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創:光速戰記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創:光速戰記
Tron: Legacy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副標題中華民國創界即是戰場 分身亦是敵人
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
監製西恩·貝利英語Sean Bailey (producer)
傑佛瑞·西佛英語Jeffrey Silver
史蒂文·利斯伯吉爾
編劇史蒂文·利斯伯吉爾
李·斯特恩塔爾英語Lee Sternthal
布萊恩·庫格曼英語Brian Klugman
劇本:
理查德·傑佛瑞斯(Richard Jefferies)
亞當·霍洛維茨英語Adam Horowitz
愛德華·基迪斯英語Edward Kitsis
原著電子世界爭霸戰
主演傑夫·布里吉
蓋瑞特·荷德倫
布魯斯·巴克林納
麥可·辛
奧利維亞·魏爾德
碧兒·加勒特
配樂傻瓜龐克
攝影克勞迪奧·米蘭達
剪輯詹姆斯·海古德英語James Haygood
製片商華特迪士尼影片
LivePlanet英語LivePlanet
Idealogy Inc
片長125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0年12月16日 (2010-12-16)(馬來西亞)
  • 2010年12月17日 (2010-12-17)(美國)
  • 2010年12月23日 (2010-12-23)(香港)
  • 2010年12月24日 (2010-12-24)(台灣)
  • 2010年12月26日 (2010-12-26)(英國)
  • 2011年1月11日 (2011-01-11)(中國大陸)
發行商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
公映許可電審(進)字(2010)第39號
預算$1.7億美元[1][2]
票房$4億美元
前作與續作
前作電子世界爭霸戰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創:戰紀
香港創戰紀
臺灣創:光速戰記

創:光速戰記》(英語:Tron: Legacy,中國大陸譯《創:戰紀》,香港譯《創戰紀》)是一部2010年迪士尼出品的美國科幻電影,是1982年《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續集作品。由約瑟夫·柯金斯基執導,首集導演史蒂文·利斯伯吉爾於本片擔任監製。

首集演員回歸本片演出,傑夫·布里吉分飾凱文·費林(Kevin Flynn)和本片反派庫魯(Clu),而布魯斯·巴克林納分飾艾倫和創(Tron)。故事時間點來到首集的28年後,蓋瑞特·荷德倫飾演凱文的兒子,山姆·費林(Sam Flynn)長大後追查父親下落,隨之進入另一個網路世界。[3]

其他演員陣容有奧利維亞·魏爾德麥可·辛碧兒·加勒特[4] 北美於2010年12月17日首映。 開映評價兩極,在專業影評人中僅獲得中等評價,但普通影迷的評價仍是趨於正面[5]。影評網站總結評價為:擁有令人炫目的視覺效果,可惜角色和故事在高水準的藝術設計中迷失方向。[6]其獨立續集《Tron: Ares英語Tron: Ares》安排於2025年10月10日。

劇情

山姆·費林是一位有著叛逆火爆個性的科技奇才,他父親就是設計出電腦遊戲:創(TRON)的天才凱文·費林。山姆十二歲的一天,凱文對山姆說:「我發現了一個奇跡。明天,就帶你去看。」但凱文當晚去城郊的工作室後就再未回來。二十年來,山姆對父親的失蹤耿耿於懷,日趨叛逆,不願參與管理父親留下的英康(ENCOM)公司,而且每年會闖入公司內做惡作劇驚動警方。凱文的同伴艾倫作為山姆的監護人,十分擔心。某日,艾倫發現凱文留給自己的舊傳呼機中收到一則來自於凱文以往工作室的留言,但該機的號碼自他失蹤後早已停用。艾倫請山姆去一探究竟,並表示他的父親絕對不會無故離開他,這可能是尋找他的線索。

