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2月2日) |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 |
---|---|
Yosemite National Park | |
位置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圖奧勒米縣、馬里波薩縣和馬德拉縣 |
最近城市 | 馬里波薩縣 |
座標 | 37°44′33″N 119°32′15″W / 37.74250°N 119.53750°W[1] |
面積 | 747,956英畝(1,168.681平方英里;302,687公頃;3,026.87平方公里)[2] |
建立 | 1890年10月1日 |
訪客量 | 3,882,642 (2014)[3] |
管理機構 |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
網站 | http://www.nps.gov/yose |
類型 | 自然 |
標準 | vii, viii |
評定時間 | 1984 (第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 |
參考編碼 | 308 |
國家 | 美國 |
地區 | 歐洲和北美地區 |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英語:Yosemite National Park、/joʊˈsɛmɪti/ yoh-SEM-it-ee[4],又譯作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美國加州中東部橫跨圖奧勒米縣、馬里波薩縣和馬德拉縣東部部分地區的國家公園[5][6]。該公園占地747,956英畝(1,168.681平方英里;302,687公頃;3,026.87平方公里)[2]並橫跨內華達山脈西坡[7]。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每年大約有三百八十多萬遊客造訪:[3]大部分人在七平方英里(約合十八平方公里)的約塞米蒂谷逗留。1984年,優勝美地獲選定為世界自然遺產,其壯觀的花崗岩峭壁、瀑布、清澈的溪流、巨型紅杉林和生物多樣性為國際所公認[8]。該公園大約95%的地方指定為公共莽原區[9]。約塞米蒂雖然不是第一個指定的國家公園,但它對國家公園這個概念的發展起到了支配作用。這主要是由於像蓋倫·克拉克和約翰·繆爾等人的工作所起的作用[10]。
約塞米蒂是內華達山脈最大而且最集中的動植物棲息地之一。該公園的植物和動物多樣性極高。公園海拔從2,127至13,114英尺(648至3,997公尺)不等,包括五個主要植被區:沙巴拉群落/橡樹林地,低山地森林,高山地森林,亞高山植物和高山植物。加州7000種植物物種中,內華達山脈占了約50%,而約塞米蒂公園內又占內華達山脈的其中20%以上。公園內有適合160多種稀有植物的棲息地,以及供這些稀有植物生長的,僅在當地可見的地質岩層和特有土壤[8]。
約塞米蒂地區以花崗岩和更老的岩石殘留物為主。大約一千萬年前,內華達山脈隆起而後偏斜形成相對平緩的西部山丘和峻峭的東部山丘。這些隆起增加了溪流和河床的陡峭程度,產生了又深又窄的峽谷岩層。約一百萬年前,雪和冰積累在河谷和高山草甸區行成了冰川。早期冰川時期,約塞米蒂山谷的冰的厚度可達4,000英尺(1,200公尺)。冰川的侵蝕作用逐漸行成了如今優美的U形山谷觀光[8]。
地名
優勝美地一詞原本是一個當地原住民部落的名稱,在米沃克語的意思是殺手,最後馬里波薩民兵營驅趕了這個部落(或是部落可能被消滅?)。以前這個地方原住民稱為阿赫瓦尼,意思是大嘴巴。其他部落稱居住在山谷地區的原住民部落為優勝美地,因為他們是由派尤特人的叛徒所組成的。優勝美地一詞在米沃克語發音很容易與灰熊搞混[11]。
歷史
阿瓦尼奇人和馬里波薩戰爭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在白人首次對這個地區進行探險之前,派尤特人和內華達山脈的米沃克族人已在這個地區生活很久了[12][13]。當第一批非土著人進入約塞米蒂山谷時,一幫稱為阿瓦尼奇人的印第安人生活在約塞米蒂山谷[14][15]。
19世紀中期,加利福尼亞淘金潮戲劇性地增加了該地區的白人旅行。美國陸軍少校吉姆·薩維奇在追擊由酋長特納亞帶領的大約200名阿瓦尼奇人而領導了馬里波薩軍隊進入約塞米蒂山谷西端。這次行動是作為馬里波薩戰爭的一部分[16]。
軍隊的敘述是首次很好記錄了白人進入約塞米蒂山谷的事件。指派給薩維奇部隊的隨軍醫生拉斐德·邦內爾後來在《約塞米蒂公園的發現》中寫了他對約塞米蒂山谷充滿驚奇的深刻印象。邦內爾與酋長特納亞的會見有認為對命名約塞米蒂山谷有功。邦內爾寫道,特納亞是阿瓦尼奇人派尤特族聚居地的建立者[17]。米沃克族人和大多數白人定居者認為阿瓦尼奇人特別暴力是由於他們頻繁的領土爭端,以及米沃克語 「約塞米蒂」的字面意思是「他們是殺手」[18][19]。該軍隊成員寫的信件和文章有助於宣傳約塞米蒂山谷和周邊地區。
最終,特納亞和其餘的阿瓦尼奇被抓獲,而且他們的村莊也被焚燒了;他們轉移到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附近的一個印第安保留地。後來,其中有些人獲允許回到約塞米蒂山谷,但1852年春天,他們襲擊了一隊八位金礦工之後而陷入麻煩。該營居群的人向東逃到了莫諾湖邊[20] ,並在附近的莫諾部落避難;但1853年,他們偷了主人的幾匹馬之後,莫諾派尤特人追查並殺了阿瓦尼奇人。酋長特納亞在襲擊中被殺,而生還者得以帶回莫諾湖而且併入莫諾湖派尤特部落。一個重建的「阿瓦尼奇印第安人村莊」就位於約塞米蒂山谷遊客中心旁邊的約塞米蒂博物館後面。
早期的遊客
1855年,倡導者詹姆斯·梅森·哈欽斯,藝術家托馬斯·艾爾斯和另外兩人是首批參觀這個地區的人物[16]。哈欽斯和艾爾斯寫了有關約塞米蒂山谷的文章和整本雜誌期刊[21]。艾爾斯極其細節性地生硬誇張的藝術品和他的書面敘述在全國發行,而且他的繪畫藝術展在紐約市舉行。1855年至1860年之間,哈欽斯(Hutchings)的宣傳工作導致了約塞米蒂旅遊業的提高[22]。
瓦沃納是現在公園西南部的印第安人營地。1857年, 定居者蓋侖·克拉克在瓦沃納發現了巨型紅杉的馬里波薩林地。簡易旅社建起來了,同時通向那個地區的公路也建起來了。1879年,人們為參觀馬里波薩林地的遊客建了瓦沃納旅館由於旅遊業的增加,所以徒步旅行的小徑和旅社也增加了。
也稱為隧道樹的瓦沃納樹是生長在馬里波薩林地里的一棵著名巨杉。它高227英尺(69公尺),周長90英尺(27米)。1881年,工人們穿過這棵樹鑿出了一條隧道,使這棵樹成了一處廣受歡迎的遊客拍照勝地。從19世紀後期的馬車到20世紀初期的汽車的所有東西或人都經過穿越這棵樹的公路。1969年,瓦沃納樹被大雪壓倒了。據估計,這棵樹當時已經2300年了。
約塞米蒂撥款
考慮到商業利益的影響,包括蓋侖·克拉克和參議員約翰·康內斯等在內的著名的居民們建議保護約塞米蒂區域。一項幫助美國內政部土地總辦公室的公園法案準備好了[23]。該公園法案由美國第38屆國會兩院通過,並由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於1864年6月30日簽署,由此創建了約塞米蒂撥款[24][25]。這行為是美國聯邦政府第一個特別為保護和公眾使用而徵用公園用地的例子,並為1872年把黃石創建為第一個國家公園作了先例[10]。約塞米蒂山谷和馬里波薩林地交給加州作為州立公園,而兩年後,一個專員委員會宣告成立。
該委員會任命蓋侖·克拉克為約塞米蒂撥款的首位保護者,但根據宅地法,無論克拉克還是專員們都沒有權力驅逐而定居移民們(其中包括哈欽斯)[24]。直到1872年,當美國最高法院使得這些定居移民擁有的土地作廢,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26]。1880年,克拉克和當時在位的專員們被撤職,這次糾紛同年也到了美國最高法院[27]。影響約塞米蒂撥款管理的兩個最高法院決定給認為是土地管理法非常重要的先例[28]。而哈欽斯成了該公園新的保護者[29]。
