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
「population ageing」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人口老齡化[1] |
臺灣 | 人口高齡化[2] |
日本 | 人口高齢化[3] |
人口老齡化又稱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齡化、高齡化社會,是指因出生率降低和/或預期壽命延長導致年齡中位數增加的現象。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口長壽,老齡人群變多;但發展中國家目前也出現類似現象。除了聯合國確認的18個「人口異常」國家外,全世界普遍出現這一現象。[4]現在,老齡人口為人類歷史之最。[5]聯合國預期二十一世紀人口老齡化比率會超過上一世紀。[5]自1950年來,年過60歲的人數增加三倍,達2000年的6億,在2006年超過7億。預期到2050年,老齡人口會達21億。[6][7]各國在老齡化程度和速度上不一,聯合國預期老齡化較晚的人群會措手不及。[5]
縱覽
人口老化是國家人口分布向較高年齡傾斜的現象。這通常反應在人口平均年齡和中位數年齡上,兒童人口比例下降,老齡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在發達國家出現得多,但近來在發展中國家也開始浮現。這一趨勢在發展中地區增速加快,意味着老年人將會集中在發展中地區。[8]牛津人口老齡化研究所則認為人口老齡化在歐洲有所減緩,未來在亞洲將會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那些處在人口轉型模式的亞洲五常國家。
在目前聯合國承認的發達國家中(其2005年總人口為12億),總體中位數年齡從1950年的28歲升至2010年的40歲,預期到2050年將為44歲。世界對應數值為1950年的24歲、2010年的29歲和2050年的36歲。就發展中地區,中位數年齡預期將從2010年的26歲升至2050年的35歲。[9]
兩個人口因素可能導致了人口老齡化:壽命延長和生育下降。老人延年益壽導致人口平均年齡增高。少生孩子導致年輕人數量降低。在這兩個因素中,生育減少是如今全球人口老齡化的主要致因。[10]更具體講,在過去半個世紀裡總體生育率大幅下降是世界最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由於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更加迅猛的生育轉型,其未來所遇到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會比目前發達國家的更加嚴峻。
未來三十年間,人口老齡化比率很可能會增加;[11]不過,國家並不清楚老人們晚年活的健康與否。「疾病壓縮理論」認為老人殘疾不會多,[12]但活得越久健康越差。另一觀點是「動態平衡」。[13]有限的生命能否像某些研究人員認為的那樣會無限延續,這樣的資訊對政府來說很關鍵。[14]世界衛生組織的一系列家庭健康研究正在為所需健康和福祉尋找證據,包括如《世界健康調查》[15]和全球老齡化與成人健康研究。這些調查在70個國家裡採訪了18歲以上308,000人,50歲以上81,000人。
喬治·李森主持的《全球老齡化調查》[16]研究了晚年和退休時的態度、預期和行為等,訪問了24個國家40至80歲之間44,000人,發現許多人很清楚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對自己和子女的影響。
加拿大世界移民率最高,部分用於扼制人口老齡化。保守主義智庫C·D·豪研究所認為移民不是扼制人口老齡化的有效途徑。[17]其他學者也得出類似結論。人口學家彼得·麥當勞和麗貝卡·基彭稱:「生育率進而跌至更替水平之下,甚至連人口零增長都需要增加每年淨移民水平來維持。」[18]
分類
一般來說,社會老齡化率按照65歲老年人占人口比率計算[19]:
- 老齡化社會:7 - 14%
- 老齡社會:14 - 20%
- 超老齡社會:20%以上
年 | 2015年 | 2050年預期 | 2100年預期 | |||||||||
---|---|---|---|---|---|---|---|---|---|---|---|---|
年齡 | 0-14歲 | 15-59歲 | 60歲以上 | 80歲以上 | 0-14歲 | 15-59歲 | 60歲以上 | 80歲以上 | 0-14歲 | 15-59歲 | 60歲以上 | 80歲以上 |
全世界 | 26.0% | 61.7% | 12.3% | 1.7% | 21.3% | 57.2% | 21.5% | 4.5% | 17.7% | 54.0% | 28.3% | 8.4% |
日本 | 12.9% | 54.1% | 33.1% | 7.8% | 12.4% | 45.1% | 42.5% | 15.1% | 13.4% | 45.6% | 40.9% | 18.5% |
德國 | 12.9% | 59.5% | 27.6% | 5.7% | 12.4% | 48.3% | 39.3% | 14.4% | 13.4% | 46.9% | 39.7% | 16.2% |
法國 | 18.5% | 56.3% | 25.2% | 6.1% | 16.8% | 51.4% | 31.8% | 11.1% | 15.5% | 48.6% | 35.9% | 14.7% |
意大利 | 13.7% | 57.7% | 28.6% | 6.8% | 13.0% | 46.3% | 40.7% | 15.6% | 13.7% | 46.4% | 39.9% | 17.9% |
韓國 | 14.0% | 67.5% | 18.5% | 2.8% | 11.4% | 47.1% | 41.5% | 13.9% | 13.3% | 45.0% | 41.6% | 17.7% |
瑞典 | 17.3% | 57.2% | 25.5% | 5.1% | 17.4% | 53.0% | 29.6% | 9.5% | 16.0% | 50.4% | 33.6% | 13.0% |
英國 | 17.8% | 59.2% | 23.0% | 4.7% | 16.6% | 52.7% | 30.7% | 9.7% | 15.2% | 49.7% | 35.1% | 13.7% |
美國 | 19.0% | 60.4% | 20.7% | 3.8% | 17.5% | 54.7% | 27.9% | 8.3% | 16.3% | 51.1% | 32.6% | 11.5% |
平均年齡
平均壽命的延長的主要原因是嬰幼兒死亡率下降、結核病的死亡率下降、公共衛生的普及和生活環境改善導致染病死亡率下降等。另外,最近導致平均壽命的延長是成人疾病減少,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減少使得中老年群體死亡率下降所致。