山姆來到舊工作室,並看到當初父親設計的程式,陰錯陽差地進入虛擬世界:創界,被押入虛擬賽場進行死亡比賽。他先贏一場後被雷斯勒擊敗,之後被發現是使用者(User),於是被創界的統治者接見。山姆發現其與父親失蹤時相貌一樣,但後者告訴他自己並不是他的父親。山姆方才意識到創界的統治者是父親昔日的虛擬助手:庫魯(Clu),並得知父親被囚於這個世界。庫魯強制山姆進行飛車比賽,但被葵拉駕車救出賽場,來到位於外荒的凱文·費林隱居之處。父子相見後,山姆知道了庫魯叛變,以及父親被困的原因:埃索(ISO)。埃索是創界自行衍生的智慧程序,基於數位DNA的虛擬生命,也就是凱文說的奇蹟。但庫魯認為埃索是完美世界的障礙,認為凱文偏離了自己的目標,於是背叛了凱文,奪取了電子網格的統治權。山姆也知道了回去現實世界的方法:關口,但凱文意識到傳呼機的留言是庫魯特意發出,以引誘他前往關口,搶奪他的身份盤。所以他阻止山姆前去。由於關口會在有限時間內關閉,山姆看到父親不敢闖關,便認為他太過懦弱而寧願要自己也被囚於創界之中,對父親深感失望。葵拉私下幫助山姆,教他往見一個叫做「宙斯」的人,以獲得幫助。

山姆瞞着父親前往創之城尋找宙斯,希望宙斯幫助自己。後者假裝同意,但暗中知會庫魯,前來捉拿山姆。葵拉及時趕到,相救山姆,但寡不敵眾,受傷昏迷。關鍵時刻凱文出現,救走二人,但身份盤被奪走。山姆承認自己行為魯莽,父子和解。三人決定不再顧忌庫魯的陷阱,搭載太陽船以儘快趕到關口。途中凱文為葵拉治療,並告訴山姆葵拉就是僅存的埃索。太陽船最終被庫魯阻截。葵拉為了奪回身份盤,被庫魯捉住。費林父子發現庫魯已經成立了大批軍隊,想要前往現實世界,建立「完美世界」。同時凱文發現,雷斯勒就是自己原先的助手創,庫魯叛變時保護自己而被庫魯抓獲並改造。山姆再次出手,奪回了身份盤,並救回了葵拉。凱文也奪取了一架極光飛機,三人再次向關口進發。庫魯帶領雷斯勒等打手追擊。一場激烈的空戰後,雷斯勒在飛機迴旋躲避的同時被凱文的話點醒,回復為創,為三人爭取時間,和庫魯對撞掉下去時被庫魯搶走飛機啟動器。但最後三人仍然被庫魯追上,在凱文的道歉後,庫魯執意要前去地球。在庫魯逐漸要到光柱接近山姆和柯拉時,凱文最後決定與庫魯同歸於盡,讓山姆和葵拉能夠從關口回到現實世界。

山姆終於回到了凱文的舊工作室,並將父親的電腦中的資料備份,弄成項鏈掛在身上時時刻刻想著父親。他推門而出,看到了趕來的艾倫。他對艾倫說:「你說的都是對的。」並表示他會接手管理父親的公司,街上,葵拉正等着山姆,山姆載着葵拉騎摩托車回城。車駛在高速路上,葵拉看着新升起的太陽,露出了笑容。兩人在清晨的陽光中向着城市駛去。

