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扶貴和
乞扶貴和(?—?),桑乾郡馬邑縣[1](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北魏、東魏、北齊官員。
生平
乞扶貴和原是爾朱兆的部下,高歡擊敗爾朱兆後,乞扶貴和與斛律羌舉、綦連猛逃亡。等到被抓獲後,三人各自被杖罰了一百棍。綦連猛被發配給尉景,乞扶貴和被發配給婁昭。因為斛律羌舉是已故酋長的兒子,所以沒有發配給人。不久斛律羌舉、綦連猛、乞扶貴和都成為高歡的親信[2]。北齊建立後,乞扶貴和因為軍功封為王,弟弟乞扶令和封為宜民郡王,一家二王,號稱居高位而顯揚於世[3][4]。河清末年,北齊徵召河陽行台尚書獨孤永業擔任太僕卿,以乞扶貴和代為出任河陽行台,於是北齊的西部邊境受到削弱,黃河與洛水地區人心動盪不安[5][6]。乞扶貴和與弟弟乞扶令和在武平末年都位至開府儀同三司[7]。武平六年(575年),周武帝親征北齊,圍困中潬城二旬。九月,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從晉陽率領軍隊前來抵禦周軍,抵達河陽,遇到周武帝患病,周軍撤退,北周的水軍燒掉了本方的船隻。北齊永橋領民大都督傅伏對乞扶貴和說:「周軍人力物力困乏不足,希望給我精銳騎兵兩千人追擊他們,可以將周軍擊敗。」乞扶貴和不答應[8][9]。武平七年(576年),周武帝再度東征北齊,乞扶貴和兄弟都歸附了北周[10]。
其他
河清四年(565年),北齊宮殿上的石板自行躍起,兩兩互相撞擊。眭孟認為石頭是陰類,下人的象徵,殿上石頭自行躍起是左右臣子和親人背叛離開的徵兆。等到周軍東征,尉相願、乞扶貴和與乞扶令和兄弟、韓建業之流,都背叛歸附了北周[10]。
家庭
祖父
- 乞扶周,北魏第一領民酋長[1]
父親
- 乞扶纂,北魏金紫光祿大夫、瀛州刺史、尚書左僕射[1]
兄弟
- 乞扶令和,隋朝使持節、柱國、西河郡公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河南省文物局編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考古发掘报告 卫辉大司马墓地》.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5年12月: 224–232. ISBN 978-7-03-045385-3 (中文(簡體)).
-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兆敗,猛與斛律羌舉、乞伏貴和逃亡。及見獲,各杖一百。以猛配尉景,貴和配婁昭。羌舉以故酋長子,故無所配。既而三人並為神武親信。
- ^ 《隋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二十》:乞伏慧,字令和,馬邑鮮卑人也。祖周,魏銀青光祿大夫,父纂,金紫光祿大夫,並為第一領民酋長。慧少慷慨有大節,便弓馬,好鷹犬。齊文襄帝時,為行台左丞,加蕩寇將軍,累遷右衛將軍、太僕卿,自永寧縣公封宜民郡王。其兄貴和又以軍功為王,一門二王,稱為貴顯。
- ^ 《北史·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乞伏慧,字令和,馬邑鮮卑人也。祖周,魏銀青光祿大夫;父纂,金紫光祿大夫。並為第一領人酋長。慧少慷慨,有大節,便弓馬,好鷹犬。齊文襄時,為行台左丞,累遷太僕卿,自永寧縣公封宜人郡王。其兄貴和,又以軍功為王。一門二王,稱為貴顯。
-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河清末,征為太僕卿,以乞伏貴和代之,於是西境蹙弱,河洛人情騷動。
-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河清末,征為太僕卿,以乞伏貴和代之,於是西境蹙弱,河洛人情騷動。
-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貴和及令和兄弟,武平末,並開府儀同三司。令和,領軍將軍。并州未敗前,與領軍大將軍韓建業、武衛大將軍封輔相相繼投周軍。
- ^ 《北齊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周帝前攻河陰,伏自橋夜渡,入守中潬城。南城陷,被圍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師還,伏謂行台乞伏貴和曰:「賊已疲弊,願得精騎二千追擊之,可捷也.」貴和弗許。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九月,齊右丞高阿那肱自晉陽將兵拒周師。至河陽,會周主有疾,辛酉夜,引兵還。水軍焚其舟艦。傅伏謂行台乞伏貴和曰:「周師疲弊,願得精騎二千追擊之,可破也。」貴和不許。
- ^ 10.0 10.1 《隋書·卷二十二·志第十七》:後齊河清四年,殿上石自起,兩兩相擊。眭孟以為石陰類,下人象,殿上石自起者,左右親人離叛之應。及周師東伐,寵臣尉相願、乞扶貴和兄弟、韓建業之徒,皆叛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