遊客們進入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入口在該公園的早期得到了改善,而約塞米蒂山谷的環境也變得更加友好了。1869年,第一條橫穿美國大陸的鐵路完成後,約塞米蒂公園的旅遊業大量增加,但長時間騎馬到達這個區域是一個遏制因素[24]。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為了不斷增加的遊客們更好地進入約塞米蒂山谷而建了三條驛站馬車公路。
出生於蘇格蘭的自然學家約翰·繆爾寫了很多文章來推廣這個區域並提高人們對它的科學興趣。繆爾是最初將約塞米蒂山谷的主要地貌是由巨大的高山冰川所創建並將其理論化的一個。他竭力反對已確認的科學家們如喬賽亞·惠特尼,但那些科學家們認為繆爾只是個業餘愛好者[29]。然而,繆爾寫下了有關約塞米蒂區域生物的科學論文。
增強的保護工作
過度放牧的草甸(尤其是羊)、巨型紅杉的採伐以及其它損害導致了繆爾成了進一步保護約塞米蒂公園的倡議者。繆爾說服了傑出的客人們將該區域置於聯邦保護的重要性;其中之一就是《世紀雜誌》的編輯羅伯特·阿恩德伍德·約翰遜。繆爾和約翰遜對國會議員進行疏通活動而與1890年10月1日創建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條例[30]。然而,加利福尼亞州仍然控制着約塞米蒂山谷和馬里波薩林地。實際上,繆爾還幫助勸說當地官員們而成功地消除了約塞米蒂高地放牧的行為。
這個新創建的國家公園在美國陸軍第四騎兵團的直接統轄之下。1891年5月19日,該騎兵團在瓦沃納扎了營[30]。截至19世紀90年代末期,牧羊不再成了問題,而該陸軍兵團也使許多其它方面得到了改善。但該騎兵團無法幫助約塞米蒂山谷和馬里波薩林地日益惡化的環境而進行干預。然而,該騎兵團給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留下了另一個傳奇——護林員的帽子。1899年至1913年,包括全部黑人的美國第九騎兵團(稱為「野牛戰士」(意譯)或「布法羅戰士」(音譯))的騎兵和步兵軍隊在約塞米蒂駐紮,並帶來了該軍隊的帽子,即我們今天所認為的「護林員帽子」的特色的蒙大拿峰。此山峰已經形成了該軍隊的斯泰森氈帽(美國西部牛仔戴的一種闊邊高頂氈帽)。這頂 「氈帽」是1898年美西戰爭的退伍軍人為了更好地淌過熱帶雨林的雨水而形成。
穆爾和他的塞拉俱樂部繼續為創建一個統一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而遊說政府和有影響力之人。1903年5月,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和穆爾在冰川峰頂露營了三天。繆爾在這趟旅行中說服了羅斯福總統將約塞米蒂山谷和馬里波薩林地的管理權由加州轉移給聯邦政府。1906年,羅斯福總統為此嚴格地簽署了一項法案。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於1916年。之後,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移交給該機構直接統轄。圖奧勒米草甸旅社、塔尤戈通道以及特納亞(Tenaya)和默塞德湖邊的露營園也於1916年完工[31]。通向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全天候公路建造了之後,日益增加的汽車開始進入該公園。1926年,通過安塞爾·富蘭克林·霍爾的努力,建立了約塞米蒂博物館[32]。
1903年,有人提議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北部(即位於赫奇赫奇山谷)建造一個大壩。該大壩的目的是向舊金山提供水和水力發電。保護主義者們如繆爾和他的塞拉俱樂部反對這個項目,而提倡防護者如吉福德·平肖則支持該項目[33]。1913年,美國國會憑藉雷克條例的通過而授權奧沙尼西大壩的建造[34]。
最近,保護主義者們勸說國會指定677,600英畝(274,200公頃)或約塞米蒂公園約89%的區域為約塞米蒂莽原區,即一大片受到高度保護的荒野地區[35]。國家公園管理局已經削減了人工刺激因素而造訪該公園,諸如扔火項目。該項目是人們在晚上將熾熱的餘燼推離冰川頂峰附近的一個懸崖。約塞米蒂山谷夏季的交通堵塞已成了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兩輛電動公交車於1995年9月開始運轉。這兩輛公交車不僅安靜,而且不會排放污染物質。最終,約塞米蒂公園內所有的公共汽車都會換成電動車[36]。阻止所有沒在約塞米蒂山谷的酒店或露營園登記的車輛進入的計劃已被審查;這將迫使夏季白天到該山谷的遊客們乘坐免費的往返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1996年約塞米蒂山谷山體滑坡導致一名徒步旅行者死亡,而1997年1月默塞德河洪水則破壞了許多公路和幾個露營園。
2011年3月19至20日的一次暴雨之後,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和公園內外的公路都因此而關閉了。這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15年內第一次整體停止運作。約塞米蒂山谷的電力切斷了,而該公園的車隊護送遊客們離開了此地,但約塞米蒂山谷的電力終于于3月27日的星期天恢復。
地理環境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位於加州內華達山脈的中部。從舊金山開車到該公園大約需要4小時,而從洛杉磯約需6小時,從聖貝納迪諾約7小時。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附近的公共莽原區有: 安塞爾·亞當斯莽原區、東北方向的胡佛莽原區以及北方的移民莽原區。
占地1,189 sq mi(3,080 km2)的公園大致相當於美國羅德島州的大小,而且還包括成千上萬的湖泊和池塘,1,600英里(2,600公里)的溪流,800英里(1,300公里)的徒步旅行小徑以及350英里(560公里)的公路[37]。美熹德河和圖奧勒米河——這兩條聯邦政府指定的自然風景河流源於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邊界,並向西穿過內華達山麓丘陵地帶而流入加州的中央谷地。該公園每年遊客數達三百五十多萬,其中大多數遊客集中在七平方英里(約合18平方公里)的約塞米蒂谷地帶[37]。
岩石和侵蝕作用
約塞米蒂地區幾乎所有的地形全部給內華達岩基的花崗岩所切斷(岩基是深地表下一大塊入侵形成的火成岩)[38]。大約該公園地形的5%(主要在達拉山附近的東部邊緣)是變質的火山岩和沉積岩[39]。這些岩石稱為屋頂吊墜,因為它們曾是下面花崗岩的頂板[40]。
侵蝕作用對隆起產生的節理和斷裂系統的不同類型的作用有助於產生我們今天所見的山谷、峽谷、穹丘和其它特徵。這些節理和斷裂系統並不移動,因此沒有斷層[41]節理間的間距是由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中的二氧化硅的量所控制。更多的二氧化硅往往產生出一種更耐腐蝕的岩石,導致節理和斷裂系統之間產生更大的空間[42]。
各種柱石和圓柱石是由交叉的節理所產生,比如華盛頓圓柱石和失蹤的箭花崗岩柱。對主要節理起的侵蝕作用有助於產生山谷和後來的峽谷[42]。過去幾百萬年裡最單一的侵蝕力就是將以前切割V型河流的山谷變成冰川切割的U形峽谷的巨大的高山冰川(諸如約塞米蒂山谷和赫奇赫奇山谷)。作用於花崗岩上的剝落作用和巨大的間隔節理(由火成岩晶體在表面的擴大趨勢引起)共同創造了半圓丘和北圓丘以及多個嵌入拱門,例如皇家拱門[43]。
普遍特徵
