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
中國東北地區歷史 | ||||||||||||||
---|---|---|---|---|---|---|---|---|---|---|---|---|---|---|
中國東北史前史 | ||||||||||||||
燕國 | (遼西郡) | 箕子朝鮮 | 東胡 | 肅慎 | 濊貊 | |||||||||
(遼東郡) | ||||||||||||||
秦朝 | (遼西郡) | |||||||||||||
(遼東郡) | ||||||||||||||
西漢 | (遼西郡) | 衛滿朝鮮 | 匈奴 | |||||||||||
(遼東郡) | ||||||||||||||
(漢四郡) | 扶餘國 | 沃沮 | 高句麗 | |||||||||||
東漢 | (遼西郡) | 烏桓 | 鮮卑 | 挹婁 | ||||||||||
(遼東郡) | ||||||||||||||
(玄菟郡) | ||||||||||||||
曹魏 | (昌黎郡) | (公孫度) | ||||||||||||
(遼東郡) | ||||||||||||||
(玄菟郡) | ||||||||||||||
西晉 | (平州) | |||||||||||||
慕容部 | 宇文部 | |||||||||||||
前燕 | (平州) | |||||||||||||
前秦 | (平州) | |||||||||||||
後燕 | (平州) | |||||||||||||
北燕 | ||||||||||||||
北魏 | (營州) | 柔然 | 契丹 | 庫莫奚 | 室韋 | 勿吉 | ||||||||
東魏 | (營州) | |||||||||||||
北齊 | (營州) | |||||||||||||
北周 | (營州) | |||||||||||||
隋朝 | (柳城郡) | 突厥汗國 | 靺鞨 | |||||||||||
(燕郡) | ||||||||||||||
(遼西郡) | ||||||||||||||
唐朝 | (營州) | (松漠都督府) | (饒樂都督府) | (室韋都督府) | (黑水都督府) | 渤海國 (渤海都督府) |
(安東都護府) | |||||||
遼朝 | (上京道) (中京道) (東京道) |
女真 | 東丹國 | |||||||||||
定安國 | ||||||||||||||
(東京道) | ||||||||||||||
金朝 | (東京路) | (上京路) | ||||||||||||
東遼 | 大真國 | |||||||||||||
元朝 | (遼陽行省) | |||||||||||||
明朝 | (遼東都司) | (奴爾干都司) | ||||||||||||
建州女真 | 海西女真 | 野人女真 | ||||||||||||
清朝 | (東三省:東三省總督·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 | |||||||||||||
(滿洲地區) | 帝俄外滿洲 | |||||||||||||
中華民國 (奉系軍閥) |
遠東共和國 | |||||||||||||
蘇聯遠東 | ||||||||||||||
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 滿洲國 | ||||||||||||||
蘇聯占領下的滿洲 | ||||||||||||||
中華民國 東九省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東北地區 |
俄羅斯聯邦遠東 | |||||||||||||
注 | 政區、政權大部在今東北三省者用粗體。 | |||||||||||||
參見 |
東三省(滿語:ᡩ᠋ᡝ᠋ᡵᡤᡳ
ᡳᠯᠠᠨ
ᡤᠣᠯᠣ,轉寫:dergi ilan golo)為大清帝國東北部的行政區劃概念,在1907年之前為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所轄區域的別稱;1907年之後指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1860年之前東三省還包括後來割讓給俄羅斯帝國的外滿洲地區。東三省也簡稱為「東省」,概念沿用至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軍府統治
滿語的「省」(滿語:ᡤᠣᠯᠣ,轉寫:golo)原意指「河床」,後引申為省、區域,清廷對藩部所稱的「部」也適用此詞。清朝的前身後金發源於今中國東北,東三省的稱謂始於對關外三個駐防將軍的別稱。關外三將軍即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後在盛京以內大臣一人為留守,順治三年(1646年),改為昂邦章京,是為盛京將軍的前身;而設立最晚的黑龍江將軍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封禁及開禁
後金時期乃至清朝建立初期不僅不禁止流民出關,而且還制定政策鼓勵。例如順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設遼陽府,頒布《遼東招民開墾條例》,鼓勵關內移民前來開墾。鼓勵移民政策執行了15年,但實際的移民規模仍有限,於康熙七年(1668年)終止。[1]
同年,清廷開始對關外的封禁。作為清朝滿人的「龍興之地」,清廷將其隸屬八旗的「在旗地」管轄,大部分旗地禁止漢人進入開墾,並在遼東一帶設置柳條邊。嘉慶八年(1803年)的上諭中也稱「山海關外東三省地方,系滿洲根本重地,原不准民人雜處」。然而關內農民仍大量流入八旗子弟不願意回歸的「故土」,[2]對於「旗地」的封禁措施直到咸豐年間,因俄國兼併阿穆爾,清廷才決定開始全範圍解除。[1]
儘管三將軍並不同於漢地的行省制,其所轄仍被別稱為東三省,[3]:7被清廷普遍使用。[4]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改三將軍為奉天巡撫、吉林巡撫、黑龍江巡撫,與關內省制統一,並設立東三省總督作為三省的最高長官。[5]:313清朝滅亡後,東三省一稱沿用至中華民國早期。[6]
主要戰爭
該地曾爆發多起涉及俄羅斯帝國和日本帝國的大規模戰爭,在清廷衰微之際更成為列強爭奪的主要地區,比如1900年被俄軍全境佔領等。
參考來源
- ^ 1.0 1.1 池子華. 「闖關東」的歷史與文化觀 (PDF).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6-17).
- ^ (美)邵丹. 故土与边疆:满洲民族与国家认同里的东北. 《清代滿漢關係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 320–325.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4).
- ^ Søren Clausen; Stig Thøgersen. The Making of a Chinese City: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in Harbin. M.E. Sharpe. 1995 [2021-12-10]. ISBN 97815632447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0) (英語).
- ^ 韓曉梅. 乾隆朝满文档案中的雅克萨与尼布楚. 《滿語研究》. 2020, (28)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9).
- ^ 趙中孚. 清末東三省改制的背景 (PDF).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976, (5): 313-335 [2021-12-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2-11).
- ^ 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 小項目事典「東三省」の解説. [202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0)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