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印度國名之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國名之爭
印度總督:蒙巴頓勳爵與夫人會見巴基斯坦創始人之一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先生。
持續時間1947年 (1947) -
類型命名爭議
國際衝突
主題「印度」名稱
參與者巴基斯坦
印度共和國

印度命名爭議發生於1947年,是關於英屬印度分治期間及之後使用「印度」這一名稱的爭議,參與國為巴基斯坦印度共和國。 這場爭議涉及多位重要人物,如英屬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勳爵及穆罕默德·阿里·真納,他是穆斯林聯盟的領導人及巴基斯坦的創始人之一。參與簽署巴基斯坦決議並推動獨立巴基斯坦建立的政治領袖們均被視為巴基斯坦的創始人Bāniyān-e-Pākistān)。穆罕默德·阿里·真納被尊為「國父」,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 到1947年,英屬印度即將被分為兩個新國家——印度斯坦巴基斯坦印度是現代印度共和國的兩個正式名稱之一。而「印度斯坦」則是該國內部的一個非正式術語。在真納和印度教馬哈薩巴看來,印度斯坦意味着「印度教之地」,因為印度是一個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國家。[2][3] 真納起初認為印度斯坦不會使用「印度」這個名字,因為它並非該地的本土名稱;從詞源學歷史角度來看,「印度」這個名字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現代巴基斯坦)。[4]真納也反對新國家印度共和國使用「印度」這個名字,因為這會引發歷史混淆。[5] 這一分歧對國家認同和國際承認產生了重大影響。[6][7]

名稱的起源

「印度」這個名稱來源於古希臘ἸνδικήIndikē)或ἸνδίαIndía),後來被轉化為拉丁字母中的India[8] 在過去,這個名稱指的是印度河之地。如今,印度河大部分位於巴基斯坦境內,並成為該國的國家河流[9][10][11]

大流士一世DNa銘文(約公元前490年)中,使用古波斯語楔形文字的名稱「Hindūš」(𐏃𐎡𐎯𐎢𐏁),指的是古代巴基斯坦的下游印度河流域(信德)。

「印度」這個名稱最初來源於梵文Sindhu,即印度河及其下游流域(信德,巴基斯坦)。[9][12] 古波斯語中,Síndhu一詞變成了Hindu‎或Hindūš𐏃𐎡𐎯𐎢𐏁),因為阿拉伯人波斯人將字母/s/發音為/h/。[13] 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516年左右征服了信德,並將波斯詞Hinduš‎用於古代巴基斯坦的下游印度河區域。[14] 卡里安達的西拉克斯在公元前約515年受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的委託探索了古印度河流域。 西拉克斯將波斯名稱Hinduš‎用於希臘語中。[15] 希臘人將這個名稱發音為「Indos」或「Indus」。在米利都的赫卡泰烏斯和希羅多德地理學著作中,均使用了「Indos」(Ἰνδός)來指代印度河及其居民。 在小亞細亞方言中,希臘人可能將Hinduš中的/h/音省略,使其成為Indos[16]

在大流士一世(約公元前490年)的「DNa銘文」中,古波斯楔形文字中寫着「Hindūš」(𐏃𐎡𐎯𐎢𐏁),指的是古代巴基斯坦的下印度河流域(信德省)。

「印度」一名最初來源於梵語中的Sindhu,這是印度河和下游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另一名稱。[9][17] 古波斯語中,Síndhu變成了Hindu‎或Hindūš𐏃𐎡𐎯𐎢𐏁),因為阿拉伯人波斯人發音時將/s/音替換為/h/音。[18] 大流士一世於公元前516年左右占領了信德,波斯語的Hinduš‎一詞用於指代古代巴基斯坦的下印度河地區。[19] 卡里安達的西拉克斯曾在約公元前515年為波斯帝國的皇帝大流士一世探勘古印度河流域[20] 西拉克斯採用了波斯語的Hinduš‎,並將其用在希臘語中。[21] 希臘人將其發音為「Indos」或「Indus」。赫卡泰烏斯和希羅多德地理著作中提到「Indos」(Ἰνδός)來指代印度河及「印度人」。[22]Hinduš中/h/音的丟失可能是因為在小亞細亞講的希臘方言中,最終形成了Indos[4][23] 赫卡泰烏斯使用「印度」和「印度人」一詞時,嚴格指的是信德地區的居民(古巴基斯坦)。[24] 希羅多德後來使用「印度人」來指代下印度河地區(現代巴基斯坦)及波斯以東的所有人,儘管他對這片土地並不了解。[22]