約塞米蒂山谷只佔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百分之一的面積,但該山谷是絕大多數遊客到達並遊覽的地方。對許多遊客來說,隧道景點是首次看到約塞米蒂山谷的觀景台,而且還得以廣泛地拍照留念。除了全年可以攀登伊爾酋長岩之外,這塊赫然聳現在約塞米蒂山谷的一片突出的花崗岩峭壁岩石由於攀登路線的多樣化而成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岩石攀登目的地之一。花崗岩圓丘,諸如森提訥耳圓丘和半圓丘分別高於約塞米蒂山谷3,000和4,800英尺(910和1,460公尺)。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高地擁有着美麗之地, 諸如圖奧勒米草甸、達拉草甸、克拉克山脈、大教堂山脈以及庫納峰。內華達峰和太平洋屋脊步道與紅色變質岩的山峰,如山達拉山和吉布斯山, 以及諸如康內斯山的花崗岩山峰一道穿越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萊爾山是該公園的最高峰,高13,120英尺(4,000公尺)。萊爾冰川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內最大的冰川,還是內華達山脈至今少數幾個遺留下來的冰川中的一個。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有三片古巨杉(學名: Sequoiadendron giganteum)林地: 馬里波薩林地(200株),圖奧勒米林地(25株),以及默塞德林地(20株)[44]。此物種比任何其它樹種長的體積都要大,而且是最高和最長壽的物種之一[45]。
水和冰
圖奧勒米河和默塞德河系統沿着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內華達山脈的頂峰起源,而且已經雕刻出了深3,000至4,000英尺(910至1,220公尺)的河谷。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整個北部大約680平方英里(1,800平方公里)地區的水流入圖奧勒米河。默塞德河源於該公園的南部頂峰,主要是大教堂山脈和克拉克山脈。大約511平方英里(1,320平方公里)面積的水流入默塞德河[46]。
包括冰川作用、洪水泛濫和河流衝擊形成的地貌反應在內的水文變化過程對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產生的地貌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46]。該公園還有大約3200個湖泊(大於100平方米)、兩個蓄水池和1700英里(2700公里)的溪流。所有這些水源有助於形成圖奧勒米河和默塞德河兩大流域.[47]。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濕地出現在整個公園的谷底,而且經常通過季節性洪水和地下水運動而和附近的湖泊和河流的水文聯繫在一起。一般說來,分布在該公園內海拔3,000至11,000英尺(910至3,350公尺)的草甸棲息地都是濕地,就如約塞米蒂如此之多的溪岸和河岸上發現的水邊棲息地一樣[48]。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是以其小區域內高度集中的瀑布而著名。該公園裡數不清的垂直落差、冰川岩架和懸谷為瀑布的存在提供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在4月、5月和6月(融雪季節)。位於約塞米蒂山谷的優勝美地瀑布是北美最高的瀑布,其高度達2,425-英尺(739-公尺)。約塞米蒂山谷還有流量低地多的帶狀瀑布。該瀑布擁有1,612英尺(491公尺)的最高單垂直落差[45]。或許,約塞米蒂山谷最著名的瀑布是新娘面紗瀑布。從瓦沃納隧道東端的隧道景點的觀看台可以看到該瀑布。赫奇赫奇山谷的瓦帕瑪(Wapama)瀑布是另一著名的瀑布。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也存在着數以百計的短暫性瀑布。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內的所有冰川都是相對較小的冰川。這些冰川占住了那些幾乎是永久性的蔭蔽之處,如面臨冰斗的北部和東北部。萊爾冰川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裡最大的冰川(帕利塞德冰川則是內華達山脈最大的冰川),覆蓋了160英畝(65公頃)的面積[49]。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裡沒有一塊冰川是冰河時期的高山冰川殘留下來的。冰河時期的高山冰川不僅大的多得多,而且是雕刻出約塞米蒂地貌的原因。相反,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冰川是各個新冰川作用期中的一個新冰川作用期形成的。新冰川作用期是自冰河時期(諸如小冰期)冰川融化以來才發生的[44]。氣候變遷已減少世界各地冰川的數量和規模大小。包括默塞德冰川在內的約塞米蒂的許多冰川已經消失了,而且其它大部分冰川75%的表面積已經消失了。默塞德冰川是1871年約翰·穆爾發現的,而且這塊冰川支持穆爾的約塞米蒂地區的冰川起源理論[49]。
氣候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有着地中海式的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這就意味着暖冬會降下大部分的雨水,而其它季節則幾近乾旱無雨(漫長而炎熱的夏季降水量不到3%)[50]。由於地形隆起,降水隨着海拔增加到8,000英尺(2,400公尺)而不斷增加,而海拔8,000英尺(2,400公尺)之上到峰頂的降水量則又慢慢下降。降水量從海拔4,000英尺(1,200公尺)的36英寸(910公釐)到海拔8,600英尺(2,600公尺)的50英寸(1,300公釐)而不等。一般來說,積雪不會在約塞米蒂公園的地上存留;直到11月份,該公園的高原地區才會積雪。該公園的高地會積累整個冬天直至三月或四月上旬的雪[51]。
海拔8,600英尺(2,600公尺)的圖奧勒米草甸的日均氣溫幅度為25至53 °F(−4至12 °C)。瓦沃納隧道入口(海拔5,130英尺或1,560公尺)的日均氣溫從36至67 °F(2至19 °C)不等。海拔低於5,000英尺(1,500公尺)的地方氣溫要炎熱的多;而約塞米蒂山谷(海拔3,966英尺或1,209公尺)的日均最高氣溫從46至90 °F(8至32 °C)不等。海拔8,000英尺(2,400公尺)以上的地方,炎熱而乾燥的夏季氣溫由於雷暴雨,還有存留到七月份的積雪而變得溫和。乾枯的植被、相對低的濕度和雷暴雨的結合還頻繁導致了引起山火的閃電山火[51]。
海拔3,966英尺(1,209公尺)的約塞米蒂公園總部的一月份平均溫度為38.2 °F(3.4 °C),而七月份的平均氣溫為73.0 °F(22.8 °C),但夏天的晚上比炎熱的白天要涼快地多。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平均每年有39.5天氣溫高達90 °F(32 °C)或更高,而平均97.9個夜晚氣溫低於凝固溫度。該公園一年當中每個月都已記載了凝固溫度,最高溫度記錄的是1915年7月20日的115 °F(46 °C),而最低溫度記錄的是1924年1月2日和1937年1月21日的−6 °F(−21 °C)[52][53]。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年均降水量為近37英寸(940公釐),共65個雨天。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的68.94英寸(1,751公釐),而最乾旱的年份是1976年的14.84英寸(377公釐);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為1955年12月的29.61英寸(752公釐),而降水量最多的一天為1955年12月23日的6.92英寸(176公釐)[53]。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年均降雪量為65.6英寸(1.67公尺),降雪量最多的年份為1967年的154.9英寸(3.93公尺),而最多的月份為1993年1月的140.8英寸(3.58公尺)[53]。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中心,海拔3,966英尺(1,209公尺)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F(°C) | 72 (22) |
82 (28) |
90 (32) |
96 (36) |
99 (37) |
103 (39) |
115 (46) |
110 (43) |
108 (42) |
