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和泉號防護巡洋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Esmeralda
和泉いずみ
和泉號防護巡洋艦,攝於1908年佐世保
概觀
艦種防護巡洋艦
擁有國 智利(建成至1894年售出)
 大日本帝國(1894年購入至1913年)
艦級埃絲梅拉達級/和泉級防護巡洋艦
製造廠英國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
動工1881年4月5日
下水埃絲梅拉達:1883年6月6日
服役埃絲梅拉達:1884年10月16日
和泉:1895年1月8日
結局埃絲梅拉達:1894年11月15日出售
和泉:1913年1月15日出售解體
除籍埃絲梅拉達:不詳
和泉:1912年4月1日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和泉:2950噸
全長艦體全長:82.2米
全寬12.8米
吃水和泉:5.6米
燃料燃煤600噸
鍋爐燃煤專燒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英語List of boiler types, by manufacturer#Belleville boiler4座
動力直立型兩段膨脹往復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功率埃絲梅拉達:6,083匹馬力(4,536千瓦特)
和泉:5,500匹指示馬力(4,100千瓦特)
最高速度埃絲梅拉達:公試18.3(34公里每小時)
乘員和泉:300人
武器裝備埃絲梅拉達
阿姆斯特朗30倍徑單裝10英寸(254公釐)炮2門
阿姆斯特朗40倍徑單裝6英寸(152公釐)炮6門
哈齊開斯40倍徑單裝57毫米6磅速射炮2門
單裝40毫米2磅速射炮5門
加德納機槍1挺
和泉(1902年改裝):
阿姆斯特朗45倍徑單裝6英寸(152公釐)MK VII炮2門
阿姆斯特朗40倍徑單裝4.7英寸(119公釐)速射炮6門
哈齊開斯40倍徑單裝57毫米6磅速射炮6門
機槍2挺
18英寸(457公釐)單裝魚雷發射管3具
裝甲甲板水平部:12毫米
甲板傾斜部:25毫米

和泉號防護巡洋艦(日語:和泉いずみ izumi ?)是舊日本海軍防護巡洋艦。本艦原本為智利海軍向英國訂購的軍艦埃絲梅拉達號,作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防護巡洋艦,新建成之時憑藉其出眾的速度和防護能力顯赫一時,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艦種。

埃絲梅拉達號在進入智利海軍服役不久,即作為主要戰力之一參加了1891年的智利內戰英語Chilean Civil War of 1891。1894年日本為了在甲午戰爭中應對清朝的北洋水師,而緊急從智利政府手中購得本艦,並改名為「和泉」。當日本海軍正式接收本艦時,北洋艦隊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因此本艦隻在甲午戰爭後期進行了有限的輔助行動。其後本艦參加了日俄戰爭,在對馬海峽海戰中作為偵察艦艇為日本聯合艦隊提供了重要的情報支援。

本艦的智利名字來源於紀念巡防艦埃絲梅拉達號英語Esmeralda (1791),原西班牙軍艦,在智利獨立戰爭英語Chilean War of Independence期間為智利軍隊所捕獲。日本名字則來源於和泉國,為第二艘使用「和泉」此名的軍艦[1]。(初代和泉則為1868年(明治元年)6月高知藩向外人購入的一艘蒸汽船,製造場所、年月、原名等均不詳;1867年7月由久留米藩管理,之後的艦歷均欠奉[1]。)

設計和概述

1879年的一份面向公眾的認購券,為了「新埃絲梅拉達號」而籌款,面值20分

十九世紀70年代末,英國設計師喬治·懷特威克·倫德爾英語George Wightwick Rendel根據智利海軍英語Chilean Navy的需求,設計了一款新型的巡洋艦。這一工作又由倫德爾的後繼者威廉·亨利·懷特英語William Henry White接手繼續進行。這款軍艦在水線下裝設了一層彎曲的裝甲,中間凸起兩邊低陷,因其形狀而得名「穹甲」,同時將軍艦所有的關鍵部位(鍋爐、輪機、彈藥庫)均設置在這層穹甲以下。此一革命性設計使得本艦擁有着空前的防護能力,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防護巡洋艦[2]