演員

演員 角色 附註
傑夫·布里吉
Jeff Bridges
凱文·費林/庫魯2.0
Kevin Flynn/Clu 2.0
英康公司的董事長,廣為人知的「創界網絡」創始者,正研發「數位國度將重新詮釋人類世界」,卻於1989年離奇失蹤。[7] 同時飾演本片反派「庫魯」,凱文在網絡世界的分身程式。費林創造此分身來協助造一個更完美的網絡世界:創界,但庫魯最後背叛他們,將埃索摧毀屠殺,成為創界的統治者。[8]
蓋瑞特·荷德倫
Garrett Hedlund
山繆·「山姆」·費林
Samuel 「Sam」 Flynn
精通數位科技的凱文·費林之子,英康公司的最大股東。在尋找父親失蹤過程中,意外進入至創界中。[3]
荷德倫在數百名的面試者中脫穎而出,被選擇為具有「看上去是充滿智慧的身體、機智、幽默等巧妙結合」的山姆·費林。演員刻苦訓練,訓練自己在當中的特技,其中包括跳躍過汽車和螢光線的工作。[9]
奧利維亞·魏爾德
Olivia Wilde
柯拉
Quorra
一個程式,凱文·費林在創界的助手。費林將她視為徒弟,並傳授關於現實的知識,使她渴望親自體驗現實世界。山姆進入創界後將他從網格賽場救出,而柯拉也是僅存的埃索(ISO)。
布魯斯·巴克林納
Bruce Boxleitner
艾倫·布萊德利/創2.0
Alan Bradley/Tron 2.0
英康公司的執行顧問,凱文·費林的好友。[10] 凱文失蹤後,成為山姆的代理父親,接收到凱文舊辦公室所傳出的BP機留言,激起山姆前去一探究竟。同時在網絡世界飾演「創」,由艾倫所發展的化身,而後街機遊戲取名之。[7]
Anis Cheurfa
Anis Cheurfa
林斯勒
Rinzler
庫魯的打手,其前身為「創」。「創」為讓凱文逃出犧牲自己,然後被庫魯改造,並多以面罩頭盔現身,終恢復自我意識再度救了費林等人。
麥可·辛
Michael Sheen
卡斯特
Castor
創界知名的程式,早期程式「宙斯」的接見者,實際就是宙斯本人,俱樂部位居電子網格的高塔頂端。[11] 被認為具有契機的革命人物,卻早已受庫魯收買。
詹姆士·弗萊恩
James Frain
賈維斯
Jarvis
庫魯的助手程式,畏縮懦弱見風轉舵的情報官。[12]
碧兒·加勒特
Beau Garrett

Gem
負責在網格賽場的入口處為比賽者進行裝備的程式。引領山姆去找宙斯,與卡斯特同謀。[13]


傻瓜龐克 俱樂部的兩個DJ程式,也是本片的電影配樂。[14]

其他演員包含雅雅·達克斯塔飾演其中一個與琴同樣的程式;首集導演史蒂文·利斯伯吉爾在片中客串俱樂部的酒保;席利安·墨菲客串開場董事會的年輕工程師艾德華(Edward),角色背景是首集大衛·華納飾演的英克爾前執行長的兒子。[15]

