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不殺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殺生(英語:Nonkilling)倡導人類社會不應該有殺生 ,不應該有殺生威脅,以及不該存有可助長殺生的環境。[1]

介紹

儘管在學術討論上,無殺生主要探討的是同人類有關的課題,但其實這個用詞也可延用在動物或其它生物的討論上。[2] 無殺生不僅是佛教的重要戒律,例如五戒的第一個戒律就強調「勿殺」,也是其他宗教重視的原則之一。[3] 更重要的是, 無殺生獲得了第八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世界高峰會議批准,成為無暴力世界憲章中一個重要理念。[4]

無殺生的宗旨包含和平(不存在着戰爭或引發戰爭的條件)、非暴力心理生理和結構上)和無傷害(在思想、言語和行為上不構成傷害)的概念。無殺生的特點體現在目標的可測量性,以及為了實現目標所採用的開放形式。[5] 「非暴力」和「和平」等詞語的用法,往往通過抽象概念來進行傳統的思辨,但其結果往往會造成消極行為甚至是殺害。從公共健康的視角來看,這些詞的用法可以量化,並同具體的目標掛鉤, 例如進行預防、干預以及創傷後的轉變,以致將殺生完全根除。在以營造一個無殺生社會做為目標時,無殺生沒有事先設定任何途徑,,這種做法同抑制人們殺生的一些意識形態和宗教傳統有所不同。由於採取的是開放的形式,無殺生給予人們無限的創意和多元性,通過發展一系列的科學、機構、教育、政治、經濟以及精神的途徑,不斷地促進對教育、研究、社會行動、制定決策等不同領域的探索來達成目標。雖然有着具體的,無殺生在處理社會問題時所涵蓋的方面卻相當寬泛。[6]

在針對心理挑釁人身攻擊以及對生命構成威脅的折磨等問題時,無殺生會設法根除其社會心理起因。另外,在針對因直接性致命、為了殺生而調動資源而導致人們在社會、經濟和機構的條件下被殺害,,無殺生意味着將這些剝奪生命的權利根除。當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脅時,無殺生會主張確保那些維持生命的資源不容易受到侵犯,同時也終止致命性的間接退化。對於因意外而造成的殺害,無殺生主張營造有利於根除意外傷害的社會和科技環境。[7]

格倫·佩奇在《無殺生全球政治學》一書中估計,少過百分之零點五的人類曾殺害其他人。此外,有人類學證據顯示,殺生的幾率在一些社會和文化中下降至微不足道的水平。在歷史上,當人類還是靠採獵來謀生時,其生存的形式集中體現了一個以無殺生為主的社會特性。即使在那時候,人類有百分之九十九是靠狩獵求生存,人類祖先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暴力與殺害的情況卻不多。[8]

廣義上,無殺生反對侵略刺殺自我滅絕簽約殺人、合夥殺人、文化滅絕、死刑、政府對人類的殺害、家庭謀殺、種族及其文化滅絕、殺害婦女、性別殺害、名譽傷害、殺人祭神、殺嬰、殺人、語言滅絕、屠殺、先殺人後自殺、人為所造成的人類滅絕、對城市或國家的刻意性毀滅、對政治體組織者的刻意性毀滅、弒君、校園槍殺、結構性暴力、自殺、恐怖主義、尋求刺激型殺人、誅戮暴力、暴力、戰爭以及其他直接或間接各種殺害形式。

參見

注釋

  1. ^ Glenn D. Paige, Nonkilling Global Political Science. Center for Global Nonkilling, 2002; 3rd ed. 2009, page 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V. K. Kool and Rita Agrawal, "The Psychology of Nonkilling", in Toward a Nonkilling Paradigm, edited by Joám Evans Pim. Honolulu: Center for Global Nonkilling, 2009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See http://en.wikiversity.org/wiki/School:Nonkilling_studies#Program_on_Nonkilling_Spiritual_Tradi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8th World Summit of Nobel Peace Laureates, Charter for a World without Violence. Rome, December 15, 2007.存档副本.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0). 
  5. ^ "Nonkilling Global Society", in Peace Building, edited by Ada Aharoni, in Encyclopedia of Life Support Systems (EOLSS), Develop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UNESCO, 2005, Eolss Publishers, Oxford [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and Health, 2002.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 ^ Glenn D. Paige, Nonkilling Global Political Science. Center for Global Nonkilling, 2002; 3rd ed. 2009.[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 ^ Leslie E. Sponsel , "Reflections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a Nonkilling Society and a Nonkilling Anthropology", in Toward a Nonkilling Paradigm, edited by Joám Evans Pim. Honolulu: Center for Global Nonkilling, 2009 [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