除了比起之前的無防護巡洋艦更強的防護能力之外,本艦也有其他革新之處。本艦進行海試時錄得18.29節(33.87公里每小時)的最高速度,一躍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艦。這一消息在專業人員和新聞媒體之中引起了轟動,1884年8月22日,時威爾士親王(即日後的愛德華七世)慕名登艦參觀[3]。諸多創新使得本艦的設計成為日後世界上多個國家的新巡洋艦的範本,這一大系列艦艇也因此得名「埃爾斯維克巡洋艦(英語:Elswick cruisers)」[4]

本艦長82.2米,寬12.8米,吃水5.6米,標準排水量2950噸。外觀上本艦的一大革新之處在於船艏樓、艦艉樓甲板和中部甲板全部從木材替換成了裝甲甲板,這在小排水量艦艇上還是第一次。動力部分為兩台羅伯特-威廉·霍索恩公司英語R & W Hawthorn生產的兩段膨脹式蒸汽機,輸出功率6,083匹馬力(4,536千瓦特)。[5]

本艦出廠時的主炮為兩門阿姆斯特朗30倍徑10英寸(254公釐)單裝炮,艏艉各一門,均安裝在旋轉炮座上。副武器為6門阿姆斯特朗40倍徑單裝6英寸(152公釐)炮,均勻分布在艦體中部。輕型火力包括兩門哈齊開斯40倍徑單裝57毫米6磅速射炮,5門單裝40毫米2磅海軍用速射炮,以及1挺加德納機槍。同時艦艏也進行了加強,以進行當時海軍界流行的撞擊戰術。原設計本來還打算在艦艉安裝一具魚雷發射管,不過最終沒有實施。[5]

防護方面,裝甲甲板從艦艏一直延伸到艦艉,位置在水下1.5米處,在關鍵的輪機、彈藥庫等部位裝甲厚度1英寸(25公釐)。煤艙也設計成環繞關鍵區域以進一步增大防護能力。主炮也擁有防護裝甲。

日本取得此艦後,發覺它不適合在東亞水域運作,因此直到退役都沒有派它擔當重任。[6]

艦歷

智利海軍時期

埃絲梅拉達號

1881年4月5日,本艦開始動工興建,船廠編號429。1883年6月6日本艦下水,1884年7月15日建成。

1885年3月,哥倫比亞巴拿馬抽調部隊前往卡塔赫納鎮壓叛軍[7]。時為哥倫比亞領土的巴拿馬視此為良機,當地旋即發生了叛亂。美國於是宣布根據1846年的《馬利亞里諾-比德萊克條約》,出兵巴拿馬地區維持秩序。同年4月7日,不足1400噸的木質螺旋槳推進縱列帆船謝南多厄號英語USS Shenandoah (1862)抵達巴拿馬城;10日後續美國軍艦抵達科隆[8]。智利方面隨即對美國的干涉作出反應,派出剛服役沒多久的埃絲梅拉達號進行反擊。4月28日埃絲梅拉達號到達巴拿馬城,監視美國的行動[8]。埃絲梅拉達號的艦長得到的命令是,倘若美國打算吞併巴拿馬,將立即發動攻擊消滅美軍艦艇[9]。但埃絲梅拉達號依然晚了一步,到達巴拿馬城時美軍早已撤出,4月30日哥倫比亞政府軍重新接管該城[8]。究竟埃絲梅拉達號的行動是否影響了美軍的決策,這還存在爭議;但是根據同年8月的一份美國出版物稱,「(埃絲梅拉達號)可以一艘接一艘地摧毀我們整個海軍,而自己根本都不會被碰到一下」[8]

1890開始,智利的總統派和議會派之間的衝突逐漸激化,1891年1月內戰終於爆發。埃絲梅拉達號參加了議會軍,1月在豪爾赫·蒙特英語Jorge Montt海軍上校(日後海軍中將、議會派領袖,戰後當選智利總統)的指揮下,與鐵甲艦布蘭科·恩卡拉達號英語Chilean ironclad Blanco Encalada一同前往瓦爾帕萊索,隨後繼續向北進發至塔拉帕卡大區。2月埃絲梅拉達號在伊基克沿岸炮擊依然效忠總統何塞·曼努埃爾·巴爾馬塞達的設施。8月,埃絲梅拉達號在孔孔之戰英語Battle of Concón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其火炮轟炸總統軍陣地,加速了總統軍的崩潰。