世界觀和術語

虛擬世界

  • 創界(The Tron Realm):凱文·費林製造的虛擬空間,實際上是由創系統(Tron System)運行的虛擬環境程序,其中時間流速遠比現實時間要快,以加速程序運行演化。創界中包括「電子網格」(The Grid)、「外荒」(The Outlands)和「模擬海」(The Sea of Simulation)。
  • 網格(The Grid):凱文·費林編程創造的虛擬數字世界,占據了創界的一部分。電子網格最初創建的主要功能是為凱文提供各種實驗的平台。電子網格中的時間以「周期」為單位。電子網格中大部分地區是「荒野」,但通常以幾何形狀的單位構成,邊界會有泛藍光的光條。電子網格中有創之城,是凱文進行各種實驗的中心地帶,後被庫魯(二代)占領。
  • 外荒(The Outlands):外荒是創界中電子網格以外的廣大地區。由各種裂谷、高原構成,地形複雜。1989年庫魯取得統治後,凱文·費林被迫逃入外荒,建立了一個藏身之所。之後,不願服從庫魯統治的少數程序和倖存的埃索都逃入了外荒。
  • 模擬海(The Sea of Simulation):模擬海是外荒的一部分,是由無序字節構成的廣袤海洋,其中有各種島嶼、海底山脈等地形。從電子網格前往關口(The Portal)必須經過模擬海。模擬海是防止程序通過關口逃往現實世界的屏障。
  • 創之城(Tron City):創界的主城,以現實世界中的城市為藍本建造的虛擬城市。其中有和現實中的弗林館結構一樣的建築,以便使用者(User)進入城市。
  • 關口(The Portal):創界中通向現實世界的出口,也就是創系統的接入接出口,從關口脫離創界的人會物質化,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真實人類。
  • 程序(The Programs):使用者創造的虛擬數字生命,他們的形象和真人一樣,有時會以使用者的形象為藍本(《創》的第一部中),但有獨立的意志。程序大多生活在創之城中,後來受庫魯統治,少數不願接受統治的程序四處躲藏,或逃入外荒。程序身穿類緊身衣的服裝,有類似電子迴路的光條,不同顏色表示不同功能的程序。身後有身份盤,是程序的代碼裝載處,也可以用來戰鬥。
  • 使用者(The Users):指編寫程序的現實世界人類。使用者可以編寫出與自己外觀一樣的程序,也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使用激光裝置將自己由物質形態轉化為數字形態,進入創界。使用者在創界中可以擁有程序不具有的能力,被一些程序視為神。
  • 埃索(The ISOs):埃索是同構算法(Isomorphic Algorithms)的簡稱,表示創界中自發衍生出來的虛擬智慧生命。埃索的起名來自於現實中的.iso格式,後者是一種將實體光盤上全部信息複製而形成的鏡像文件格式。iso格式的命名含有希臘文「Isos」(相等)的意思, 蘊含着埃索是現實世界中人類的鏡像的含義。據《創·戰記》中顯示,埃索的本質是數碼DNA構成的生命。但由於埃索是類似人類一樣的演化產物,被庫魯視為不完美、超出控制的象徵,是創造完美世界的障礙,所以遭到了庫魯的清洗。
  • 周期(Cycle):也稱為「創周時」(Tron Cycle)或簡寫為TC,是創界中的時間單位。一周期大致相當於(創界中感覺到的)時間流速的一年。一周期的千分之一被稱為毫周(Millicycle),相當於8小時。電影設定中,創界的時間流速和現實世界的比率是:現實世界中的一年等於創界中的50TC。
  • 身份盤(The Identity Disc):創界中虛擬生命裝備的圓盤,用於記錄、識別各個不同的程序,也是程序和埃索的源文件儲存的地方。平時裝在背後,使用時可以拆卸。閱讀身份盤可以查閱程序和埃索的構造、歷史,進行修復和修改,甚至複製。身份盤也可以作武器使用,以擲鐵餅的方式擲出,遇到牆壁會反彈,最後會飛回所有者手中。遇到虛擬生命時會對其造成傷害乃至刪除(De-rez)之,也可以直接手持使用。
  • 網格賽場(The Grid Game):是弗林在英康公司工作時寫的遊戲程序,在創界中表現為一個巨大的角鬥場,其中可以舉行包括盤鬥場中的角鬥比賽(Gradiator disc fight)和飛車賽場中的極光飛車比賽(Light Cycle)等賽事。
  • 刪除(De-resolution):簡稱「De-rez」,是將虛擬程序刪除的動作,代表着程序的死亡。

載具

  • 光輪2代(Light Cycle Generation Ⅱ):摩托車型載具,白色有頂蓋,騎乘者以身體向前傾的方式操作,機車後輪可以製造出光軌(Jetwall),碰到就會被刪除。
  • 光輪5代(Light Cycle Generation V):摩托車型載具,黑色無頂蓋,騎乘者以身體向前傾的方式操作,機車後輪可以製造出光帶( Light Ribbons),碰到就會被刪除。與前代光輪不同的是,騎乘者可以選擇停止發出光帶,而光輪2代的光軌是無法停止的。
  • 極光飛機(Light Jet):庫魯部隊的戰鬥機,有分三人座型與單人座型,搭載後向攻擊機槍,雙翼可以製造光帶。
  • 極光跑車(Light Runner):柯拉的跑車,裝備著炸彈與機槍
  • 太陽船(Solar Sailor):用來搭載庫魯部隊士兵的飛行列車
  • 整流艦(Rectifier):庫魯部隊的巨大戰艦,可以收容太陽船,也可起降極光飛機。對應現實中的整流器
  • 識別器(Recognizer):拱門狀的巨大飛行器,在電子網格上方四處飛行與巡邏,負責監視網格裡面的程序,並補捉病毒、外逃程序與身份不明的程序。對應現實中的識別器

現實世界

  • 英康公司(ENCOM):主人公父親所創立的英康公司,在電影裡是開發OS系統的重要企業。

製作

發展

早在1990年代末期,《電子世界爭霸戰》狂熱影迷間傳聞著迪士尼將製作續集電影。1999年媒體報導皮克斯有意重製電影或拍攝續集。在接下來幾年,多個新聞網站開始許多未證實的謠言,流傳續集正在製作或發展中。直到2005年,雜誌綜藝報導迪士尼聘請布萊恩·庫格曼英語Brian Klugman李·斯特恩塔爾英語Lee Sternthal來編劇才確認拍攝續集的傳聞。[16]

