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內達-格雷斯國家公園
佩內達-格雷斯國家公園 Parque Nacional da Peneda-Gerês | |
---|---|
位置 | 葡萄牙,北部大區 |
座標 | 41°43′49.22″N 8°9′42.05″W / 41.7303389°N 8.1616806°W |
面積 | 70,290公頃(703平方公里) |
建立 | 1971年5月8日 |
訪客量 | 115,804人次[1] (2017年) |
網站 | http://www.geira.pt/pnpg/index.html |
佩內達-格雷斯國家公園(葡萄牙語:Parque Nacional da Peneda-Gerês)是按葡萄牙法令於1971年成立的自然保護區,法令規定「在約六萬公頃的廣闊山區保護水、土、動植物和景觀」,是葡萄牙唯一的國家公園,位於葡萄牙最西北,與西班牙加利西亞邊界處。國家公園範圍涵蓋了從佩內達山(Serra da Peneda)到格雷斯山(Serra do Gerês)間的廣闊森林地區,並且因而得名。公園有卡瓦多河和利馬河貫穿,涵蓋了布拉加區、維亞納堡區和雷亞爾城區,面積約70,290公頃[2]。
佩內達-格雷斯國家公園已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圈保護區[3]。
當地是葡萄牙的大型自然景點,有罕見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山水美景、生態和人文價值以及動(西班牙羱羊、西方狍、加拉諾馬、伊比利亞狼、猛禽)植物(松樹、歐洲紅豆杉、歐洲栗、橡樹和各種藥用植物)[4]。
國家公園有條連接布拉加與西班牙阿斯托爾加的古羅馬道路[5],當中有兩個重要的朝聖中心,分別是Nossa Senhora da Peneda聖所,以及São Bento da Porta Aberta聖所[6]。
歷史
可能是由於熱雷什山脈的荒涼,人類存在的最古老跡象只能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石棚和其他巨石墓散布在該地區,包括卡斯特羅·拉波雷羅和莫雷拉附近。人類活動包括畜牧業和早期農業,考古證據表明森林覆蓋率開始下降。
羅馬蓋拉(Roman Geira)是一條羅馬道路,以前連接着阿斯托加(Asturica Augusta)和布拉加(Braccara Augusta),從現在的公園中穿過。沿着霍門河的一長段道路保存完好,留存着一些羅馬橋梁和很多里程碑標誌。日耳曼的布里部落伴隨着蘇維匯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並在加拉埃西亞(現代葡萄牙北部和加利西亞)建立國家。布里人定居在卡瓦杜河和霍門河之間的地區,即後來被稱為特拉什杜博魯(布里人之地)的地區。從梯田式懸崖和斜坡到低地河谷的遷移帶來了新的森林砍伐模式。
山區的重新占領始於12世紀,16世紀隨着美洲玉米、豆類和土豆的引入而加劇。農田占據了以前的牧場,這些牧場被轉移到地勢更高的地區,形成了田地、牧場和森林的馬賽克拼圖。
1935年,政府對未開墾的土地進行重新造林,減少了可用的牧場,並導致了20世紀50年代後持續的農村人口外流。然而,山區居民一年中有一部分時間在兩個地方度過,主要是在卡斯特魯拉波雷魯附近,這仍然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從大約復活節到聖誕節期間,居民們會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房子裡,被稱為branda(來自葡萄牙語brando,意思是「溫和」)。在一年的剩餘時間裡,這些居民將在河谷中居住,被稱為inverneira(源自葡萄牙語inverno,意為「冬天」)。
1970年,在霍門河上修建大壩,維拉里尼奧-達斯-弗爾納斯村被洪水淹沒。在降雨量較低的年份,村莊的廢墟矗立在水面上,吸引了相當多的遊客。
國家公園的創建(根據1971年5月8日第187/71號法令完成)設想了一個山區空間規劃區,以保護環境,同時允許開展人類和自然資源活動,其中包括教育、旅遊和科學項目。除了保護葡萄牙西北部廣大山區的景觀外,其核心是保護土壤、水、動植物。