1894年3月,智利政府與阿姆斯特朗公司洽談,商議升級埃絲梅拉達號的鍋爐以及火炮等事宜,同時希望根據實戰經驗進行一些小修改。不過這一計劃還沒有來得及實施,日本就搶先接觸了智利,希望購買埃絲梅拉達號,以增強海軍實力與清朝作戰。同年10月10日,日本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即在閣議上提出購買軍艦[10]。經過初步的調查,適合的軍艦有阿根廷的三艘,分別是奧匈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巴塔哥尼亞號英語ARA Patagonia (1885),英國建造的中央炮位鐵甲艦布朗海軍上將號英語ARA Almirante Brown (1880),以及梅依號(音譯自日語メイ);還有就是智利的埃斯梅拉達號。其中阿根廷的三艘估計要花費892萬7767日元,日本海軍希望以臨時軍事費的名義劃撥款項,11月5日得到裁可,然而在購買的談判中遇到相當多的阻礙,這筆軍購只能告吹[11]。而另一邊智利的埃斯梅拉達號估算296萬0323日元,費用就從前面預定向阿根廷支付的軍費里支出,這一提議得到了內閣總理大臣的認同[11]。智利政府樂得促成這筆交易,又不願意違反明面上官方的中立態度,於是雙方同意由厄瓜多爾政府作為中間人,先由厄瓜多爾買下埃絲梅拉達號,然後再由厄瓜多爾轉賣給日本。11月15日雙方簽訂交易合同[11],實際交易地點定在科隆群島。隨後本艦升起厄瓜多爾的旗幟開赴日本,12月8日出發,1905年2月5日抵達橫須賀港[11];直到到達目的地艦上的厄瓜多爾旗才降下[12]

日本海軍時期

前期

1895年1月8日,埃斯梅拉達號還在半路上時,日本方面即將其更名為和泉[13]。購艦總費用除了之前的艦艇價格,還包括了手續費、返航費以及各種臨時費用,總共花費323萬6990日元[13]。和泉一到達日本就立即投入到在金州一帶進行巡邏的任務中去。

同年2月14日,日本方面為了發動澎湖戰役,為和談爭取有利籌碼,決定組建南方派遣軍,預定抽調海軍艦艇松島橋立嚴島千代田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和泉等為南方派遣艦隊主力[14][15]。2月17日威海衛之戰結束,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因應形勢的發展,2月20日大本營發布了經修訂的新命令,不再將和泉列入南遣艦隊之列[16]

同年3月25日,日本海軍將和泉編入西海艦隊[17],這時候已經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海上行動。在稍早前,和泉進入了工廠進行了維修[17]。日方有可能就是在這次維修時,在和泉的甲板上安裝了3具14英寸(356公釐)魚雷發射管。

1898年(明治31年)3月21日,日本海軍制定軍艦及魚雷艇等級,將3500噸以下的巡洋艦劃分為三等巡洋艦[18]。和泉也分入這一等級內[19][20]。同年3月到次年,和泉進入橫須賀海軍工廠進行大修,艦上的鍋爐全更換成新式的尼克勞斯型水管鍋爐。

1900年10-12月期間,為了應對中國的義和團運動,和泉奉命在廈門一帶進行活動。

1901-1902年,日本海軍對和泉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武裝升級,將艦上的主炮更換為兩門阿姆斯特朗45倍徑MK VII6英寸(152公釐)單裝炮,副炮則替換成6門阿姆斯特朗40倍徑單裝4.7英寸(119公釐)速射炮,同時將原來的魚雷發射管替換成更大的18英寸(457公釐)版本;此外還將作戰桅盤拆除以降低重心。