歷史上「印度」的一般區域位於現代巴基斯坦境內。阿契美尼德稱其為「Hindūš」,而印度-薩珊王朝稱其為「Hend」或「Hind」(即信德),約公元400-425年。[25]

亞歷山大大帝時代,通用希臘語中的「Indía」指的是印度河以外的地區。亞歷山大的同伴們稱「印度」為印度河流域,主要位於現今的巴基斯坦。後來,麥加斯提尼將印度的範圍擴展至包括印度河流域以外的地區,包括恆河平原[26]大英帝國來到南亞時,他們使用「印度」一詞來指整個次大陸。這導致了對「印度」一名的混淆,因為它逐漸用來指代包括巴基斯坦和現代印度共和國在內的英屬印度[27] 印巴分治之後,現代印度共和國保留了這一原本用於指代現今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的殖民名稱。[28][29][30]

歷史

到1947年,英屬印度即將被分成兩個新國家——「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獨立的幾個月前,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全印穆斯林聯盟反對尼赫魯所領導的「印度斯坦」使用「印度」這一名稱。真納確信「印度斯坦」不會使用「印度」這一名稱,因為這個名稱對當地並不本土化。[31][32]詞源學歷史上看,「印度」指的是印度河流域,即今天的巴基斯坦[33] 「印度」也是一個英國人使用的殖民術語。[34] 然而,隨着獨立的臨近,顯而易見,「印度斯坦」將被命名為「印度」。[7][35] 蒙巴頓成為印度的總督,而真納則成為巴基斯坦的總督。蒙巴頓向真納發出了一封邀請函,但真納拒絕了,因為邀請函中使用了「印度」而非「印度斯坦」來稱呼新國家。真納給蒙巴頓伯爵寫信稱:[36]

「很遺憾,由於某種神秘的原因,印度斯坦採用了『印度』這個詞,這顯然具有誤導性,意在製造混淆。」

到了20世紀,眾所周知,「印度」一詞來源於印度河。儘管蒙巴頓勳爵知道真納的論點是有道理的,但他從未承認這一點。在1973年的一次採訪中,蒙巴頓承認他與真納相處不融洽,甚至在採訪中稱真納為「混蛋」。[37] 真納強烈反對印度斯坦使用「印度」這一名稱,因為這一名字有着悠久的歷史,可能會導致對歷史的誤解和混淆。「歷史上的印度」(即古代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的歷史,可能會與現代「印度共和國」的歷史混淆。這一名稱是歷史的象徵,並在世界範圍內廣為人知。[38][39]

現狀

婆羅多–印度」爭議

2023年,由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領導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一直試圖將「印度」的名稱改為「婆羅多(Bharat)」。BJP表示,「印度」這一名稱是殖民統治的象徵,並不是該國的本地名稱。[34]

「婆羅多」和「印度」都是該國的正式名稱。BJP主張,「印度」這一名稱是殖民時期的遺留物。BJP議員納雷什·班薩爾(Naresh Bansal)稱「印度」是「殖民統治」的象徵,「應當從憲法中刪除」。班薩爾在議會會議中說道:[28]

「英國人將婆羅多的名字改為了『印度』。我們的國家以『婆羅多』之名已存在了數千年……『印度』這一名字是殖民統治賦予的,是奴役的象徵。」

印度一些與莫臥兒王朝英屬印度殖民時期相關的城市和地點已被BJP重新命名。批評者認為,這些新名字是為了抹去歷史中的莫臥兒王朝的存在,而莫臥兒王朝由穆斯林統治印度次大陸近300年。[28]

