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氏石斑魚
伊氏石斑魚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鱸形目 Perciformes |
科: | 鮨科 Serranidae |
屬: |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
種: | 伊氏石斑魚 E. itajara
|
二名法 | |
Epinephelus itajara Lichtenstein, 1822
| |
異名 | |
|
伊氏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itajara),也稱伊氏魚(itajara)或大西洋巨石斑魚(Atlantic goliath grouper),是一種大型的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
棲息地和分布
伊氏石斑魚主要棲息在熱帶淺水區的珊瑚及人工礁間,水深達50米;幼魚棲息在汽水河口、河道及紅樹林沼澤。它們的分佈地包括佛羅里達礁島群、巴哈馬、加勒比海及巴西海岸。它們有時甚至在新英格蘭被捉到,但情況甚少。在東大西洋,它們出沒於剛果民主共和國至塞內加爾。[2]
現狀
伊氏石斑魚可以達到極大的體型,長達2.5米及重363公斤。以魚鉤釣上的世界紀錄是重達309公斤的標本。[3]伊氏石斑魚體型龐大、肉質鮮美,加上牠們游動緩慢、不怕人類、以及集群回歸出生地產卵等習性,導致其於20世紀70年代起遭到大量商業捕撈,隨即導致其數量大幅下降,故已於80年代末起被列為極危物種。美國及加勒比海國家因而分別於1990年及1993年禁止漁獵。自此它們的數量開始回升,但因其繁殖率低,故其數量仍需極長時間恢復。
捕食關係
伊氏石斑魚吃甲殼類、其他魚類、章魚及幼海龜。而它們是其他大型魚類如梭子魚、鯙科及鯊魚所掠食的對象。
雌雄間性
大部份石斑魚都是雌性先熟型雌雄同體,即會先成熟為雌魚,只有一些成體才會變成雄魚。不過伊氏石斑魚是否如此卻未有證據支持。[4]事實上,有發現較為細小的雄性伊氏石斑魚,只有1.15米長;且有一些比雌魚(6-8歲)還要幼小的雄魚(3-4歲)。[5]
圖集
-
潛水員和魚
參考
- ^ Craig, M.T. Epinephelus itajar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11, 2011: e.T195409A8961414 [2018-01-10]. doi:10.2305/IUCN.UK.2011-2.RLTS.T195409A8961414.e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2).
- ^ Epinephelus itajara (Lichtenstein, 18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shBase(英文)
- ^ 存档副本. [201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3).
- ^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7).
- ^ Bullock; et al. Ag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 the Eastern Gulf of Mexico. U.S. Fishery Bulletin. 1992, 90 (2): 243–49 [2008-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3).
外部連結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04). Epinephelus itajara. FishBase. Version 2004-十.
-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伊氏石斑魚的圖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