日俄戰爭

1903-1904年間,日本和俄國之間為了爭奪在朝鮮的權益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2月下旬日本方面解散常備艦隊,並將各艦艇重新編成為第一、二、三艦隊,其中第一、第二艦隊編組為聯合艦隊,片岡七郎海軍中將的第三艦隊則停泊於吳軍港以及竹敷要港待命[21]。此時性能比較落後的和泉編列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和泉、秋津洲、須磨千代田)作為戰隊旗艦[22],戰隊司令為東鄉正路日語東郷正路海軍少將[23]。2月8-9日夜間日本對駐泊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突然發動魚雷襲擊,日俄戰爭爆發。同年3月4日,第三艦隊編入聯合艦隊[24]

同年6月23日05:40,日軍負責監視港口的驅逐艦發現偵察防護巡洋艦諾維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Novik (1900)及一批艦艇從黃金山下出港。收到警報的日本艦艇立即從裏長山群島泊地出航。其中10:30第六戰隊(明石、須磨、秋津洲、和泉)出發前往遇岩攔截[25]。這次實際上是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的一次突圍嘗試,諾維克號、巴揚號佩列斯韋特號波爾塔瓦號塞瓦斯托波爾號帕拉達號阿斯科利德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Askold狄安娜號等8艘主要艦艇率先抵達饅頭山東南岸[26]。11:00左右皇太子號勝利號列特維贊號也已經出港[27]。面對傾巢出動的俄艦,日艦主力尚未抵達,此時在遇岩僅有少量艦艇[28]。17:40第六戰隊各艦抵達遇岩,與提前一步到達遇岩的千代田會合,然後向着第一戰隊的方向退去,希望能將俄艦引誘過去。18:15日軍主力趕到,20:00無心戀戰的俄艦開始調頭往北撤退。20:20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下令讓驅逐艦發動突擊,其他各隊撤往警戒地點[28]

同年7月25日,旅順港內俄艦再次大舉出動,巴揚號狄安娜號帕拉達號諾維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Novik (1900)阿斯科利德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Askold,以及炮艦、驅逐艦、掃雷艇若干,出港向東前往鮮生角附近炮擊日軍陸軍陣地。日軍第五、第六戰隊立即馳援。18:32同隊的千代田在小平島西南偏南方向觸雷負傷,只好由秋津洲護衛返回泊地。明石、須磨、和泉三艦則在帽島以南進行監視,掩護千代田撤離。[29]

隨着日軍在陸地上的推進,日軍的陸軍重炮已經可以對港內俄艦造成嚴重的威脅。8月10日俄艦被迫再次嘗試突圍,其時第六戰隊的和泉正在單獨去往裏長山群島的途中。第三艦隊司令山田彥八海軍少將率領第五戰隊(橋立、松島、鎮遠),與俄艦保持接觸。途中第五戰隊遇到和泉單艦從北方駛來,山田遂下令和泉跟隨在後面[30]。16:40山田看到第一戰隊在戰隊東南方向出現,認為第六戰隊多半也在附近,於是讓和泉離隊前往該處尋找第六戰隊[30]。交戰中俄軍旗艦皇太子號司令塔受到日軍大口徑炮彈命中,司令威廉·維特捷夫特戰死,俄艦陷入了混亂。第六戰隊保持在第一戰隊東南偏南方向,阻斷俄艦的方向[31]。亂戰中阿斯科利德號突然離開俄軍隊列並高速脫離。第六戰隊司令東鄉正路海軍少將率領可用的3艦(明石、和泉、秋津洲)試圖追擊[32]。當晚23:00第六戰隊開始往東南偏東的方向追蹤,次日黎明發現阿斯科利德號在左前方位置。此時秋津洲引擎故障被迫脫隊,只剩下明石、和泉兩艦追擊[33]。不過阿斯科利德號憑藉高速逃脫追兵抵達上海,日艦最終無功而返。