巴基斯坦的反應

印度媒體報道稱,由於「婆羅多–印度」爭議,巴基斯坦的地方媒體聲稱巴基斯坦可能試圖要求使用「印度」這一名稱。[9][40] 一條由南亞指數(South Asia Index)在X平台發布的消息迅速走紅,並被多個媒體報道。消息稱:[41]

「如果印度在聯合國(UN)層面正式取消『印度』這一名稱,巴基斯坦可能要求使用『印度』這一名稱。」[42]

——巴基斯坦當地媒體

民族主義者在巴基斯坦長期以來主張,巴基斯坦有權使用這一名稱,因為它指的是位於巴基斯坦的大印度河地區[43] 與此同時,前洛克薩巴(印度下議院)議長蘇米特拉·馬哈詹(Sumitra Mahajan)表示,該國的原名「絕對是婆羅多」,是英國人最早稱其為「印度」。[44] 一些印度媒體稱,印度使用「婆羅多」之名滿足了巴基斯坦的舊願,因為自1947年以來,巴基斯坦一直宣稱對這一名稱的權利。[45]

備註

參考文獻

  1. ^ Dani, Ahmad Hasan (編). Founding fathers of Pakistan. Lahore: Sang-e-Meel Publications. 1998. ISBN 9693508300. 
  2. ^ Qalb-i-Abid, Massarrat Abid. Muslim League, Jinnah And The Hindu Mahasabha (PDF). A Study in Speeches and Statements of Quaid-I-Azam. 2008, 45. Their leaders like Dr. Moonje were preaching the message that 「as England is the land of the English, Germany that of the Germans, similarly, Hindustan is the land of the Hindus.」 
  3. ^ Moore, R. J. Jinnah and the Pakistan Demand. Modern Asian Studies. 1983, 17 (4): 529–561. ISSN 0026-749X. JSTOR 312235. doi:10.1017/S0026749X00011069. 
  4. ^ 4.0 4.1 Mukherjee, Bratindra Nath. Nationhood and Statehood in India: A Historical Survey. Regency Publications. 2001. ISBN 978-81-87498-26-1 (英語). 顯然,在大流士一世的那克什魯斯坦銘文中,同樣的地區被稱為Hi(n)du(sh),這是其帝國中的一個國家名稱。詞語「印度」和「Indoi」源於原本本土的表達「Sindhu」。波斯人可能將「Sindhu」發音為「Hindu」(將s替換為h,將dh替換為d),而希臘人則將其轉換為「Indo-」(如Indoi,拉丁語Indica,印度),其中/h/音被省略... 
  5. ^ It was Jinnah who objected to the name 'India': Shashi Tharoor amid G20 invite row. India Today. 2023-09-06 [2024-06-19] (英語). 
  6. ^ Daniyal, Shoaib. Why Jinnah objected to the name 'India'. Scroll.in. 2018-06-19 [2024-06-19] (英語). 
  7. ^ 7.0 7.1 Singh, Jaswant. Jinnah: India, Partition, Independence. OUP India. 2010-03-04. ISBN 978-0-19-547927-0 (英語). 
  8. ^ Harris, J. Indography: Writing the "India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Springer. 2012-05-07. ISBN 978-1-137-09076-8 (英語). 
  9. ^ 9.0 9.1 9.2 9.3 Sanujit. Etymology of the Name In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24-06-19] (英語). 
  10. ^ Geoffray, Ally. Indus River. editions.covecollective.org. 2019-05-23 [2024-06-19] (英語). 
  11. ^ Eggermont, Pierre Herman Leonard. Alexander's Campaigns in Sind and Baluchistan and the Siege of the Brahmin Town of Harmatelia. Peeters Publishers. 1975. ISBN 978-90-6186-037-2 (英語). Sindhu means a stream, a river, and in particular the Indus river, but likewise it denotes the territory of the lower Indus valley, or modern Sind. Therefore, the appellation Saindhavah, means "inhabitants of the lower Indus valley"... In this respect Sindhu is no tribal name at all. It denotes a geographical unit to which different tribes may belong. 
  12. ^ Mukherjee, Bratindra Nath. Nationhood and Statehood in India: A Historical Survey. Regency Publications. 2001. ISBN 978-81-87498-26-1 (英語). In early Indian sources Sindhu denoted the mighty Indus river and also a territory on the lower Indus. 
  13. ^ Henning, Walter Bruno. W. B. Henning Memorial Volume. Lund Humphries. 1970. ISBN 978-0-85331-255-0 (英語). 
