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 |
---|---|
存在時期 | 1949年至1950年代(名義上延續至1987年)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效忠於 | 中國共產黨 |
種類 | 軍事管制委員會 |
直屬 | 中央軍委 |
駐軍/總部 |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2號(掛牌地址) |
格言 | 為人民服務 |
指揮官 | |
主任 | 陳毅 元帥(首任) |
副主任 | 粟裕 大將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簡稱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上海市軍管會,成立於1949年5月27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的上海戰役中獲勝並占領上海市後,為重新建立秩序而設立的軍事管制機構,也是該市軍管期間的最高權力機關,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許多部門與同時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辦事機構合署辦公[1]。
上海市軍管會完成任務後,權力便被分別移交給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淞滬警備司令部,市政府對外保留牌子。1987年,市政府門外的軍管會牌子被撤下[2]。
下設部門
軍管會在初設立時有下列部門[2]:
- 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
- 軍管會秘書長潘漢年,副秘書長周林、沙千里
- 辦公廳
- 秘書處
- 總務處
- 交際處
- 人事處
- 軍管會顧問:施復亮、金仲華、陳維稷、蘇延賓、王寅生、吳承禧
- 公共房屋分配委員會:主任陳毅,委員黎玉、張震、周林、駱耕漠等。
- 外僑事務處:處長章漢夫,副處長徐永瑛
- 軍事接管委員會:主任粟裕(兼),副主任唐亮
- 運輸司令部:司令傅秋濤,副司令曹荻秋。
- 中國人民解放軍淞滬警備司令部由第九兵團兼。司令員宋時輪,政治委員郭化若,參謀長覃健,政治部主任謝有法。5月29日淞滬警備司令部正式對外辦公。共有解放軍5個軍21萬人民(市區15萬、郊區6萬)執行警備任務。[3]1949年7月13日,第九兵團奉命解除上海警備任務,移駐市郊整訓。第9兵團部抽調一部分幹部和第33軍,重新組建了淞滬警備司令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郭化若,副司令員林維先,副政治委員韓念龍,參謀長張克俠,副參謀長孟紹濂,政治部主任歐陽平,指揮第30軍、第33軍、第100師、上海市人民政府警察總隊(1949年6月16日華東軍區警備第10旅改編,隸屬於上海市公安局,8月調歸淞滬警備司令部)以及吳淞要塞部隊共7萬餘人警備上海。[4]其中第30軍負責浦東、崇明島邊防守備;第33軍的3個師、第100師、上海市人民政府警察總隊負責市區警備。[5]1950年11月,第33軍奉命改編為華東公安部隊兼淞滬警備司令部。[6]
- 第一警備區: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龍華、楊思、洋涇等區,由第二十軍警備;
- 第二警備區:黃浦、老閘、長寧、靜安、新成、江寧、普陀、新涇等區,由第27軍警備;
- 第三警備區:閘北、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榆林、大場等區,由第26軍警備;
- 第四警備區:江灣、新市、楊浦等區,由第33軍兩個師警備,該軍另一師控制嘉定、寶山、南翔地區;
- 第五警備區:高橋、川沙、南匯、奉賢、寶山,由第30軍警備,並負責浦東邊防守衛;
- 吳淞要塞區:由華野特種兵縱隊警備。
- 軍法處:第九兵團政治部保衛部長瞿道文兼任處長。鍾青山和第33軍保衛部長劉新屏任副處長。下設偵察、審訊兩個科和一個總務股、一個執法隊。1949年8月擴建為情報、治安、偵察、審訊、軍法、執法6個科以及秘書、資料、拘留所、執法隊等部門。[7]
- 政務接管委員會:主任周林。副主任曹漫之。接管了40多個單位4.5萬人。
- 民政接管處
- 法院接管處:派出3個接管組負責司法系統各單位的接管。
- 20個區接管委員會
- 市區接管委員會
- 近郊接管委員會:主任趙毓華。轄10個區接管委員會、秘書處、政務處、組織處、民運處、財經處
- 公安部:部長陳賡(未到任),副部長梁國斌、李士英、楊帆
- 財政經濟接管委員會:主任曾山。副主任許滌新、劉少文。接管411個單位,其中官僚資本企業157家,職工15.3萬人
- 財政處
- 重工業接管處:資源委員會所屬機構企業
- 輕工業接管處:中紡、煙草、化工、機械等官僚資本企業。研究組組長張沈川
- 農林處
- 郵政接管處長:趙志剛
- 電訊接管處:電訊局、國際電台等。
- 貿易處:江海關、中央信託局等
- 金融接管處:副處長謝壽天。接管16家銀行等
- 工商接管處:社會局等經濟行政部門和合作社系統等。
- 勞工處
- 房地產管理處:
- 工務處:上海市工務局
- 公用事業處:上海市公用局、監督外商公用事業
- 航運處處長於眉、副處長鄧寅冬,進駐招商局上海總公司及航政局。5月28日,上海市軍管會任命於眉為駐招商局軍事代表(後為軍事總代表),鄧寅冬為副代表,董華民等6人為助理代表,對招商局總公司執行軍事監督及辦理接管事宜。招商局總經理胡時淵立即發布《總經理通知》,號召各部門、各單位和全體留守上海的員工積極行動起來,配合接管工作。各地獲得解放的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和員工也完成各項交接事宜。 6月5日,上海市軍管會舉行接管招商局上海總公司交接儀式。
- 鐵道處:接管兩路局及所屬機構企業
- 衛生處
- 復興島接管處
- 接管工作隊