2008年動漫展公開原本的續集片名

2008年的國際動漫展,初步的先行版預告片公開,影片秀出導演名字和片名「TR2N」給予現場來賓驚喜。片段內容為一個黃色程式騎著光輪賽車與藍色程式在作飆戰競速,而首集主角之一傑夫·布里吉所飾演已年老的凱文·費林現身。片末黃色程式掀開頭罩,是年輕樣貌的凱文的分身程式庫魯,不過此預告片段並未剪輯至正片中。此預告並未證實續集是否已在製作,可以見到迪士尼對續集的看重程度。[17]

2009年迪士尼在他們的動漫3D展公佈續集的正式片名。傑夫·布里吉斯解釋片名提及故事主題:基本上是關於一個兒子的尋找他的父親的故事。同樣秀出在2008年動漫展所公開的預告片,並提升視效畫面。當時,電影已殺青,並開始往後一整年的後製階段。因為網絡世界的畫面皆尚未完成,僅能提供來自製作的概念圖。美術設計包含來自首集的全新版本的識別身分機器,以及碟戰(Disc Wars)的概念圖,來自首集的想法延伸至16場的遊戲競技賽。原本遊戲競技場的設置玩法改變,新版碟戰為16組雙雙玩家同時進行。贏的玩家直接進入下一輪,直到最後一個玩家勝出的生死遊戲。

蓋瑞特·荷德倫和傑夫·布里吉在國際動漫展宣傳《創:光速戰記》

首集經典的光輪賽車(Light cycles)在續集作了提升[18][19],汽車設計大師丹尼爾·西蒙(Daniel Simon)加入新的設計概念。[20]2009年動漫展的記者會,發表名為「光速四驅車」(Light Runner)的雙人座版本的光輪新車。車身屬四輪驅動車,快速且能夠擁有自身的能量脫離網絡賽場行駛。同時可瞧見凱文·費林專屬的「二代光輪」,1989年費林自行設計,車身白色且在網絡中行駛更為迅速,並結合新舊版本的樣貌。[21]

2009年加拿大多倫多的影迷博覽會,展示真人比例大小的光輪模型,以及一些來自電影的特別產品介紹。除在動漫展所公開的概念藝術,測試片段也秀出碟戰的武打藝術設計風格。公開一新的片段,費林的兒子進入一個舊遊戲場,正要起動「創」的街機遊戲,注意到機台背後有道暗門並闖入。此訊號是由凱文老友,艾倫接受到告知費林兒子山姆。此片段後來出現在2010年三月所公開的新版正式預告片。

首集角色尤莉(Yori)確定不會出現在續集,她的使用者蘿拉博士(Dr. Lora)也是,儘管電影提及艾倫最終和尤莉結婚。根據線上媒體Syfy表示:影迷相當渴望女演員辛蒂·摩根(Cindy Morgan)能夠演出電影。影迷於臉書發起像「Yori Lives」的線上活動,摩根說「在網路上看到的就我所知,對於影迷的反映我很激動、感動,無論是談論首集還是續集,我無法告訴你我感覺有多窩心,僅僅如此。」不過《創:光速戰記》並沒有連繫摩根,而摩根本身也沒有和新版續集的任何人有確切的交談。[22]

拍攝

2009年四月,電影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正式開拍。[23] 電影拍攝舞台於本那比市南方的加拿大電影主題片場進行。演員身穿黑色緊身服的造型在網路上流出。衣服設計使人懷念起首集電影裡演員所穿的裝備。[24]

導演也揭露年輕面貌的費林——庫魯,全是靠電腦CG合成製作。[25]本片如先行版預告大部分以3D形式製作,而開場真實世界部分是以2D呈現。[26]部分影像畫面呈現不太清楚的雜訊模式,其片段皆出現在倒敘過去以及舊式影像畫面裡,以訊號干擾的形式表現。長約40分鐘的片段在IMAX影廳以1.44:1全螢幕呈現,但並非以IMAX攝影機拍攝。[27]數位領域(Digital Domain)負責本片視覺特效製作。[28]