順位 | 2015年 | 年齡(歲) | 2030年預期 | 年齡(歲) | 2050年預期 | 年齡(歲) |
---|---|---|---|---|---|---|
1位 | 日本 | 46.5 | 日本 | 51.5 | 其它地區 | 56.2 |
2位 | 德國 | 46.2 | 意大利 | 50.8 | 韓國 | 53.9 |
3位 | 法屬馬提尼克 | 46.1 | 葡萄牙 | 50.2 | 日本 | 53.3 |
4位 | 意大利 | 45.9 | 西班牙 | 50.1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53.2 |
5位 | 葡萄牙 | 44.0 | 希臘 | 48.9 | 新加坡 | 53 |
6位 | 希臘 | 43.6 | 中國 | 48.6 | 中國 | 52.7 |
7位 | 保加利亞 | 43.5 | 德國 | 48.6 | 葡萄牙 | 52.5 |
8位 | 奧地利 | 43.2 | 其它地區 | 48.1 | 希臘 | 52.3 |
9位 | 香港 | 43.2 | 斯洛文尼亞 | 48.1 | 古巴 | 51.9 |
10位 | 西班牙 | 43.2 | 韓國 | 47.5 | 波蘭 | 51.8 |
福祉與政策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有重大影響。老年人均儲蓄比年輕人更多,但在消費品上花費較少。根據轉變出現時的年齡段,老齡人口可能會帶來利率降低和通貨膨脹減緩的好處。日本一些經濟學家[誰?]認為這種變化有利,特別是在自動化和技術發展進步所帶來的機遇下不至於產生失業。他們強調從國民生產總值向個人幸福的轉變。
不過,人口老齡化也會增加某些開支,包括公共財政方面。現在,許多國家最大的開支是醫療衛生,並將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大幅增加。這導致現政府面臨艱難抉擇:要麼提高稅收,包括可能對從收入到消費的稅收進行再衡量,要麼減少政府對醫療保健的職責。然而,最近一些國家的研究顯示醫療保健成本大幅上升更多是由藥品提價和看病成本導致的,高診斷費用與所有年齡人群有關,而非常所宣稱的老齡化人群。[20][21][22][23]
大多數政府第二大開支是教育,並隨人口老齡化而降低,特別是勞動力不足導致用工需求增加,使得一些年輕人不再選擇繼續高等教育。
社會安全保障系統也會遇見問題。由於壽命延長,早期預備的福利退休金系統會捉襟見肘。退休金年份延長,但勞動時間和繳納金額跟不上,導致補償比率降低。最近,許多國家採取政策,加強退休金財政系統的可持續性,但挑戰依然不少。[23]
人口持續老齡化對國家福利能否滿足人民的需求提出了質疑。在21世紀初期,世界衛生組織設立指導方針,鼓勵「積極老齡化」來幫助地方政府應對城市化、住房、交通、社會參與、健康服務等問題(全球老齡化友好城市)。[24]地方政府已經準備好應對當地小範圍老齡人口,但它們的資源各不相同(如財產稅、現有社區組織),加重地方政府責任很可能會帶來更大的不平等。[25][26][27]在加拿大,最富有和健康的老人常常居住在較為繁榮的城市,享受各種服務,而相對弱勢的就沒份了。[28]老齡個體居民區也能提供許多與健康和社會參與相關的服務(如藥房、集體活動);然而,相對弱勢的也無緣了。[29]
人口老齡化會刺激技術進步,有假設認為勞動力不足可以用技術或提高生產率來抵消。
非洲西部總體,特別是加納人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老齡化的社會政策含義是多方面的(如城鄉分布、性別、文化、職業履歷和收入保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7]加納目前的老齡化政策看起來是脫節的,就此有改進政策的想法,但只是紙上談兵[7],可能是由於爭議太多,如老年人只占總人口的一小部分。[30]
由於全球人口老齡化,許多國家將領取老年保障金的最低年齡從60歲提升至65歲來削減開支。[7]年齡歧視可以定義為「個人、群體、組織或機構根據老人的年齡系統性、制度性地拒絕他們的權利」。[30]有些虐待是由無知、疏忽、歧視或刻板印象導致的。歧視形式有:經濟和社會支持、臨時或管理支持等。[31]
在諸多國家,特別是非洲,老人通常在社會上最為貧窮,生活在貧困線之下。
世界範圍
在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同時,國家、地區的人口組成呈現出多産多死型→多産少死型→少産少死型的人口轉型變化。
-
印度人口分布
-
法國人口分布
-
德國人口分布
近期,亞洲和歐洲各國面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在未來二十年間,該地區許多國家將要面對最大的同期組群,即年過65歲和將要年滿50歲的人。牛津老齡化研究所正在觀察這一全球性問題,它發現許多關於全球老齡化的觀點都是謬論,當人口成熟時世界仍有許多機遇可尋。研究所主任莎拉·哈珀教授在《老齡化社會》中關注了[32]全球人口老齡化對工作、家庭、健康、教育和技術的影響。
現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美國特別例外)呈現出少子化,人口增長大量依靠移民及人口慣性,即之前一代人延年益壽。
全球每天有約150,000人去世,其中三分之二,即100,000人與老齡化有關。[33]在工業化國家,該比例更高,達九成。[33]
日本老齡化
中國老齡化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於1999年快速進入了老齡化社會[34]。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60歲老齡人口已達2.64億,佔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人口1.9億,佔總人口的13.5%[35],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人口達到3億。[36]
2023年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不含港澳台)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全年人口淨減少85萬人。這也是中國自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2022年中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76億人,相比2011年的峰值9.4億減少了大約6400萬人。[37]
