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史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鰌
衛史魚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子魚
本名氏:史
名:鰌
國籍衛國
別名史魚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衛國大夫

ㄑㄧㄡ(?—前6世紀),子魚,又稱史魚[1]春秋時期衛國大夫。

生平

生卒年不詳。史鰌是衛靈公時期的重臣,與公叔文子等大夫共事,[2]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記載吳國季札出使衛國時,曾稱讚史鰌等人為君子。衛靈公曾向其詢問政務。[3]靈公十分敬重史鰌,史鰌與國君意見不合而離開衛國時,靈公特意在郊外等了三天以召回史鰌;[4]靈公與妻妾共浴時看見史鰌,便匆忙接過衣服遮住身子。[5]

靈公重用男寵彌子瑕,史鰌認為彌子瑕是不肖之臣,數次向靈公諫言,希望其任用賢臣蘧伯玉。不久史鰌憂鬱成疾,臨死前交待其子不要把自己下葬,欲以此來「屍諫」衛靈公:「我即死,治喪於北堂,吾生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當成禮,而置屍於北堂,於我足矣。」[6]後靈公參加史鰌的葬禮,得知史鰌的意圖後,便聽從其遺言,斥退了彌子瑕而重用蘧伯玉。[7][6]

評價

正面評價

  • 論語·衛靈公》載:「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 說苑·雜言》載:「仲尼曰:『史鰌有君子之道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能曲於人。』」
  • 《論語註疏·子路》載:「王曰:『荊與蘧瑗、史鰌並為君子。』」

負面評價

  • 《荀子·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晻世者也,險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田仲、史鰌不如盜也。」[註 1]

後世影響

史鰌在後世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忠義之士的典範,與曾參並稱為「曾史」。[8]

考證

學者許兆昌經過考證認為衛國的太祝祝佗和史鰌為同一個人,但《論語》中對祝佗和史鰌二人的評價各有不同;學者王志平經過對名字音韻和史實的分析,認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史蒥問於夫子》裡記載的史蒥和史鰌為同一個人,判定史鰌本為齊國人,屬於齊才衛用的情形。[9]

註釋

  1. ^ 歷史學家錢穆在《蘧瑗史鰌考》中認為戰國時期的學者「好為託古」,荀子反對史鰌是藉此來反對託名史鰌的戰國學者提出的觀點。

參考

參考資料

  1. ^ 新序·雜事一》:史鰌字子魚,《論語》所謂「直哉史魚」者也。
  2. ^ 左傳·定公十三年》:初,衛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退,見史鰌而告之。史鰌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許我矣,其若之何?」史鰌曰:「無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於難,上下同之。戍也驕,其亡乎。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與焉。」及文子卒,衛侯始惡於公叔戍,以其富也。公叔戍又將去夫人之黨,夫人訴之曰:「戍將為亂。」
  3. ^ 說苑·政理》:衛靈公問於史鰌曰:「政孰為務?」對曰:「大理為務,聽獄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斷者不可屬也,故曰:大理為務。」
  4. ^ 孔子家語·賢君》:「又有大夫史鰌,以道去衛,而靈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鰌之入而後敢入。」
  5. ^ 《莊子·則陽》:伯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史鰌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
  6. ^ 6.0 6.1 《大戴禮記·保傅》:「衛靈公之時,蘧伯玉賢而不用,迷子瑕不肖而任事,史悵患之,數言蘧伯玉賢而不聽。病且死,謂其子曰:「我即死,治喪於北堂,吾生不能進蘧伯玉,而退迷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當成禮,而置屍於北堂,於我足矣。」靈公往吊,問其故,其子以父言聞。靈公造然失容。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貴之,召迷子瑕而退,徙喪於堂,成禮而後去。衛國以治,史悵之力也。夫生進賢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諫,可謂忠不衰矣。」《呂氏春秋·召類》與《說苑·奉使》所謂「蘧伯玉為相,史鰌佐焉」顯然有誤。
  7. ^ 《韓詩外傳》:「昔者,衛大夫史魚病且死,謂其子曰:「我數言蘧伯玉之賢而不能進,彌子瑕不肖而不能退。為人臣,生不能進賢而退不肖,死不當治喪正堂,殯我於室足矣。」衛君問其故,子以父言聞。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貴之,而退彌子瑕,從殯於正堂,成禮而後去。」
  8. ^ 《莊子·胠篋》:「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成玄英疏:「曾參至孝,史魚忠直。」又,劉孝標《廣絕交論》:「顏冉龍翰鳳雛,曾史蘭薰雪白。」
  9. ^ 王志平. 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之“史蒥”考.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 5.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