1997年,佩內達·熱雷什公園被納入Natura 2000網絡,並於1999年被指定為野生鳥類特別保護區。此外,它還包括一個重要的天然林區域,該區域是歐洲生物遺傳保護區網絡的一部分,並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確認為國家公園。2007年,它被PAN公園網絡接受,該網絡根據自然保護、文化服務和可持續性的嚴格標準認證了質量保護區域。
地理
佩內達·熱雷什國家公園位於葡萄牙西北部,穿過梅爾加蘇市、阿爾庫什迪瓦爾德維什市和蓬蒂達巴爾卡市(維亞納堡區)、特拉什杜博魯(布拉加區)和蒙塔萊格里(雷阿爾城區)。公園占地面積702.90平方公里,其中52.75平方公里為公共土地,194.38平方公里為私人土地,其餘455.77平方公里為公地。
自然地理
該公園是一個巨大的圓形空間,由地質力、風和水在華力西造山運動期間雕刻而成,從卡斯特魯拉博雷魯延伸到莫雷拉高原,包括佩內達山脈、索阿茹山脈、阿瑪雷拉山脈和熱雷什山脈。它們在西部的海洋平原和東部的高原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最高峰是佩內達峰(1340米)、索阿茹峰(1430米)、阿瑪雷魯峰(1350米)、熱雷什峰(1545米),卡布隆埃什台地(1538米)位於加利西亞邊界處,作為舒雷斯山脈的一部分。
主導這個地盾的花崗岩是在3.8億年至2.75億年的大陸碰撞過程中沉積的,這一碰撞將伊比利亞半島下部與歐洲結合在一起;它們中最古老的一個位於阿瑪雷拉,可以追溯到3.1億年前。公園內最廣泛的花崗岩是佩內達熱雷什深成岩體,這是一個暴露的地貌,在2.9億年前被熱雷什-洛維奧什斷層暴露。4.35-4.08億年(志留紀)之間沉積的沉積層變形並變質為片岩、雜砂岩和石英岩。此外,石英和細晶岩形成的岩脈和岩床也被礦化,產生錫、鎢、鉬和金(這將成為人類時代採礦的焦點,在卡里什和博拉熱魯有已關閉的礦場)。通常,岩性結構可分為三層。
- 熱雷什花崗岩結構-包括熱雷什、保菲圖、卡里什、博拉雷魯和提埃拉什,由特殊的礦物學和地球化學侵入體組成,這些侵入體發生在海西期斷層的第三階段,由基性岩漿的分化引起。這些地區的地形包括強烈的起伏,圓形的花崗岩岩相,如佩內達山脈;
- 較老的花崗岩結構-包括一組非常不均勻的梅濟烏、索阿茹、阿瑪雷拉山脈、里諾索、帕拉達、托雷姆、佩德拉達、熱爾米爾、塞澤列和弗拉迪什,其質地和成分變化很大,這是由於各種材質與表面污染的地殼融合造成的;
- 沉積地層-包括沉積在志留紀水域並在泥盆紀變質的沉積物,以及第四紀產生的碳和更新的沉積物。第一組主要包括片岩和石英長石、雜砂岩和石英岩以及變質晶體,如紅柱石、堇青石和硅線石。這些沉積礦床主要保存在兩個線性斑塊中:安塔什山谷和洛里薩,位於卡斯特魯洛博雷魯附近,兩個花崗岩結構之間。最近的地質構造是由河流、暴雨和冰川沉積物形成的。
更新世期間(約180萬-1萬年前),氣候變化導致冰川區向中緯度延伸。 雖然現在沒有冰川遺蹟,但在佩內達山脈、索阿茹山脈和熱雷什山脈山脈中發現了冰川時代的產物(U形山谷、冰磧、冰川沉積物、磨光的天然花崗岩表面)。穿過公園的主要流域是米尼奧河(占公園的2%)、利馬河(47.8%)和卡瓦杜河(50.2%),除了一些次要支流(如霍門河、拉巴岡河、卡斯特魯拉波雷魯河和阿拉杜河)外,許多山坡上都有小溪和瀑布。利馬河從東向西穿過國家公園,而卡瓦杜河則流經雷阿爾城區和布拉加區的南部邊界。景觀中的裂縫將河流限制在深而直的山谷中,在未覆蓋的較高海拔地區可見的年輕花崗岩露頭中可見。由於支流數量眾多,已在上拉巴岡、帕拉德拉、卡尼薩達、維拉里尼奧-達富爾納、托維杜和林多蘇六個地點修建了水力發電大壩。
高地和傾斜空間內不存在土壤,而且山谷非常深,通過雨水作用沉積和運輸。這些地層有紋理,可滲透,易於加工,儘管一致性較弱,並以當地農業的特點為標誌。生物量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秋冬低溫,是pH值水平變化的原因。不完全分解的有機物質含量升高,磷含量低,鉀含量間歇性高低變化,屬於沖積式的沉積。
氣候
佩內達-熱雷什國家公園地區位於大西洋和地中海環境之間的過渡地帶,受到各種氣候系統的影響:大西洋、地中海和大陸。它的氣候很大程度上受地形的影響;山脈對來自大西洋的濕熱氣團的通過起到了屏障作用,導致全年降水量增加。
它位於葡萄牙(和歐洲)受到極端降雨影響的部分地區,高海拔地區的降雨量為每年3200毫米,低海拔地區為每年1600毫米,每年有130多個雨天。日平均高溫在10°C到21°C之間,有一些變化;高地的平均高溫約為11°C,範圍從4°C到20°C,是葡萄牙為數不多的海洋性氣候地區之一,而山谷地區(如奧門河、利馬河和卡瓦杜河流域)的氣候更溫暖,每日最高溫度在12°C到28°C之間(平均20°C),過渡到炎熱夏季的地中海氣候。
