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互利共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衣藻類菌類的共生體:
藻類行光合作用提供養份給菌類,
菌類提供水份無機質給藻類。

互利共生(英語:Mutualism),又稱互惠共生,是指在生物界中某兩物種間的一種互相依賴、雙方獲利的共生關係[1][2][3]。互利共生是一種生態學中常見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是長期的,包括物質接觸或者生化聯繫。

分類

專性互利共生

共生雙方分開之後,一方或者雙方將無法生存的共生形式。

兼性互利共生

共生雙方分開之後,雙方都可以獨立生存的共生形式。

共生案例

長期共生

部分情況的共生

短期共生

內共生

內共生是在細胞內部的互利共生,以下有幾種最常見的例子:

參考文獻

  1. ^ 張, 震. 环境何以为权利之体系论——以环境核权利与环境束权利为视角.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41 (06): 39–47 [2021-07-29]. ISSN 1007-40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最典型的共生為互利共生(mutualism),指因共同生存而雙方皆受益 
  2. ^ 互利共生. 術語在線. [202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3. ^ 互利共生. 科學Online. 2015-06-05 [202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中文(臺灣)). 
  4. ^ Mutualism of Aphids and Ants. [200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5. ^ Mutualism of Lycaenidae larvae and Ants. [200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6. ^ Piper, Ross. Extraordinary Animals: An Encyclopedia of Curious and Unusual Animals. Greenwood Pres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