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寓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寓言」是中國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隱含寓意或教訓之作品。「寓」,寄託;「言」,議論。寓言的創作運用類比的思維,以譬喻技巧和生動的描摹,將哲理或勸諫寄託在所編造的故事中。借古喻今,借遠喻近,借物喻人,不少寓言作品深刻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種種社會弊端與不公正的社會現象。

中國寓言發展與流變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寓言文學的三大發祥地(中國、印度希臘)之一。

寓言一詞始見於《莊子‧寓言》:「寓言者,藉外論之。」(假託他人之語,陳說自己之意。)《莊子‧天下》:「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重言指透過先賢的語言重複闡述道理,而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

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已具雛型,如:《莊子》、《列子》、《孟子》、《韓非子》、《戰國策》等,發展時期可分類為五:

一、先秦--哲理寓言:作品集中在諸子散文中,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理念。

二、漢代--勸戒寓言:透過寓言來宣導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及生活予以人們警戒,如劉向說苑》。

三、魏晉南北朝--嘲諷寓言:中國寓言創作的過渡期。主要融入兩類,一是笑話,如:邯鄲淳笑林》、苻朗苻子》;二是佛教故事,如:《百喻經》、《雜譬喻經》。

四、唐宋--諷刺寓言:是寓言創作的第二個高潮時期。諷刺性強而哲理性減弱。著名的有柳宗元的寓言,如《捕蛇者說》、《蝜蝂傳》、《三戒》(黔之驢、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五、明清--詼諧寓言: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著名的有劉基的《郁離子》。

中國古代寓言的特色

中國古代寓言,是一個巨大的思想和藝術寶庫,它有着十分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源遠流長,寓意雋永。

二、題材廣泛,兼收並蓄。

三、手法不一,風格多樣。

四、體裁獨特,結構宏偉。

代表

  1. 莊子
  2. 孟子
  3. 韓非
  4. 柳宗元
  5. 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