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邊民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邊民居
「老號」(右)與「寶和」(左)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村南邊
座標30°57′49″N 111°16′16″E / 30.963703°N 111.271175°E / 30.963703; 111.271175
分類古建築
時代
認定時間2019年10月7日
保護歷史
2008年3月27日,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邊民居,又稱南邊古民居[1],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村南邊,是一處清代古建築群。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南邊

南邊是位於黃柏河西支左岸的一處小山村,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是清帝曾賜給民居主人一額楠木匾,後人取「楠匾」諧音得名;一說山村位於大良山斷崖的南邊得名。在南邊村落境內的半山腰上,有十幾處擁有鄂西傳統建築特色[1]的古民居,這些民居散布於山坡但又相對集中。[2][3]

南邊民居

國保「南邊民居」所認定的建築群,由「老號」與「寶和」兩座單體天井院落組成[1]。這兩處建築也是南邊十幾處民居中歷史最為悠久、建築最為氣派的兩座[2]。兩座院落坐南朝北,背靠大山前臨河谷,「老號」位於坎上,「寶和」位於坎下,兩座院落相距200米左右[1]。根據一塊石碑的銘文,南邊古民居建於清嘉慶6年(1801年),前後歷經多次擴建改建,當下留存的建築建於咸豐年間[2]

「老號」原有天井13座,現保存完好7座,占地665.3平方米,「寶和」則比「老號」大一半。兩座院落中土木磚石構建精美,國家文物局在南邊古民居中曾進行可移動文物的普查登記,「三雕(磚雕、石雕、木雕)」可移動文物達36件,雕刻的內容含花鳥魚蟲、神話傳說等[2]

南邊民居本為易家財產,後逐漸衰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政策影響,「老號」與「寶和」都分給了村民居住(包括一些易氏家族成員)。[2][3]

易氏家族

據宗譜所載,「老號」是易家的祖屋,主人為易國學易國簧兄弟,祖上戴聖公因躲避戰亂來到此大山深處,其父易忠祚本為墾土村民,在地里挖出祖先遺留的財寶,後在村中購地建房[3]。在南邊,易國學以詩書著稱,易國簧以武藝著稱,被稱為「文庠生」與「武庠生」。易國學長子易起倫(1802—1854)為東湖縣太學生,後官至二品,易起倫兩子易賢典(1824—1904)、易賢謨(1829—1907)在清末皆曾官至五品,此二人告老還鄉後在南邊發展家業,易賢典在「老號」旁修建了「寶和」,而易賢謨將「老號」擴建。此後易家後人在南邊修建了數處大莊園。然而在清末民初之後,易家不少人丁沾染鴉片,不少莊園就此衰落。[2][3]

抗日戰爭期間

自1941年5月宜昌淪陷後,中國軍隊退守南津關山地,南邊位於江北陸路進川的必經之地,成為了抵抗日軍侵略的「橋頭堡」。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五軍預四師師部便設置在南邊,為防備日軍轟炸,村民又將南邊民居的外牆塗成了黑色。一次易家的易南星曾送鴉片給預四師一團長治病被發現,師部罰款5000大洋用以開辦學校,學校依預四師番號稱「剛正民眾小學」,該小學便設置在南邊古民居。[2]

圖集

文物保護情況

2008年3月2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4];2019年10月7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其保護範圍為:南邊民居及周圍一定範圍。以南邊民居「老號」大門為基點,向東面延伸38米至大涼山公路邊,向南面延伸130米至陳靈波屋山牆,向西面延伸28米至七洞坡山腳,向北面延伸30米至黃成林屋山牆[6]

其建設控制地帶為:以保護範圍為界,東面向外延伸50米至易德常屋後,南面向外延伸80米至易正明屋門口,西面向外延伸30米至七洞坡山頂,北面向外延伸32米至村水池[6]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