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史語所所徽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1928年10月22日
機構類型組織研究機構
機構駐地中華民國台北市南港區
機構首長所長:李貞德
上級部門中央研究院
網站www1.ihp.sinica.edu.tw
影像資料

歷史語言研究所台灣考古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的一個歷史和語言學研究機構,1928年成立於廣州

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羅常培李方桂董作賓梁思永勞榦周法高嚴耕望石璋如芮逸夫全漢昇夏鼐等學者先後擔任研究員,並取得了殷墟等處考古挖掘、內閣大庫檔案的整理研究、全國各省方言調查等重大學術成果,而成為世界學術界矚目的重鎮。傅斯年提出的「史學即史料學」、「動手動腳找東西」理念,對史語所影響至深。出版《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素為世所重。

歷史

傅斯年圖書館
位置 臺灣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30號
官方名稱傅斯年圖書館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辦公廳舍
評定時間2021年5月4日
詳細登錄資料

1928年3月底,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會一致通過創建該所,由傅斯年顧頡剛楊振聲三人為常務籌備委員,籌備處在廣州中山大學。1928年7月,籌備完成。1928年10月22日,遷入獨立所址「柏園」,後以此日為所慶紀念日。1929年後,先後遷北京上海南京對日抗戰期間,歷遷長沙昆明四川南溪縣李莊。1946年,遷回南京。1948年冬,遷台灣。1954年,定居台北市南港區

最初設八個組。後合併為歷史、語言和考古三組,由陳寅恪趙元任李濟三人分任組長。1933年至1934年,曾一度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併。1934年增設人類學組。

1958年,增設甲骨文研究室。1961年,利用美援興建傅斯年圖書館,內部設有傅斯年紀念室。1986年6月,設立歷史文物陳列館[1]。1990年,甲骨文研究室改名為文字學組。1997年,語言學部分獨立為語言學研究所。2020年10月,臺北市文化局將傅斯年圖書館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歷任所長

[2][3]

任次 姓名 任期 備註
所長
1 傅斯年 1928.09-1950.12 1928.09代行所長職
1929.01-1929.05 代理所長
2 董作賓 1951.01 -1955.08 1951.01-1951.06
代理所長
3 李濟 1955.08 -1972.12
4 屈萬里 1973.01 -1978.07
5 高去尋 1978.08 -1981.07
6 丁邦新 1981.08 -1989.03 1981.08-1985.02
代理所長
7 管東貴 1989.04 -1995.03
8 杜正勝 1995.04 -2000.05
9 黃寬重 2000.05 -2003.10 2000.05-2000.10
代理所長
2000.10真除所長
10 王汎森 2003.10 -2009.10
11 黃進興 2009.10 -2016.10
12 臧振華 2016.10-2017.2 代理所長
13 王明珂 2017.2-2020.3
14 李貞德 2020.3-至今

參考文獻

引用

  1. ^ 文物館的前身──考古館陳列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2. ^ 歷任所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3. ^ 現任主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