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門斯·克勞斯
克萊門斯·克勞斯 Clemens Heinrich Krauß | |
---|---|
音樂家 | |
出生 | |
逝世 | 1954年5月16日 | (61歲)
墓地 | 奧地利埃爾瓦爾德 |
職業 | 指揮家 |
母校 | 維也納音樂學院 |
配偶 | 維奧里卡·烏蘇莉克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 |
克萊門斯·海因里希·克勞斯(德語:Clemens Heinrich Krauß;1893年3月31日—1954年5月16日),奧地利指揮家,聞名於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亮相,並且對當代的歌劇活動鼎力支持。
克勞斯與理查德·施特勞斯的關係十分好。1942年,後者的《隨想曲》(Capriccio)在慕尼黑演出時,克勞斯親自參與了腳本的編纂工作,另外施特勞斯的劇作《和平之日》和《達妮之愛》也由克勞斯指揮首演。
職業生涯
克勞斯的指揮生涯起步於里加、紐倫堡、什切青等城市,他曾在柏林聆聽了尼基施與柏林愛樂的排練,對他帶來重要的影響。這之後他回到國內,任職於格拉茨。1922年,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和聲樂學校擔任指導,1924年起在法蘭克福歌劇院擔任經理。此外,克勞斯自1926年起固定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亮相。
1929年,克勞斯在美國指揮了費城管弦樂團與紐約愛樂樂團,同年被任命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翌年,擔任維也納愛樂樂團總監[註 1]。1935年轉往柏林國立歌劇院,接替埃里希·克萊伯離任後的空缺,1937年再接手失去克納佩茨布施領導的慕尼黑國家劇院。四〇年代起,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大學任教。二戰期間,慕尼黑劇院被炸毀,克勞斯回到維也納繼續音樂活動。戰後,他受到調查,直到1947年為止都無法公開演出[1]。之後,他開始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合作,所指揮的約翰·施特勞斯家族作品有可觀的錄音由迪卡獨家發行。
1951年起,在倫敦、拜羅伊特等地指揮,包括全本《指環》巨製。
克勞斯逝世於1954年,彼時他正與維也納愛樂在墨西哥城演出。身後葬於埃爾瓦爾德。
作品
商業錄音
克勞斯的錄音數量不多,除了1953年在拜羅伊特的《指環》實況之外,尚有約翰·施特勞斯歌劇《蝙蝠》(1950年,迪卡)、貝多芬《合唱幻想曲》(與鋼琴家弗里德里希·伍爾合作)等。
個人生活
克勞斯對納粹政權的個人立場迄未可知,傳言他曾入黨,與當局保持良好的互動[2]。他與妻子維奧里卡·烏蘇莉克從三〇年代開始便協助德國猶太人出逃,包括小說家艾達·庫克(Ida Cook)姊妹在內[3]。相關事證使他的指揮生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得以繼續。
註釋
- ^ 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團員完全來自國立歌劇院,克勞斯則是該團歷史上迄今(2022年)為止最後一位正式的總監。
參考資料
- 參照
- ^ Crichton, Ronald. Krauss, Clemens. Grove Music Online. 2001 [2021-02-27]. ISBN 978-1-56159-263-0. doi: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154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英語).
- ^ Michael H. Kater, The Twisted Muse: Musicians and Their Music in the Third Reich, 1999, p. 52.
- ^ The opera-loving sisters who 'stumbled' into heroism. BBC. 2017-01-28 [2022-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6) (英語).
- 文獻
- Warrack, J. & West, E. (1996).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 3rd Edi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271-272. ISBN 0-19-280028-0.
- Kennedy M.(2004).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 4th Edi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400. ISBN 0-19-860884-5.
參見
外部連結
文化職務 | ||
---|---|---|
前任: 埃里希·克萊伯 |
柏林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 1935年–1936年 |
繼任: 赫伯特·馮·卡拉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