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吟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吟誦是(又稱誦念)中國傳統的讀詩讀詞和讀文的方法,最早可以追溯於孔子所在的春秋時期。作為一種獨特而行之有效的鑑賞古典文學作品的手段,它不僅為歷代的文人學子所普遍採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學愛好者所喜愛。其中的「常州派」吟誦被列為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

定義

吟誦是閱讀典籍的一種維度,它屬於一種聲音藝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

進一步,根據吟誦的程度,吟誦可以分為多種層次:

(甲)賦,也就是現在意義上的讀。

漢書》之「藝文志」引《傳》曰:「不歌而誦為之賦。」。可見賦於深度淺於前者。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定義「賦」為「斂也」。也就是說,賦是收斂的誦。

(乙)誦,也就是現在的「吟誦」,「誦念」。

鄭玄注本《周禮》之「大司樂」云:「以聲節之曰誦」,可見誦的深度淺於「歌」。

(丙)歌,也就是現在的「唱誦」

康熙字典》中引徐道符之言稱:「長引其聲以詠也」。《》之「樂記」云:「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又曲合樂也」。可見歌的層次最深,並且常以曲樂伴奏

以上的分法基本和朱自清的觀點相近,此外,還有持有其他的分法觀點的學者(如黃仲蘇),但大致上和這相似,故不列舉了[2]

歷史

吟誦的歷史,最早文獻應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孔子[2]。由於《詩經》的存在,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孔子絕不是歷史上第一個吟誦的人。

在古代中國,除了《詩經》三百零五篇之外,其他的作品基本也都可以吟誦。例如《詩經》以後的詩歌,楚辭漢樂府唐聲詩宋詞等,但那些原來可入樂歌唱的《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聲詩、宋詞,其樂譜大多先後失傳[2]

學者李嵩正認為,日本的朗詠藝術也同樣來自於中國的吟誦;若不然,則證明廣義上的「吟誦」是詩歌的原本形式。

派別

古人對吟誦並沒有明確的認識,或者說吟誦究竟不是一門學問。他常常寄於師承,或只是來自於文人一時的靈感。[3]但由於近代各種新文化運動,導致吟誦的文化根基--古詩私塾教育動搖了,故吟誦也漸漸離開人間成為一門「文化遺產」了。而在過去的時代,吟誦的派別並不那麼明確。也許很多地方的唱腔咬字都不一樣,但還不足以稱其為一家。[4]但是隨著人們對語音新的認識,使得吟誦音不得不給自己一個分類,即流派。

上個世紀趙元任在美國灌錄的吟誦唱片,是吟誦在新時代的基調。[5]

在現代,許多吟誦朗誦的人,已經使用普通話來念書了,而從古的人也可分為官韻派以不同韻書來分別的廣韻派(依據廣韻)等等。用地方話吟誦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趙元任就使用常州話(常州腔)來念書,即常州派。類似的還有以南方方言為主,根據韻書修訂的派別,例如唐派有些戲曲家喜歡用崑曲韻或者京劇來唱,那麼也可以說是一派。[4]

相關鏈接

以樂語教國子——葉嘉瑩古詩詞吟誦課(豆瓣時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文獻

  1. ^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www.changzhou.gov.cn. [2016-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2. ^ 2.0 2.1 2.2 陳, 少松.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7. ISBN 9787800507175. 
  3. ^ 張, 衛東. 國子監官韻誦唸·道德經. 商務印書館. 2015. ISBN 9787100109680. 
  4. ^ 4.0 4.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趙, 元任. 趙元任 程曦吟誦遺音錄. 商務印書館. 2010. ISBN 978710006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