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萬山群島戰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山群島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50年5月25日-8月4日
地點
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攻占萬山群島。
參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 洪學智 中華民國國軍 齊鴻章
兵力
第44軍131師,
廣東軍區江防部隊5艘炮艇,
16艘登陸艦艇[1]
陸軍3,000餘人,
海軍第三艦隊30餘艘艦隻[2]
傷亡與損失
「解放」艇桂山號重創
「突擊13號」沉沒、
65人陣亡、
31人重傷、
150餘人被俘(其中5人在台澎被國軍槍決)、
11人失蹤
18艘艦隻受損,8艘沉沒、
傷亡600餘人、
232人被俘

萬山群島戰役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奪取萬山群島中華民國海軍進行的一次戰役,此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首次大型海戰。

背景

萬山戰役中解放軍在桂山島上的登陸點,現已建成桂山艦紀念公園

萬山群島是位於珠江口之外,處於香港以南及西南、澳門以東的多個島嶼的統稱,其中包括大萬山島小萬山島東澳島桂山島外伶仃島擔桿列島等150多個島嶼。

1949年中華民國國軍退出大陸後,以其海軍優勢繼續控制萬山群島,封鎖住了珠江口的對外海上交通運輸。1949年10月,黎玉璽指揮第二艦隊,轄旗艦太昭號、大型艦2艘、中型艦6艘、炮艇10多艘,常泊垃圾尾、內伶仃島、三門島海域。1950年4月第二艦隊撤回台灣,第三艦隊換防。

1949年11月,國軍海軍虎門要塞司令鄧偉堂率部約500人,從三灶撤退到大萬山島小萬山島東澳島。1949年12月初,海軍第四巡防處處長趙以輝率海軍警衛營約1,000人、大型登陸艦2艘,由海南島調駐垃圾尾。1949年底,游雜武裝「廣東突擊軍」1,200多人撤出大陸,其中張澤深部200餘人駐擔杆島湯炎光部400多人駐外伶仃島黃承山部400多人駐大萬山島、小萬山島,志遠部約200人駐東澳島

第四十四軍作為登陸進攻海南島的第二梯隊,1950年3、4月份開始「小南下」,從珠三角調往雷州半島。1950年4月20日,第四十四軍部隊行進至電白一帶時,收到解放軍攻占了海南島的消息,部隊奉命東歸珠江口西岸。

1950年4月22日,中華民國國軍開始撤守海南島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第二旅第四團第一營,奉令移防珠江口萬山群島集中兵力駐紮垃圾尾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部南山衛成立「粵南防衛司令部」,以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齊鴻章代將兼任粵南防衛司令,另以海軍陸戰隊第二旅第四團副團長何恩廷上校任粵南防衛司令部參謀長,負責指揮陸上戰鬥。以「控制萬山、封鎖海口、策應大陸、準備反攻」的目的,聯同從海南島撤到這裡的陸戰隊6個連、原守島地方武裝李崇詩的「廣東突擊軍」1,200餘人,司令部設在垃圾尾島,轄「太和」號護航驅逐艦,「永寧」、「永定」、「永康」號掃雷艦「中海」號戰車登陸艦和炮艇共30餘艘。(垃圾尾中華民國國軍稱為「南山衛」。1954年為紀念全員陣亡的「桂山號」登陸艦,廣東省人民政府垃圾尾改稱桂山島。)

1950年4月30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攻占海南島的戰役徹底結束。華東方面,國軍自舟山群島撤退,解放軍進占舟山群島。

1950年5月8日,解放軍第131師進駐中山縣珠海)的唐家灣。5月10日開始思想動員和海上練兵,學習海南島戰役的登陸作戰經驗。參與萬山群島戰役海戰部分的解放軍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奉命配合第131師渡海攻取萬山群島。解放軍第131師與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成立了戰役聯合指揮所。

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是解放軍華南的第一支海軍部隊,於1949年12月15日成立,駐黃埔,人員主要來自東江縱隊,部分中華民國海軍投共人員、來自武漢、長沙、香港等地的支前原準備參加海南島戰役的海員或技術人員。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兼廣東軍區江防司令員洪學智王作堯任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黃若萍,參謀長李懷章,副參謀長孫長江,政治部主任鄧楚白,供給處處長周祖明,衛生處副處長寇永新。轄陸戰營(3個連)、海防隊、登陸艇隊(未組成)、內河艇隊(未組成)、護航委員會、黃埔造船所等。接收國民黨起義投誠和繳獲的「聯榮」、「舞風」、「高明」、「東興」號等5艘炮艇,16艘登陸艦艇。轄:「勇敢」、「先鋒」、「奮鬥」、「解放」、「勞動」、 「前進」、「桂山」、「瓊林」、「福林」、「國礎」、「東山」、「 51」、「 58」、「106」、「488」、「509」、「511」、「Y1」、「Y2」、「Y3」、「Y8」等,總噸位1,000噸,艦船大多破舊[3],主要為一些原屬中華民國海軍的投共的小艇、徵集的社會民船。「聯榮」號在1949年10月26日於澳門投共,被改為『勇敢』號;「勇敢」號和包括「奮鬥」號在內的幾艘炮艇去參加海南島戰役,半途「勇敢」號在川島遇颱風因事擱淺,損壞了可變角度螺旋槳。「奮鬥」號返黃埔載維修人員到川島維修「勇敢」號並拖回黃埔,該艦沒有參加萬山群島戰役。

參戰船艇主要有:

  • 桂山」號步兵登陸艇:滿載385噸,輕載250噸,原為廣西航業公司兩艘輪船之一(另一艘為「桂海」號),1949年分別停泊於香港深水埗和上環碼頭,起義投共。解放軍改裝了57公釐主炮,兩舷各裝37公釐戰防砲作爲主戰武器,砲周圍堆上沙包,陸砲海用;另外還在甲板上裝上日式機關砲,陸用戰防砲、迫擊炮、無後座力砲,火箭筒。改名為「果敢」號。這種原美軍的步兵登陸艦,國軍海軍歸為聯字號步兵登陸艦序列。艇長池敬樟(1948年5月任廣東海事專科學校總務長),政委曹志友(392團副政委兼)
  • 「先鋒」號日制木殼輔助驅潛炮艇:130噸。原國軍海軍「光民」號。艇長何保安(馬尾海校畢業),指導員於守真
  • 「解放」號炮艇:28噸。艇長梁魁庭(起義的「舞鳳」號副艇長),指導員王大明。
  • 「奮鬥」號木製掃雷艇,80噸,9節,三台道奇汽油發動機。為「舞鳳」號炮艇與「炮38」號艇於1949年12月在廣東中山縣八塘尾所捕獲的一艘木殼走私貨船。
  • 「勞動」號日制25噸炮艇:
  • 「前進」號日制25噸炮艇;
  • 「突擊」系列7、10、11、12、14、15、16、17號等8艘20噸級登陸艇
  • 509號「合字」級通用登陸艇:滿載309噸,最高航速5節,巡航4節。萬山海戰前些天匆匆維修並安裝武器:前置37公釐炮三門,後置12.7公釐機槍三挺。輪駕兩部都是武漢支前海員。艇長王建功(蘇北新四軍三師出身正營級幹部)、指導員朱丁友(兩廣縱隊幹部)、俞副艇長(香港海員)、輪機長柴阿華(漢口海關輪機長支前)。
  • 「國礎」號登陸艇(無火炮):滿載309噸,屬於中華民國海軍「合字號」坦克登陸艇
  • 從社會上徵集的民船8艘。

參戰的解放軍地面部隊總兵力1萬餘人:

  • 第131師 師長劉永源 政委羅友榮 副師長邵震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長如 參謀長張懷禮
    • 第392團:前身是延安教導1旅2團、遼吉軍區2分區老7團。團長劉鳴鍇、政委蕭進前,副政委曹志友。一、三營是主攻營,二營是預備隊。
    • 第393團:前身是1946年12月由東北民主聯軍遼吉軍區第4軍分區第22團、第23團合編的保安第2旅第6團,1947年5月隨所在旅編入新組建的西滿獨立第2師為第6團。1947年8月15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第20師第60團,1948年11月改稱第44軍131師393團。團長田作成 政委袁超 副團長吳麟春
    • 珠江軍分區炮兵團(原為兩廣縱隊炮兵團):團長何通,政委曾文
    • 第132師炮兵營12門山炮
    • 中南軍區炮兵一師的100公釐加農炮連
    • 第五十軍無後坐力炮連
    • 十五兵團五七戰防炮營10餘門
    • 第130師步炮連

5月8日參戰部隊在中山縣沿海集結。

1950年5月23日至24日,解放軍聯合指揮所在唐家灣召開作戰會議。劉永源負責統一指揮。江防司令部參謀長李懷章提議「逐島進攻,以島攻島」的作戰方針,宜先攻占青洲島三角山島,然後作為依託再攻垃圾尾島。131師師長劉永源則提出「掏心」戰術,直接攻占垃圾尾島。因為解放軍戰前情報估計在垃圾尾的國軍海軍僅有一些巡邏艇與炮艇,島上只有一些游雜部隊。最後決定按照聯合指揮所總指揮劉永源師長的意見實施「掏心」作戰方案。分別組成火力船隊、登陸船隊。

1950年5月25日凌晨2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廣東軍區江防部隊,從唐家灣起航,發動展開對萬山群島的進攻[2]

國軍方面最初對解放軍廣東軍區江防部隊並不重視,稱解放軍江防部隊利用改造、購買、接收俘艦成立了擁有16艘船艦的艦隊。該艦隊除了三艘排水量400噸的步兵登陸艇及四艘百噸以下巡邏炮艇之外,其餘為祇能攜帶一輛輕型坦克與少數步兵的小型登陸艇。

1950年4月,國軍在海南島戰役失利後,為了加強對珠江口的封鎖,把位於珠江口的萬山群島視為準備反攻大陸的基地,派遣第三艦隊、第四巡防處、海南島秀英巡防處、海軍陸戰2旅的一個團、青年軍第208師的一個營,從海南島逃出的6個連,與原守島地方武裝組成「萬山防衛司令部」,齊鴻章兼任司令,將司令部設在垃圾尾島。指揮30多艘護衛艦、掃雷艦、登陸艦和炮艇和3,000餘人部隊,擔任防衛任務。5月25日,人民解放軍發起萬山群島戰役。在垃圾尾島海戰中,他所乘旗艦「太和」號被解放軍「解放」艇攻擊,艙面中彈起火,他負重傷,斷一臂。8月4日,萬山群島被解放軍占領。