  14. ^ Dandamaev, M. 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Achaemenid Empire. BRILL. 1989. ISBN 978-90-04-09172-6 (英語). The new satrapy, which received the name of Hindush, extended from the centre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dus Valley, in present-day Pakistan. 
  15. ^ Mouton, Alice; Rutherford, Ian; Yakubovich, Ilya. Luwian Identities: Culture, Language and Religion Between Anatolia and the Aegean. BRILL. 2013-06-03. ISBN 978-90-04-25341-4 (英語). 
  16. ^ Mukherjee, Bratindra Nath. Nationhood and Statehood in India: A Historical Survey. Regency Publications. 2001. ISBN 978-81-87498-26-1 (英語). Apparently the same territory was referred to as Hi(n)du(sh) in the Naqsh‐i‐Rustam inscription of Darius I as one of the countries in his empire. The terms Hindu and India ('Indoi) indicate an original indigenous expression like Sindhu. The name Sindhu could have been pronounced by the Persians as Hindu (replacing s by h and dh by d) and the Greeks would have transformed the latter as Indo‐ (Indoi, Latin Indica, India) with h dropped... 
  17. ^ Mukherjee, Bratindra Nath. Nationhood and Statehood in India: A Historical Survey. Regency Publications. 2001. ISBN 978-81-87498-26-1 (英語). 在早期的印度文獻中,Sindhu 指的是強大的印度河及其下游地區。 
  18. ^ Henning, Walter Bruno. W. B. Henning Memorial Volume. Lund Humphries. 1970. ISBN 978-0-85331-255-0 (英語). 
  19. ^ Dandamaev, M. 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Achaemenid Empire. BRILL. 1989. ISBN 978-90-04-09172-6 (英語). 這個新設立的行省被命名為Hindush,範圍從印度河谷的中部延伸至下游地區,位於現代巴基斯坦。 
  20. ^ Scylax Of Caryanda | Persian Expedition, Circumnavigation, Exploration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4-08-11] (英語). 
  21. ^ Mouton, Alice; Rutherford, Ian; Yakubovich, Ilya. Luwian Identities: Culture, Language and Religion Between Anatolia and the Aegean. BRILL. 2013-06-03. ISBN 978-90-04-25341-4 (英語). 
  22. ^ 22.0 22.1 Herodotus; Godley, A. D. (Alfred Denis). Herodot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A.D. Godley. Robarts - University of Toronto. London Heinemann. 1921-25. 
  23. ^ Christidēs, Anastasios-Phoivos; Arapopoulou, Maria; Chritē, Maria. A History of Ancient Greek: From the Beginnings to Late Antiqu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01-11. ISBN 978-0-521-83307-3 (英語). 早期丟失送氣音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小亞細亞(以及小亞細亞的愛奧尼亞方言和多利安方言)... 在阿提卡(及某些尤比亞地區、其殖民地以及愛琴海的愛奧尼亞語島嶼)中,送氣音保留到了更晚時期... 然而,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拼寫上的變化可能表明「[h]音的語音質量也發生了變化」。 
  24. ^ Habib, Irfan. India-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n Idea.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2005. ISBN 978-81-215-1152-0 (英語). 「印度人」一詞在希羅多德的著作中被用作對所有生活在波斯以東的人們的統稱。這與赫卡泰烏斯嚴格用於指代生活在信德的群體相比,是一個顯著的發展。 
  25. ^ Senior, R.C. The Coinage of Sind from 250 AD up to the Arab Conquest (PDF). Oriental Numismatic Society. 1991, 129 (June–July 1991): 3–4. 
  26. ^ Mukherjee, Bratindra Nath. Nationhood and Statehood in India: A Historical Survey. Regency Publications. 2001. ISBN 978-81-87498-26-1 (英語). 