自從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遭到日軍封鎖困在港內,俄國方面即着手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艦艇組建第二太平洋艦隊(原太平洋艦隊改稱第一太平洋艦隊),由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率領一路北上。1905年5月27日前,第二太平洋艦隊已經逐漸逼近。為了偵知俄國艦隊的動向,防止第二太平洋艦隊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日本海軍派出大量二線艦艇和改裝巡洋艦從南太平洋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進行搜索。5月27日天沒亮時,日本4艘改裝巡洋艦(亞米利加丸、佐渡丸、信濃丸、滿洲丸)在白瀨的西面排開隊列,秋津洲、和泉兩艦則在東邊不遠處進行警戒。02:45信濃丸在白瀨西北偏西40海里(74公里)處向東北方向航行時,發現左舷方向有一艘正向東航行的輪船的燈光,據此發現了第二太平洋艦隊的蹤跡[34]。04:45信濃丸拍發出警報電報[35]。就在附近的和泉接到電報後立即根據所述位置調整路線趕去,06:45起接替信濃丸進行監視[36]。和泉一直跟隨在俄艦隊南邊4—5海里(7—9公里)處,將俄國艦隊的構成和陣型通過電報傳達給日本艦隊主力。

27日當天接到俄國艦隊出現的警報後,東鄉正路下令召集分散在各處的第六戰隊各艦。12:10第六戰隊前出至俄艦前方對俄艦保持接觸。13:30日本主力艦從東方出現,第六戰隊退回至第五戰隊尾部。14:25第六戰隊奉命向南襲擊俄國艦隊的運輸船[37]。15:45第六戰隊遇到了正在和俄軍輕型艦艇交戰的第四戰隊,於是跟隨在後方[38]。16:20遇到一艘雙桅雙煙囪、受創失去航行能力的俄國輔助艦艇,第六戰隊遂對其展開炮擊,16:35將其擊沉[38]。大約同一時間俄國第一戰列艦戰隊及第一巡洋艦戰隊突然從第六戰隊左舷的霧氣中出現向西航行,並展開炮擊[39]。第六戰隊苦戰大約30分鐘後,17:25到達俄國戰列線尾部,調頭向西南試圖跟隨在俄艦後方。17:40發現已經癱瘓的輔助巡洋艦烏拉爾號,17:51將其擊沉[39]。在附近還有着同樣受重創的修理船勘察加號和戰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Knyaz Suvorov。17:57第六戰隊在4000-6000米距離上對勘察加號進行射擊,確認其已經無法挽回後,轉為與第四、第五戰隊一同對蘇沃洛夫公爵號射擊[39]。18:00東鄉平八郎下令魚雷艇隊出動,第六戰隊遂脫離戰鬥前往會合點。當天的戰鬥和泉受到一發炮彈命中,3人戰死,7人受傷[40]。次日(28日),第六戰隊參加了對俄艦殘存主力最後的圍攻[41]

6月14日,日本方面重新調整編制,第六戰隊(須磨、千代田、和泉、秋津洲)劃入片岡七郎海軍少將指揮的第三艦隊[42]。為了入侵庫頁島(俄方稱薩哈林島、日方稱樺太),日軍以第三、第四艦隊編成為北遣艦隊。7月4日09:00,片岡率領北遣艦隊主力從大湊出港,護送樺太作戰軍獨立第13師團第一次上陸部隊的運輸船隊前往庫頁島[43]。7日日艦抵達登陸場,第六戰隊負責引導運輸船隊,並放下小艇協助登陸[44]。此後第六戰隊在庫頁島以及遠東州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偵察、護衛、火力支援任務。

結局

日俄戰爭戰後和泉作為雜役船使用了一段時間,1912年4月1日除籍[45]。1913年1月13日出售,15日交付長崎當地的企業進行拆解。艦艏的菊花紋章拆下來後送往三笠博物館進行展出。

