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農桑衣食撮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農桑衣食撮要
作者魯明善
主題農學書籍

農桑衣食撮要(又名農桑撮要養民月宜[書 1])是元代畏兀兒魯明善撰寫的以月令為體裁的農學書籍。是元代三大農書之一。《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均收錄有此書。

編撰和版本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原漢地後,開始重視農耕生產。先後設立勸農司司農司等機構,並開始了修建水利、推廣鋤社等措施和政策。於是總結和推廣農業生產的經驗也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被重視起來,元政府開始鼓勵農學書籍的編纂和出版。《王禎農書》、《農桑輯要》等各種題材的農學書籍在此時期先後問世[刊 1]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畏兀兒魯明善被任命為中順大夫,前往安豐路(今安徽省壽縣)任達魯花赤。魯明善在安豐任職的一年多里,注重當地民生,實施了如修學校、勸耕稼、修農書等措施[a][刊 2]。其中,《農桑衣食撮要》便是在魯明善在安豐路任職時所撰寫並刊刻的。魯明善為撰寫此書,深入民間,向老農詢問農業生產的經驗,考究種植收穫的時節,收集四季所需之物[書 2]

在元代《農桑衣食撮要》至少有兩種版本,分別是延祐原刊本和至順刊本。不過也存在僅有至順刊本的說法,延祐年間僅是收集資料撰寫書籍的時間,魯明善需要時間才能考究修訂,直到至順年間方才刊刻。而反對的聲音認為書中說明在延祐年間,書稿已經被雕刻於書版,無須等待十餘年再出版。除此之外,《農桑衣食撮要》取材於官修的《農桑輯要》,加上《農桑衣食撮要》內容並不算大,僅1萬餘字,在安豐一年多的時間並非不可能完成。另外,元代版本還有三次刊刻的說法,即在安豐路刊刻一次,當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魯明善從安豐前往太平路(今安徽省當塗縣繁昌縣蕪湖縣)任職時再次刊刻,第三次為魯明善在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在桂陽路任職時刊刻的至順刻本[刊 3]

國家圖書館藏有明代刻本《農桑衣食撮要》兩冊。另外,明刻本中有取名《養民月宜》而內容與《農桑衣食撮要》相同的書籍,此本未撰著人,此書的刊刻時間與何人刊刻也無從知曉,此本現藏於北京圖書館[刊 3]。《墨海金壺》《珠叢別錄》《半畝園叢書》《四庫全書》等清代書籍收錄有《農桑衣食撮要》[書 3]。另外,黃虞稷所著的《千頃堂書目》將此書命名為《農桑機要》,可能是「撮」與「機」字形相似而產生的誤記。錢大昕所著《補元史藝文志》把此書命名為《農案機要》,亦為此訛誤[書 4]。清代以後,商務印書館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曾出版《叢書集成本》,內收錄有加入標點符號的《墨海金壺》版《農桑衣食撮要》。1962年,王毓瑚校對了《農桑衣食撮要》,並由農業出版社出版[刊 3]

內容

《農桑衣食撮要》的內容與司農司《農桑輯要》內容有相同之處,不過全書僅1.1萬餘字,分上下兩卷,共計載208條農事。《農桑衣食撮要》以月令撰寫,即每個月分別列舉農家應進行的作業及相關技術。其內容包含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產業。涉及到氣象、物候、農田、水利、作物、蔬菜、瓜果的栽培、竹木栽培、栽桑養蠶、禽畜飼養、養蜂采蜜、儲藏加工,甚至包括清理溝渠、修繕房舍、祭祀、禁忌、瑞祥等方面。其中所涉及到的作物包括水稻、小麥、大麥、黍、谷、粟、大豆、小豆、黑豆、綠豆、蕎麥等。除此之外,《農桑衣食撮要》也能看到當時的飲食習俗,例如正月「合小豆醬」、四月「做筍乾」、五月「造酥油」、六月「做麥醋」、「做米醋」、七月「做葫蘆、茄、匏干」、九月「醃芥菜」、十月「醃蘿蔔」、十二月「制臘肉」[書 3][書 5][書 6][書 7][刊 4][刊 5]