音樂

本片電影配樂作曲是電子音樂搭擋傻瓜龐克[29]在2009年的動漫展公開他們將為本片製作24首曲目。[30]當問為什麼決定找傻瓜龐克製作本片的配樂,導演回覆說「為何不讓這些傢伙至少去作作看?」[31]導演提及配樂將會結合交響樂電音要素。[32]奧利維亞·魏爾德表示傻瓜龐克搭擋未來會參與電影宣傳活動。[33]推出的預告片已使用原聲帶裡的「Derezzed」曲目。[34]電影配樂採用85人組的交響樂團,於倫敦Air Studios錄製。[35]

電影原聲帶已於2010年12月6日北美發行,豪華雙碟剪輯版內包含傻瓜龐克在電影裡客串演出的海報。[36]電影添進兩首老歌,旅程樂團的「Separate Ways」和舞韻合唱團英語Eurythmics的「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37]傑森·賓利(Jason Bentley)擔任該片的音樂指導。[38]

特色

本片不會是1部純粹3D的影片,而將採用2D+3D的方式。當主人公還停留在現實世界時,影片會以2D形式呈現。而當影片進入電子世界會立刻轉變成3D的形式。如同《綠野仙蹤》用黑白和彩色分割現實和幻想世界一樣,本片將以用2D和3D分割現實與電子世界。

發行

評價

《創:光速戰記》影評得到好壞混合的評價,爛番茄網站201個評價中,僅獲得51%的正面好評,平均分為5.9/10。[39] 而在專業著名影評的「Top Critics」36則評價內,僅得31%的好評,平均5.6分。[39]網站總結評價:《創:光速戰記》擁有令人炫目的視覺效果,可惜角色和故事在高水準的藝術設計中迷失方向。[39]另一評論網站Metacritic上取自各著名主流影評,基於40篇影評,滿分100分中平均分數得到49分,中等的評價。[40]

知名影評羅傑·艾伯特給予電影滿分4顆星中的3顆,他表示本片像是一場「視覺和聽覺勝於內心層面」的燈光秀,並更進一步稱讚3D和電腦CG技術將傑夫·布里吉年輕樣貌重現,提到「影片製作相隔多年的新舊兩部電影,可宣稱說是藝術的展現。」但艾伯特表示情節是場災難,不過他認為傑夫·布里吉表現在荒謬情節下有加分,且演員們在他們的角色都有帶入人性。[41]紐約郵報》的凱爾·史密斯英語Kyle Smith宣稱是場「視覺派對」來稱讚本片的視覺特效。更提到傻瓜龐克的配樂是「壓倒性的傑作」,內含著漢斯·季默所作《黑暗騎士》配樂般驚人的質感,亦有著80年代復古的合成音樂。而史密斯抱怨劇本,像是「嬰兒車在說故事」且形容可怕的台詞像「傻子說話」,但最後滿分四分仍給予本片三分的評價。[42]

娛樂周刊》的影評歐文·葛雷博曼英語Owen Gleiberman表示導演執導手法「起頭足以耐人尋味,使人期望山姆開始尋找它的父親……故事將全面展開。」但是卻令人失望地轉變成像是老調「困在某X星球」風格的科幻故事。歐文表示場景看起來「像升級過後《銀翼殺手》」,讚揚流暢且精緻的特效,以及稱讚音樂「節奏充滿大片的格局」比其大多數的電影。布理吉言行乖僻禪意的表演聯想到「厭倦網絡版本的《謀殺綠腳趾》」,同時覺得奧利維亞·魏爾德的角色「相當標準的龐克女孩……在危機四伏的網絡世界引領你的一盞明燈,使你快樂地度過這趟冒險。」但感到失望的,它是另一部過度消費本身過往成就的好萊塢電影。[43] Cinema Blend 的喬許·泰勒(Josh Tyler)讚揚了這部影片的3D技術的優點。[44]The AV Club給予本片D+的評比。雖然稱讚了頂級的特效,但想把本片提升至經典的企圖,使得本身太過嚴肅,而變得枯燥無味,降低娛樂感。[45]《Eclipse》雜誌的米雪兒·雅莉珊卓(Michelle Alexandria)給於正面反應,表示她「愛死(本片)故事了。」[46]《Reason Magazine》的庫爾特·洛德(Kurt Loder)讚揚電影的成品,並表示本片「這種類型所得到的樂趣深深猛擊大腦。」[47]羅斯特·德雷克(Rossiter Drake)寫道「在它的故事之下,有時令人費解,但難以抗拒。」[48]

