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常
呂常(161年—221年),博望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之一。官至橫海將軍,西鄂都鄉侯。
正史記載
據《三國志·徐晃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出兵北伐,圍困呂常於襄陽城中。
另在曹操的上表中,提到麾下有武猛都尉呂納[1],與呂常碑之官職及年份相乎,未知是否同一人。
演義記載
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中,呂常請求出城挑戰關羽軍隊,曹仁給予其兵二千人,讓他出樊城迎戰。結果被關羽打個大敗,率領殘軍逃回樊城。
碑文記載
據《橫海將軍呂君碑銘》記載,呂常為南陽郡博望縣人。以「中勇顯名於州司,試守雉長,執戈秉戎,慎守易,兵不頓於敵國,墜不侵於四鄰」,拜武猛都尉、厲節中郎將、裨將軍,封關內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15萬大軍南征,他也從軍南下,因戰功,封陰德亭侯,領章陵太守。任內13年,因「鳩集荒散,為民統紀,三考有成」,轉拜平狄將軍,改封盧亭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出兵北征,圍困呂常於襄陽城,因呂常法律嚴明,士無異心,使關羽不能攻克其城。關羽敗亡後,隔年(220年)正月,曹丕繼任魏王,呂常由平狄將軍轉拜為橫海將軍,徙封西鄂都鄉侯,食邑並700戶。黃初二年(221年)正月,呂常病死,享年61歲。
參考資料
- 《三國志·徐晃傳》
-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
- 《全三國文·橫海將軍呂君碑銘》
- ^ 《太平御覽·卷三百三十七》引《魏武帝表》曰:臣前遣討河內,獲嘉之屯,獲生口,辭雲:「河內有神人宋金生,令諸屯皆云鹿角不須守,吾使狗為汝守。不從其言者,即夜聞有軍兵聲,明日視屯下,但見虎跡。」臣輒部武猛都尉納,將兵掩捉得生口,輒行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