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雲南蠟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雲南苗族百褶裙上的蠟染技術,位於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蠟染,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大理地區土家族彝族白族納西族苗族哈尼族的蠟染工藝。

特點

大理地區的蠟染多與刺繡相結合。題材多為雞、猴、象等。而彝族、納西族、苗族的蠟染題材也與民間故事有關,其中還有人物、孔雀、羊等[1]。做法是將蜂臘用臘刀蘸熔繪製花色於布匹上,在經染色脫腈而成。其色彩也一改最初的黑白兩色,而改為多色作品,風格仍保留當地民族特點。苗族還蠟將染布用於衣裙和床單等,並增加紅、黃、綠色等,使質感與工藝有所變換,其中最突出的是苗族百褶裙[2]。1973年,雲南省工藝美術公司組織工廠化生產以苗族圖案試製新產品。1980年, 成立昆明蠟染工藝美術廠,生產出「傣族雙人舞」壁掛,獲1982年輕工業部百花獎[3]

參考

  1. ^ 朱醫樂. 染缬艺术创作与实践. 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7.05: 6–7. ISBN 978-7-5305-7967-1. 
  2. ^ 沈鳳霞,符德民編著.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 蜡染.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07: 149–150. ISBN 978-7-5621-7465-3. 
  3. ^ 施之厚主編;《雲南辭典》編輯委員會編輯. 云南辞典.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3.05: 306. ISBN 7-222-01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