票房

根據預估的觀眾調查《創:光速戰記》開映周末票房預計在5000萬美元。[49]12月17日首映日當天,北美地區票房1750萬美元,總計至周末票房約4400萬美元,在當周票房排行冠軍,勝過同檔期的《瑜珈熊》(Yogi Bear)和《愛在心裡怎知道》(How Do You Know)。截至2010年12月26日,《創:光速戰記》北美票房總計$88百萬,國際票房$23百萬,全球票房共$1億11百萬美元。[1]

台灣聖誕假期上映,首映日當天台北票房NT$486萬,周末三天票房總計$1732萬,當週排行冠軍。[50] 全台票房預估約有$3500萬。[51]

未來

2020年7月,《The Disinsider》報導第三集電影仍然開發中,謝拉·力圖主演,而且正在尋找導演以及尋求《創:光速戰記》演員回歸。[52]2020年8月,《Deadline》報導加斯·戴維斯正式執導續集電影,Jesse Wigutow編劇。[53]

參考文獻

  1. ^ 1.0 1.1 Tron: Legacy (2010). Box Office Mojo. Amazon.com. [2010-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4). 
  2. ^ 'How Do You Know' flops; 'Tron' doesn't; and like the bear himself, 'Yogi' is soft.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2). 
  3. ^ 3.0 3.1 Kit, Borys. Little known actor lands lead in 'Tron' sequel. Reuters/Hollywood Reporter. Reuters. 2009-01-07 [2010-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3). 
  4. ^ James Rundle. SDCC: Tron 2 to be titled 'Legacy'. SciFiNow. July 24 [200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5. ^ Metacritic.com. [2010-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3). 
  6. ^ RottenTomatoes.com. [2010-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7. ^ 7.0 7.1 TRON LEGACY COUNTDOWN: The Disappearance Of Kevin Flynn & The Return Of Jeff Bridges. [2010-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7). 
  8. ^ 'Tron Legacy' director talks Daft Punk and explicitly not making another 'Matrix'. [2010-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9. ^ Installing the Cast. Tron: Legacy Blu-Ray: Walt Disney Home Video. 2011. 
  10. ^ 存档副本.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0). 
  11. ^ Michael Sheen Confirmed for Tron Legacy. ComingSoon.net. 2009-07-29 [2009-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9). 
  12. ^ The Disney Monorail Gets the Tron Legacy Treatment. HeyUGuys.co.uk. 2010-03-11 [201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13. ^ Images From The New 'Tron Legacy' Trailer; MTV Movie News. Mtv.com. 2010-03-09 [2010-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4). 
  14. ^ Quint visits the set of TRON: LEGACY!. [2010-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5. ^ http://io9.com/5715324/15-easter-eggs-to-watch-out-for-in-tron- legacy
  16. ^ Barry, Richard (July 24, 1999). Pixar Studios to remake Disney's Tr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ZDNet. Retrieved on September 1, 2008.
  17. ^ Topel, Fred. Jeff Bridges reveals the secret of his two Tron Legacy roles. Sci Fi Wire. [2010-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7). 
  18. ^ Anders, Charlie Jane. More Details About Tron 2's Shakespearean Tragedy – With Lightcycles!. Io9. Gawker Media. 2009-03-02 [2009-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1). 
  19. ^ Meredith Woerner. Tron 2's Budget Falls Short Of 300 Million, Dashing Our Dreams Of Building Actual Light Cycle. io9. Gawker Media. 2009-04-14 [2009-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1). 
  20. ^ Annalee Newitz. The Space Car Artist Who Will Make the Tron 2 Lightcycles Throb. io9. Gawker Media. 2009-02-19 [2009-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21. ^ Comic-Con: Tron 2 Retitled TRON Legacy; IMAX 3D; Concept Art and New Scene Revealed. Slashfilm.com. 2008-08-25 [200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5). 
  22. ^ Tron's Cindy Morgan talks: Why she's not in Legacy. Sci Fi Wire. [201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4). 
  23. ^ First Location Shot from 'Tron 2.0'. Robert Falconer. CinemaSpy. 2009-04-08 [2009-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5). 
  24. ^ Peter Sciretta. First Costumed Tron 2 Actor Revealed. Show Hype. 2009-04-10 [2010-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2). 
  25. ^ Horowitz, Josh. 'Tron Legacy' Director Joseph Kosinski Raves About 3-D And Daft Punk – Movie News Story | MTV Movie News. MTV.com. Viacom. 2010-01-20 [2010-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4). 
