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凡爾登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凡爾登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戰線的一部分

凡爾登戰役圖
日期1916年2月21日–12月18日
地點
 法國默茲河畔凡爾登
結果 法國勝利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法國 菲利普·貝當
法國 羅貝爾·尼維勒
德意志帝國 埃里希·馮·法金漢
德意志帝國 威廉皇儲
兵力
75個師(輪換制) 50個師
傷亡與損失

379,000–400,000人

  • 163,000人陣亡
  • 216,000人受傷

337,000-355,000人

  • 143,000人陣亡

凡爾登戰役(法語:Bataille de Verdun)是從於1916年2月21日延續至12月18日在法國西方戰線進行。這場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長的一場,發生在默茲河畔凡爾登以北的山丘上。德國第5集團軍英語5th Army (German Empire)襲擊了凡爾登要塞區(RFV,Région Fortifiée de Verdun)和默茲河右(東)岸的法國第二集團軍的防禦工事。

兩國合計投入100多個的兵力,雙方軍隊死亡共約30萬6千人,約40萬3千人受傷。是人類歷史上最傷亡慘重的戰役之一,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9月和12月,法國的反攻在東岸重新奪回了大部分土地,並收復了杜歐蒙堡沃堡。 這場戰鬥持續了302天,是人類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代價最高的戰鬥之一。 2000年,歷史學家漢內斯·赫爾英語Hannes Heer克勞斯·瑙曼英語Klaus Naumann (historian)計算出,法國人傷亡377,231人,德國人傷亡337,000人,總計714,231人,平均每月傷亡70,000人。 2014年,威廉·菲爾波特 (William Philpott) 寫道,1916年有976,000人傷亡,戰爭期間附近有1,250,000人傷亡。 在法國,這場戰鬥象徵著法國軍隊的決心和戰爭的破壞性。

背景

1914年德國沒能取得迅速勝利,歐洲戰場在西線形成膠着狀態的戰壕戰,交戰雙方誰都不能前進一步。1915年,德國的幾次進攻努力都沒有能夠奏效。德國將軍馮·法金漢認為如果對法國加強打擊,迫使法軍投入所有兵力,會使法國因消耗而亡。他選擇了位於默茲高地上的凡爾登要塞作為主要進攻點,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國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鑰匙」之稱。此外,凡爾登亦是高盧民族情感的發源地,無論是情感還是戰略層面,法國都不可能放棄凡爾登。因此,進攻此處可以讓法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1916年發生於此的著名的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也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戰鬥過程

凡爾登是巴黎的東部門戶,是法軍整個戰線的支撐點,法軍統帥部也非常重視保衛這個戰略要地。1916年2月,德國皇太子親率21萬德軍,向凡爾登發動了猛烈進攻。

凡爾登的保衛力量比較虛弱,但由於氣候條件不佳,德國的進攻被迫延遲,為法國調集援兵提供了時間,法國調集了兩個師進入這個地區。

1916年2月21日德軍動用1,200門大炮對40公里的戰線進行了9個小時的集中轟擊,發射了100萬發炮彈,然後用3個軍(第3、第7、第18軍)的兵力進攻,先頭部隊用火焰噴射器掃清戰壕,23日德國軍隊已經前進了將近5公里,法國軍隊被迫後撤。

當時形勢圖

24日法國軍隊被迫放棄第二道防線,25日德軍用強大的火力進攻占領了杜歐蒙堡

2月25日法軍總司令約瑟夫·霞飛此時才任命亨利·菲利普·貝當將軍為凡爾登地區總指揮,貝當將軍指揮的第20軍進入凡爾登的當天,就收到了杜歐蒙要塞失陷的戰報,由於法軍第33團的頑強抵抗,再加上當時天降大雪,德軍對杜歐蒙村的進攻受阻,法軍利用唯一一條與後方保持聯繫的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英語Voie Sacrée(法國人稱為「聖路」)把握時間向凡爾登運送人員補給,一周內組織3,900輛卡車,運送人員190,000和25,000噸的物資,這是人類戰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汽車運輸。法軍的大批援軍及時趕到,加強了縱深防禦,扭轉了戰役開始階段的不利局面,使戰役陷入拉鋸戰。

德軍由於前進過快,喪失了炮火支援的優勢,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軍位於默茲河西岸的炮火射程內,戰場由於持續炮火的攻擊已經變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難向前移動,到了3月2日德軍最終占領杜歐蒙村時,已經喪失了4個團。

由於無法向凡爾登前進,德軍轉過來準備拿下死人山英語Le Mort Homme,經過3個月的激烈戰鬥,德軍攻占了凡爾登西部的兩個村莊,6月7日凡爾登東部的沃堡投降。但雙方損失慘重,貝當將軍準備保存實力用於更好的防禦,但他於5月1日被解職,由更具有進攻性的尼維勒將軍取代。

法軍在戰役中使用噴火器

德軍下一個目標是蘇維爾堡法語Fort de Souville,1916年6月22日德軍向法軍陣地投放毒氣彈,第二天以60,000兵力進攻,但沒有能拿下蘇維爾堡,戰鬥持續到9月6日。

1916年索姆河戰役打響,迫使德軍從凡爾登抽調部分兵力去對付北面的法聯軍。到了秋季,德軍已經非常疲憊,德軍總司令保羅·馮·興登堡撤換了法金漢將軍,任命埃里希·魯登道夫為凡爾登戰役司令。

1916年10月21日法軍發起反攻,使用了新式400毫米口徑的大炮和徐進彈幕射擊技術,10月24日奪回杜歐蒙堡,11月2日德軍放棄沃堡,12月11日德軍完全退到戰役開始時的戰線。

損失

悼念凡爾登戰死者的墓碑

這場戰役使雙方都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雖然法軍損失更為嚴重,但沒有達到德軍預想的2:1比例。凡爾登雖然使法國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但還沒有崩潰,貝當由於堅持戰場上的部隊必須定期輪換,致使70%的法軍都參與了這場戰役,而德軍只有20%參與了,殘酷的戰鬥造成了心理上的影響。其中在凡爾登要塞爭奪戰,法軍一直在要塞碉堡機槍迫擊砲、強力彈弓(發射手榴彈)對抗來襲的德軍。雙方激戰數晝夜,死傷甚為慘重,因此又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後果

凡爾登戰役的勝利使得德國在1917年的進攻計劃失敗,凡爾登戰役也成為法國決心保衛自己的信心象徵。

參考文獻

書籍

百科全書

期刊

  • Barcellini, S. Memoire et Memoires de Verdun 1916–1996 [Memory and Memoirs of Verdun 1916–1996]. Guerres Mondiales et Conflits Contemporains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6, 46 (182): 77–98. ISSN 0984-2292. JSTOR 25732329. 
  • Förster, W. Falkenhayns Plan für 1916 ein Beitrag zur Frage: Wie gelangt man aus dem Stellungskrieg zu Entscheidungsuchender Operation? [Falkenhayn's plan for 1916: A Contribution to the Question: How to get out of Trench Warfare and Attain a Decisive Decision?]. Militärwissenschaftliche Rundschau 2nd part 3 (Berlin: Mittler). 1937. ISSN 0935-3623 (德語). 
  • Krumeich, G. "Saigner la France"? Mythes et Realite de la Strategie Allemande de la Bataille de Verdun ["Bleed France"? Myths and Reality of the German Strategy of the Battle of Verdun]. Guerres Mondiales et Conflits Contemporains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6, 46 (182): 17–29. ISSN 0984-2292. JSTOR 25732324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