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漢與鮮卑的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漢與鮮卑的戰爭東漢建武二十一年(45年)至中平三年(186年),東漢反擊鮮卑攻掠邊郡的戰爭。

東漢初年,鮮卑臣屬於匈奴,經常攻掠漢朝東部邊郡。建武二十一年(45年),鮮卑隨匈奴遼東郡(郡治襄平縣,今遼寧遼陽市),太守祭肜發郡兵數千追擊,鮮卑騎兵大敗奔逃,損失三千多人。建武二十五年(49年),南匈奴歸漢,烏桓也與漢朝和好。漢朝派遣使者詔諭鮮卑,示以財利,鮮卑大都護偏何歸漢,向祭肜求效力,祭肜令他出擊北匈奴,斬首二千餘級。其後,偏何連年出兵攻擊北匈奴,並以此向漢朝邀賞。建武三十年(54年),鮮卑大人於仇賁、滿頭等部落首領到洛陽朝賀,歸附漢朝。光武帝劉秀封於仇賁為王、滿頭為候。永平元年(58年),鮮卑其他各部大人也遣使歸附。東漢每年賞賜給鮮卑大量財物。從漢光武帝末年至漢章帝漢和帝時,五十年間,鮮卑一直臣附於東漢,邊塞安寧無事。

車騎將軍竇憲擊滅北匈奴後,永元五年(93年),鮮卑乘機舉族向西遷徙,盡據北匈奴之地。北匈奴餘部十餘萬落都自稱鮮卑。從此鮮卑轉盛,開始南下侵略漢朝的遼東郡、遼西郡(郡治陽樂縣,今遼寧義縣西南)、右北平郡(郡治土垠縣、今河北豐潤縣東南)、漁陽郡(郡治漁陽縣,今北京市密雲區西南)、代郡(郡治高柳縣,今山西陽高縣)、上谷郡(郡治沮陽縣,今河北懷來東南)、雁門郡(郡治陰館縣、今山西朔州市東南)、定襄郡(郡治善無縣,今山西右玉縣東南)、雲中郡(郡治雲中縣,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等郡縣。適值漢朝衰敗,外戚、宦官輪流專權當政,軍事衰落,軍備瓦解。

漢桓帝年間,鮮卑大人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南抄漢邊、北據丁零(今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南地區)、東卻夫余(在今松花江中游平原上,以今農安為中心,南至今遼寧省北境,東與挹婁相接,北有弱水,即黑龍江),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掠奪和燒殺漢邊郡縣,致幽、並、涼三州沿邊九郡人口銳減,社會凋敝。東漢處於被動應付的境地。永元九年(97年),遼東鮮卑攻肥如(今河北遷安東北),東漢北邊九郡連年被鮮卑抄掠,郡守多次被攻殺,財帛牛羊被不可勝數。熹平六年(177年),漢朝派夏育出高柳(今山西陽高),田晏出雲中,臧旻出雁門,各率萬餘騎兵,三路出擊鮮卑,大敗而還。鮮卑侵掠漢邊更加囂張。光和四年(181年),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位,才能不及其父,而且貪殘凶暴,致部眾叛亂,和連本人不久也在侵擾北地郡(郡治平縣,今寧夏吳忠西南)時喪命。其後,他的子侄爭王位,連年相互攻殺,鮮卑解體,部眾離散。鮮卑之患稍稍緩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