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恩龍屬
加利恩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紀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鳥臀目 Ornithischia |
亞目: |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
屬: | †加利恩龍屬 Galleonosaurus Herne et al., 2019 |
模式種 | |
†多里斯加利恩龍 Galleonosaurus dorisae Herne et al., 2019
|
加利恩龍屬(屬名:Galleonosaurus,意為「加利恩帆船的蜥蜴」,因為其上顎骨外形類似一隻向上翻的加利恩帆船)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吉普斯蘭地區旺薩吉組的一屬基礎鳥腳類恐龍,模式種與唯一種是多里斯加利恩龍(Galleonosaurus dorisae)。[1]
發現與命名
加利恩龍由馬修·C·赫恩(Matthew C. Herne)、傑伊·P·奈爾(Jay P. Nair)、阿利斯特·R·埃文斯(Alistair R. Evans)和艾倫·M·泰特(Alan M. Tait)敘述於2019年。[1]
正模標本為NMV P229196,是一個完整的左上頜骨以及部分齒列。分配至該屬的其他標本包括NMV P212845,部分缺少齒列的左上頜骨;NMV P208178,部分具有齒列的左上頜骨;NMV P208113,一個磨損的右上頜齒;NMV P208523,磨損的左上頜齒;NMV P209977,部分左上頜骨,缺乏齒列;以及NMV P186440,左上頜骨後部、左齶和左淚骨的碎片。所有標本都是從平岩地(Flat Rocks locality)採集的。[1]
屬名取自galleon(一種大型帆船)和saurus(新拉丁語單詞,源於希臘語中的sauros,意為蜥蜴),指上頜骨的外觀形如加利恩帆船向上翻的船體。種名dorisae表彰多里斯·西格斯·維利爾斯(Doris Seegets-Villiers)在平岩化石脊椎動物地(Flat Rocks fossil vertebrate locality)所做的地質、孢粉學和錄音學工作。[1]
敘述
加利恩龍是一種小型非禽龍類鳥腳亞目。其特點是:上頜升支(ascending ramus of maxilla)在前緣上有兩個與神經血管束(neurovascular tract)相通的槽狀孔;神經血管束在兩個上頜前內側孔(anteroventral maxillary foramina)中分叉;上頜齒根舌緣(lingual margin of maxillary tooth roots)在齒列中部於各自末端彎曲成S形;上頜骨的後三分之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在一個突然彎曲處後方向外側偏轉;齶外側支(palatine lateral ramus)外端形成斧頭狀的翼緣。[1]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Herne, Matthew C.; Nair, Jay P.; Evans, Alistair R.; Trait, Alan M. New small-bodied ornithopods (Dinosauria, Neornithischi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Wonthaggi Formation (Strzelecki Group) of the Australian-Antarctic rift system, with revision of Qantassaurus intrepidus Rich and Vickers-Rich, 1999.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2019 [2020-12-02]. doi:10.1017/jpa.2018.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