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歇效應
在物理學裡,俄歇效應(Auger effect)指的是伴隨原子內部較低能階電子層的一個空位被填補而發射電子的效應。[1]
當一個處於內層電子被移除後,留下一個空位,高能級的電子就會填補這個空位,同時釋放能量。通常能量以發射光子的形式釋放,但也可以通過發射原子中的一個電子來釋放。第二個被發射的電子叫做俄歇電子。[2]
被發射時,俄歇電子的動能等於第一次電子躍遷的能量與俄歇電子的離子能之間的能差。這些能級的大小取決於原子類型和原子所處的化學環境。俄歇電子譜,是用X射線或高能電子束來產生俄歇電子,測量其強度和能量的關係而得到的譜線。其結果可以用來識別原子及其原子周圍的環境。
俄歇複合是半導體中一個類似的俄歇現象:一個電子和空穴(電子空穴對)可以複合並通過在能帶內發射電子來釋放能量,從而增加能帶的能量。其逆效應稱作碰撞電離。
「俄歇效應」是以其發現者,法國人皮埃爾·維克托·俄歇(Pierre Victor Auger)的名字命名的。
發現
俄歇過程是在1920年由奧地利科學家莉澤·邁特納發現的。俄歇效應是1925年,Pierre Victor Auger在分析了Wilson雲室實驗的結果後發現的。實驗中用了高能X射線來電子氣體,並觀察到了光電子。對電子的測量表明其軌跡與入射光子的頻率無關,這表明電子電離的機制是原子內部能量交換或無輻射躍遷。運用基本量子力學計算出躍遷率和躍遷概率,以及進一步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該效應的機制是無輻射躍遷,而非內部能量交換。(ref 1)
參考文獻
- "The Auger Effect and Other Radiationless Transitions". Burhop, E.H.S., Cambridge Monographs on Physics, 1952
- ^ Auger effect http://goldbook.iupac.org/A00520.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uger effect http://goldbook.iupac.org/A00521.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