98 (37) |
86 (30) |
73 (23) |
115 (46) |
平均高溫 °F(°C) | 47.2 (8.4) |
53.1 (11.7) |
58.7 (14.8) |
65.9 (18.8) |
72.8 (22.7) |
81.4 (27.4) |
89.9 (32.2) |
89.5 (31.9) |
83.5 (28.6) |
73.5 (23.1) |
57.7 (14.3) |
47.5 (8.6) |
68.3 (20.2) |
平均低溫 °F(°C) | 25.6 (−3.6) |
28.1 (−2.2) |
31.0 (−0.6) |
35.9 (2.2) |
41.6 (5.3) |
47.3 (8.5) |
53.2 (11.8) |
52.0 (11.1) |
46.7 (8.2) |
38.3 (3.5) |
30.2 (−1.0) |
26.2 (−3.2) |
38.0 (3.3) |
歷史最低溫 °F(°C) | −6 (−21) |
1 (−17) |
9 (−13) |
12 (−11) |
15 (−9) |
14 (−10) |
32 (0) |
32 (0) |
24 (−4) |
19 (−7) |
10 (−12) |
−1 (−18) |
−6 (−21) |
平均降水量 英寸(mm) | 6.51 (165) |
6.17 (157) |
5.39 (137) |
3.04 (77) |
1.47 (37) |
0.70 (18) |
0.31 (7.9) |
0.20 (5.1) |
0.66 (17) |
1.91 (49) |
3.93 (100) |
5.97 (152) |
36.26 (922) |
平均降雪量 英寸(cm) | 16.2 (41) |
14.6 (37) |
12.9 (33) |
5.1 (13) |
0.2 (0.51) |
0 (0) |
0 (0) |
0 (0) |
0 (0) |
0.2 (0.51) |
3.6 (9.1) |
12.5 (32) |
65.6 (167) |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 9 | 9 | 10 | 7 | 5 | 3 | 1 | 1 | 2 | 4 | 6 | 8 | 65 |
數據來源:WRCC (1905-2012)[53] |
優勝美地山谷
剛剛進入山谷,在CA-120、CA-49和CA-41三條公路的會合處有Valley View和Tunnel View,這兩個瞭望台都是觀看山谷呈U字型狀的最理想位置。U字型的山谷長滿了世界爺,遠處的半圓丘成為山谷裏最鮮明的主題。這裏的視野在山谷中算是比較開闊的,晴天日中時太陽照在半圓丘的花崗岩峭壁上,突顯其險峻有力;傍晚時,斜陽將半圓丘染得橙紅色,像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著;烏雲密佈時,黑壓壓的雲伴著烏漆漆的半圓丘,頗有一種深邃感;雨過天晴時,一道道的陽光依次從雲縫中射出,並隨著烏雲的消散而變化著,上演著一齣天然的激光表演。
繼續往前走沒多久,聽見隆隆水聲,右手方出現新娘面紗瀑布(Bridalveil Fall),這個瀑布的水不大,朦朦朧朧的像一塊新娘面紗一般懸在空中。冰河時期時,優勝美地這條主山谷中含冰量較多,山谷也被切得較深;流入主山谷的支流中含冰量較少,山谷也被切得較淺。冰河時期結束後,這些支流便恍如一條又一條的懸空山谷,當河水流到這些懸空山谷的盡頭,準備匯入主山谷時,便衝出一道又一道的瀑布來。新娘面紗瀑布便是這些眾多由懸空山谷流出的瀑布中的其中一道,也是這一路上看見的第一道。
繼續沿麥斯德河逆流而上,這山谷是一片氾濫平原,例如2005年春季氣溫不尋常地高,融雪極快,這裏便一度氾濫成災,一些遊客被洪水所困,公園一度關閉,其餘遊客被緊急疏散。這一段麥斯德河的河面比較寬廣,還有租獨木舟的,每年夏天都有許多人在這裏划船:在藍天白雲、娑婆樹影下泛一葉輕舟,怡然自得。
冰川點
冰川點是優勝美地山谷的觀景點,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它坐落在約塞米蒂山谷南壁海拔7214英尺(2199米)處,在谷底克里村上方3200英尺(980米)。冰川點提供觀賞優勝美地山谷的美景,包括約塞米蒂瀑布,半圓頂,春瀑布,內華達瀑布,和雲休峰。
南山
南山最有名的景點就是Mariposa Grove(蝴蝶森林)了。當初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成立時其實主要是保護這一大片老世界爺樹林的。公園成立以前,老世界爺樹林被大批砍伐,可是Mariposa Grove卻奇蹟地倖俛了,原因是這裏的樹砍倒後跌下來時會自動斷成許多截,使得木頭沒有經濟價值,久而久之,人們便不來這裏砍樹了。今天參觀Mariposa Grove,你還能看見那些早期被砍倒後跌下來斷成許多截的老樹。
早期為了吸引遊客,人們還在樹幹上挖洞,讓馬車從活樹中通過。可是紅杉樹雖然長得又高又粗,它的根部系統其實非常淺。人們不斷地走近其樹幹會把根部附近的泥土壓緊,影響根部吸收水和養分,更何況是讓馬車從中來回奔馳了!1969年年初寒冬時,那棵能容馬車通過的大樹Wawona Tree就倒下來死掉了。現在在Mariposa Grove還有另一棵類似的樹叫「加利福尼亞樹」(California Tree),也是早期在樹幹上被挖了一個洞,可是洞口稍微小一些,尚未倒下。今天這些世界爺都受法律保護,不用說挖洞,就是去刮它的樹皮,或者採集它的松果球也是違法的。人們意識到,一棵健康的世界爺比一棵被挖洞吸引遊客的世界爺來得更有價值。
交通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在西面有三個入口,從北至南分別是:加州120號、140號和41號公路;東面只有一個入口:120號公路(冬天封路)。120號公路是夏天穿越內華達山脈的少數交通要道之一,往北要到太浩湖以北的80號州際公路,往南要到南加州的58號公路才能穿越山脈。在公園西邊,120號公路盤山而行,峰迴路轉,有一岔路去Hetch-Hetchy水庫;西入口的120號公路最常雪鏈管制,有段極為彎曲的盤山公路,路邊緊鄰陡峭落差的深遠山間,連夏天行駛都會感覺有些驚險,甚至有懼高症者可能會怕,頗長一段最高海拔到約6,300英呎,南入口41中高,有一小段最高海拔到約6,150英呎,西南入口沿美熹德河河谷最高海拔約4,000英呎最平坦的140號公路,幾乎很少雪鏈管制,但去之前先看國家公園網站和氣象,從舊金山或洛杉磯繞馬里波薩行駛140號公路入優勝美地很巧是都約增加23英哩路程。在公園東邊,120號公路穿越李維寧峽谷(Lee Vining Canyon)的一段棧道,非常險峻,堪稱一項工程創舉。
140號公路沿著美熹德河而上,是這三條公路中所到達海拔最低的一條,因此若冬天參觀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話,這條路乃是最佳選擇。沿著麥斯德河而上,約塞米蒂谷一開始是呈v字型的,而且拐彎甚多;突然眼前闊然開朗,峽谷變寬,而且變得呈u字型,這標記著過去冰川的冰舌到此為止:v字型的是由液態水沖出來的峽谷,未經冰川洗禮,而u字型峽谷乃經歷冰川那鬼斧神工的改造,讓你有如進入桃花源一般的感覺。
41號公路通往弗雷斯諾市。若要來往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和紅杉與國王峽谷國家公園,這條乃必經之路。
地質
地殼構造和火山活動
前寒武紀和早古生代期間,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這塊區域給跨越而形成一個被動的大陸邊緣[54]。大陸沉積物沉積在淺水裡。自那以後,這些岩石就已變質。
泥盆紀晚期和二疊紀時期之間, 隱沒在北美板塊下面的法拉龍板塊產生的熱導致了原北美西海岸的火山島弧的產生[54]。後來, 侏羅紀時代的火山活動入侵並覆蓋了這些岩石。這些岩石內可能有與內華達岩基產生的早期階段相關的岩漿活動。這些岩石中的95%最終由於加速隆起的侵蝕而分離。
區域性深沉現象的第一階段開始於晚三疊紀的2億1千萬年前,並一直繼續貫穿整個侏羅紀到距今大約1億5千萬年[38]。與此同時,內華達造山運動使內華達山脈(也稱作內華達山脈的祖先)上升到15,000英尺(4,600公尺)的高度。這次造山運動是內華達岩基直接產生的一部分,而且,由此產生的岩石大部分成分是花崗岩並被侵位於地表下長約6英里(9.7公里)的地盤[55]。第二個主要深沉岩體侵位階段從白堊紀期間的大約1億2千萬年延續到8千萬年前[38]。此次造山運動是塞維爾造山運動的一部分。
