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唐納德·林登貝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納德·林登貝爾
Donald Lynden-Bell

Donald Lynden-Bell
出生(1935-04-05)1935年4月5日
 英國肯特郡多佛爾
逝世2018年2月5日(2018歲—02—05)(82歲)
 英國劍橋
國籍 英國
母校劍橋大學
獎項愛丁頓獎章(1984年)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1993年)
布勞威爾獎(1991年)
卡爾·史瓦西獎章(1983年)
布魯斯獎(199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約翰·J·卡提科學進步獎(2000年)
亨利·諾利斯·羅素講座(2000年)
科維理獎天體物理學獎(2008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天文學家
機構劍橋大學

唐納德·林登貝爾CBEFRS(英語:Donald Lynden-Bell,1935年4月5日—2018年2月5日),英國天文學家,因為提出星系中心有超大質量黑洞,並且這類黑洞是類星體的能量來源而聞名[1]。他和馬丁·施密特一起獲得2008年科維理獎。林登貝爾曾擔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現任職於劍橋天文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of Astronomy, Cambridge,並且是該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生平

唐納德曾就讀於劍橋大學。1962年他和奧林·艾根艾倫·桑德奇共同發表文章,認為星系的形成是大範圍單一雲氣經過動力塌縮而形成[2]。1969年他提出理論,認為類星體的能量來源是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物質。根據計算停止活動的類星體數量,他認為大多數的巨大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黑洞。

他和其他六位天文學家(合稱「七武士」)[3]根據觀測本星系群的結果,提出巨引源的存在,這是一個大範圍的物質分布區域,距離地球約 2.5 億光年。

家庭

他的妻子是劍橋大學化學教授露絲·林登貝爾英語Ruth Lynden-Bell[4]

研究歷程

  • 1953年-1956年:(大學部學生)馬赫原理、相對論、量子力學、統計力學。
  • 1957年-1960年:磁流體力學 X 型中性點、射電天文學、恆星系統整體動力學、可分離系統、吸積盤、軸對稱能量原理、螺旋星系結構。
  • 1960年代:星系形成和星系化學演化、劇烈放鬆、負潛熱、重熱突變、木衛一和木星無線電波輻射、星系核心黑洞、磁吸積盤、類星體。
  • 1970年代:類星體光度和密度函數、C語言統計學應用、金牛T星吸積盤、球狀星團核心塌縮自相似演化。
  • 1980年代:流體力學能量原理、絕熱流系統和凱爾文定理、麥哲倫星流和本星系群動力系統、暗物質:大尺度流動與星系分佈。
  • 1990年代:銀河系外偶極光、相對論性特解、廣義相對論中的馬赫原理、非絕對空間牛頓力學、磁流體力學自相似特解、天文物理和天文化學中的負潛熱、古典和量子力學多體問題特解。
  • 2000年代:電磁場中的可分離運動、無彗形和球面像差精密光學、相對論性旋轉帶電荷吸積盤和球體、來自吸積盤的磁流體力學噴流。

他現在的研究著重在天文物理學上的噴流現象和廣義相對論。

榮譽

獲獎

以其名字命名事物

參考資料

  1. ^ Lynden-Bell, D. Galactic Nuclei as Collapsed Old Quasars. Nature. 1969, 223 (5207): 690 [2011-10-04]. Bibcode:1969Natur.223..690L. doi:10.1038/223690a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5). 
  2. ^ Eggen, O. J.; Lynden-Bell, D.; Sandage, A. R. Evidence from the motions of old stars that the Galaxy collapsed.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62, 136: 748. Bibcode:1962ApJ...136..748E. doi:10.1086/147433. 
  3. ^ 七武士其他六位是亞利桑那大學的大衛·布爾史坦、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珊德拉·法貝爾、基特峰國立天文台的羅傑·戴維斯英語Roger Davies (astrophysicist)、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羅貝托·特拉維奇、卡內基學院的亞倫·德瑞斯勒英語Alan Dressler、以及達特茅斯學院的蓋瑞·威格納。參見《宇宙的寂寞心靈》(Lonely Hearts of the Cosmos),Dennis Overbye 著,蔡承志譯,遠流,ISBN 9573253151
  4. ^ Donald Lynden-Bell NNDB. [2011-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5. ^ John J. Carty Award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5 Februar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29日). 
  6. ^ Gruppe 2: Fysikkfag (herunder astronomi, fysikk og geofysikk).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etters. [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挪威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