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驥 (清朝)
劉士驥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57年 大清廣東惠州府龍門縣珠洞見龍圍 (今惠州市龍門縣地派鎮渡頭村) |
逝世 | 1909年5月27日 大清廣東廣州府廣東省城永安里 | (51—52歲)
國籍 | 大清 |
著作 |
|
劉士驥(1857年—1909年5月27日),字銘伯,號毓瑰、鳴博。廣東惠州龍門縣人。晚清教育家、實業家[1]。為兩廣教育發展有過卓越貢獻,尤一手籌辦兩廣優級師范學堂 (中山大學前身)[2]。晚清政壇少壯派,時譽其人作「學界之偉人」[3]。
生平
其20歲到廣東省城,從名師呂拔湖、何淡如,進而入讀廣州四大書院之首粵秀書院及越華書院,連擢第一時被稱「下山虎」。光緒十一年間(1885年)被選為拔貢,至光緒十九年(1893年)考取恩科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他在北京參加康有為發起的公車上書,兩人自此相知;期間劉還與陳景華結為「諍友」。及後劉被分發廣西補用,再後署理平樂縣,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十月署理廣西永淳知縣[3]。
致力文教
劉在補授懷集知縣不久,因病辭官返回龍門。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劉聯合當地政要,謀劃改清興賢書院為龍門官立高等小學堂,用於開辦新式教育。劉為建校還專門發出《敬告龍門本籍士紳文》,批駁侵占教育經費的官吏,同時交文予縣官要求撥還款項。由此當地首間新式小學堂創立[1]。
同年出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留意到劉留心學務、熱心教育後,聘其出任兩廣學務處查學委員,發展新式教育,大力實施毀廟興學方針。時有芳村紳士郭澤乾向岑提議以花地黃大仙祠積存善款充學堂經費,箭頭直指時勢力關聯寺廟的三水鄭潤煇、鄭潤深兩兄弟(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之子),而指令由劉和番禺縣令呂道象「來縣會同傳訊查辦」[4]。劉利用機會到黃大仙祠善堂住持處「化緣」,得善堂紳董「捐出」一萬金預備作開辦師范學堂費用。劉在廣州同期還創辦了清平、善慶、芳村、叢桂、觀成、珠光、東關等7所小學堂,規定凡旅省人士之子弟皆準入學就讀[1]。
後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岑再指令,由劉再參與主持將歷史悠久的西關長壽寺全部變賣籌措學費,並改建成新式街市[5],成為當時十分轟動的事件[6]。劉在奉准將長壽寺開作街市後得年金六七萬,成為供師范學堂常年運作的固定經費,兩廣優級師范學堂因而建成開學。同年岑會同閩浙總督奏派劉前往南洋視學[7],劉之後便出洋3年,週遊南洋荷屬、英屬數十埠,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聯絡華僑,積極為既有學堂「正宗旨,定教科」,而在未有學堂的地方則「籌經費,擬章程」;在荷屬印尼萬隆時,據說帶病下堅持舉行學務會議,召集各地代表,共商僑教發展及僑校管理等問題[3][8]。
轉職實業到遇刺身故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劉聯同葉恩、歐榘甲、劉義任、梁應騮(其他人均保皇會骨幹)呈請廣西巡撫張鳴岐奏准創立振華公司,擬集資300萬在廣西貴縣開礦築路辦銀行[9]。獲接納成事後,同年劉再奉張鳴岐指令,派往南洋及美洲一帶招股,開辦實業[10]。劉出行時以廣西補用道之身份,去美國等地為廣西銀礦開采募股[11]。
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返回廣州住居,到四月初九晚,於廣州永安里寓所被四個襲擊者破門,連捅7刀而亡。當時震動全國,有傳「此係黨人所爲云」[10],時輿論認為屬於「黨派傾軋」,保皇派和革命派都成為猜疑對象。該案由於時勢變動而終沒有確切被定罪者[11][12],成歷史公案[3]。
身故前後風波和懸疑
據整理相關史實,在劉身故前參與創立的振華公司掛牌後,劉與葉恩曾向美洲華僑募集約100~300萬的資金[12],同為保皇會的康有為私以為公司屬於保皇會的「黨產」[註 1][13],特意撥7千元幫其招股[12]。在融資後其欲截留一半股本,但被主持的劉等創辦人所拒絕,兩方針鋒相對勢成水火[註 2]。1909年5月劉在廣州遇刺後,緊接著當年舊曆七月 , 另一負責人劉義任於廣州也被毒殺[14]。對於系列事端的主謀真兇 , 聚訟紛紜 , 迄無定論 , 時康有為還有梁啟超、徐勤等人有最大嫌疑[15][16]。而康等人後於報章大肆攻擊振華公司的幾名創辦人,葉恩也連續登報公啟與其對峙。傳言血案是由保皇會首領內訌所釀後,震驚華僑社會,時聞即時導致美洲許多原保皇會人紛紛脫離而轉向革命[9]。
備註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劉士驥:興學開智 振興教育 2017-03-10 南粵清風網
- ^ 李海嬋. “下山虎”刘士骥 创办两广优级师范学堂. 羊城晚報. 2021-08-20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中文).
- ^ 3.0 3.1 3.2 3.3 侯縣軍. 龙门晚清教育实业家刘士骥 一手筹办中山大学前身. 東江時報. [2022-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透過龍門文明網 (中文).
- ^ 《香港華字日報》1904年2月6日
- ^ 黃, 素娟. 从省城到城市:近代广州土地产权与城市空间变迁.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 119–120. ISBN 978-7-5201-1085-3.
- ^ 陳曉平. 三水郑家与广州黄大仙祠的兴衰. 南方都市報. 2020-06-07 [2022-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透過南方周末 (中文).
- ^ 曹思彬;林維熊;張至. 辛亥革命前后的广州教育. 浩气长存 广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史料. 廣州出版社. 2011-02: 174 [2022-03-16]. ISBN 978-7-5462-043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 ^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清廷與華文教育章節
- ^ 9.0 9.1 任貴祥. 論華僑與保皇會[J].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1996(4):68-75.
- ^ 10.0 10.1 中外近事述要 宣統元年 ( 1909年 ) 東方雜誌6卷 第6期
- ^ 11.0 11.1 你所不知的康有为:失败的政治家,成功的融资家. 共識網. 2014-05-16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透過大眾網 (中文).
- ^ 12.0 12.1 12.2 康有为海外发横财无根据 圣人下海也“抓瞎”. 北京晚報. 2016-09-30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7) –透過中新網 (中文).
- ^ 流亡的生意:商人康有為的艱難歲月(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5-11-10 中國經營報
- ^ 桑, 兵. 第十一章 保皇会的暗杀活动.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343. ISBN 7-301-07079-9.
- ^ 賀耀夫 :《康有為與振華實業公司》,《嶺南文史》1989年第1期
- ^ 趙, 立人. 刘士骥与振华公司血案. 劉, 聖宜 (編). 岭南历史名人研究.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2: 177–224. ISBN 7-306-01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