;1598號的宣道會守真堂和1802弄1號專為廣東籍基督徒服務的富吉堂一直使用到1958年獻堂獻廟運動時[6],此後改作他用,內部或外觀有所改動。

高峰

作為上海三大商業街之一,四川北路進入1990年代以後,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改造。為了與徐家匯等新興商業中心競爭,虹口區政府引入了東寶百貨、巴黎春天等一系列大型購物中心。四川北路的零售銷售額隨之大幅增長[7]。1995年起,虹口區和市旅遊委每年舉辦四川北路歡樂節[8]。1997年元旦,四川北路廣告語「上海四川路,中華名品街」問世。經過虹口區政府連年舉辦動漫節、品酒節等各類活動,至2007年,四川北路沿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50億元,比2006年增長10%。[9]

衰退

進入2010年代,四川北路商業街開始出現衰退。早在2010年就有研究指出,四川北路商業街的批發零售業比重過大,且缺乏中高檔企業和甲級寫字樓[10];亦有人認為開發過程中過於重視商業發展而忽視文化屬性[11]。2016年的一項研究認為四川北路已經不再是上海三大商業街之一,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交通疏導過程中過於重視車行過境交通又缺乏停車設施,且步行體驗被忽視,而受訪市民則普遍表示購物方式的變化、電商衝擊、缺乏特色亦為主要問題[12]。虹口區政府則希望四川北路商業街的業態能夠服從「北外灘建設發展大局」並進行相應調整[13]

交會道路

四川北路作為一條南北向的主要道路,與數條道路相交匯。其由南至北分別為:

參考資料

  1. ^ 薛理勇. 《上海掌故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9: 17. ISBN 7-5326-0513-2 (中文). 
  2. ^ 上海鲁迅纪念馆.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1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3) (中文). 
  3. ^ 秋瑾和中国女报. 中山大學西學東漸文獻館. 2010-03-12 [2011-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 
  4. ^ 上海通志>>第八卷党派群体>>第一章中国国民党>>第一节机构.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01-03-11 [2011-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8) (中文). 
  5. ^ 汉语开专《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 (文本). 桂林電大. [201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 
  6. ^ 虹口区志>>第二十七编 民族宗教>>第二章 宗教>>第五节 基督教.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8) (中文). 
  7. ^ 彭暉. 购物中心对地方社会网络的影响——以上海四川北路为例. 國際城市規劃. 2012, (02). 
  8. ^ 第一节 四川北路欢乐节.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05-15. 
  9. ^ 第二节 四川北路商业街.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05-04 [202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3). 
  10. ^ 王莉; 梁四海. 上海市四川北路商业街发展分析. 統計科學與實踐. 2010, (07). 
  11. ^ 陳曉西. 四川北路:遗失的文化空间.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01). 
  12. ^ 楊滔; 白雪; 劉揚. 城市更新中空间流的记忆重塑——以上海四川北路城市更新为例. 建築學報. 2016, (07). 
  13. ^ 虹口区副区长实地调研四川北路商业街业态情况.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