- 文化教育管理委員會:主任陳毅(兼),副主任夏衍、錢俊瑞、范長江、戴白韜。私立學校一律不接收。
- 高等教育處(簡稱「高教處」):成立時46名幹部。到9月份增加到86人。在淮海中路1800號辦公。處長錢俊瑞兼(此前任北平市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主任)。副處長唐守愚(上海局文委書記)、李亞農(華東研究院院長)、李正文(上海地下黨負責文化工作,上海局策反委員會三委員之一)。1949年6月增加副處長韋愨。1949年8月,高教處劃歸上海市人民政府領導,處長唐守愚。1950年3月高教處併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唐守愚任副部長負責高等教育工作。早在1949年2月,上海局成立教育系統接管準備委員會,負責人龔兆源,通過各校地下黨組織動員學生調查教育界情況。1949年6月15日,唐守愚為軍代表正式接管交通大學。至6月底,接管了10所國立高校,6所市立高校,2個國立研究院,教職工2800餘人。派出軍代表有:復旦大學李正文、同濟大學楊西光,暨南大學李正文、上海商學院楊西光,上海幼稚師範學校(上海女子師範學校)唐守愚、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國立高機」)李正文、吳淞商船專科楊西光,上海醫學院(衛生處)崔義田、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和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文藝處)黃源、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李亞農。[8]
- 辦公室
- 研究院室
- 大學室
- 市政教育處:處長戴白韜兼。接管市立學校及教育機關521個,教職工8800餘人。
- 文藝處 處長夏衍兼,副處長黃源。接收電影管理機構、製片廠、影劇院、美術館,員工千餘人。
- 新聞出版處:處長范長江兼。接管報社、通訊社、書店、印刷廠、廣播電台及器材廠47個單位2400人。
- 高等教育處(簡稱「高教處」):成立時46名幹部。到9月份增加到86人。在淮海中路1800號辦公。處長錢俊瑞兼(此前任北平市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主任)。副處長唐守愚(上海局文委書記)、李亞農(華東研究院院長)、李正文(上海地下黨負責文化工作,上海局策反委員會三委員之一)。1949年6月增加副處長韋愨。1949年8月,高教處劃歸上海市人民政府領導,處長唐守愚。1950年3月高教處併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唐守愚任副部長負責高等教育工作。早在1949年2月,上海局成立教育系統接管準備委員會,負責人龔兆源,通過各校地下黨組織動員學生調查教育界情況。1949年6月15日,唐守愚為軍代表正式接管交通大學。至6月底,接管了10所國立高校,6所市立高校,2個國立研究院,教職工2800餘人。派出軍代表有:復旦大學李正文、同濟大學楊西光,暨南大學李正文、上海商學院楊西光,上海幼稚師範學校(上海女子師範學校)唐守愚、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國立高機」)李正文、吳淞商船專科楊西光,上海醫學院(衛生處)崔義田、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和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文藝處)黃源、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李亞農。[8]
參考文獻
- ^ 《上海通志·第六卷 政府(下)》. [2016-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5).
- ^ 2.0 2.1 《上海军事志》. [2018-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9).
- ^ 《警備大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政治部 編,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2版,ISBN:9787805147741
- ^ 丁芮:「郭化若與解放初期上海的警備工作」,《軍事歷史》,2020年第3期,第43-52頁。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政治部等編:《從渤海到大上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 年,第 244 ~ 245 頁。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中共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合編:《上海戰役》,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第331頁。
- ^ 朱晨/陳正卿:「新上海首任軍法處長、95歲老將軍瞿道文回憶:1949年,我最難忘的大案」,來源:《解放日報》,2014年6月17日。
- ^ 沙煜博:《解放初期上海高等教育》,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前任: 上海市政府 |
上海市最高行政機關 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時存在 (1955年後為對外掛出的牌子) 1949年5月28日-1987年 |
繼任: 上海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