一次現已不復存在的喀斯喀特山脈的延伸開始於(新生代的)2千萬年前並一直延續到5百萬年前,但該山脈延伸的火山爆發,從而給該地區帶來了大量的火成物質。這些火成沉積物給約塞米蒂地區的北部覆蓋上了厚厚地一層。距今過去5百萬年,莫諾湖和長谷地區的目前公園邊界東部的火山活動一直持續着。
隆起和侵蝕作用
開始於1千萬年前,沿塞拉斷層的垂直運動開始使內華達山脈隆起。內華達斷層接下來的翹起和因此發生的內華達山脈加速隆起增加了向西流動的溪流坡[56]。結果,這些溪流流動地更快,並因此更快地穿過那些山谷。當主要的斷層向東發展時, 特別是從盆地和山脊結合在一起的外沿力所產生的歐文斯山谷,額外的隆起產生了。大約更新世期間的兩百萬年前,內華達山脈的隆起再次加速。
隆起和加速侵蝕使得該地區的花崗岩暴露在表面壓力之下,由此產生了剝落(有助於公園內許多圓丘的圓形的形成),以及隨着在現在凝固的深成岩體裡的許多斷裂節里平面(裂縫,特別是垂直的裂縫)而產生的巨大浪費[43]。更新世冰川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過程,更大的冰川運送了由此而產生的谷底岩屑堆和冰磧物。
多個垂直的節理平面控制了侵蝕在哪兒發生以及侵蝕速度有多快。大部分這些長線行而且很深的裂縫向東北或西北延伸,並形成平行線,而且經常定期地形成一組組間隔。這些節理平面是由隆起相關的壓力釋放以及通過侵蝕作用覆蓋的岩石表層脫落而產生。
冰川的雕鑿
約2至3百萬年前開始並於距今約一萬年前結束的一系列冰川進一步改造了這個地區。內華達山脈至少發生了四次主要的冰川作用,當地稱這些冰川作用為舍爾溫(Sherwin)(也稱為前塔霍(pre-Tahoe))、塔霍(Tahoe)、特納亞(Tenaya)和塔尤戈(Tioga)[56] 。舍爾溫(Sherwin)冰川是最大的冰川,不僅填滿了約塞米蒂山谷,而且也填滿了其它山谷,而後面各個階段所產生的冰川要小的多。一塊舍爾溫(Sherwin)時代的冰川幾乎肯定是開鑿並形成約塞米蒂山谷和該地區其它峽谷的主要原因。
冰川系統延伸到了深達4,000英尺(1,200公尺)深度,並在約塞米蒂地區留下了標誌。約塞米蒂地區最長的冰川沿圖奧勒米河的大峽谷流動了60英里(97公里),遠遠穿過了赫奇赫奇山谷外。默希德冰川流出了約塞米蒂山谷並進入默希德河峽谷。李·瓦伊寧冰川雕刻出了李·瓦伊寧峽谷並流入拉塞爾湖(拉塞爾湖是冰川期大的多的莫諾湖的說法) 。只有最高的那些山峰沒有被冰川覆蓋,諸如達拉山和康內斯山。退縮冰川經常留下將湖圍起來的退回的冰磧,諸如5.5英里(9公里)長的約塞米蒂湖(一個階段性覆蓋大部分約塞米蒂谷底的淺湖)[57]。
生態
棲息地
由於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矮小而日曬的沙巴拉群落(加州南部一種能耐乾旱及寒冷的灌木植物構成的生態群)、壯觀的松樹、冷杉和紅杉林地以及大片的高山林地和草甸,該公園在歐裔美國人定居前保留了內華達山脈一道靚麗的風景[58]。其周邊環境因伐木而發生大幅改變,而該公園保留了大約225,510英畝(91,260公頃)的原始森林[59]。兩者加在一起,該公園的各種棲息地維持了250多種脊椎動物,其中包括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60]。
沿着約塞米蒂的大部分西部邊界,那些棲息地由美國黃松、糖松、翠柏屬植物、白冷杉、花旗松的混合針葉林以及散布着黑櫟和峽谷活橡樹的幾片巨杉林所主宰。由於相對溫和、較低海拔氣候以及棲息地類型和植物物種相混合,這些棲息地維持着相對高的多樣性的野生物種。這些棲息地可找到典型的野生物種有 美洲黑熊、短尾貓、美洲獅、郊狼、灰狐、騾鹿、山王蛇、吉爾伯特的石龍子、白頭啄木鳥、棕短腳雞、西點林鴞以及各種各樣的蝙蝠。就這些蝙蝠來說,大的死樹樁和棲息點一樣重要。
在海拔較高點的地方,這些針葉林變成了更純的成片紅杉、西部白松、傑弗里松、美國黑松以及偶爾出現的狐尾松。由於更高的海拔和複雜性的降低,人們可在這些棲息地找到更少的野生物種。人們可找到的可能物種包括加利福尼亞金背黃鼠、道格拉斯松鼠、漁貂、暗冠藍鴉、隱士夜鶇和北方蒼鷹。爬行類動物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並不常見, 但包括橡皮蚺、西部圍欄蜥蜴和北方鱷蜥[60]。
由於地形上升,樹木變得越來越小而且越來越稀疏,裸露的花崗岩區域散落在成片的樹林之間。這些林地包括美國黑松、美國白皮松以及像林木線延伸到的高海拔處的山地鐵杉,直到樹線之上則讓位於大片的花崗岩。這些棲息地氣候惡劣且生長期短,但鼠兔、黃腹土撥鼠、白尾長耳大野兔、北美星鴉和黑嶺雀物種卻適應這些環境。此外,沒有樹木的高山棲息地是內華達山脈盤羊青睞的地方。然而,現在只在約塞米蒂地區塔尤戈通道(Tioga Pass)上能找到該物種,而且還是少量的再引進種群[60]。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草甸為野生動物提供了重要而且富饒的棲息之地。來這些綠草地上吃草的動物飲用許多草甸上找到的流水或死水。反過來,也吸引捕食者到這些區域來。許多動物也喜歡草地和林地之間的邊緣區域,因為這些邊緣區域接近開放地帶而易於動物襲擊以及躲藏保護。那些非常依賴草地棲息地的物種有烏林鴞、柳鶲、約塞米蒂蟾蜍以及山河狸等[60]。
管理問題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裡充滿了高品質的棲息地,棕熊、加州神鷲和最小腹綠鵑在過去的歷史時間內已經絕滅了[61]而且,無論是在加州還是在聯邦瀕危物種法下,另外37個物種目前正處於特殊狀態。目前對約塞米蒂野生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生態系統最嚴重的危害包括自然火系統的失去、外來物種、空氣污染、棲息地零碎化以及氣候變遷。在更當地化的基礎上,諸如路殺以及人類食品的獲得等因素已經影響了野生物種。
約塞米蒂的黑熊曾經因為強行進入泊好的車偷食食品而著名。它們還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垃圾堆的一個多年鼓勵的旅遊奇觀。黑熊聚集在垃圾堆而吃該公園遊客的垃圾,而遊客們聚集起來給黑熊拍照。熊和人類之間增加的衝突和對財產損壞的增加導致了一次積極的運動來阻止熊依靠人類食品或者與人和他們的財產相互影響。那些露天垃圾堆被關閉了;所有的垃圾容器用耐熊的容器代替了;所有的露營園也配備了耐熊食品櫃,因此人們也不再把食品留在車子裡了,因為那些強壯而且善於應變的熊很容易從車子裡拿到食品。由於對人表現出侵犯行為的熊最終通常被徹底打敗,所以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已不斷想出新方法讓與人類和他們的財產有關聯的熊擁有並不愉快的經歷,比如被橡膠子彈擊中等。如今,人們大約每年抓獲30隻熊並在它們的耳朵上加上標籤,以及對它們的DNA進行採樣。當熊破壞發生時,國家公園管理者可以查明是哪一隻熊引起問題[62]。
增加的臭氧污染對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內巨型紅杉的組織有損傷。這使得它們更容易遭受到蟲災和疾病。因為這些巨杉的球果需要火燒過的土壤來發芽,歷史上的山火控制已經降低了這些樹的繁殖能力。現行的計劃林火政策就是用來幫助發芽問題的。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記載了公園界線內130多種非原生植物物種。這些非原生植物是由早期的歐裔美國定居者於19世紀50年代移居時而引進約塞米蒂公園的。自然和人為干擾已有助於非原生植物的飛速繁衍,比如自然火災、建築活動。這些物種當中的許多物種大肆入侵原生植物群落並取而代之,從而使該公園的自然資源受到影響。非原生植物通過改變原生植物群和支持這些原生植物群的變化過程而能對該公園生態系統引起重大的變化。某些非原生物種也可能導致某一地區自然火災頻頻發生或增加土壤中可用氮的含量。而土壤中氮含量的增加很可能導致更多的非原生植物紮根下來。許多非原生植物可以長出很長的主根,比如黃矢車菊。這使得它們與原生植物競爭可用水時達到完勝[63]。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翼薊、毛蕊花以及貫葉連翹就被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鑑定為有毒物種。除此之外,最近黃矢車菊、草木犀、喜馬拉雅黑莓、切葉黑莓以及蔓長春花都被鑑定為急需控制的侵略性物種[63]。