因此,該地區容易受到各種微氣候的影響,受海拔、地形特徵、人類職業、不同暴露和熱變化的影響。同樣,這種差異導致了地中海、歐洲-西伯利亞和阿爾卑斯山環境中植被特徵的互換。
生物
里瓦斯-馬丁內斯將熱雷什山脈和卡布雷拉山脈的山麓(塔梅加、阿維和卡瓦杜流域下方的土地)定義為歐洲-西伯利亞和地中海生物種群區域之間的邊界,賦予國家公園重要的花卉和植物地理意義。
植物
熱雷什山脈、阿瑪雷拉山脈、佩內達山脈和索阿茹山脈以及莫雷拉和卡斯特魯卡博雷魯高原的生物量覆蓋率由四個不同的生物群落主導:櫟樹林、灌木林、沼澤和河岸植被。
植物區系多樣性包括823個維管分類群,分布在128種自然植被中。 櫟樹林在整個公園很常見,尤其集中在拉米斯卡爾、佩內達、熱雷什和貝雷杜河谷。這些森林地區主要由比利牛斯山櫟(Quercus pyrenaica)和夏櫟(Queccus robur)之間的組合所主導,它們本身在較低的海拔和裸露的側翼(Rusceto Quercetum roboris)和典型的大西洋環境(Myretillo Quercetum-roboris)中。
第一種組合通常與歐洲橡樹(Quercus rober)、西班牙栓皮櫟(Queccus suber)、假葉樹(Ruscus acureatus)、岩槭(Acer pseudoplatanus)和葡萄牙桂櫻(Prunus lusitanica)有關,而第二種組合將夏櫟和比利牛斯山櫟與黑果越橘(Vaccinium myrtillus)、草莓樹(Arbutus unedo)和歐洲冬青(Ilex aquifolium)有關。在高海拔地區,有成片的夏櫟進入它們自己的群落(Holco Quercetum pyrenacia),後者被整合到另一個群落(Quericon robri patrea)中。在人類定居的過程中,這些櫟樹一直是人們大量使用的對象,導致這些空間普遍退化為灌木林。
灌木和灌木林是其餘空間(公園的74%)的特徵,[8]主要是侏儒(小葉荊豆)和歐洲荊豆和歐石楠(Erica umbellata和Calluna vulgaris),在高海拔地區混合了刺柏(刺柏屬)和南部石楠,而在低海拔地區,灌木林包括十字石楠、侏儒荊豆、多塞特石楠(Erica ciliaris)和圓葉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淡色捕蟲堇(Pinguicula lusitanica)、沼澤堇菜(Viola palustris)和紫沼地草(Molinia caerulea)。
河道沿岸的河岸和沼澤地也是罕見的鏈蕨(Woodardia radicans)、甘南沼柳(Salix repens)、毛樺(Betula pubescens)、落葉灌木(Spiraea hypericifolia)、葡萄牙露珠草(Circaea lusitanica)和白芷草本植物(angelica laevis)的地盤。
塞拉和卡瓦略(1989)確定有627種植物處於壓力之下並被視為瀕危物種,其中包括兩種藥用植物:漿果金絲桃(Hypericum androsaemum)和圓葉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根據植物物種保護名錄和UICN類別:18種被認為有滅絕風險,17種易危,1種罕見。他們還確定了兩個在公園邊界內滅絕的物種:老鸛草(Geranium lanuginosum)和手參(Gymnadenia conopsea)。有三種特有種。已經確定的威脅這些棲息地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為火災、使用森林作為木材燃料和農業使用棲息地。
動物
許多對公園居民物種的研究都集中在馬塔什德阿爾貝加里亞/帕雷羅什地區,傳統上被認為是公園的「心臟」。波爾圖大學和米尼奧大學的科學院的工作集中在少數哺乳動物(比利牛斯鼬鼴、歐亞水獺、西方狍和野豬)、爬行動物和魚類上。這些研究調查了物種數量和影響其棲息地的因素。
在公園邊界內發現了大約235種脊椎動物,其中200種受到威脅或受到保護。其中包括三種處於壓力下的蝙蝠(在現有的八種蝙蝠中):馬鐵菊頭蝠(Rhinolophus ferromequinum)、小菊頭蝠(Rhiolophus hipposideros)和地中海菊頭蝠(Rhinolophus euryale)。其他特別重要的物種:伊比利亞鼩(Sorex granarius)、松貂(Martes Martes)、斑貓(Felis silvestris)、金紋伸舌螈(Chioglossa lusitanica)和金鼻蝰(Vipera latastei)。
