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王國 (1301年—1526年)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匈牙利王國 | |||||||||
---|---|---|---|---|---|---|---|---|---|
1301年—1526年 | |||||||||
地位 | 王國 | ||||||||
首都 | 埃斯泰爾戈姆 塞克什白堡 | ||||||||
常用語言 | 拉丁語 | ||||||||
宗教 | 天主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國王 | |||||||||
• 1308年-1342年 | 查理一世 (首任) | ||||||||
• 1516年-1526年 | 拉約什二世 (末任)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建立 | 1301年 | ||||||||
• 終結 | 1526年 | ||||||||
ISO 3166碼 | HU | ||||||||
|
匈牙利歷史 |
---|
歷史系列條目 |
匈牙利主題 |
匈牙利王國,或稱中世紀晚期匈牙利王國,是匈牙利王國阿爾帕德王朝末任君主安德烈三世無嗣而終後,存在於1301年到1526年的匈牙利王國。1301年,安德烈三世死後,王國經歷了一段動盪的空位期,三位對匈牙利有宣稱權的王子文采爾、奧托與查理相互爭奪其王位。最終,卡佩王朝分支安茹-西西里王朝的查理(1308–1342)加冕為匈牙利國王,開創匈牙利安茹王朝,稱查理一世。他大力推動金銀礦開採,使匈牙利逐步繁盛。到1490年,匈牙利產出約三分之一世界總產量的金和銀。拉約什一世大帝(1342-1382)統治期間,匈牙利的國力達到鼎盛。他領導匈牙利軍隊四處征伐,遠至立陶宛、意大利南部及其他地區。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到達了盧森堡的西吉斯蒙德(1387-1437)時期的王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一位才華橫溢的軍事指揮官約翰-胡尼亞迪指揮了對抗奧斯曼人的戰鬥。他於1456年在納爾多夫耶爾(Nándorfehérvár,今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取得的勝利穩定了南部邊境半個多世紀。匈牙利第一位沒有王朝血統的國王是馬蒂亞斯-科維努斯(1458-1490),他領導了幾次成功的軍事行動,還成為波西米亞國王和奧地利公爵。在他的贊助下,匈牙利成為第一個從意大利引進文藝復興的國家。
背景介紹
當匈牙利人的大王子斯蒂芬一世在1000年或1001年被加冕為國王時,匈牙利王國就誕生了。他加強了中央權威,並強迫其臣民接受基督教。雖然書面資料強調了德國和意大利騎士和教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但匈牙利的農業、宗教和國家詞彙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斯拉夫語言。內戰、異教徒起義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擴大對匈牙利的權力的不成功嘗試危及了新君主制。它的地位在拉迪斯勞斯一世(1077-1095)和科洛曼(1095-1116)時期穩定下來。在他們的運動導致克羅地亞的繼承危機之後,克羅地亞王國在1102年與匈牙利王國達成了個人聯盟。他們兩人都被視為有世襲權利的繼承人 科洛曼於1102年在比奧格拉德加冕,現在科洛曼聲稱的頭銜是 "匈牙利、達爾馬提亞和克羅地亞國王 。
王國擁有豐富的未開墾土地和銀、金、鹽礦藏,成為主要是德國、意大利和法國殖民者不斷移民的首選目標。殖民者大多是定居在村莊的農民,但也有大量的城鎮居民作為手工業者和商人來到這裡。他們的到來促進了埃斯泰爾戈姆(Esztergom)、塞克斯菲爾德(Székesfehérvár)和其他許多城市以及王國各地的大量村莊的發展。坐落在國際貿易路線的十字路口,匈牙利受到了幾種文化趨勢的影響。羅馬式、哥特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以及用拉丁文寫成的文學作品,都證明了該王國文化的主要特點是羅馬天主教,但也存在着東正教,甚至非基督教的少數民族社區。拉丁語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語言,但 "語言多元化"(János M. Bak)促進了一些語言的生存,包括種類繁多的斯拉夫方言。[有爭議]
王室財產的主導地位最初確保了君主的卓越地位,但王室土地的轉讓催生了一個自覺的小土地所有者群體的出現。他們迫使安德魯二世發布了1222年的金諭,"這是歐洲君主權力受到憲法限制的最早例子之一"(弗朗西斯-福山)。此後,庫曼人和雅西人群體在中央低地定居,殖民者從摩拉維亞、波蘭和其他附近國家來到這裡[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