  27. ^ When and how did Bharat became India?. The Times of India. 2023-09-05 [2024-07-03]. ISSN 0971-8257.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約1757-1947年),英國人將印度次大陸稱為「印度」。這一術語源自標誌着英屬印度西部邊界的印度河。英屬印度政府使用「印度」作為正式名稱。 
  28. ^ 28.0 28.1 28.2 India or Bharat: What's behind the dispute over the country's name?. Al Jazeera. [2024-06-19] (英語). 
  29. ^ Habib, Irfan. India-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n Idea.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2005. ISBN 978-81-215-1152-0 (英語). 希羅多德將「印度人」這一術語用作生活在波斯以東所有人民的統稱,這一發展比赫卡泰烏斯僅用來指代生活在信德地區的群體要顯著得多。 
  30. ^ Pakistan May Exploit The Situation If India's Name Is Changed. Here's How. IndiaTimes. 2023-09-06 [2024-07-03] (印度英語). 
  31. ^ Why was Muhammed Ali Jinnah opposed to the name India?. Firstpost. 2023-09-06 [2024-08-11] (美國英語). 凱伊寫道,令真納確信雙方都不會使用「印度」這一名稱的原因是,它在外人中,尤其是那些對這個地方有意圖的外人中,具有歷史的普遍性。 
  32. ^ Daniyal, Shoaib. Why Jinnah objected to the name ‘India’. Scroll.in. 2018-06-19 [2024-08-11] (英語). 英國人選擇了「印度」,這是一個帶有希臘詞根的詞語,作為其在次大陸的帝國名稱,這個名稱的殖民起源引起了一些人在制憲會議上對其使用的反對。 
  33. ^ Sanujit. Etymology of the Name India.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2024-08-11] (英語). 
  34. ^ 34.0 34.1 Tripathy, Diksha. India vs Bharat: A look at 2023's political controversy that stirred the dynamics of a nation's name. The Economic Times. 2023-12-31 [2024-06-19]. ISSN 0013-0389. 
  35. ^ White-Spunner, Barney. Partition: The Story of Indian Independence and the Creation of Pakistan in 1947. Simon & Schuster. 2018. ISBN 978-1-4711-4803-3 (英語). 
  36. ^ Why was Muhammed Ali Jinnah opposed to the name India?. Firstpost. 2023-09-06 [2024-06-19] (美國英語). 
  37. ^ The late Lord Louis Mountbatten said he would not... - UPI Archives. UPI. [2024-06-19] (英語). 
  38. ^ Bharat, renaming India as. By renaming India as Bharat, BJP is following Jinnah once again after CAA: Shashi Tharoor. The Economic Times. 2023-09-05 [2024-06-21]. ISSN 0013-0389. 
  39. ^ It was Jinnah who objected to the name 'India': Shashi Tharoor amid G20 invite row. India Today. 2023-09-06 [2024-06-21] (英語). 
  40. ^ Pakistan may take name 'India' if India officially changes name to 'Bharat' at UN: International media. Times of Islamabad. 2023-09-05 [2024-06-19] (英語). 
  41. ^ Bharat, E. T. V. 'Pakistan may lay claim on name India': Social media post goes viral on India vs Bharat row. ETV Bharat News. 2023-09-06 [2024-06-23] (英語). 
  42. ^ Bharat, E. T. V. 'Pakistan may lay claim on name India': Social media post goes viral on India vs Bharat row. ETV Bharat News. 2023-09-06 [2024-06-19] (英語). 
  43. ^ "Pakistan Will Claim India": Social Media Post Goes Viral Amid Name-Change Buzz. NDTV.com. [2024-06-19]. 
  44. ^ 'Pakistan may lay claim on name 'India' if Modi govt derecognises it officially at UN'. The Week. [2024-06-19] (英語). 
  45. ^ Pakistan May Exploit The Situation If India's Name Is Changed. Here's How. IndiaTimes. 2023-09-06 [2024-06-19] (印度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