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黑鶇
中國黑鶇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鶇科 Turdidae |
屬: | 鶇屬 Turdus |
種: | 中國黑鶇 T. mandarinus
|
二名法 | |
Turdus mandarinus Bonaparte, 1850
| |
亞種[2] | |
| |
異名 | |
Turdus merula mandarinus |
中國黑鶇(學名:Turdus mandarinus),又稱黑鶇、百舌鳥、臭烏𪂹[3]、反舌鳥、黑山雀、牛屎八、日雀、烏鴶、百壽[4][5]等,是鶇科鶇屬的一種鳥類,廣泛分布於中國中東部,被IUCN認定為無危,其種群數量可能還在增加[1]。以往被視為是歐烏鶇的亞種,如今獨立成種[6][7]。體色整體為黑色或棕色,喙橙黃色,有黃色眼圈。
分類
| |||||||||||||||||||||||||||||||||||||||||||||||||||
2008年研究中鶇屬的部分支序圖[8] |
1850年,夏爾·呂西安·波拿巴初次描述了烏鶇,其外形與歐烏鶇基本相似,但體型更大[9]。儘管長久以來烏鶇與藏烏鶇、南亞烏鶇一同被視作歐烏鶇的亞種,但2008年的一項研究通過貝葉斯-DIVA(Dispersal-vicariance Analysis)方法指出其親緣關係較遠,並將其拆分,使烏鶇成為獨立物種;在此次研究中,烏鶇的親緣關係與索馬里鶇等非洲鶇類最近。[8]
形態
烏鶇體長約為28-29厘米,腳黑褐色。雄性體色為黑色,腹部為棕黑色,喙亮橙色或黃色,具細窄的黃色眼圈;雌性與雄性較為相似,但稍顯褐色,頜部和喉部顏色較淺,且具較寬的深色條紋,眼圈不明顯,喙顯褐色,下顎基部稍有暗黃色[10]。幼鳥頭頂為褐色,喉、胸部污白色,且胸前有細碎的黑斑。[6][7]
與歐烏鶇相比,烏鶇的形態有以下幾方面不同:雄性羽毛顏色較淺,雌性羽毛顏色較深,雌性喉部條紋更寬,喙明顯顏色更深。[7]
分布
烏鶇是中國大陸的特有物種,分布於中國大陸除東北、西北、青藏高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但近年來在遼寧和寧夏也有發現繁殖或越冬[11][12]。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華南地區。[13][14]其某些族群會遷往香港、老撾、越南、台灣(罕見)等地過冬[10],曾在日本、韓國和菲律賓有迷鳥記錄。[7]
烏鶇能夠適應各種生境,棲息海拔最高可至4000米,分布於各種開闊林地,尤其是落葉林地,以及有大量灌木和其他覆蓋物的草原地區;此外還經常在城市公園、花園、果園和居民區內見到。[6][7]
習性
烏鶇常在地面活動,膽大而不懼人,休息時翅膀會下垂,結群或單獨活動。[15]
食性
烏鶇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尤其是蚯蚓和昆蟲(如蒼蠅、甲蟲的幼蟲,蚱蜢,蜻蜓等);此外還取食種子、漿果和水果,以樟樹和榕樹的果實為主;偶爾也會捕捉小型脊椎動物,如青蛙等。主要在地面上覓食,經常會撥開落葉或用喙拔起苔蘚;會在草地上跑動並經常停頓,傾聽、觀察獵物,隨後忽然用喙刺向地面來捕獲獵物;[7]有時也在垃圾堆和廁所附近覓食[15]。
繁殖
烏鶇的繁殖期為三月至七月,雄性會在清晨時立於屋脊或樹冠頂部鳴唱,鳴聲婉轉且持久[16],期間尾羽上下擺動、抬頭、伸頸、兩翼下垂和不斷顫抖;交配前雄鳥會先發出「谷爾威」樣的叫聲,並與雌鳥嬉戲追逐,隨後雌鳥蹲伏不動,雄鳥踩住雌鳥鳥背,扇動翅膀,尾羽下彎,而雌鳥尾羽上翹,兩相接觸,交尾持續一秒後分開[16][3]。每年會孵育兩到三窩,而在林區可能只孵育一窩[17]。鳥巢呈杯型,用泥土將乾草和樹枝粘合在一起,內襯更精細的植物性材料(如鮮草、植物莖、羽毛、獸毛等),營巢通常會耗時5—10天,有時也會利用舊巢[3];外徑13.9—16.8厘米,內徑10.7—13.5厘米,高10.4—21.0厘米,深6.5—8.3厘米,通常在距離地面0.5米以上的灌木和大型樹木上築巢(主要是樟樹、杜英、梓樹,視當地樹種不同而異),平均高度在5.9米左右,有時也築巢在建築物上,巢穴通常是開放式,並不隱蔽,但由於營巢枝粗大,從下方看很難發現[17];烏鶇會選擇距離道路較遠而水源較近的位置築巢,這與其食性有關[18][17][3]。烏鶇種內領域較小,同種間巢穴相鄰很近,最短距離不到20米[17],但一旦遭遇喜鵲、烏鴉等入侵,反應十分激烈[16]。
