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原子吸收光譜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子吸收光譜儀

原子吸收光譜法(英語: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又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種根據特定物質基態原子蒸氣對特徵輻射的吸收來對元素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儀器分析中,原子吸收光譜法用於測定特定元素在溶液中的濃度。對於固體樣品則需通過處理製成溶液分析。目前可用AAS定量分析的元素達70餘種。[1]

AAS在不同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除了環境中衡量元素的測定,到生物體組織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以及製藥中檢驗產品催化劑金屬元素殘留含量等。

歷史

原子吸收現象早在19世紀初就已被發現。德國海德堡大學本生基爾霍夫的研究奠定了AAS的理論基礎。然而,原子吸收的波長範圍十分狹窄,用於定量分析對光源單色程度要求十分苛刻,故早年的應用受到限制。[1]

直到1955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科學家阿蘭·沃爾什(Alan Walsh)發明了空心陰極燈,得到了滿足AAS測量條件的銳線光源,才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測量基礎,應用於金屬元素分析。該法在60年代後得到迅速發展,趨於成熟。它現在可用於70多種元素的直接測定,是測定微量或痕量元素的重要技術,有很廣泛的應用。方法儀器簡單,操作簡便,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精密度高。

儀器

原子吸收光譜儀主要由銳線光源、原子化器(與試液相連)、分光系統、檢測系統和電源同步調製系統組成。在測定特定元素含量時,用該元素的銳線光源發射出特徵輻射,試液在原子化器中霧化並解離為氣態基態原子,它吸收通過該區的元素特徵輻射使後者得到減弱,經過色散系統和檢測系統後測得吸光度,最後根據吸光度與被測定元素濃度之間的線性關係,進行該元素的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為標準曲線法,即配製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在相同測定條件下用空白溶液調整零吸收,根據標準溶液濃度和吸光度繪製吸光度-濃度標準曲線,測定試樣溶液的吸光度,並用內插法在標準曲線上求得試樣中被測定元素的含量。

參考文獻

  1. ^ 1.0 1.1 方惠群等. 仪器分析. 科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3-009902-0.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