娛樂活動
約塞米蒂山谷一年四季都對外開放,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其它地區的大部分地方由於深秋積雪而關閉,並於次年暮春重新開放。人們可在約塞米蒂山谷和馬里波薩巨杉林地周圍進行戶外旅遊。很多人喜歡短距離散步和長距離徒步旅行到約塞米蒂山谷的瀑布,或漫步於馬里波薩、圖奧勒米、或默塞德巨杉林地。其他人則喜歡開車或坐旅遊觀光車到冰川峰頂(夏季到秋季)去看約塞米蒂山谷和高地的壯麗景觀,或開車沿着景色優美的塔尤戈通道到圖奧勒米草甸(夏季到秋季)後,在那兒走走或徒步旅行。
大部分公園遊客們只有白天呆在那兒,而且只去約塞米蒂山谷內汽車可以開到的地方。乘坐汽車進入公園的遊客們需要支付每輛車25至30美元的入園費,依季節而定[64]夏季遊客高峰期,約塞米蒂山谷的交通堵塞是個嚴重的問題。約塞米蒂山谷的免費班車系統一年四季都在運行,而由於通常情況下,夏季約塞米蒂山谷的停車位幾乎爆滿,所以公園管理者們鼓勵遊客們乘坐這個系統的班車[65]。
了探索約塞米蒂山谷的自然特徵之外,遊客們還可以在該山谷裡的許多地方了解到約塞米蒂山谷的自然歷史和文化歷史:約塞米蒂山谷遊客中心、毗連的約塞米蒂博物館以及歡樂島的自然中心。該山谷內還有兩處美國國家歷史名勝:塞拉俱樂部的勒孔特紀念館(約塞米蒂公園第一個公共遊客中心)和世界著名的阿瓦尼酒店。2003年,第四營地列入《國家史蹟名錄》[66]。
徒步旅行
徒步旅行者們可在800英里(1,300公里)的各個小徑行走[8],無論是悠閒的散步到累人的徒步走到幾座公園的山上,還是多天的背包旅行。
對白天遊園的遊客們來說,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可分為5個部分——約塞米蒂山谷、瓦沃納/馬里波薩林地/冰川峰頂、圖奧勒米草甸、赫奇赫奇山谷和克萊恩平地/白狼露營園[67]。很多書籍都描述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各個小徑,而且人們可從約塞米蒂公園管理處獲得免費信息。公園管理者們鼓勵遊客們體驗一下除了約塞米蒂山谷外的其它地方。
晚春和初秋之間,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大部分地區都向多日背包旅行者們開放。所有到偏遠地區過夜旅行的遊客們要求獲得一個莽原許可證[68],而且大部分過夜旅行都要求經批准的耐熊食物儲存設備[69]。
驅車旅行的各個景點
當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一些地點要求遊客們徒步旅行時,另外一些地點人們則可以通過乘坐汽車參觀。開車可以到達的地方也允許遊客們觀察夜晚的星空,而那些露營地或旅社的地點卻不行。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所有公路都是風景優美的道路,但最復盛名的是塔尤戈通道。一般情況下,該條通道從5月底或6月初開放到11月[70]。
除了開車之外,路上也允許騎自行車。然而,自行車僅允許在約塞米蒂山谷鋪好的12英里(19公里))小徑上進行越野活動,而不允許在山地騎自行車[71]。
攀岩運動
攀岩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72]。位於約塞米蒂山谷的第四露營地是個未經預約就可以進入的露營地。該露營地促進了攀岩運動的發展,並列為《國家史跡名錄》[73]。不下雪的季節,從10-英尺(0.0030-公里)高的巨石到3,300-英尺(1.0-公里)高的埃爾酋長山坡上,遊客們一般都可以看到攀岩者們矯健的身影。此外,許多攀岩團體都向遊客們提供攀岩課程。
冬季活動
冬季,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裡許多公路都因大雪而封閉;然而,約塞米蒂山谷卻對遊客們全年開放。獾道滑雪區——加州歷史最悠久的快速下降滑雪區從12月中旬到4月初都向遊客們提供快速下降滑雪活動[74]。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大部分地區都向越野滑雪和雪鞋行走的遊客們開放,還有幾個偏遠地區的滑雪小屋也向遊客們開放使用[75][76]。遊客們若參與偏遠地區的過夜滑雪活動則需要申請莽原許可證[68]。
自1927年以來,布雷斯布里吉宴會是在阿赫瓦尼酒店舉行的年度假日活動。這一活動是受到華盛頓·歐文的速寫集裡對18世紀的布雷斯布里吉鄉紳(Squire Bracebridge)和英國聖誕節傳統描述而受到啟發的。1929至1973年間,該活動由安塞爾·亞當斯組織[77]。
其它信息
從春季到秋季,遊客們都可在約塞米蒂山谷租用自行車。約塞米蒂山谷有超過12英里(19公里)的鋪好的自行車車道。除此之外,騎自行車者們還可上一般的公路。法律規定,不滿18歲的孩子必須戴頭盔騎自行車。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禁止騎自行車者們進行越野活動和騎自行車上山[78]。
氣候更溫暖的月份,水上活動則豐富多彩。遊客們可以沿着默希德河進行漂流運動而穿越約塞米蒂山谷。柯里村也有一個游泳池可供遊客們使用。
2010年,在美國美麗國家公園25美分紀念幣計劃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獲授予其自己的25分紀念幣[79]。
面臨的問題
人類的各種活動都直接影響到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以下取幾個典型例子作介紹。
世界爺樹林
當人類還沒有來到優勝美地峽谷的時候,打雷與閃電會造成天然火災,當地的世界爺樹皮耐火,尤其是年紀越大的越耐火,不怕被燒,因此樹木不會全部被燒死。天然的火災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樹木的密度,以及樹下雜草和其他植物的生長。在西方人還沒有發現優勝美地峽谷以前,這裏是印地安人的家園,他們過著輪耕的生活,輪流有控制性地放火燒地以開闢耕地,這種做法取代了天然火災對樹林的控制,促成了峽谷底部形成草原生態。西方人在這裏蓋房子定居以後,不能容忍房子經常受火災的威脅,便極力撲滅一切的火種,無論它的發生是天然的還是人為的。
長期的禁火使得樹林無限制地生長,一方面吞食了各個草原,另一方面樹林本身過密造成樹木照射不到充足的陽光、吸收不到充足的養份和水份而不健康成長。樹林密度越來越高使得進一步撲滅火種的工作也越來越艱難,當樹林密度超過一定限度時,任何火災將會乘風而去,一發不可收拾。近年來,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始模仿印地安人作控制性放火,並嘗試去控制任何天然火災而不是單純地去撲滅它,而且範圍不僅限於優勝美地峽谷,而是全公園作整體性管理,這些措施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在控制性放火剛剛收到一點成效的時候,一些伐木公司就開始在美國國會大作文章,想要以伐木取代控制性放火來控制樹林的健康成長。他們取得了一些許可在美國多個國家森林裏大規模伐木,現準備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外圍的一些千年老世界爺樹林開始伐木。殊不知控制性放火燒死的是一些病樹、小樹、雜草等,對於健康的大樹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可是伐木公司針對的是千年老樹,樹幹越粗的越值錢,對控制森林健康來說恰恰是背道而馳的。
控制性放火的時候,野生動物可以往附近沒有著火的地方躲著,等火災結束後再回來;可是伐木公司一般都用重型機器砍伐,森林是一大片一大片地消失,大樹小樹無一倖免,野生動物頓失家園,面臨種族滅絕的威脅。森林被砍光光造成嚴重水土流失、水循環失調以及氣候變遷,會引發附近其他森林的死亡,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外圍的世界爺樹林若被砍伐,公園裏的樹林也必遭殃。
赫奇赫奇水庫與圖奧勒米大峽谷