一些當地物種受到《歐洲野生動物和自然棲息地保護公約》的保護。歐亞紅松鼠(Sciurus vulgaris)是公園裡常見的另一種物種,其棲息地在葡萄牙大陸受到限制和邊緣化。在離開葡萄牙領土四個世紀後,其種群於1985-1986年在維亞納堡重新記錄到。在阿爾貝加里亞、拉馬什德莫魯和佩內達山脈也有記錄在案的目擊事件,而在西班牙邊境也有類似的遭遇。作為公園象徵的西方狍在公園邊緣大量繁殖,在那裡它們可以找到住所和食物。
與此同時,其他哺乳動物,如伊比利亞狼(Canis lupus signatus)的種群已經隨着人類的入侵而崩潰,而樣本數量有限。與金雕一樣,狼也被視為對牲畜的威脅,幾乎被獵殺到滅絕,儘管自20世紀末以來一直受到法律保護。棕熊於17世紀從該地區消失,已滅絕的葡萄牙羱羊(Capra pyrenaica lusitanica),當地人稱熱雷什山羊,最後一次被發現是在19世紀90年代。一個多世紀後,來自加利西亞的西班牙羱羊自然地重新占據了其空置的生態位,到2011年,它們的數量約為100隻。
值得一提的是加拉諾馬(或米尼奧馬),這是一種小型馬種,是加利西亞小馬和安達盧西亞馬的祖先,它們大多生活在野外,但是一種溫和的品種,對人類沒有明顯的恐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馬滲透到維拉利尼奧-達斯-弗爾納斯的農場(在大壩建設被淹沒之前),但後來在1979年後開始在葡萄牙-西班牙邊境之間自由活動。
佩內達-熱雷什公園有147種鳥類,尤其是邊境南部的莫雷拉地區。在該地區,儘管全年(考慮到氣候和季節)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大約有36種物種在該地區築巢。在這個公園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白尾鷂(Circus cyaneus)、鵑頭蜂鷹(Pernis apivorus)、扇尾沙錐(Gallinago Gallinago)、紅背伯勞(Lanius collorio)、黃鵐(Emberiza citrinella)、園林鶯(Sylvia borin)和草原石䳭(Saxicola ruptera)。對於草原石䳭來說,莫雷拉地區是葡萄牙獨特的築巢地,而紅背伯勞和黃鵐僅限於卡斯特魯卡博雷魯高原和公園的北部角落。
同樣重要的是要強調的是金紋伸舌螈(Chioglossa lusitanica),它是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的特有物種,通常與降水量增加的山區有關。
公園的水域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物種,由於鱒魚數量豐富,通常被稱為「Rios truteiros」(鱒魚河)。儘管種群數量有所減少,但鮭魚種群仍在公園的河流中產卵。
佩內達·熱雷什生物區中有代表性的物種包括:
- 比利牛斯鼬鼴(Galemys pyrenaicus),通常局限於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和法國比利牛斯山;
- 歐亞水獺(Lutra Lutra),一種食肉動物,很好地適應了公園的水域,但在整個歐洲,它的數量正在減少,它棲息在水道中,並利用河岸作為庇護所;
- 伊比利亞翡翠蜥蜴(Lacerta schreiberi),原產於伊比利亞半島西部,棲息在植被保護的山區河谷;
- 伊比利亞蛙,常見於葡萄牙、伊比利亞西北部和山區。
生態區域、分區和管理計劃
1971年,佩內達-熱雷什被歸類為國家公園,這源於一系列規則/要求,這些規則/要求旨在允許:謹慎使用公園資源,保護現有的動植物物種,允許繼續共棲,同時為科學、教育和旅遊調查提供環境。
- 自然環境區(葡萄牙語:Áreas de Ambiente Natural),1991年被定義為三個區域:
- 綜合保護區:保護獨特、脆弱、稀有、受威脅或具有代表性的生境和自然要素;
- 部分保護區:允許進行保護和環境解釋;
- 互補區:自然環境和農村環境之間的過渡區。
- 淡水環境(葡萄牙語:Ambientes Dulçaquícolas):提供管理和保護手段,以不斷保護現有的水環境。公園位於山地花崗岩地貌中,其特點是狹窄的水道、不規則的斜坡和未礦化、高含氧、半酸性、冷水溫,這些都是生態系統的基礎。因此,它的重要性導致了對淡水環境的三級分類,其特徵是現有的自然資源和每種環境中允許的活動。