戰役過程

前哨偵察遭遇戰

1950年5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2團參謀長張學海、2營營長滕祖祥帶1個加強排共計48人,搭乘「普羅」號艇,利用夜色登陸清洲島垃圾尾海區偵察(南山衛島西北方),與中華民國國軍巡邏艇遭遇,解放軍登上牛頭山島構築工事防守。陸上指揮官何恩廷上校決定趁解放軍在清州島立足未穩之際,派遣陸戰隊予以殲滅。乃令陸戰隊第四團第一營營長李季成組成登陸部隊(一個加強連),在第三連連長李子明率領下,在軍艦砲火掩護下,由海軍小艇運送至清州島實施逆登陸。登陸清洲島後,島上解放軍負隅頑抗,與國軍形成對峙。李季成營長遂親率特種兵器排(排長曹正綱)增援清州島。翌日(1950年5月20日)將島上解放軍肅清,結束清洲島登陸戰。戰果計俘獲解放軍第四十四軍一三一師三九二團連長金浩等一百七十三人,其中有排長以下二十四人投降,擊斃團參謀長兼督戰官張學海、郭慶隆等三百餘人。另外,解放軍僅5人隱蔽在石縫中倖免,5月29日才獲救。

第一階段

解放軍的火力船隊由131師392團副團長郭慶隆任隊長坐鎮「桂山號」,江防司令部海防大隊副大隊長林文虎任副隊長坐鎮「解放號」炮艇,率領「桂山」號和「先鋒」、「奮鬥」、「解放」、「前進」、「勞動」號,奔襲駐垃圾尾的中華民國海軍第三艦隊主力的錨泊地。其中,桂山號為右路;解放號、前進號、勞動號中路突擊;先鋒號、奮鬥號為左翼,負責迂迴到垃圾尾與牛頭山島東側堵截逃往香港方向的艦艇。

登陸艇隊隊長張誠,指揮艦是509艦,負責運載392團的兩個營登陸垃圾尾牛頭洲中心洲等三島,以及393團的1個營及1個山炮連登陸三角山大頭洲,並相機向東澳島大萬山島小萬山島發展。

1950年5月25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廣東軍區江防部隊的掩護下向垃圾尾發起登陸作戰,萬山群島戰役打響。同時,國共兩軍的第一次大型海戰也正式打響。[3]

海戰部分

1950年5月24日,參戰的「先鋒」號炮艇等從黃埔港出發航渡到唐家灣海域漂泊。送來的作戰命令是:凌晨兩點出發,編隊為解放號先行,勞動號第二,前進號第三;航行中不准使用燈光信號;拂曉到達垃圾尾媽灣海域。

1950年5月25日凌晨2時解放軍江防司令部的5艘小炮艇、11艘小登陸艇、8艘徵用的民船從唐家灣出發,運載131師登陸分隊,開始了解放萬山群島。

解放軍廣東省軍區江防司令部海防大隊副大隊長林文虎指揮28噸的小艇「解放」號(艇艏25公釐炮一門,兩邊12.7公釐機槍各一挺,無坐力炮一門,歪把子機槍一挺),於凌晨4時從牛頭島中心洲之間的水道自北向南穿過,孤艇到達目的地垃圾尾島馬灣,觀察到馬港港停泊着中華民國海軍各類艦艇20多艘,其中排水量千噸以上的大艦有4艘。國軍軍艦首先發來燈光信號詢問,見「解放」號沒回答,隨即向解放號開炮。林文虎命令「解放」號暫不開火,全速衝進國軍艦群後再猛烈開火。以國軍「舞鳳」號淺水炮艇副艇長身份起義的「解放」號艇長梁魁庭,從國軍艦艇的燈光信號發現了第三艦隊旗艦是1240噸的「太和號護航驅逐艦,「解放」號集中火力猛擊「太和號」艦橋,將第三艦隊司令官兼萬山防衛司令齊鴻章擊成重傷(回台後截去右臂)。隨後,「解放」號利用國軍艦艇失去指揮的機會,在國軍艦群中穿插出擊,擊中了空載排水量1625噸的戰車登陸艦中海號」起火。掃雷艦「永定」號、永康」號被擊傷。「解放」號孤艇激戰了一個多小時,艇上的武器幾乎全部打壞,19名官兵傷13人,另3人作戰中死亡。這時天也亮了,「解放」號艇長梁魁庭頭部與身上8處負傷,帶傷堅持駕艇從垃圾尾島和中心洲之間僅50公尺寬非常淺的水道突圍,指導員王大明使用歪把子機槍壓制水道兩側島上守軍火力,成功擺脫了國軍大艦的追擊。戰鬥中「解放」號艇艏被重創一個大洞,灌入海水導致艇艏下沉,全艇被創上百處,船員們不停地往外舀水,最後返回唐家灣直接沖灘獲救。「解放」艇上僅3人沒有受傷。

5月25日凌晨的海戰中,5時20分解放軍「先鋒」號炮艇在垃圾尾以東海域遇國軍「炮25」「海上霸王」大型鐵殼炮艇。炮25艇先燈光信號詢問,然後率先開炮。先鋒號逼近到30公尺距離,向炮25艇指揮台射擊,炮25艇長吳桂容陣亡。「先鋒」號上搭載的第392團9連副指導員劉義(四野授予「海戰英雄」,1950年9月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後任汕頭軍分區副司令員)、副排長藺善祿、班長孫久祿跳幫登上炮25艇,擊死2人,迫使艇上7名官兵投降,俘獲了炮25艇,自身無一人傷亡。先鋒號拖帶着炮25艇,後因為前方炮聲隆隆(「解放」艇正與國軍艦群激戰),而炮25艇逐漸進水越來越重,先鋒號急於趕去參戰,就放漂了「炮25」空艇,空艇往外海漂去,後被國軍回收。「先鋒」號首先馳援在牛頭島西北海面正與「炮26」「海上霸王」大型鐵殼艇激戰的「奮鬥」號,炮26艇在夾擊下舯部機油櫃被擊中起火,不久沉沒,艇長王復海以下官兵十人陣亡。「奮鬥」號1人(香港航海員鄧基)被機炮掃射擊死。「奮鬥」號為木殼船,安裝一部道奇汽車發動機作為動力,武器是三挺日式12.7公釐機關槍,搭載一個陸軍加強班。先鋒號和奮鬥號從電台中聽到國軍海軍喊着「吃掉四方塊」(指509號登陸艦),隨即又去支援509登陸艦阻止敵艦的進攻。