赫奇赫奇(Hetch-Hetchy)過去是一處跟約塞米蒂谷一樣漂亮、一樣神奇的地方,也是一個由冰川切鑿出來的峽谷,到處掛滿了瀑布,優美的圖奧勒米河(Tuolume)從中流過。在優勝美地峽谷還鮮為人知、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還沒有成立的時候,為解決舊金山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人們就倡議在優勝美地峽谷和赫奇赫奇峽谷各蓋一個水壩,形成兩個巨型水庫,供應迅速發展的城市用水。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倡導人約翰·繆爾的極力周旋下,優勝美地峽谷得以保護下來了,可是赫奇赫奇峽谷卻不能倖免,至今還被淹沒在赫奇赫奇水庫當中。如今,圖奧勒米河在赫奇赫奇水庫上游的地方還未被完全淹沒,這裏稱為圖奧勒米大峽谷。由於沒有車路通往圖奧勒米大峽谷,背包客需要步行數天才可抵達,因此這裏的自然環境保護得比較好。通過圖奧勒米大峽谷,人們還可以窺見赫奇赫奇峽谷過去的宏偉壯麗。
最近幾年來,舊金山及週邊地區,包含奧克蘭(Oakland)、聖荷西(San Jose)以及硅谷(Silicon Valley)地區,改善了它們的供水系統,政府倡導的節約用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雖然人口比以前多得多了,但是這一地區已不再倚賴赫奇赫奇水庫的供水了。加州州政府正考慮是否拆除水庫,以還赫奇赫奇峽谷原貌,順便也舒緩優勝美地峽谷遊客過多所負荷的壓力。
附近景點
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出發,沿CA-120走,往西約三小時車程可抵達三藩市;往東(冬天封路)有一個巨大的鹹水火山湖,名叫蒙羅湖(Mono Lake),湖面上有很多結晶的鹽柱,並吸引了許多海鳥在此棲息。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以北,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交界處有一個全內華達山脈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名叫太浩湖(Lake Tahoe),風景優美,夏天可以游泳、開快艇,冬天可以滑雪(CA-120往東,接US-395往北,接US-50往西)。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以南是國王峽谷國家公園和紅杉國家公園(CA-41往南,接CA-180往東)。
流行文化
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拍攝的電影 | ||
---|---|---|
電影名稱 | 說明 | |
S | 星際旅行V:終極先鋒 | 開頭場景 |
T | 最後一個莫西干人 | [80] |
M | 超級王牌 | [80] |
V | Valley Uprising | 2014年紀錄片 以優勝美地的山谷為中心拍攝,以及它的歷史[81] |
F | 徒手攀岩 | [82] |
T | 垂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 | 2017年紀錄片[83] |
參見
參考資料
- ^ Yosemite National Park. 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 ^ 2.0 2.1 Park Statistics. Yosemite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1).
- ^ 3.0 3.1 NPS Annual Recreation Visits Report.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6-01-08].
- ^ Hargis, Toni. No, Arkansas Doesn't Sound the Way It Looks: A Guide to Pronouncing U.S. Place Names. BBC America. 2014-01-13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Discover the High Sierr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lifornia Office of Tourism
- ^ Memmott, Mark. 'Fire Tracker': Online Tool To Monitor Blaze Near Yosemite. NPR. 2013-08-26 [2022-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9) (英語).
- ^ Harris 1998,第324頁
- ^ 8.0 8.1 8.2 8.3 Nature & History.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6-10-13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5).
- ^ Yosemite Wilderness.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8-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9).
- ^ 10.0 10.1 History & Cultur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2).
- ^ Beeler, Madison S. Yosemite and Tamalpais. Names. 1955-09-01, 3 (3) [2022-07-29]. ISSN 1756-2279. doi:10.1179/nam.1955.3.3.1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 ^ NPS contributors. Yosemite: Official National Park Service Handbook. no. 138.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ark Service. 1989: 102.
- ^ Greene 1987,第57頁.
- ^ Runte, Alfred. Yosemite: The Embattled Wildernes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0: Chapter 1. ISBN 0-8032-3894-0.
- ^ Schaffer, Jeffrey P. The Living Yosemite—The Ahwahnechee (One Hundred Hikes in Yosemite). Great Outdoor Recreation Pages. 2002-04-29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8).
- ^ 16.0 16.1 Harris 1998,第326頁
- ^ Bunnell, Lafayette H. Chapter 17. Discovery of the Yosemite and the Indian War of 1851 Which Led to That Event. F.H. Revell. 1892 [2007-01-27]. ISBN 0-939666-5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
- ^ Anderson, Daniel E. Origin of the Word Yosemite. The Yosemite Web. July 2005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7).