- 鳥類興趣區(葡萄牙語:Sítios de Interesse Orintológico):內維什等人編制了鳥類物種保護區。
2011年,佩內達-熱雷什國家公園發布了一項新的管理計劃,定義了5個保護級別:總保護區、部分保護區(一級和二級)和補充保護區(一級和二級)。該管理計劃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荒野保護方法的結合。該計劃基於對保護區所有可用信息和文獻的最新綜合。
人文地理
儘管整個北部大區的人口增長不穩定,但佩內達-熱雷什國家公園(1981年至1991年)、梅爾加蘇(-16.8%)、阿爾庫什迪瓦爾德維什(-13.4%)、蓬蒂達巴爾卡(-6.1%)、特拉什杜博魯(-7.2%)和蒙塔萊格里(-20.3%)的行政單位的人口普遍減少。根據1991年人口普查,人口為9099人,比1981年登記的10849人減少了16%。民間堂區之間沒有正負差異;在PNPG權力範圍內的民間堂區中,其人口下降比從0.8%(維拉爾達維加)到38.6%(塞澤列)。
這些居民主要集中在各種聚集區:相互分離的小核心;沿道路延伸的建築物;一些孤立的群體;牧場農業道路沿線的建設;以及三個或三個以上被牧場隔離的家庭。因此,存在六個均質區:
- 卡斯特魯拉博雷魯和拉博雷魯河谷——由短距離隔開的小聚集區組成。山區社區的居民一年中有一部分時間在兩個地方度過,主要是在卡斯特魯拉博雷魯附近,這仍然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從大約復活節到聖誕節,居民們會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房子裡,被稱為branda(來自葡萄牙語brando,意思是溫和)。在一年的剩餘時間裡,這些居民會遷在河谷中居住,被稱為inverneira(葡萄牙語為Inverno,意思是冬天);
- 佩內達山脈和索阿茹山脈——小型田園聚集地,擁有不同的夏季和冬季住宅;
- 利馬山谷和阿瑪雷拉山脈——利馬山谷由兩個或多個由住宅線連接的聚集區組成,而在阿瑪雷拉山脈,人口集中在孤立的地區;
- 熱雷什山谷——卡尼薩達大壩和溫泉浴場周圍的旅遊業發展導致了現有住宅不受控制的重建、重建和擴建,儘管沿着山谷的通道已經呈現出擴建的趨勢;
- 加布里爾-熱雷什——卡瓦杜河和薩拉蒙德大壩沿線的陡峭地區,建築物集中在通道沿線以及加布里爾河,牧場位於聚集區之間;
- 莫雷拉/巴羅蘇高原——向南、東南和西南延伸,該高原是一系列聚集區,由建成的道路連接。由於佩拉德拉大壩的修建、瓦爾澤亞的擴建導致可耕地、草地和沼澤地的減少。
高地上的一些村莊位於可耕地附近。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些稀缺的土地而建造的梯田,以及花崗岩牆和茅草屋頂的傳統房屋,在一些最與世隔絕的村莊,如皮通埃什達斯儒尼亞什和埃爾米達,為景觀塑造了不可磨滅的、和諧的人類印記。
研究
在過去的50年裡,佩內達-熱雷什國家公園一直是葡萄牙生態研究以及其他自然和社會科學最重要的地點之一。恩里克·佩雷拉教授在卡斯特魯拉博雷魯的佩內達野外站點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着眼於多個尺度上的物種多樣性模式及其對景觀和多種土地利用的棲息地組成的反應。他們還在2015年為科學記錄了一種新的蛾種,佩內達蛾。
經濟
第一產業主導着公園範圍內居民的活動。儘管農業產業仍然很困難,但它仍然超越第二和第三產業,除了特拉什杜博魯和蓬蒂達巴爾卡,這些產業微不足道。由於無法進入,外部投資潛力減弱,這些產業活動主要集中在該地區的林業勘探、水力發電和旅遊業支持方面。但這也是有限的;旅遊業通常集中在卡爾達什杜熱雷什附近,水力發電沒有影響當地經濟,與林業一樣,也沒有看到可觀的財富再投資或資本化(產生的收入轉移到當地市場之外)。
一級產業雖然貢獻最大,但充其量只能維持生計:由老齡化(主要是女性)人口支持;單個地塊較小且細分過度;支持家庭或當地客戶的生產商;主要集中在個人消費上的生產;糟糕的商業網絡;身體和社會孤立,教育支持有限。60%至70%的生產由補貼支持。