桂山(果敢)號步兵登陸艇(艇長池敬樟、政委曹志友)搭載392團第1營(副營長程廣璧帶隊)第2連(副連長康學偉)的兩個加強步兵排(一排長劉少春),在垃圾圍海域與國軍展開激戰。桂山艦裝備為1門75公釐高炮、4門37公釐戰防炮、4挺12.7公釐機槍。接敵後,戰鬥一開始,桂山艦的電訊室就被敵炮擊中,電台台長曾光及報務員、機務員、信號員全部陣亡。位於黃埔的江防司令部電台僅收到桂山艦發來的一組電碼,通信即告中斷。桂山艦駕駛台也被擊中,艇長池敬樟死亡,艇政委曹志友命令李皋代理艇長。桂山艦上攜帶的大量桶裝柴油燃起大火,甲板高溫發燙。郭慶隆提出搶灘上岸,艇政委曹志友問李皋能否搶灘,但成功在垃圾尾吊藤灣(釣庭灣)搶灘,強行登陸,剩餘人員50多人與守島的國軍展開激戰。[3]桂山艦上81人中,61人死亡,7人被俘,11人失蹤,1人未知下落,艦上屬於131師392團的人員數十人死亡,另有150餘人因不會水無法離艦登陸而被俘。當中艦政委曹志友重傷被壓在戰友的屍體下而沒有被守軍發現,第二天守軍撤走後被解放軍救回。桂山號駕駛樂生財為湖北黃陂人,1903年生,江漢關巡輪水手長,1950年4月15日隨「武漢海員參戰(海南戰役)大隊」南下,隨後志願參加解放萬山群島戰鬥,與另外一名江漢關關員王承富在桂山號戰鬥陣亡。[4]武漢海員參戰大隊有11人陣亡。

而國軍方面在525海戰上,記載有很大不同。5月26日《中央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該次海戰「擊沉匪船三十餘艘,斃匪三千餘」。國軍方面記述戰事初期,戰艦較為齊全的中華民國海軍取得優勢,重創對方桂山號主力戰艦及多艘軍艦,但隨著攻島的解放軍不斷由其他處所增援其登陸艦,此次海戰最終失利。1950年8月26日廣東軍區江防政治部出版的《萬山戰役海軍陣亡烈士追悼特刊》上此次海戰陣亡和失蹤人員名單。

登陸作戰部分

5月25日凌晨,509號登陸艦及8艘登陸艇(30噸級的「突擊」7、10、11、12、14、15、16、17)、8艘民船,運載第131師部隊,由於航速慢,遠遠落在火力船隊的後面。進至三角山島青洲島海域時,遇漲潮航速不達1節。25日晨7時,由於國軍艦船攔截,團長劉鳴鍇決定突擊7號、11號登陸艇就近登陸清洲島,突擊16號登陸艇在清洲島礁石擱淺,倒車後冒着敵艦炮火航渡靠上了三角山島。每條登陸艇運載1個排,因此3個排登島後迅速架設了炮位、開通電台,準備抗擊國軍的反擊。

392團2營迷航登上了大嶼山島

5月25日天色大亮後,國軍以中字艦領頭的4條大艦合擊509號登陸艇,509艇用山炮在艦上放列還擊;「先鋒」號炮艇也趕來支援,用艉部的37戰防炮打退了軍艦。先鋒號轉發了聯合指揮所命令,509號登陸艦於25日12時放棄登陸撤回,15時整抵達唐家灣

「突擊13號」登陸艇被擊沉,落水的31人因退潮被衝到澳門與香港的客船航線一帶,漂泊12小時後被澳門客輪救起。

25日南山衛反登陸戰中,國軍共計俘獲共軍392團副營長等173人,擊斃共軍392團副團長兼督戰官郭慶隆等三百餘人。[5][6]

解放軍在清洲島上仔細觀察以東去往垃圾尾半途的竹途島,研判無人防守。5月25日當夜,突擊16號登陸艇從清洲島裝載1個排的步兵、1門山炮,5月25日深夜靠上了竹途島,從這裡可以直接炮擊垃圾尾。

由於在525海戰中國軍第3艦隊的幾艘主力軍艦都受創急需修理,5月26日下午,垃圾尾島的地面部隊守軍與艦艇向東南撤至三門島外伶仃島擔杆列島,桂山艦被俘的150餘人被押赴高雄。桂山艦上的曹志友等一批「重傷員被拋棄在垃圾尾山上」。5月26日22時,突擊16號登陸艇運載392團兩個班、一部電台、一門山炮登占赤灘島。5月27日3時,又以392團一個連登占垃圾尾島,在山上尋找到「桂山」號上5位受重傷的倖存者。