- ^ Yosemite.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0-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 ^ Schaffer 1999,第46頁
- ^ Wuerthner 1994,第20頁.
- ^ Johns, J.S.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in the Yosemite. The Role of Railroads in Protecting, Promoting, and Selling Yellowstone and Yosemite National Park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1996 [2016-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Huth, Hans. Yosemite: The Story of an Idea. Sierra Club Bulletin (Sierra Club). March 1948, (33): 63–76 [2011-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
- ^ 24.0 24.1 24.2 Schaffer 1999,第48頁
- ^ Sanger, George P. (編). Thirty-Eighth Congress, Session I, Chap. 184 (June 30, 1864): An Act authorizing a Grant to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of the "Yo-Semite Valley" and of the Land embracing the "Mariposa Big Tree Grove" (PDF). The Statutes At Large, Treaties, and Proclam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rom December 1863, to December 1865 13.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866: 325 [2016年4月8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年11月16日).
- ^ Hutchings v. Low 82 U.S. 77 (1872)
- ^ Ashburner v. California 103 U.S. 575 (1880)
- ^ Alfred Runte. 1990. Yosemite. The Embattled Wildernes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 ^ 29.0 29.1 Schaffer 1999,第49頁
- ^ 30.0 30.1 Schaffer 1999,第50頁
- ^ Schaffer 1999,第52頁
- ^ NPS 1989,第117頁.
- ^ Moseley, W. G. 2009. "Beyond Knee-Jerk Environmental Thinking: Teaching Geographic Perspectives on 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 and the Hetch Hetchy Valley Controversy."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33(3): 433-451.
- ^ Schaffer 1999,第51頁
- ^ 98th U.S. Congress. California Wilderness Act of 1984 (PDF). 1984 [2010-05-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5-29).
- ^ A Student's Guide to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s. EnergyQuest. 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 [2010-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5).
- ^ 37.0 37.1 Nature & Scienc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22).
- ^ 38.0 38.1 38.2 Harris 1998,第329頁
- ^ Geology: The Making of the Landscap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4).
- ^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Paper 160: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Yosemite Valley - The Sierra Block.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6-11-28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
- ^ Harris 1998,第331頁
- ^ 42.0 42.1 Kiver & Harris 1999,第220頁
- ^ 43.0 43.1 Harris 1998,第332頁
- ^ 44.0 44.1 Harris 1998,第340頁
- ^ 45.0 45.1 Kiver & Harris 1999,第227頁
- ^ 46.0 46.1 Water Overview.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7).
- ^ Hydrology and Watershed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8).
- ^ Wetland Vegetation.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9).
- ^ 49.0 49.1 Kiver & Harris 1999,第228頁
- ^ Wuerthner 1994,第8頁
- ^ 51.0 51.1 Climate.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1).
- ^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2013-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5).
- ^ 53.0 53.1 53.2 53.3 Yosemite Park HDQTRS, California. Western Regional Climate Center. [2013-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 ^ 54.0 54.1 Harris 1998,第328頁
- ^ Harris 1998,第337頁
- ^ 56.0 56.1 Harris 1998,第339頁
- ^ Harris 1998,第333頁
- ^ Franklin, Jerry, F; Fites-Kaufmann, Jo Ann. 21: Assessment of Late-Successional Forests of the Sierra Nevada. Sierra Nevada Ecosystem Project. Final Report to Congress. Status of the Sierra Nevada Volume II: Assessments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Management Options (PDF). 1996: 627–671 [2016-05-02]. ISBN 1-887673-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5-13).
- ^ Bolsinger, Charles L.; Waddell, Karen L. Area of old-growth forests in California, Oregon, and Washington (PDF). United States Forest Service, Pacific Northwest Research Station. 1993 [2016-05-02]. Resource Bulletin PNW-RB-19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3).
- ^ 60.0 60.1 60.2 60.3 Wildlife Overview.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Park Service.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7).
- ^ Graber, David M. 25: Status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Sierra Nevada Ecosystem Project. Final Report to Congress. Status of the Sierra Nevada Volume II: Assessments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Management Options (PDF). 1996: 709–734 [2016-05-02]. ISBN 1-887673-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6-20).
- ^ DNA to Help Identify "Problem" Bears at Yosemite. National Geographic. 2001-04-23 [2007-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8).
- ^ 63.0 63.1 Exotic Plant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4-12-22 [2007-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2).
- ^ Fees and Reservations.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3).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Retrieved on October 27, 2007.
- ^ B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9-05-27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 ^ Camp 4 Listed With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PS Press Releas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3-02-27 [2008-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6).
- ^ Cary, Russ. Yosemite Hikes.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 ^ 68.0 68.1 Wilderness Permits.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10-02-12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Bear and food storage. National Park Servic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2-10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Auto Touring.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 ^ Biking.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March 2007 [2007-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Climbing.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8-12-11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 ^ Camp 4 Listed With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新聞稿).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3-02-27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6).
- ^ Skiing.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6-09-21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Tuolumne Meadows Winter Conditions Update.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
- ^ Winter Wilderness Travel. National Park Service: Yosemite National Park. 2010-03-02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History. The Bracebridge Dinner at Yosemite. [2010-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
- ^ Plan Your Visit. Yosemite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1).
- ^ Yosemite National Parks Quarter. U.S. Mint.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 ^ 80.0 80.1 Maddrey, Joseph (2016). The Quick, the Dead and the Revived: The Many Lives of the Western Film. McFarland. p. 175. ISBN 978-1476625492.
- ^ Mortimer, Peter; Rosen, Nick; Lowell, Josh, Valley Uprising (Documentary), Peter Sarsgaard, Alex Honnold, Yvon Chouinard, Royal Robbins, Sender Films, Big UP Productions, 2014-09-01 [2021-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 ^ Catsoulis, Jeannette. Review: In 'Free Solo,' Braving El Capitan With Only Fingers and Toes.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7, 2018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1).
- ^ Lowell, Josh; Mortimer, Peter, The Dawn Wall (Documentary, Biography, Sport), John Branch, Tommy Caldwell, Kevin Jorgeson, Red Bull Media House, Sender Films, 2018-07-17 [2021-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1)
參考文獻
- Greene, Linda Wedel. Yosemite: the Park and its Resources (PDF).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 National Park Service. 1987 [2016-04-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6-06).
- Harris, Ann G. Geology of National Parks Fifth. Kendall, Iowa: Hunt Publishing. 1998. ISBN 0-7872-5353-7.
- Kiver, Eugene P.; Harris, David V. Geology of U.S. Parklands Fift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ISBN 0-471-33218-6.
- Muir, John. "Features of the Proposed Yosemite National Pa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Century; a popular quarterly (Sept. 1890) 40#5
- Schaffer, Jeffrey P. Yosemite National Park: A Natural History Guide to Yosemite and Its Trails. Berkeley: Wilderness Press. 1999. ISBN 0-89997-244-6.
- Wuerthner, George. Yosemite: A Visitor's Companion. Stackpole Books. 1994. ISBN 0-8117-2598-7.
- Yosemite: Official National Park Service Handbook 138. Division of Publications, National Park Service. 1989.
- 本條目引用的公有領域材料來自National Park Service的網站或文檔。
- Climate.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1).
- Exotic Vegetation.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2).
- Nature & History.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6-10-13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5).
- Water Overview.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07).
- Wildlife Overview.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4-12-22 [2007-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7).
外部連結
-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官方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語)
-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旅遊
-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非官方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