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三伏為中國古人在長期對自然的觀察中,認為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就是俗話所謂「熱在三伏」[1],現在民間一般亦普遍接受此看法。是農曆中夏季長達30天或40天的一個時段,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三伏開始日大約在公曆的7月10至20日之間,結束日大約在8月8至18日之間(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北半球每年炎熱天氣中的一段。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為10或20天。「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日為初伏、中伏和後伏的首日,是起自秦漢的傳統節日,在唐人的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會放假一日,還保有在伏日食湯餅(湯煮的麵食,似今日之湯麵),以去瘴氣、除惡病的習俗。三伏日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日期需要通過節氣和干支來推算。按五行之理,夏爲火,秋爲金,夏、秋之交,陰氣爲陽氣所迫,故金氣藏伏。庚辛配金,故以庚日為伏日。唐代的《陰陽書》規定以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2]。
名稱 | 另稱 | 介紹 |
---|---|---|
初伏 | 頭伏 | 夏至1後第三個庚日2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第三個庚日為入伏,為初伏的第一天。 |
中伏 | 二伏 |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由於第五庚日可以出現在立秋日的前或後,故中伏可能為10天或20天。 |
末伏 | 終伏 |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
漢代曆日簡牘,三伏注曆似乎尚未形成定制[6]。或在漢成帝鴻嘉年間已成曆例。[7]
三伏開始日在陽曆日曆上有13天的波動範圍。
近年三伏日期
年 | 初伏 | 中伏 | 末伏 |
---|---|---|---|
2017 | 7月12日—7月21日 | 7月22日—8月10日 | 8月11日—8月20日 |
2018 | 7月17日—7月26日 | 7月27日—8月15日 | 8月16日—8月25日 |
2019 | 7月12日—7月21日 | 7月22日—8月10日 | 8月11日—8月20日 |
2020 | 7月16日—7月25日 | 7月26日—8月14日 | 8月15日—8月24日 |
2021 | 7月11日—7月20日 | 7月21日—8月9日 | 8月10日—8月19日[8] |
2022 | 7月16日—7月25日 | 7月26日—8月14日 | 8月15日—8月24日 |
2023 | 7月11日—7月20日 | 7月21日—8月9日 | 8月10日—8月19日 |
2024 | 7月15日—7月24日 | 7月25日—8月13日 | 8月14日—8月23日 |
2025 | 7月20日—7月29日 | 7月30日—8月8日 | 8月9日—8月18日 |
2026 | 7月15日—7月24日 | 7月25日—8月13日 | 8月14日—8月23日 |
2027 | 7月20日—7月29日 | 7月30日—8月8日 | 8月9日—8月18日 |
2028 | 7月14日—7月23日 | 7月24日—8月12日 | 8月13日—8月22日 |
2029 | 7月19日—7月28日 | 7月29日—8月8日 | 8月8日—8月17日 |
2030 | 7月14日—7月23日 | 7月24日—8月12日 | 8月13日—8月22日 |
文內注釋
- ^ 陳浩新.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2018-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 ^ 劉子凡. 唐代三伏擇日中的長安與地方.
- ^ 《陰陽書‧曆法》:候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
- ^ 《曆忌釋》:伏者何?以金氣伏藏之日也。
- ^ 《星曆考原‧日時總類》「三伏」條:歷例曰:三伏者,四時皆以相生,立春以木代水,水生木也;立夏以火代木,木生火也;立冬以水代金,金生水也。至於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尅,故至庚日,則必伏藏。庚者,金也。金氣伏藏,則火益熾。三,陽數也。故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謂之三伏。如夏至日得庚,便為初庚。立秋日得庚,亦即為末伏。
- ^ 許名瑲(2015)。敦煌漢簡2263《永始四年曆日》復原試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許名瑲(2016)。《肩水金關漢簡(肆)》H1:4曆日簡年代考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參考注釋4"夏至日得庚,便為初庚"
- ^ 註解1:夏至約公曆的6月21日前後。
- ^ 註解2:中國古代的農曆是用天干、地支合成的六十甲子排列年、月和日,而庚日就是帶庚的日子,庚日共有六個,即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及庚申日。
- ^ 註解3:立秋約公曆的8月8日前後。
資料引用
- 許名瑲(2015)。敦煌漢簡2263《永始四年曆日》復原試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