南韓老齡化
南韓於2018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人口比例超過14%。人口在2020年達到5184萬的峰值後,2021年開始下降至5174萬,預計2070年下降到3766萬。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達到總人口的20%。[38]
參見
參考資料
-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 2021-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3).
- ^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2019-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3).
- ^ 厚生労働省. 厚生労働白書〈平成28年版〉人口高齢化を乗り越える社会モデルを考える. 日経印刷. 2016-10-01. ISBN 978-4865790665.
-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a Crossroads-Aid, Trade and Security in an Unequal World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September 2005. ISBN 978-0-19-53051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1).
- ^ 5.0 5.1 5.2 World Population Ageing: 1950-205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 ^ Chucks, J. Population Ageing in Ghana: Research Gaps and the Way Forward. Journal of Aging Research. July 2010, 2010: 1–8. doi:10.4061/2010/6721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31).
- ^ 7.0 7.1 7.2 7.3 Issahaku, Paul; Neysmith, Sheila. Policy Implications of Population Ageing in West Afr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2013, 33 (3/4): 186–202. doi:10.1108/01443331311308230.
- ^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Ageing 2013 (PDF).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 ^ United Nations. World Ageing Population 2013 (PDF).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 ^ Weil, David N., "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Mark R. Rosenzweig and Oded Stark, eds., Handbook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Economics, New York: Elsevier, 1997, 967-1014.
- ^ Lutz, W.; Sanderson, W.; Scherbov, S. The coming acceleration of global population ageing. Nature. 2008-02-07, 451 (7179): 716–719 [8 October 2011]. Bibcode:2008Natur.451..716L. PMID 18204438. doi:10.1038/nature06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3).
The median ag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es from 26.6 years in 2000 to 37.3 years in 2050 and then to 45.6 years in 2100, when it is not adjusted for longevity increase.
- ^ Fries, J. F. Aging, Natural Death, and the Compression of Morbidit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80-07-17, 303 (3): 130–5 [2017-04-25]. PMID 7383070. doi:10.1056/NEJM1980071730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1).
the average age at first infirmity can be raised, thereby making the morbidity curve more rectangular.
- ^ Manton KG. Manton, 1982. Milbank Mem Fund Q Health Soc: 183–244. PMID 6919770. doi:10.2307/3349767.
- ^ Oeppen, J.; Vaupel, J. W. Broken Limits to Life Expectancy. Science. 2002-05-10, 296 (5570): 1029–31 [2017-04-25]. PMID 12004104. doi:10.1126/science.10696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Current Status of the World Health Survey. who.int. 2011 [8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8-19).