5月27日393團一個加強排配屬兩門山炮登占大頭洲島

5月28日392團又以一個連配屬山炮2門,登占小蜘州島。萬山群島戰役第一階段作戰結束。

第二階段

525海戰後,國軍撤回第三艦隊受創的「太和」、「中海」、「永定」、「永康」號等艦,改派第二艦隊「太」字號護航驅逐艦2艘、「中」字號戰車登陸艦2艘、「永」字號掃雷艦4艘和大型炮艇10餘艘至萬山群島,由馬壯謀海軍少將接任「粵南群島防衛司令部」指揮官。馬壯謀計劃封鎖內伶仃洋海域,斷絕補給、炮擊解放軍已占島嶼,迫使其撤出。5月28日,從台灣增援護衛艦2艘、登陸艦2艘、掃雷艦4艘和炮艇數艘,連日在小清洲(即清洲島)、牛頭島以北海域游弋,炮擊解放軍已占各島和輸送船隊。軍艦多次炮擊三角山清州諸島,襲擊唐家灣駛出的後勤運輸船,前沿島嶼上的解放軍出發時只帶了3天乾糧,但島上環境潮濕,糧食受潮,乾糧成了麵糊糊,露天宿營,島上沒有淡水,只能用雨衣接一點雨水。邵震副師長提出在垃圾尾牛頭島、三角山島、清洲島等架起大口徑火炮,組織交叉火網,不僅可以打到敵艦,還能打破國軍的海上交通封鎖,掩護四十四軍後勤運輸船隊劉永源師長把「島船結合」方案,即把陸軍火炮安放到船上和島上以反炮擊,上報給第四十四軍,請求增援炮兵,軍里立即把第132師山炮營和兩廣縱隊炮兵團調由131師指揮。5月29日21時30分509號登陸艇開着夜航燈、裝載393團一個營200餘人、炮兵與補給前往三角山島,航渡中遭國軍多艦的火力打擊,509艦用艉部3挺12.7公釐機槍還擊,前甲板上的3座37公釐戰防炮因射界無法還擊,冒着彈雨於午夜前在三角山島搶灘。509艦運兵被一顆炮彈從右舷穿進大艙再從由左舷邊艙穿出,穿過了3層鐵板,艙中陸軍死傷10多人,大艙甲板上淌滿了鮮血[7]。5月30日晨5時至上午12時,國軍海軍派出2艘大艦炮擊三角山島與停在此處的509號登陸艦。5月30日下午15時,三門列島開來5艘炮艇,繞着清洲、三角山以西的海面上轉圈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猛烈轟擊三角山。當軍艦迫近三角山千公尺左右,各島解放軍炮兵在無線電指令下集火反擊,展開激烈炮戰,擊傷軍艦3艘。

5月31日2時,第393團1個加強排從大頭洲島乘船,登占了東澳島。5月31日上、下午,6月1日晨,509艦3次駛離三角山島試圖返回唐家灣,都被在附近海域的2艘國軍大艦攔回。5月31日,珠江軍分區炮兵團在唐家灣連夜緊急登船,6月1日天明前裝載完畢。其中,炮兵第一營在東澳島黃茅島部署,支援393團向大萬山島方向發展進攻;炮兵第二營在大蜘州島小蜘州島部署,支援392團向三門島外伶仃島方向發展進攻。6月1日中午,509艦以最高速強行返航成功。

解放軍聯合指揮所決定實行第二步作戰計劃,即「鞏固已占島嶼,打破海上封鎖,攻占東澳島白瀝島小萬山等島嶼。

邵震副師長登上東澳島,籌劃攻打大、小萬山戰鬥。393團田作成團長發現敵艦沒有靠近大、小萬山,只敢在萬公尺之外稍作停留。研判敵艦不清楚解放軍部署,且大、小萬山上守軍也不會太多。邵震副師長當即決定:攻占大、小萬山島。6月5日7時,393團2個連又1個排兵力,配屬山炮1門,以東澳島為依託,架上大炮,依島攻島,在「前進」、「先鋒」、「奮鬥」、「勞動」和509艇等炮艇支援掩護下,向大、小萬山島兩棲攻擊,至12時,占領兩島。當天,還連續登占萬山列島白瀝貴洲島竹洲橫洲島黃茅島。每島均配備山炮1門以反制國軍艦艇抵近炮擊。登島後,經過3天搜剿,俘「廣東突擊軍」第1縱隊正副大隊長以下39名,繳獲迫擊炮1門,重機槍2挺,長槍30餘支。6月10日,解放軍繼續攻占隘州島,把唐家灣垃圾尾三角山小萬山白瀝諸島連成一片。至此,國軍艦艇被迫收縮到外伶仃島擔杆列島海面。

第三階段

國軍又從台灣調來第一艦隊的「信陽日語初梅 (駆逐艦)」、「衡陽」號驅逐艦日語楓 (松型駆逐艦)(3,000噸,時速27節,火炮射程14,000公尺)和「營口」號、「泰安」號等兵艦,游弋於外伶仃島三門列島海面。

6月下旬,解放軍總結經驗教訓,使用炮兵上船上島加強航渡與登陸後的火力,聯合指揮所決定在「國礎」、「福林」、「瓊林」3艘登陸艦安裝珠江軍分區炮兵團的4日制九四式75公釐山炮,並用沙袋穩固駐鋤,作為火力突擊船;從廣州港務局調來一艘1,000多噸躉船,安裝了1門射程20多公里的日造130公釐加農炮,由瓊林號牽引。

