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先
劉景先 | |
---|---|
出生 | 不詳 唐朝 |
逝世 | 690年11月29日× 唐朝 |
職業 | 唐朝官員 |
劉景先(7世紀—690年11月29日),本名劉齊賢,唐朝官員,在唐高宗晚年和武后(武則天)為唐中宗、唐睿宗攝政期間擔任宰相。684年,他為被指謀反的宰相裴炎辯護,得罪武后,被捕遭貶。689年,他再次被捕,自縊而亡。[1][2]
家庭背景
劉齊賢出自廣平劉氏,是漢景帝之子趙敬肅王劉彭祖的後裔,他的祖父劉林甫在唐高祖、唐太宗年間歷任內史舍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封樂平男,爵位由他的父親劉祥道繼承。劉祥道在高宗年間任宰相,封廣平郡公。劉祥道於666年去世後,劉齊賢繼承了廣平郡公的爵位。[1][3]
唐高宗年間
劉齊賢起初任侍御史,後來任晉州司馬。高宗聽聞他方正,很禮敬他。一次,將軍史興宗隨高宗狩獵時說,晉州的鷂很有名,可以命劉齊賢抓幾隻。高宗答:「劉齊賢難道是捕鷂人嗎?你為什麼這樣看待他?」拒絕了。[3]為了避太子李賢諱,劉齊賢改名劉景先。[1][4]高宗年間,劉景先曾任朝散大夫守給事中。[5][6]
儀鳳三年(678年)九月,吐蕃入寇,工部尚書劉審禮率軍迎戰,大敗陣亡。唐高宗駭然,召侍臣問禦敵之策。中書侍郎郭正一認為應當嚴格守邊,等國庫豐盈、人心所向之際可一舉滅吐蕃。劉景先和同僚皇甫文亮等也認為應當如此。[2][7][8]
永淳元年(682年)十月,時任黃門侍郎兼修國史的劉景先被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實質宰相。[1][2][9]從此兩省長官及其他官沒做到三省最高長官就拜相的,都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二年(683年)十一月,高宗病重,命太子李哲(李賢於680年被廢)監國,由劉景先、侍中裴炎、郭正一兼東宮同平章事輔佐太子。十二月,高宗駕崩,[9][11]李哲繼位,是為唐中宗,實權大部掌握在攝政的武太后手中。[12][13][14]
武后攝政年間
當月,劉景先代裴炎任侍中,又與皇叔祖霍王李元軌等知山陵葬事,劉景先服李元軌熟識故事,常對人說:「霍王不是我等能及的。」[15][16]不久,中宗表現出獨立行權的意圖,被武后所廢,武后改立其弟豫王李旦,就是唐睿宗,她自己則越發掌握了朝廷政權。[17]裴炎數次建議武后還政睿宗,武后很生氣。九月英國公柳州司馬李敬業打着重樹皇權旗號的叛亂爆發後,裴炎再次提出靠還政來平息叛亂,武后指控他謀反並將他下獄。裴炎下獄受審期間,很多官員為他說情。劉景先和鳳閣侍郎胡元範、左衛率蔣儼等也在其中,胡元范說:「裴炎是於國有功的社稷忠臣,天下都知道他小心侍奉皇上,我們可以保證他沒有謀反。」武后答:「已經有他謀反的證據了,你們不知道。」劉景先和胡元范便說:「如果裴炎謀反,那麼我們也謀反了。」武后又答:「我知道裴炎謀反了,你們沒有。」但不久,武后就罔顧自己先前的說法,把劉景先和胡元範也逮捕了。裴炎被處決,劉景先幾度遭貶,先被貶為普州刺史,還未到任,又歷貶辰州刺史、吉州員外長史。[12][14]永昌元年(689年),武后手下酷吏指控劉景先有罪,再次逮捕了他。劉景先自縊死,財產被沒收。[1][2][18]
劉景先與父親、祖父三代都任兩省侍郎、典選,他的叔父吏部郎中劉應道、堂弟禮部侍郎劉令植等八人先後後任吏部郎中員外,從唐朝開國以來,實在罕有能和他這一家相比的。[1][2]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劉景先被追贈為太子太保,[2]並繪圖凌煙閣。[19]
注釋及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舊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三十一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新唐書》卷一百零六
- ^ 3.0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 ^ 675年李賢被立為太子,680年被廢,所以他是在此期間改名。
- ^ 《申理冤屈制》
- ^ 劉思立《諫農時出使表》
-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
-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
- ^ 9.0 9.1 9.2 《舊唐書》卷五
- ^ 《舊唐書》卷四十三
- ^ 《新唐書》卷三
- ^ 12.0 12.1 《舊唐書》卷八十七
-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七
- ^ 14.0 14.1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 ^ 《舊唐書》卷六十四
- ^ 《新唐書》卷七十九
- ^ 《舊唐書》卷六
- ^ 《新唐書》卷四
-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