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琢堂
葉琢堂,1875年-1941年,清末民國金融資本家、銀行家。曾擔任中央信託局局長,四明銀行總經理和中國農民銀行的總經理。字瑜,浙江省寧波鄞縣(一說鎮海)人[1]。
簡介
早年在上海當買辦,就職於瑞和洋行。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前身)成立後,曾為交易所的經紀人。葉曾兼任上海英商摩利洋行董事和買辦,並是漢保勒洋行的總買辦。1922年,斥巨資收購龐萊臣的大綸絲廠。
曾與法國商人創立萬國儲蓄會。萬國儲蓄會初期總資本僅有白銀6.5萬兩,法郎200萬,在上海法國總領事館註冊,並在法國貿易部和中國政府財政部登記備案。萬國儲蓄會的董事會共六人,五法一中,其中唯一一位中國人即葉琢堂。
1928年10月,中國銀行改組,被委任為官股的董事。1928年11月,民國中央銀行成立,葉出任中央銀行的董事。
1932年,與銀行家宋漢章等人一同創立至中商業儲蓄銀行。1934年,出任中國建設銀公司(中國建設銀行前身)的常務董事。1935年4月,上海四明銀行發生擠兌風潮,中央銀行落井下石,四明銀行時任董事長孫衡甫被迫辭去總經理職務,葉旋即繼任總經理。1935年5月,中央銀行改組,葉出任常務董事,同時兼任中國銀行常務董事。
1934年6月,出任中央信託局的籌備主任,主持籌建中央信託局。1935年7月,中央信託局成立後,葉出任常務理事。1936年,出任中央信託局局長。任上,中央信託局業務迅猛拓展,1936年12月,即發展出28個分支機構。1937年3月,中國農民銀行改組,葉琢堂出任總經理,不久後因董事長孔祥熙出國,葉打理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一職,併兼主持中央信託局。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農民銀行的大宗業務轉移到後方,並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合作,組成四行聯合辦事處。期間該辦事處支持了東南沿海企業的內遷,辦理貼放業務。
1940年,因胃癌到美國治病,1941年7月15日在美國波士頓病逝。
相關鏈接
- ^ 路林发现叶氏故居遗址和家祠. 錢江晚報. 2014-05-20 [2016-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