  26. ^ Cybergosh. 'Tron 2' 3D in 2010. UGO.com. Hearst Corporation. 2008-10-07 [2009-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0). 
  27. ^ Tron Legacy: An IMAX 3D experience. [201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28. ^ David S. Cohen. Disney unveils 'Tron' effects studio – Entertainment News, Technology News, Media. Variety. 2009-08-04 [2009-08-14]. 
  29. ^ Daft Punk Scores TR2N Soundtrack. Billboard. 2009-03-04 [2009-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0). 
  30. ^ SDCC: Comic-Con: Disney 3D Hits Hall H!. 2009-06-23 [2009-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5). 
  31. ^ 'Tron Legacy' Panel Report, Fresh From San Diego Comic-Con. MTV.com. Viacom. 2009-07-23 [2009-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32. ^ 'TRON Director, Joseph Kosinski talks about Daft Punk'. [201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7). 
  33. ^ Daft Punk to make appearance in 'Tron Legacy' film. NME. 2009-10-06 [2009-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4). 
  34. ^ Teaser trailer with "Derezzed" by Daft Punk. 2010-10-26 [2010-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31). 
  35. ^ Tron: Legacy | Musi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altdisneystudiosawards.com.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0.
  36. ^ Official website of Tron Legacy's soundtrac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September 27, 2010.
  37. ^ Daft Punk’s Classical Meets Cyberpunk Approach to 「Tron: Legacy」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09 culturemob.com. Retrieved November 26, 2010.
  38. ^ KCRW and Disney to host preview of Daft Punk's 'Tron: Legacy' score on Saturd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atimes.com. Retrieved November 20, 2010.
  39. ^ 39.0 39.1 39.2 Tron Legacy Movie Reviews.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0-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40. ^ TRON: Legacy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0-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3). 
  41. ^ Roger Ebert. Tron: The Legacy. Chicago Sun-Times. 2010-12-15 [2020-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4). 
  42. ^ Kyle Smith. 'Tron: Legacy' is a mind-bending matrix, but script is a blight. New York Post. 2010-12-16 [201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2). 
  43. ^ Owen Gleiberman. TRON: Legacy (2010).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Inc.). 2010-12-15 [201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5). 
  44. ^ Josh Tyler. To 3D Or Not To 3D: Buy The Right Tron: Legacy Ticket. Cinema Blend. [201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45. ^ Scott Tobias. Tron Legacy. The AV Club. The Onion. 2010-12-16 [201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8). 
  46. ^ Michelle Alexandria. Tron: Legacy on iMax 3D Doesn’t Disappoint! Michelle’s Review. EclipseMagazine.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1). 
  47. ^ Kurt Loder. TRON: Legacy - Reason Magazine. Reason.com. 2010-12-16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 
  48. ^ Rossiter Drake. Flynn Lives, Rages Against the Machine in 'TRON: Legacy'. 7x7.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49. ^ Fritz, Ben. Box office projector: 'Tron' to beat 'Yogi Bear' and 'How Do You Know'. latimes.com. 2010-12-17 [2010-12-26]. 
  50. ^ 《創:光速戰記》台北週末票房資料. [2010-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7). 
  51. ^ 聖誕檔期票房夯 《創》拿下台冠軍. NOWnews.com. 2010-12-27 [201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30). 
  52. ^ Derek Cornell. An Update on ‘Tron’ (Exclusive). The Disinsider. 2020-07-07 [2020-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英語). 
  5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Deadline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