- ^ The Global Ageing Survey
- ^ Yvan Guillemette; William Robson. No Elixir of Youth (PDF). Backgrounder. September 2006, 96 [2008-05-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4-14).
- ^ Peter McDonald; Rebecca Kippen. Population Futures for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n Analysis of the Options (PDF). New Zealand Population Review. 2000, 26 (2) [2008-05-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5-27).
- ^ 松原聡 『日本の経済 (図解雑學シリーズ)』 ナツメ社、2000年、176頁。
- ^ Wednesday, March 20, 2013 5:50 AM EDT Facebook Twitter RSS. Don’t blame aging boomers | Toronto Star. Thestar.com. 2011-09-13 [201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 ^ Don't blame the elderly for health care costs. .canada.com. 2008-01-30 [201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 ^ AgingMore1 | Evidence Network. Umanitoba.ca. [201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2).
- ^ 23.0 23.1 The Impact of the European Policies on the New Skills for the New Jobs | Maniscalco | 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 Ccsenet.org. [201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PDF). WHO. [May 5,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4-01).
- ^ Daly, M; Lewis, J.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re and th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welfare stat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0, 51 (2): 281–298. PMID 10905001.
- ^ Mohan, J. Geography and social policy : spatial divisions of welfar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3, 27 (3): 363–374. doi:10.1191/0309132503ph432pr.
- ^ Trydegard, G-B; Thorslund, M. Inequality in the welfare state ? Local variation in care of elderly – the case of Swed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01, 10: 174–184. doi:10.1111/1468-2397.00170.
- ^ Rosenberg, M W. Vieillir au Canada : les collectivités riches et les collectivités pauvres en services. Horizons. 1999, 2: 18.
- ^ Aronson, J; Neysmith, S M. Manufacturing social exclusion in the home care market. Canadian Public Policy. 2001, 27 (2): 151–165. doi:10.2307/3552194.
- ^ 30.0 30.1 Ogonda, Job. Age Discrimination in Africa (PDF).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11).
- ^ Gerlock, Edward. Discrimination of Older People in Asia (PDF).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11).
- ^ Harper, Sarah. Ageing Societies: Myth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Hodder, 2006.
- ^ 33.0 33.1 Aubrey D.N.J, de Grey. Life Span Extension Research and Public Debate: Societal Considerations (PDF). Studies in Ethics, Law, and Technology. 2007, 1 (1, Article 5) [August 7, 2011]. doi:10.2202/1941-6008.1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0-13).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老龄化的7大特征. 中國網. 2008-05-04 [201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 (中文(中國大陸)).
-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國家統計局. 2021-05-11 [202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中文(簡體)).
- ^ 中國老齡化現狀2017 中國人口結構及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2018-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9).
- ^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www.stats.gov.cn.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8).
- ^ 곽영섭. S. Korea unveils steps to tackle demographic change. Yonhap News Agency. 2022-12-28 [202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4) (英語).
- 台灣老化比歐美快 嘉雲澎老人最多. uho優活健康網.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8) (中文(繁體)).
- Ageing Societies | The Wisdom Years.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1) (英語).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Key Findings and Advance Tables (報告).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2015-07-29 [2017-04-25]. ESA/P/WP.2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9).
更多引述
- Gavrilov L.A., Heuveline P. Aging of Pop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Paul Demeny and Geoffrey McNicoll (Eds.) The Encyclopedia of popul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3, vol.1, 32-37.
-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4 Revision Population Database, Population Division, 2004.
- Gavrilova N.S., Gavrilov L.A. Aging Populations: Russia/Eastern Europe. In: P. Uhlenberg (Editor),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Demography of Aging,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09, pp. 113–131.
- Jackson R., Howe N. The Greying of the Great Powers, Washington: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8 Major Finding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 臺大風險政策中心:新社會風險.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 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至150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elpAge International and UNFPA: Ageing in the 21st Century - A Celebration and A Challenge report (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al AgeWat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ebsite providing latest data, trends and response to global population ageing
- AARP International: The Jour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policy publication on global aging (2010)
- Deloitte study (2007) - Serving the Aging Citiz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oViVE Consortium Population Ageing in Flanders and Europe
- UN Programme on Age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xford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ge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uman Development Trends 2005 Presentation on UN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avid N. Weil. 2006. Population Aging. PDF (PDF). [2017-04-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4-12). (59.8 KB)
- Jill Curnow. 2000. Myths and the fear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PDF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10-31).
- Judith Healy. 2004. The benefit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PDF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5-15).
- Aging Population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opulation Aging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