園區內民間堂區的工業活動缺乏多樣性,並支持家族企業。民用建築業雖然是更大的經濟支持者之一,但對當地收入幾乎沒有影響,因為大多數就業者來自該地區以外。儘管有一些較大的業務(麵包製作、建築和鋸木/木工),但大多數都是小業主運營商,支持當地消費或偶爾的銷售。手工生產者經常消失,也沒有被大規模生產或類似的供應商所取代。
同樣,第三產業的活動是有限的小型經營者;它們通常缺乏多樣性,以商業機構為主,專注於當地消費,由家庭經營,不會產生太多就業機會。咖啡館和餐館是創業的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餐館點綴着公園邊界的定居點景觀,主要是在熱雷什地區。其他服務業活動集中在城市化的市鎮和較大的村莊,其中許多更具活力的核心是郵政服務、銀行、G.N.R.郵政或衛生中心。
巴羅素農林牧業系統
2018年,巴羅素農林牧業系統(BASP)是首批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定為「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系統」(GIAHS)的歐洲遺址之一。BASP與佩內達-熱雷什國家公園融為一體,因為它與自然和諧相處。在2018年世界上存在的57個GIAHS中,只有6個是在歐洲指定的。當地的巴羅桑牛長着彎曲的長角,可以長到100厘米以上。這些動物在傳統的牧場和沼澤地上自由放牧,條件對它們的生活來說是理想的。牛享受着這些地方特有的純淨自然,對景觀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以及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做出了巨大貢獻。巴羅桑牛因其古老的遺傳基因而被廣泛研究。
旅遊
公園試圖同時鼓勵和控制旅遊業,因為公園的性質不會阻止大量的遊客流動。因此,這裡有六個小型露營地,並標記了幾條徒步小徑,因此相對容易找到許多最有趣的景點,如卡斯特魯拉博雷魯和卡爾塞多尼亞的城堡和皮通埃什達斯儒尼亞什的修道院。在描述一些當地特色時,梅齊奧的小徑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少數幾條主要道路附近的地點是遊客最多的地方。其中許多與葡萄牙北部人民的宗教信仰有關,即佩內達聖母和阿貝爾塔門的聖本托的聖殿。其他一些,如索阿茹和林多素,展示了用花崗岩建造的小型傳統糧倉,即espigueiros(來自葡萄牙語espiga,意為穗)。索阿茹是一個典型的葡萄牙村莊,位於佩內達山脈的一個斜坡上。這24個糧倉被豎立在花崗岩板上,至今仍被用於烘乾玉米。
兩個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景點是瀑布,包括波爾特拉杜奧門舊邊境站附近的瀑布和維拉利尼奧達斯富爾納什村,只要維拉利尼奧達斯富爾納什大壩足夠低,以及阿拉杜河沿岸的瀑布。
家畜也值得注意。用於農業的本地巴羅桑牛和較小的卡謝納牛如今正瀕臨滅絕,因為它們正在失去用途;還有一種名叫卡斯特魯拉博雷魯犬的槍獵犬。
參考資料
- ^ ICNF. Visitantes que contactaram as áreas protegidas.
- ^ Parque Nacional Peneda-Gerês. www.cm-melgaco.pt. [Jan 27,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3).
- ^ Parque Gerês/Xurés é reserva da biosfera. [May 27,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9).
- ^ À Descoberta do Parque Nacional Peneda-Gerês. www.destinoseviagens.com. [Jan 13,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4).
- ^ A Geira na Serra do Gerês. geira.cm-terrasdebouro.pt. [Jan 13,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2).
- ^ patrimonio cultural pnpg - ICNB. portal.icnb.pt. [Jan 13,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