6月26日夜8時,解放軍「福林」、「瓊林」、「國楚」及509艦從隘洲島隱蔽出航,把步兵、炮兵送上三門島,並在島上趁夜搶建構築了炮兵陣地,「瓊林」號牽引的千噸級躉船同時進入待機陣地。形成了「瓊林」、「福林」、「國礎」、509艦的艦載火炮與島上的山炮、五七戰防炮共20門、躉船上的130公釐加農炮1門的火力伏擊圈。6月27日晨5時,國軍「信陽」、「營口」、「泰安」和「中」字號、「太」字號、「永」字號等10餘艘艦艇出航,看見三門島海域的「福林號」登陸艦後,一邊開炮一邊合圍而來。解放軍伏擊炮火突然開火,擊沉國軍炮艇、汽艇各1艘,重創「永」字號艦2艘,「信陽」號驅逐艦中兩彈。國軍艦船退回擔杆列島海域。6月28日強颱風經過珠江口海域[8],國軍艦船沒有避風之所,供應困難,颱風造成2船沉沒。7月1日,392團和珠江軍分區炮兵團第二營的兵力登陸外伶仃島。 7月2日第三艦隊丟下擔杆列島的「廣東突擊軍」混編部隊撤回台灣。混編部隊大部分星夜拋下武器空手逃至香港,只剩張澤深部「廣東突擊軍」第8營140多人孤守擔杆島。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解放軍派出第392團9連乘坐「先鋒號」和「奮鬥號」炮艇到擔杆島進行火力偵察。島上守軍張澤深部不停用火力還擊。8月3日,「先鋒號」、「奮鬥號」炮艇掩護下,「509」艦、「突擊11」號登陸艇與1艘民船運送392團2個加強連,配屬山炮2門登陸擔杆島,守軍上校科長盧昌杆、中校營長畢君蔚以下140人投降,繳武裝艇1艘。

8月4日,登陸占領直灣島佳蓬列島北尖島廟灣島。至此,除遠離大陸的蚊尾洲島外,萬山群島全部被中共解放軍佔領。萬山群島戰役結束。

最後的戰鬥

「廣東沿海游擊司令部」的一個支隊40餘人據守萬山群島最南端的蚊尾洲島。蚊尾洲島是一塊高約二十八公尺,南北長約三百公尺的完整的巨石,頂上還有用花崗岩石料砌成的四層高達十多公尺的燈塔。四周均為立陡懸崖。登陸戰由珠江軍分區炮兵團的236人、7門火炮承擔。1950年12月6日黃昏,中南海軍第一艦隊的「國礎」號坦克登陸艦、Y—3號掃雷艦、突擊10號、突擊17號登陸艇共4艘艦艇,以及裝載炮兵團從各島抽調出來的2門美造七十五公釐山炮、3門美造一百0六點七公釐化學迫擊炮、1門日造九四式七十五公釐山炮一門的民船,從垃圾尾島啟航。7日凌晨1時,艦艇隊按預定計劃到達蚊尾洲西北10千公尺處的廟灣島集結。來自炮兵團警衛連、工兵連的30多名登陸作戰人員從「國礎」號換乘兩艘登陸艇;炮兵用漁船運載秘密到黃茅洲島灣洲島占領發射陣地。7時,先行進入黃茅洲、灣洲的6門火炮射擊。解放軍「國礎」號登陸艦上的加拿大造57公釐反坦克炮在離島1,000公尺處瞄準守軍火力點壓制射擊。登島時,黃茅洲上的化學迫擊炮發射煙幕彈掩護,解放軍順利佔領島嶼,守軍投降。[9]

戰後

萬山群島戰役自1950年5月25日開始,至8月4日結束,歷時72天,經大小戰鬥數十次。斃、傷國軍第三艦隊官兵600餘人,俘國軍海軍及「廣東突擊軍」第八軍上校科長、中校副官主任、中校營長官兵193名。擊沉國軍炮艇4艘,擊毀「永」字號艦2艘、汽艇2隻,擊傷「信陽」號、「營口」號護衛艦、「太」字號艦、「中」字號運輸艦各1艘,鐵殼船10餘只。繳獲長短槍274支,輕、重機槍15挺,各種火炮14門,炮彈3,500餘發,子彈55.5萬餘發,油料500餘桶以及一批通訊器材。

國軍則認為是由於駐島國軍運補不繼才使得解放軍成功佔領萬山群島

1950年8月5日,四野為承擔「珠江口外作戰任務」的作戰單位頒發了嘉獎令,嘉獎令的抬頭是「四四軍一三一師、廣東軍區華南海軍部隊、炮司並各軍各軍區」。

桂山艦被俘官兵中,四名解放軍人員於1950年7月21日在澎湖處決。原國軍「舞鳳」炮艇艇長叛變的李皋,在桂山(果敢)艦負責引航,受傷被俘後遭槍殺。[10]

毛澤東主席讚揚垃圾尾海戰「是人民海軍首次英勇戰例,應予表揚」。

餘波

雖然萬山群島為共軍所取,不過國軍仍希望透過藉珠江口外島達扼航行要道、支持陸上反共游擊隊以及反攻大陸等目標。1950年11月中,國軍艦隻和飛機在珠江口一帶出現及偵察,例如派出軍船永嘉號、永寧號、運輸艦炮艇等在伶仃洋一帶。初時共方以為是9艘,但最後發現遠不止此數[13]