烏鶇每次產卵4—6個,呈淡藍綠色(偶有白色[16]),長橢圓形,綴有淡紅褐色斑點,平均大小32×21毫米,重6.8克左右[3];有被四聲杜鵑巢寄生的現象。孵卵期持續時間差距較大,通常在10—19天,雌鳥主要負責孵卵,且有較強的戀巢性,不易驚飛;雄鳥會餵食雌鳥,在巢邊警戒,並在雌鳥離巢時進行代孵[3][16],孵化成功率85.7%。育雛期約13天,雙親均參與育雛[19],後通過食物將雛鳥引離巢穴[3],雛鳥離巢率為39.4%,之後雛鳥還需要依賴親鳥20天左右;烏鶇育雛的成功率較低,可能是因為天氣變化,寄生蟲以及伯勞、卷尾、鷺等鳥類的捕食。[7][17]烏鶇不善於清理巢穴,羽毛經常被糞便污染[20],巢內有明顯臭味,故也被稱為「臭烏𪂹」[3]。
烏鶇通常為社交單配偶制,但雌性烏鶇也會採取配偶外交配;烏鶇的配偶外子代的體重、喙長、體長、頭長都顯著高於配偶間子代。在農村地區,出現配偶外親子關係的情況更為頻繁[21],這可能是因為城市內的覓食和繁殖地點較少,雌性需要用更多的時間覓食;同時若雌性的配偶外交配被發現,雄性可能會減少親代撫育,這也一定程度提高了雌性對雄性的依賴。[19]
烏鶇在巢穴面臨威脅時,會發出尖銳的警告聲,若過於接近可能會遭到翅膀拍打或噴射糞便的攻擊[17];烏鶇可能還有記仇報復的習性,經常有人或寵物威脅到烏的巢穴或幼鳥,導致長時間遭到烏鶇的啄擊或「噴糞」。[22][23]
鳴聲
雄性會在高處的枝頭上發出重複的哨聲鳴唱,如「piew-piew」和「tiew-quoit」,每個樂句都保持相同音高,沒有歐烏鶇標誌性的高音結尾。其鳴叫種類也很多,如起飛時和降落時的「sri」聲,飛行中較長的「s'r'r'r'r」,以及爭奪領地時的「twink twink twink twink……」聲;繁殖季節對於靠近巢穴的威脅,會發出很高的長音「siiiiiiiiii」,並且逐漸降調。[7]烏鶇還善於效鳴,不僅會學習畫眉、百靈鳥等鳥類的鳴叫,甚至還會學習貓叫或汽車鳴笛的聲音,因而也有百舌鳥的稱呼;曾有人記錄烏鶇的叫聲可以有120多種變化[6][3][4][5]。
亞種
烏鶇目前共有2個亞種[2]。
- 烏鶇指名亞種(T. m. mandarinus)分布於中國東部,非繁殖期也分布在中國南部、海南和中南半島北部。[2]
- 烏鶇四川亞種(T. m. sowerbyi)分布於中國中部(甘肅南部及四川西部),非繁殖期也分布在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體型相較指名亞種稍小,下體顏色更深。[2][7]
威脅與現狀
烏鶇的種群數量龐大,且仍有上升趨勢,因而被IUCN評價為無危物種[1]。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其為三有保護動物。其天敵主要是地面生物,如王錦蛇、赤鏈蛇、黃胸鼠,此外還會被革蟎目的動物寄生。[21]
與人類的關係
烏鶇在中國民間是吉祥的象徵,因而俗名也做「百壽」[4]。春秋時代中期到清代中期,烏鶇經常作為籠養鳥飼養,但隨後逐漸式微[5];但在某些地區,烏鶇仍為籠鳥[4]。古代詩人也曾作詩稱頌過烏鶇,如劉禹錫的《百舌吟》中「笙簧百囀音韻多,黃鸝吞聲燕無語」,以及大量以「百舌」、「反舌」為名的詩詞。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Turdus mandari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16, 2016: e.T103888237A104198735 [13 January 2018].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103888237A104198735.e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 ^ 2.0 2.1 2.2 2.3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IOC World Bird List 14.1. [2024-06-19]. doi:10.14344/IOC.ML.1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3) (英語).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晏安厚. 乌鸫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四川動物. 1984, (4). CNKI SCDW198404007 –透過中國知網.