歷任艦長

智利艦長

不詳

日本艦長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島崎好忠 海軍大佐:1895年2月20日 - 1896年6月5日
  • 高木英次郎 海軍大佐:1896年6月5日 - 1896年11月17日
  • 早崎源吾 海軍大佐:1896年11月17日 - 1898年3月11日
  • 齋藤孝至 海軍大佐:1899年9月29日 - 1900年9月25日
  • 成田勝郎 海軍大佐:1900年9月25日 - 1901年5月16日
  • 八代六郎 海軍大佐:1901年10月1日 - 10月21日
  • 鏑木誠 海軍大佐:1901年11月13日 - 1902年10月23日
  • 和田賢助 海軍大佐:1902年10月23日 - 1903年4月12日
  • 池中小次郎 海軍中佐:1903年9月26日 -
  • 石田一郎 海軍大佐:1905年5月8日 - 12月12日
  • 茶山豊也 海軍大佐:1905年12月12日 - 1906年4月1日
  • 真野巌次郎 海軍大佐:1906年9月28日 - 1907年2月4日
  • (兼)荒川規志 海軍大佐:1907年2月4日 - 2月28日
  • 東郷吉太郎 海軍中佐:1907年2月28日 - 9月28日
  • 山口九十郎 海軍大佐:1907年9月28日 - 1908年9月25日
  • 森義臣 海軍大佐:1908年9月25日 - 11月20日
  • 高木七太郎 海軍中佐:1908年12月10日 - 1909年7月10日
  • 舟越楫四郎 海軍中佐:1909年7月10日 - 10月11日
  • 小林惠吉郎 海軍中佐:1909年12月1日 - 1911年12月1日

注釋

  1. ^ 1.0 1.1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 p.56
  2. ^ McKenzie, Peter, W.G. Armstrong
  3. ^ Carlos Lopez Urrutia, "Historia de la Marina de Chile", Editorial Andres Bello, 1969, vie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ge 415.
  4. ^ Brooke, Warships for Export
  5. ^ 5.0 5.1 Chesneau,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6. ^ #靖海澄疆, p. 325
  7. ^ Wicks, Dress Rehearsal: United States Intervention on The Isthmus of Panama, 1885
  8. ^ 8.0 8.1 8.2 8.3 Tromben, Naval Presence: The Cruiser Esmeralda in Panama
  9. ^ Sater, Chile and the United States: Empires in Conflict, p. 52
  10. ^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45
  11. ^ 11.0 11.1 11.2 11.3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46
  12. ^ Mario Barros Van Buren, Historia Diplomatica de Chile, 1541-1938, p. 547, gbook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3. ^ 13.0 13.1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47
  14. ^ #日清戦史6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6巻,p. 239
  15. ^ 許佩賢 譯,攻臺戰紀,p. 71
  16. ^ #日清戦史6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6巻,pp. 241-242
  17. ^ 17.0 17.1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51
  18. ^ #達明治31年3月(1)pp.14-15『達第三十四號 海軍大臣ニ於テ別表ノ標準ニ據リ軍艦及水雷艇ノ類別等級ヲ定メ若ハ其ノ變更ヲ行フコトヲ得セシメラル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海軍大臣侯爵西郷從道』
  19.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0『◎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達三五)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紙ノ通定ム(別紙)』
  20. ^ #達明治31年3月(1)pp.16-17『達第三十五號 軍艦及水雷艇ノ類別等級別紙ノ通定ム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海軍大臣侯爵西郷從道 |軍艦|巡洋艦|三等|和泉、千代田、秋津洲、須磨、明石|』
  21.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6
  22.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7
  23. ^ #查攸吟,日俄戰爭,p. 117
  24.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137
  25.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1
  26.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2
  27.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3
  28. ^ 28.0 28.1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4
  29.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p. 284-285
  30. ^ 30.0 30.1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97
  31.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99
  32.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04
  33.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22
  34.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08
  35.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09
  36.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10
  37.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52
  38. ^ 38.0 38.1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54
    (按,日方官方戰史並未記載16:20前後遇到的雙桅雙煙囪俄艦的名字。)
  39. ^ 39.0 39.1 39.2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55
  40.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56
  41.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03
  42.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下巻,pp. 410-413
  43.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下巻,p. 416
  44.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下巻,p. 417
  45.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 72『明治四十五年四月一日(達三四)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軍艦ノ欄內「和泉」ヲ、水雷艇ノ欄內「第五十號」「第五十ニ號」ヲ削ル』

參考文獻

  • 日本參謀本部 原著;許佩賢 譯. 攻臺戰紀:日清戰史 臺灣篇(《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第八編35章翻譯). 遠流. 1995-12-15. 
  • 查攸吟. 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307-10167-8.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