11月13日下午2時,國軍艦隊進攻擔桿山島附近之小島擔頭,是首次在珠江口的攻擊,島上解放軍初起抵抗,但實力懸殊。國軍派出陸戰隊約70人,解放軍20分鐘後舉白旗。國軍其後進攻橫瀾島(但後來又說或是橫門口),仍以五星旗之共艇駛往,由投降的解放軍帶頭登陸,解放軍在島上的五十多名炮兵初未虞有詐,後知對方已轉向國軍,遂迎戰並發訊東澳島求援。解放軍萬山群島巡防處聞訊就派出炮艇兩艘往橫瀾島增援,但被國軍炸中一艘,餘下一艘欲回萬山群島,但被國軍炮火所阻並豎白旗,150名解放軍人員被國軍俘獲,其餘棄械,並集於橫瀾島。橫瀾島戰事在下午4時許結束,解放軍死傷十餘人,國軍死傷數人。國軍聲稱有善待被押於艦上的共軍排長,給予食物,並整編餘下共方人員,仍駐該島。國軍以橫瀾島為據點,而反共游擊隊則以橫瀾、擔頭島、擔桿山以南、一門、二門、小咀尾、龜頭排、黃竹洲、黃茅洲(即黃茅島)為據點。

面對國軍攻勢,解放軍加緊佈防,在東澳島及大萬山島岸邊布設魚雷,並提醒漁民切勿駛近。有漁民稱13日午間在東澳島發現一架不明國籍之飛機在上空盤旋,共軍馬上炮擊該機,15分鐘後該機飛往他處[14]

15日上午,唐家灣集合共軍五百餘人,有長距離大炮12門等以漁船5艘、登陸艇8隻運往萬山增防。15日上午9時許,擔桿山島海面有國軍艦隻游弋,外伶仃島共軍炮兵向國軍艦隻遙擊,永嘉號還炮,共軍退入山中,下午2時又有國軍戰機兩架飛抵,共軍不敢發炮,下午4時後方復沉寂[13]。16日凌晨0時至1時間,外伶仃島數次被國軍艦隻以照明彈炮轟,島上共軍疏落還擊。

同日廣東當局宣布改組萬山巡防處為廣東海島管理局。原巡防處設於萬山,是由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兼任主任,江防司令部參謀長李懷章任副主任。廣東軍區司令員葉劍英以國軍艦隊捲土重來為由宣布改組,於15日正式成立,於廣州南堤南園酒家右鄰設局(即原礦務局址),並在萬山、虎門、大亞灣等設立分局[15]

記者統計後發現國軍方面組建的粵海艦隊連大小艦艇及裝甲船約20艘船,原駐萬山群島,故熟悉形勢,又已派出司令官鎮守東沙群島,圖控制伶仃洋。解放軍海軍力量薄弱,此前最大的舞鳳艦已在同年5月遭受重傷,故國軍佔優[16]。國軍遂連日炮轟外伶仃等島,切斷共軍補給線。15日,美聯社報道擔桿島一隊共軍叛變,16日,三灶島一營共軍亦叛變[17]

17日上午10時,唐家灣忽聞炮聲。淇澳島有兩艘國軍艦艇游弋,駐唐家灣上下柵東岸,共軍炮兵一連十發炮轟兩艦,國軍還擊,炮戰約半小時,國艦後離去。國軍飛機不一會就在淇澳島、內外伶仃島擔桿列島一帶偵察,但沒有轟炸,共軍曾以13公釐高射炮向該國機炮擊。下午1時左右,兩架國軍飛機沿內伶仃、大小橫琴島、垃圾尾(即今稱桂山島、國軍稱南山衛)等島共軍基地上空偵察,盤旋數十分鐘,共軍即以高射機槍射擊,唯飛機忽高忽低飛行避開,但無還擊。[16]

下午6艘國軍艦艇駛至唐家灣與垃圾尾間海域攻擊,又一度輪流向榕樹頭島(與垃圾尾相連牛頭島西北之小島)及青洲島企圖登陸。共軍炮兵還擊,歷時約3小時。國軍兩棲部隊曾於榕樹頭島對開小島登陸並架炮攻擊共方。下午將近黃昏時,三艘國艦同時發炮至外伶仃島及擔桿山島。另約6時許,亦有多艘國軍艦艇直駛大萬山島,這邊炮戰歷時達一小時。入夜後炮聲更密,國艦發出刺眼的探照燈,令島上共軍亂射一通,耗費彈藥不少。由於了解地形,故晚上發炮攻擊共軍堡壘多能命中。17日晚8時許,垃圾尾(南山衛)聞外伶仃島共軍損失不少後,即實行燈火管制,不許任何船隻駛近各島,以防國軍突襲。期間有一機動帆船入此範圍,誤中一彈,略受損傷但仍續航。[16]

18日晨10時許,一架國機在唐家灣、橫門口、金星門一帶上空,在橫門口海面發現共軍運輸船一隻,遂低飛掃射機槍然後離去[16]。18日日間,湛江海面出現國艦兩艘,巡邏時炮轟西營(今湛江市霞山區),共軍還擊。約一小時的炮戰後,國艦往東南方面駛去,旋即有一架國軍飛機出現在湛江上空盤旋撒下傳單,勸市民勿與共軍合作,國軍即將反攻大陸,人民可過自由生活。[17]

國軍海軍消息人士稱月中台方在珠江口外一島建立海軍新基地作糧食、彈藥及軍用品貯存等,由工兵團建築倉庫及水池。主要糧食由台灣運至,蔬菜及肉食則在廣東沿海採辦[18]。19日,國軍派艦隻多艘在珠江口沿海岸線巡邏。有寶安沙井人稱曾見國艦在沙井海面游弋,共軍駐南頭等沿海地方加緊戒備。另擔桿山自國軍退守後由共軍進駐,香港水警曾派2號輪查探,發現永寧號及另一國艦停泊於華界擔桿山海面。該消息認為擔桿山中之中共防軍人數不多,已被國軍克復[19]