- ^ 4.0 4.1 4.2 4.3 達少華. 笼鸟八哥与吉鸟乌鸫 (PDF). 江海晚報. 2020-07-02 [2024-07-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10).
- ^ 5.0 5.1 5.2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 | 乌鸫:舌端万变乘春辉_新华报业网. jres2023.xhby.net. [2024-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0).
- ^ 6.0 6.1 6.2 6.3 劉陽; 陳水華. 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71008741.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del Hoyo, Josep; Collar, Nigel; Christie, David. Chinese Blackbird (Turdus mandarinus), version 1.0. Birds of the World. 2020 [2024-07-08]. ISSN 2771-3105. doi:10.2173/bow.chibla1.01species_shared.bow.project_nam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5) (英語).
- ^ 8.0 8.1 Nylander, Johan A. A.; Olsson, Urban; Alström, Per; Sanmartín, Isabel. Baker, Allan , 編. Accounting for Phylogenetic Uncertainty in Biogeography: A Bayesian Approach to Dispersal-Vicariance Analysis of the Thrushes (Aves: Turdus). Systematic Biology. 2008-04-01, 57 (2) [2024-07-08]. ISSN 1076-836X. doi:10.1080/10635150802044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3) (英語).
- ^ Bonaparte, Charles-Lucien. Conspectus generum avium. Lugduni Batavorum: Apud E.J. Brill. 1850 [2024-07-08]. doi:10.5962/bhl.title.708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4) (拉丁語).
- ^ 10.0 10.1 Robson, Craig.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Thailand. New Holland Press. 2004: 228. ISBN 1-84330-921-1 (英語).
- ^ 馮超凡; 韓繼軍; 黃濤; 余煉; 萬冬梅; 張雷. 辽宁锦州、沈阳和丹东发现乌鸫. 動物學雜誌. 2023. doi:10.13859/j.cjz.202323004. CNKI BIRD2023110600R –透過中國知網.
- ^ 柳鵬飛; 許姝娟; 韓亞鵬; 史紅全. 宁夏六盘山发现乌鸫. 動物學雜誌. 2021, 56 (02): 213. doi:10.13859/j.cjz.202102017. CNKI BIRD202102008 –透過中國知網.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乌鸫普通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MacKinnon, J., & Phillipps, K. (2000).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ISBN 978-0-19-854940-6
- ^ 15.0 15.1 乌鸫.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中文).
- ^ 16.0 16.1 16.2 16.3 16.4 吳至康; 李築眉. 乌鸫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動物學研究. 1984, (3). CNKI DWXY198403012 –透過中國知網.
-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周立志; 宋榆鈞; 馬勇. 乌鸫繁殖生态的研究. 生態學雜誌. 2001, 4: 32-34. CNKI STXZ200104009 –透過中國知網.
- ^ Han, Yuqing; Bai, Junpeng; Zhang, Zhen; Wu, Ting; Chen, Peng; Sun, Guanglong; Miao, Lingwei; Xu, Zhifeng; Yu, Liangjie; Zhu, Chaoying; Zhao, Dongqin. Nest site selection for five common birds and their coexistence in an urban habita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11, 690 [2024-07-08]. doi:10.1016/j.scitotenv.2019.06.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英語).
- ^ 19.0 19.1 Zhang, Xueli; Zhang, Zhen; Lu, Wenjing; Sheng, Yao; Ming, Fang; Ma, Long; Zhu, Chaoying; Chen, Mingwang; Lu, Xinqi; Liu, Yuancheng; Sun, Guanglong. Extra‐pair paternity enhances the reproductive fitness of urban Chinese blackbird. Journal of Avian Biology. 2024-01-23 [2024-07-08]. ISSN 0908-8857. doi:10.1111/jav.03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英語).
- ^ Gao, Yulin; Xiao, Hongqiang; Zhou, Hong; Zhang, Zejun. Breeding ecology of Kessler’s thrush (Turdus kessleri)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Animal Biology. 2022-06-14, 72 (3) [2024-07-08]. ISSN 1570-7555. doi:10.1163/15707563-bja100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英語).
- ^ 21.0 21.1 朱超英. 城市化对乌鸫繁殖影响的探究 (碩士論文). 南昌大學. doi:10.27232/d.cnki.gnchu.2019.000216. CNKI 1019207739.nh –透過中國知網.
- ^ 天上掉鸟屎的夏天. 陝西省圖書館少年兒童分館.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0) (中文).
- ^ 陳雅儒. 高速收费站员工忍受黑鸟“粪弹”袭击近月,幼鸟成长后挪窝. 澎湃新聞. 2020-05-25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