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孔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2月1日) |
化州學宮 | |
---|---|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化州市教育路2號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4-63 |
認定時間 | 2002年7月17日 |
化州孔廟,又稱化州學宮、文廟,位於廣東省化州市寶山南側,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1年),歷經元、明、清等重修,現存的化州孔廟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包括崇聖祠、大成殿、東廡、西廡、名宦祠、鄉賢祠、大成門、櫺星門及青雲路、明倫堂、尊經閣等建築,是粵西地區規模最大、歷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孔廟之一,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
原址初在化州寶山東側,宋嘉定二年(1209年)建崇聖祠。宋嘉定三年(1209年)州守范良輔遷於城西上郭坡,宋咸淳八年(1272年)再遷城內,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大成殿、東西廡、講堂(明倫堂)。明弘治年間改遷南郭,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又遷往城內。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復遷南郭。現存的學宮為清嘉慶六年(1801年)所重建[1],除大成殿、西廡、大成門、尊經閣外,其餘建築均為重新修復。
建築
孔廟建築群前低後高,坐北朝南,為三路三進格局,以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的中路為軸、東西兩路對稱,東西配置祠宮、廂廡、齋舍等70餘間,西路為石龍書院、文昌宮,東路為明倫堂、尊經閣。目前,西路建築已不復存在,僅餘東路入口及建築。
- 大成殿:孔廟的主體建築,殿宇高16.8米、寬23米、進深18米,「大成殿」匾額題字取自清朝雍正帝之手筆。大成殿的屋頂結構為重檐歇山頂,如意斗拱木構架以設計精巧而聞名。大殿裡設有由精銅鑄造的孔子銅像。
- 東廡、西廡:供奉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場所,室內陳列了孔子七十二賢弟子石刻,布置為仿古樣式的論語課堂。
- 青雲路:位於孔廟東邊,為紀念明朝內閣首輔、化州人楊一清自幼在孔廟讀書,將廟內道路命名為「青雲路」,取平步青雲之意。
- 明倫堂:是讀書、講學、研究學問的場所,門口豎有對聯「禮義廉恥千古事,信忠孝悌一生心」,以二十四孝石刻浮雕與尊經閣相連。
- 尊經閣:為三間兩層建築,原為教諭講課之堂,後為藏書樓,存有《十三經》、《廿一史》、《史鑑綱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