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啓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研究法》是1921年梁啓超受邀在天津南開大學任課外演講的授課內容;學期終整理稿件,著《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凡十萬言。1922年(民國十一年)出版[1]

梁啓超在自序中開宗明義,說明中國歷史,浩如煙海,不下數萬卷,不可不讀,又不可能全讀,因此提出他多年研究歷史的方法作為引導[2]

《中國歷史研究法》再版多次,並有日文翻譯本[3]

內容

《中國歷史研究法》全書內容共六章。

第一章:《史之意義及其範圍》

第二章:《過去中國之史學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說史料

  • 文字記錄的史料:舊史、歷史性文件、史部外的典籍、類書、古逸書輯本、金石碑文、外國人著述。
  • 非文字記錄的史料:歷史傳說、歷史遺蹟

第五章:《史料之搜集與鑑別》

  • 搜集史料之法。史料往往單舉一事,覺得無足輕重,但匯集同類事加以比較,「則有時代之狀況可以活躍表現」。
    • 案例一:研究春秋以前部落分立情況,從《國語》、《左傳》中得60餘例,從《漢書·地理志》得30餘例,從金文中得90餘例,從其他書籍又得三四十例,「除去重複,夏、商、周古國之名可考見者將近三百國,大河以南江淮以北,居三分之二,古代社會結構之殊於今日,可見一斑」[5]
    • 案例二:研究中國與印度文化溝通,根據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慧皎高僧傳》得六七十人,加上其他史籍收羅材料,共一百八十多人,將這些高僧的年代籍貫,學業成績,行經路線加以整理,為種種之統計,「而中印往昔交通遺蹟,與夫隋唐間學術思想之變遷之故,皆可以大明」[5]
  • 鑑別史料之法。

第六章:《史跡之論次》

評價

《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在學界獲得較高的評價:

  • 「如果說發表於1902年的《新史學》吹響了「史學革新」的號角,那麼《中國歷史研究法》則是這一革新的成果。」[6]
  • 「在西方史學理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中國史學家撰寫的史學理論著作也開始問世,影響較大的有梁啓超《中國歷史研究法》 ( 1922 年)」[7]

版本

  • 1921年11月、12月《改造》雜誌第四卷第三、四號刊載摘錄。
  • 1922年1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單行本。
  • 1930年4月商務印書館將此書作為《萬有文庫》之一種出版。
  • 1989年10月上海書店作為《民國叢書》影印出版

翻譯本

  • 日文:長谷達吉譯 《支那歷史研究》,東京改造社 1938年7月

參考資料

  1. ^ 「客歲在天津南開大學任課外演講,……一學期終得中國歷史研究法,凡十萬言」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10,《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2. ^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10,《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3. ^ 谈金铠: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的版本. [2009-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4. ^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10,73-7
  5. ^ 5.0 5.1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10,73-64
  6. ^ 光明网:梁启超:站在南开的讲台上. [2009-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3). 
  7. ^ 《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 《歷史研究》編輯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 87頁 ISBN 9787801905376
  • 梁啓超 《飲冰室合集》 10 飲冰室專集之七十三 中國歷史研究法 1 -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