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甲龍成宮
五甲龍成宮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730巷6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天上聖母、清水祖師、戴府元帥(三境主) |
建立時間 | 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年) |
地圖 | |
五甲龍成宮,是臺灣高雄市鳳山區五甲莊的一間媽祖廟、祖師廟,在五甲自強夜市裏,地址為鳳山區五甲二路730巷6號。在五甲眾多寺廟中,稱得上是規模最雄偉的廟宇,故俗稱「五甲大廟」,簡稱「五甲廟」。龍成宮主體殿宇建築亦獨步全台,主祀天上聖母、清水祖師、戴府元帥,合稱「三境主」,庇佑五甲居民。龍成宮不僅是鳳山五甲地區的信仰中心,因為附設閱覽室,同時也是鳳山一帶青年學子溫習功課的好去處,常常座無虛席,一位難求,2019年有日本阿波舞表演,2020還有大甲媽百年南巡至此廟,場面盛大。
主神:「三境主」的由來
湄洲天后宮媽祖香火最先隨渡海來臺的移民來臺,清聖祖康熙年間,五甲莊民為之塑造金身奉祀。清高宗乾隆年間,莊民為湄洲媽祖像在莊中(今日鳳山區鎮南街附近)興建草壇奉祀。
清水祖師則是五甲莊一位楊姓人士,某日在海邊捕魚時,看到海上飄來一尊福建泉州安溪的守護神「清水祖師」的神像,突然金光閃閃,海波變色。楊即認為是一大祥瑞,迎回家中供奉香火,靈驗不斷,於是也開放給莊民膜拜。
其後,有一福建來的雜貨商,背負元帥神戴府元帥金身,到達五甲做生意,卻在五甲巧遇當年在福建的同鄉舊識,因覺有緣,慨將戴府元帥金身留給五甲的同鄉供奉。
清德宗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因莊民欲壯神威,將三尊神像合祀於草壇,以「三境主」(三位本境的主神)尊稱之,並翻修為小廟。
臺灣日治時期,有一名外地檀越王山東,赴中國大陸經商前,至三境主的小廟參拜,蒙神示搭舊船前往,大發利市;願捐出頂社莊(今捷運凱旋站到軍備局二〇五兵工廠附近)數甲的土地興建大廟,還願意承擔半數的工程費用,後未獲神明同意而作罷。
1928年檀越鄭發、蘇植等十二人決定集資建造大廟,請示三境主,奉神示擇了一片竹林地建廟,三境主並降筆稱「本庄居山尾,如『龍』匯集,又得鳳山溪流過,山水相聚,為風水寶地,一甲子後必有大『成』」,勸信徒在本地墾殖,「足以富傳子孫」。最後神靈稱,已請得玉皇上帝旨意,稱「龍成宮」,屆時本廟會成為本庄的中心。
近年重建
五甲莊開發的起源,可溯至明鄭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在登陸鹿耳門後,派遣軍人南下此地屯田,到了清末,還只是一個數百人的小村落,1970年代,高雄市前鎮地區發展加工出口區,外來人口大量湧入,並延伸至時為高雄縣鳳山市的五甲地區,使五甲地區人口暴漲,地價狂飆,隨著2010年的五都改制,鳳山改隸高雄市,地價更是漲聲不斷。
五甲地區人丁未旺之前,龍成宮僅是庄內居民信仰中心。拜土地與房屋交易之盛,務農的五甲在地人頓成富裕的地主「田僑」,咸認是「三境主」(媽祖、清水祖師、戴府元帥)神威顯赫庇佑所致。於是在西元1983年動工重建龍成宮,歷五年,終於在西元1988年舉行落成建醮。除了「三境主」之外也加祀了釋迦文佛、觀音菩薩、至聖先師、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斗姥元君、神農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東嶽大帝、文昌帝君、堅牢地神、中壇元帥、關聖帝君、延平郡王、東廚帝君、城隍尊神、註生娘娘、哪吒太子、甲子太歲星君、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福德正神等儒、道、釋三教神佛。
龍成宮佔地8300平方公尺(約2500坪),金碧輝煌,高聳的廟脊,從遠處望去,成為五甲顯著的地標。龍成宮並採用現代建築格局,不論廊柱、神龕、藻井、木雕、石工、彩繪等,無論做工與建材,均為一時之選。許多旅行團、進香團並將五甲龍成宮列為參訪廟宇,外地香客不絕,與高雄市三民區三鳳宮齊名。
龍成宮也熱心公益事業,並附設佔地約500坪的圖書館供市民、學子利用,許多學子在參拜完後下樓讀書,並在獲得佳績後返回廟宇祭拜還願,捐香火錢,甚至是辦酬神戲,感謝神恩。
祭典
大型祭典:皆有酬神戲、作法會等。
- 正月初一賀歲祭典
- 正月初四接神祭典
- 正月初六清水祖師佛誕
- 正月九日玉皇誕
- 正月十五上元節、迎太歲:舉行乞紅龜粿儀式,由信徒擲筊比賽,相傳求得「龜王」,一年內會事事順心。
- 三月廿三天后誕
- 七月十五中元節
- 八月初八戴元帥生日
- 十二月廿四送神,謝太歲
其餘眾神佛生日,皆舉辦簡便的誦經祝壽儀式。
參見
參考資料
- 《五甲龍成宮沿革》
- 五甲龍成宮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五甲龍成宮信眾粉絲專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走讀臺灣,鳳山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街頭巷尾-話鳳山老地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從地名瞭解臺灣歷史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戴寶村教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