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華學藝社

座標31°12′57″N 121°28′16″E / 31.215728°N 121.47116°E / 31.215728; 121.4711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1°12′57″N 121°28′16″E / 31.215728°N 121.47116°E / 31.215728; 121.47116

中華學藝社舊址
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
分類古建築
認定時間2008年6月12日
地圖

中華學藝社,是中華民國時期的一個學術社團。現存有中華學藝社舊址,位於中國上海市黃浦區紹興路7號,為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中華學藝社前身是1916年12月3日成立於東京的丙辰學社,社團以「研究真理、昌明學藝、交換智識、促進文化」為宗旨,發起人有陳啟修周昌壽王兆榮吳永權傅式說鄭貞文等47人[1]。1917年,創刊《學藝》。1918年5月後,社務處於停頓[2]。1920年社員大多回到中國,決定復興社務,改版《學藝》,在上海設立總社所。1930年1月,購愛麥虞限路45號(今紹興路7號)地建社所,1932年5月落成(即現在的中華學藝社舊址)。後來社務發展,相繼設立駐上海、北京、日本、歐洲幹事。中華學藝社曾在上海辦過學藝大學,在南京辦過學藝中學[3]

1923年6月,社員改組為中華學藝社,仍以上海為總社址[4]。1935年1月,何炳松被選為中華學藝社理事長[5]一二八事變中,《學藝》雜誌、「學藝叢書」、「文藝叢書」、「學藝彙刊」等隨商務印書館等遭到侵華日軍摧毀。抗日戰爭期間,社務幾乎停頓,社員並未能在政府登記中重新註冊,實際上宣告解散。1944年,社員在中華民國社會部登記備案,宣告重慶總社成立。抗日戰爭結束後,復員至上海重建。國共第二次內戰爆發後,中華學藝社在上海戰役結束後不久解散[6]

2008年6月12日,中華學藝社舊址登錄為盧灣區文物保護單位(後盧灣區併入黃浦區)[7]

刊物

中華學藝社負責制定《學藝》、《學藝彙刊》、《學藝月刊》、《中華學藝社報》等定期刊物外,還編印過《學藝論文集》、《學藝叢書》、《義藝叢書》、《學藝義庫》、《中華學藝叢書》、《中華學藝社叢書》、《學藝小叢書》等十幾種叢書[5]

參考

  1. ^ 薛綏之主編. 鲁迅杂文辞典.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6.07: 273. 
  2.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人事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幹部學院編. 科协工作简明辞典.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03: 338–339. ISBN 7-5046-2363-6. 
  3. ^ 胡瑞榮主編;上海市盧灣區志編纂委員會. 卢湾区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8.02: 802. ISBN 7-80618-445-7. 
  4. ^ 馬學新等主編. 上海文化源流辞典.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2.07: 134. ISBN 7-80515-238-1. 
  5. ^ 5.0 5.1 房鑫亮著. 忠信笃敬 何炳松传.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04: 137–140. ISBN 7-213-03245-3. 
  6. ^ 熊月之主編. 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1: 467. ISBN 7-208-05281-6. 
  7. ^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年鑑編輯委員會. 中国文物年鉴 2008. 北京: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10.05: 170. ISBN 978-7-8022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