雖然《農桑衣食撮要》與《農桑輯要》內容上有相同之處,不過魯明善也添加了許多新經驗和新技術,如播種小麥的時期和數量。書中所記載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也比之前的農書增加了超過50種。《農桑衣食撮要》中也總結了西北民族的農業生產經驗,例如種植葡萄所使用的扦插法、造酪、造酥油等方法。有別於其他農書偏重黃河中下游的農業生產的特點,因為《農桑衣食撮要》成書於南方,對菱、藕、茭白、竹筍、鱖魚等特產亦有介紹。尤其是水稻的種植,《農桑輯要》僅抄錄《氾勝之書》和《齊民要術》,而《農桑衣食撮要》則記錄犁田、浸種、插秧、壅土等當時已成熟的插秧技術,標誌着傳統插秧技術的定型[書 3][書 5][書 6][書 7][刊 4][刊 6]

特點

《農桑衣食撮要》因考慮到使用者的文化水平,故不引經據典,反而是收錄農民在生產中常見的諺語,如「移樹無時,莫教樹知,多留宿土,記取南枝。」同時撰寫時並無雕飾辭句,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切實。與為經營農、工、商業的士家庭服務的《四民月令》、《四時纂要》相比,《農桑衣食撮要》是為農民自給自足的一本農書。《農桑衣食撮要》在農學史上有較高地位,自出版後在元代開始多次被翻刻。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四庫全書》均收錄有此書。雖然在《農桑衣食撮要》之前有《田家歷》《四時纂要》《保民月錄》等月令農書,但大多未完整流傳。《農桑衣食撮要》是完整保存至今的古代農書中,最早以月令為體裁的農書。《農桑衣食撮要》同《王禎農書》和《農桑輯要》一起組成了元代三大農書[書 3][書 5][刊 4][刊 6]。20世紀以後,有學者對該書中的經濟思想、災害防護措施、書中使用的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進行過研究[刊 7][刊 8][刊 9]

注釋

  1. ^ 安豐民眾推崇魯明善的政策,為其立《靖州路達魯花赤魯公神道碑》

參考文獻

書目
  1. ^ 杜信孚; 王劍. 同书异名汇录(上).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 333. ISBN 7-80643-054-7. 
  2. ^ 魯明善. 农桑衣食撮要·张栗序.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62: 17. 
  3. ^ 3.0 3.1 3.2 3.3 姚偉鈞; 劉朴兵; 鞠明庫. 趙榮光 , 編. 中国饮食典籍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275–276. ISBN 978-7-5325-6021-9. 
  4. ^ 王毓瑚. 中国农学书录.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 114. ISBN 7-101-05133-2. 
  5. ^ 5.0 5.1 5.2 曾雄生. 中国农学史.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 373–377. ISBN 978-7-211-06430-4. 
  6. ^ 6.0 6.1 黃世瑞. 路甬祥 , 編.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农学卷.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6: 40–44. ISBN 7-5382-3673-2. 
  7. ^ 7.0 7.1 柏芸. 中国古代农业. 北京: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15: 177–178. ISBN 978-7-5044-8554-0. 
期刊
  1. ^ 尚衍斌. 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國農史. 2012, 31 (03): 132–141. 
  2. ^ 高棟梁. 鲁明善的家世及其生平事迹考述.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 (03): 56–62.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08.03.003. 
  3. ^ 3.0 3.1 3.2 高棟梁. 鲁明善《农桑撮要》版本考述.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 2008, 01: 161-169, 306. 
  4. ^ 4.0 4.1 4.2 魏良弢. 鲁明善和《农桑撮要》.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 (Z1): 145–149.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1979.z1.018. 
  5. ^ 趙斌; 張睿麗. 译经传道 心系农桑——元代农学家鲁明善. 華夏文化. 2000, (02): 22–24. 
  6. ^ 6.0 6.1 湯慧玲. 《农桑衣食撮要》对元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農業考古. 2015, (03): 291–293. 
  7. ^ 張克武. 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及其经济思想. 民族研究. 1982, (06): 58–62. 
  8. ^ 王星光. 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的灾害防护措施探析. 青海民族研究. 2014, 25 (03): 151–153. doi:10.15899/j.cnki.1005-5681.2014.03.071. 
  9. ^ 景盛軒. 试论《农桑衣食撮要》的语料价值.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2003, (05): 1–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