22日下午,國軍多艘艦艇駛到中山橫門海外及唐家灣海面游弋。國軍發現一艘共軍運輸汽艇及一艘電船,遂以25公釐炮轟,汽艇及電船速逃,數發炮均射不中,汽艇從橫門離去。午間,唐家灣岸上共軍發現國艦後炮轟,但射程不及,國艦亦無還擊。

22日鑑於國軍艦隊有機會在沿岸出沒,粵中區警備司令部將台山上下川島、赤溪銅(鼓)、欽(頭)及田頭、陽江海陵島閘坡鎮列為警戒區,加築防禦工事,派遣兩廣縱隊一團兵力增防,並要求區內各縣交出民兵數百名作後備。區內居民進出要在哨站受檢查,問答不清楚即會被扣留。漁船回岸須持警備部發出之許可證,否則不可靠岸[20]

粵海艦隊最大目的是封鎖南海交通,阻止軍用物資溜進共區,並接濟廣東沿海國軍游擊隊。25日電稱367個廣東沿海島除東沙群島外為國軍海軍陸戰隊固守,又佔據了若干小島作補給站。赤溪大襟島、三杯酒諸島、台山廣海、海晏、陽江三丫港、閘坡港、沙扒港硇洲島北港頭連日發現國艦。國軍游擊隊曾將廣海、海晏等地控制,以便艦艇泊岸。19、20日,粵海艦隊又將一批槍械彈藥接濟游擊隊,21日將另一批武器卸到閘坡港外一小島予南路國軍游擊隊。任務完成後艦艇撤退。新佔之島嶼由粵海艦隊整編,國軍並稱是配合將來反攻大陸。報道稱共軍假冒中華民國國防部名義誘騙反共游擊隊,後者上餌之後被繳械,他們大感後悔。仍在共區的游擊隊員紛紛派人到海島與國軍聯絡商討補給之事[18]

中共第六軍分區司令員曾生抽調各地共軍兩廣縱隊集中沿海地帶。26日曾生又令駐石岐約1,000名共軍開往唐家灣、前山、北嶺、炮台仔增防,並由廣州調來一部防空部隊,附4門高射炮設於沿海突出地帶。曾生鑑於部分小島無軍事價值,人數不多且兵力分散聯絡困難,因海上交通為國艦控制,恐補給有被切斷之虞,決定放棄無軍事價值的小島。共軍撤回至萬山群島、東澳島(軍事重要基地),兵力集中防守有價值的大島,以加強淇澳島、內伶仃、外伶仃、垃圾尾、榕樹頭、青洲西島、三門島、東澳島、大小萬山、大小蒲台、大小橫琴、三灶島、南北水島、高欄島、荷包島,放棄其他島嶼。27日,由擔桿山返澳門的漁船船員稱他曾開往汶洲島(今珠海市金灣區),國艦太倉號泊近,向漁船索取魚、香煙及肥皂並給光洋,氣氛輕鬆。該艦人員表示國艦不久將恢復檢查來往船隻及襲擊各島共軍[21]

參考文獻

引用

  1. ^ 徐焰(2011年),第86-87頁
  2. ^ 2.0 2.1 徐焰(2011年),第86頁
  3. ^ 3.0 3.1 3.2 徐焰(2011年),第87頁
  4. ^ 鄢海斌:“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解放初期江汉关的红色记忆”来源:《中国国门时报》,2021-06-25. [2021-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5. ^ 周宜慶. 陸戰隊故司令何恩廷先生專題報導. 忠義報. 中華民國海軍. [2015-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1). 
  6. ^ 海軍健兒成仁取義 寫下南山衛一役光榮史頁. 軍事新聞通訊社. 2011-03-18 [2015-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1). 
  7. ^ 黃振亞:《萬山海戰日記》,海潮出版社,2000年版。
  8. ^ 1950年太平洋颱風季條目,1950年6月底珠江入海口並無颱風。
  9. ^ 何通. 强梁海盗雄兵扫 解放中山、珠海的回忆. 雷鳴春 (編). 广州文史. 第五十三輯. [2020-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透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門戶網站. 
  10. ^ 王宗偉觀點:司法轉型正義為何轉不動. Yahoo奇摩新聞.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3). 
  11. ^ 柏生:「英勇機智的海上英雄——記人民海軍梁魁庭艇長」,《人民日報》,1950.09.29
  12. ^ 新华社:1951年国庆首都举行隆重庆典. [2021-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13. ^ 13.0 13.1 台強大艦隊捲土重來派兵登陸佔領橫瀾島,《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17日
  14. ^ 台艦出動砲轟外伶仃 唐家灣共軍增防萬山,《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18日
  15. ^ 萬山巡防處改組 廣東海島管理局 珠江口外各島統歸其管轄,《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23日
  16. ^ 16.0 16.1 16.2 16.3 珠江口外台艦雲集外伶仃島砲戰再起,《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19日
  17. ^ 17.0 17.1 三灶擔杆共軍叛變;台艦襲擊西營發生激烈炮戰台機並飛湛江散發傳單,《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27日
  18. ^ 18.0 18.1 粵海台艦兩大任務 封鎖對海外交通 接濟沿岸游擊隊,《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26日
  19. ^ 台艦沿海巡邏飛機 每日偵察珠江兩岸 共軍嚴為戒備,《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21日
  20. ^ 粵沿海劃出特別警戒區 橫門海面台艦砲轟共船,《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24日
  21. ^ 共軍避免分散兵力 決定放棄小島 集中防守大島;台艦將恢復檢查來往船隻;台艦砲轟西營後 湛江人心頗騷動 重要物資已遷往鄉村,《華僑日報》頁四,1950年11月30日

來源

書籍

外部連結